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3079U -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3079U
CN207793079U CN201721666273.5U CN201721666273U CN207793079U CN 207793079 U CN207793079 U CN 207793079U CN 201721666273 U CN201721666273 U CN 201721666273U CN 207793079 U CN207793079 U CN 207793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lfur dioxide
cover
plate glass
gas
bl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662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利升
吴达案
周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ong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Xuh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Xuh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Xuh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662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3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3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3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其主要涉及玻璃加工领域。该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通过在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侧面设置气嘴,使得二氧化硫气体不直接对着玻璃板面下部放散,而是从侧面放散出来再缓缓的上升,以此使硫膜在玻璃板面下部更均匀,同时抑制了玻璃板局部冷却现象和玻璃板面擦伤、划伤等品质瑕疵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后序设备安全使用的效果;通过对气嘴出气口由内到外进行截面积增大的张口结构设计,使得二氧化硫气体分散性更好,均匀度更高,保证了最终硫膜的成膜均匀性;通过将气嘴的出气口端口设计为斜口结构,进一步保证了硫膜的成膜均匀性。因此,上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盖板玻璃日常生产中,玻璃板面在辊道的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对下表面造成擦伤划伤等导致产品缺陷的问题,为了保护玻璃板面下部,采用了在玻璃板面下使用二氧化硫气体保护,二氧化硫会在玻璃板面下部形成硫膜。
传统的二氧化硫放散装置方式为直接在管道上面开若干的小孔,对着上面的玻璃板面放散二氧化硫气体,但是这样的方式会导致二氧化硫气体放散过于集中,会出现硫膜不均匀现象,硫膜不均匀会带来新的玻璃板面擦伤划伤,甚至是会导致溢出影响到后序的检查机死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能够有效改善二氧化硫气体在玻璃板面下部的分散,形成均匀的硫膜,杜绝气体对板面的局部冷却造成的炸板现象,保障产品品质,保障设备的造成高效使用,消除因二氧化硫气体放散不均匀给产品带来的瑕疵,达到工艺和生产上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具有上述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的各项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包括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和多个气嘴,多个气嘴沿盖板玻璃覆盖区域所对应的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侧面依次设置,每个气嘴均与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连通,且每个气嘴的出气口朝向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的侧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气嘴沿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侧面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个气嘴的出气口朝向呈水平方向。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相邻两个气嘴的出气口间距为2-8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气嘴均相同,并且每个气嘴由内到外所对应的出气口截面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出气口截面积呈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度为出气口的宽度,长方形的宽度为出气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出气口截面积由内而外随出气口的宽度增大而增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每个气嘴的出气口端口为斜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和多个气嘴均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通过在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侧面设置气嘴,使得二氧化硫气体不直接对着玻璃板面下部放散,而是从侧面放散出来再缓缓的上升,这样能使硫膜在玻璃板面下部更均匀,同时也改变了因为直接对着玻璃板面进行气体放散所造成的局部冷却现象,有效杜绝了玻璃板面的擦伤划伤等品质瑕疵现象,保障了后序设备安全使用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的平面结构三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第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第二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的平面结构三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的平面结构三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11-输送辊轴;12-辊道传输装置;14-玻璃板;30-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34-玻璃板;100-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200-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300-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120-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40-气嘴;240-气嘴;340