CN207795406U - 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5406U
CN207795406U CN201821169098.3U CN201821169098U CN207795406U CN 207795406 U CN207795406 U CN 207795406U CN 201821169098 U CN201821169098 U CN 201821169098U CN 207795406 U CN207795406 U CN 207795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engine
heat exchanger
energy supply
waste heat
gas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90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凯
张子竹
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mao Smart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mao Smart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mao Smart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mao Smart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90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5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5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5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供能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设有烟气输出管、高温缸套水管,所述高温缸套水管连接有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所述烟气输出管连接有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上连接有蒸汽排出管,蒸汽排出管另一端与用户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一对一”结构改进成为“一对二”的结构形式,增加了能源供应种类,除了电力、冷热空调和生活热水,还能供应蒸汽,扩充了能源应用场景。而且充分利用了燃气内燃机发电后高温烟气和高温缸套水的余热,进一步提高了燃气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背景技术
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近年来在国内有大量工程投产运营。
专利CN106762141A提供了一种采用微型燃气轮机的可移动式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站,其采用微型燃气轮机、烟气补燃型溴化锂空调、冷却塔撬装在一起,附加一些常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辅助系统。
专利CN106988883A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站及其控制系统,其与专利CN 106762141 A思路一致,只是在它的基础上附加了“机旁”、“就地”“远程”等三种控制策略。
专利CN107990588A提供了一种撬装式冷热电三联供机组,其采用了微型燃气轮机、烟气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烟-水换热器撬装在一起,比专利CN106988883 A和CN106762141A进步的地方在于增加了生活热水供应功能。
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采用内燃机/微型燃气轮机+烟气吸收型溴化锂空调、或者内燃机/微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配套形式,也就是发电机组与吸收型溴化锂空调或余热锅炉一对一的搭配形式。
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 由于设备的配置不够合理,能源利用效率还不够充分,目前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最多只能实现电力、冷热空调、生活热水三种能源形式,还存在一些能源利用不充分的情况。
2.对于不方便大兴土木又急于用能的工业园区和厂房,目前的设备难以满足要求。
3.如果是定制式实施的项目,在时间成本和施工成本上都需要付出较大代价,验收过程也相当漫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源利用效率高,可提供能源形式更多的复合供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供能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设有烟气输出管、高温缸套水管,所述高温缸套水管连接有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所述烟气输出管连接有余热锅炉;
所述余热锅炉上连接有蒸汽排出管,所述蒸汽排出管另一端与用户端连接。
上述方案将传统的“一对一”结构改进成为“一对二”的结构形式,使得发电机组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在余热锅炉中热交换后排出蒸汽,可供工业使用。而高温缸套水则进入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夏季时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通过冷凝、蒸发、吸收循环,将热能置换为冷冻水输出给用户(预留冷冻水出口),冬季时高温缸套水提供空调热水(同冷冻水出口)和生活热水(预留生活热水出口)。由于充分利用了燃气内燃机发电后高温烟气和高温缸套水的余热,进一步提高了燃气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一对二”的方案增加了能源供应种类,除了电力、冷热空调和生活热水,还能供应蒸汽,扩充了能源应用场景,不仅医院等小型公共建筑能够使用,而且需要电力、冷热空调、生活热水和蒸汽多种能源的已建成、或者不方便大兴土木又急于用能的工业园区和厂房也能利用。
上述复合供能系统还可设置带有底座的集装箱,可将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余热锅炉集成安装到底座上,实现撬装。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与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的,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与余热锅炉之间的烟气输出管上设有三通阀,烟气输出管在三通阀处分成两支管,其中一支管与余热锅炉连接、另一支管连接有第一烟囱。
第一烟囱只是在余热锅炉没有负荷的情况下才启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烟气都是进入余热锅炉的,第一烟囱只是备用。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锅炉上设有废气排出管,余热锅炉上连接有给余热锅炉给水的自来水进水管,自来水进水管上设有第二换热器,废气排出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
余热锅炉由于不断产生蒸汽,需要不断供水,一般是供自来水。从余热锅炉出来的废气还具有一定的温度,将这部分废气的热量经过第二换热器,可使得自来水的温度上升,然后再通入余热锅炉中,这样就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热能。
进一步的,在废气排出管上设有三通阀,废气排出管在三通阀处分成两支管,其中一支管与第二换热器连接、另一支管连接有第二烟囱。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烟气都是进入第二换热器的,当废气的余热利用完之后,通过第二烟囱排出。
优选的,在自来水进水管入口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软化水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集装箱、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通过电缆连接的并网柜、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和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连接的冷却塔、设置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与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之间的第一换热器;
所述集装箱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上设有设备安装预留孔;
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余热锅炉、并网柜、冷却塔、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软化水装置均集成安装于底座上。
撬装的好处在于可使用货车随时移动到任何地方实现供能。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通过电缆连接有并网柜。
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通过电缆与并网柜 连接可实现并网。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和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均连接有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将传统的“一对一”结构改进成为“一对二”的结构形式,使得发电机组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在余热锅炉中热交换后排出蒸汽,可供工业使用。增加了能源供应种类,除了电力、冷热空调和生活热水,还能供应蒸汽,扩充了能源应用场景,不仅医院等小型公共建筑能够使用,而且需要电力、冷热空调、生活热水和蒸汽多种能源的已建成、或者不方便大兴土木又急于用能的工业园区和厂房也能利用。
2.充分利用了燃气内燃机发电后高温烟气和高温缸套水的余热,进一步提高了燃气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3.采用了以燃气内燃机为基础的模块化撬装复合供能系统,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用能场景和负荷灵活的配置,满足各种客户的用能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供能系统图。
图中:1-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2-烟气输出管,3-高温缸套水管,4-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5-余热锅炉,6-蒸汽排出管,7-第一换热器,8-第一烟囱,9-废气排出管,10-三通阀,11-自来水进水管,12-第二换热器,13-第二烟囱,14-软化水装置,15-并网柜,16-冷却塔,17-脱硝装置,18-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供能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设有烟气输出管2、高温缸套水管3。
所述高温缸套水管3连接有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与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7。优选第一换热器7为板式换热器。
所述烟气输出管2连接有余热锅炉5。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与余热锅炉5之间的烟气输出管2上设有三通阀10。烟气输出管2在三通阀10处分成两支管,其中一支管与余热锅炉5连接、另一支管连接有第一烟囱8。
在三通阀10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之间的烟气输出管2上设有脱硝装置17。在第一烟囱8上安装有消音器18。
所述余热锅炉5上连接有蒸汽排出管6。所述蒸汽排出管6另一端与用户端连接。
所述余热锅炉5上设有废气排出管9。余热锅炉5上连接有给余热锅炉5给水的自来水进水管11。自来水进水管11上设有第二换热器12。优选第二换热器12为板式换热器。在废气排出管9上设有三通阀10,废气排出管9在三通阀10处分成两支管,其中一支管与第二换热器12连接、另一支管连接有第二烟囱13。
在自来水进水管11入口与第二换热器12之间设有软化水装置14。
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通过电缆连接有并网柜15。
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和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均连接有冷却塔1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述复合供能系统还包括集装箱,集装箱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上设有设备安装预留孔。
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余热锅炉5、并网柜15、冷却塔16、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12、软化水装置14均集成安装于底座上,实现撬装。撬装的好处在于可使用货车随时移动到任何地方实现供能,更加方便已建成的、或者不方便大兴土木又急于用能的工业园区和厂房利用。

Claims (9)

1.一种复合供能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设有烟气输出管(2)、高温缸套水管(3),所述高温缸套水管(3)连接有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所述烟气输出管(2)连接有余热锅炉(5);
所述余热锅炉(5)上连接有蒸汽排出管(6),所述蒸汽排出管(6)另一端与用户端连接;
所述余热锅炉(5)上设有废气排出管(9),余热锅炉(5)上连接有给余热锅炉(5)给水的自来水进水管(11),自来水进水管(11)上设有第二换热器(12),废气排出管(9)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与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7)为板式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与余热锅炉(5)之间的烟气输出管(2)上设有三通阀(10),烟气输出管(2)在三通阀(10)处分成两支管,其中一支管与余热锅炉(5)连接、另一支管连接有第一烟囱(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废气排出管(9)上设有三通阀(10),废气排出管(9)在三通阀(10)处分成两支管,其中一支管与第二换热器(12)连接、另一支管连接有第二烟囱(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自来水进水管(11)入口与第二换热器(12)之间设有软化水装置(14);所述第二换热器(12)为板式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装箱、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通过电缆连接的并网柜(15)、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和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连接的冷却塔(16)、设置于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与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之间的第一换热器(7);
所述集装箱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上设有设备安装预留孔;
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余热锅炉(5)、并网柜(15)、冷却塔(16)、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12)、软化水装置(14)均集成安装于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通过电缆连接有并网柜(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1)和热水型溴化锂空调机组(4)均连接有冷却塔(16)。
CN201821169098.3U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Active CN207795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9098.3U CN207795406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9098.3U CN207795406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5406U true CN207795406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5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9098.3U Active CN207795406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5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48684A1 (zh) 一种全热回收型一体式燃气热泵供热机组及其应用
CN103727703A (zh) 一种再利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04832290A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
CN205895337U (zh) 一种压力能与冷热电三联供的耦合系统
CN111829203A (zh) 集煤矿采暖、制冷及制取洗浴热水的功能为一体的系统
CN108757129A (zh) 一种sofc燃料电池与内燃机燃气分布式耦合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4877712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余热梯级利用装置
US20060124273A1 (e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for cogeneration system
CN100520268C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脱硫用烟气—烟气热管换热器
CN211146674U (zh) 一种余热换热装置及应用该余热换热装置的换热系统
CN110886682B (zh) 移动蓄能供热系统和供热方法
CN207795406U (zh) 一种复合供能系统
CN208332226U (zh) 一种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能系统
CN209689457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余热利用系统
CN210688159U (zh) 一种局域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10664042U (zh) 一种油田用燃机热电联供系统
CN107269411A (zh) 分布式能源系统及解决缸套水系统压力波动的方法
CN208294641U (zh) 与太阳能互补的燃气内燃机分布式供能系统
CN103307714A (zh) 一种利用空调冷凝热和太阳能的家用热水器
CN208347882U (zh) 一种sofc燃料电池与内燃机燃气分布式耦合系统
CN202532774U (zh) 集热式冷水机组
CN205592027U (zh) 一种燃气轮机和内燃机分布式多联供系统
CN110500183B (zh) 一种冷热电联燃气机组
CN210512248U (zh) 一种基于燃气和污水源热泵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04574199U (zh) 热风与电辅加热混合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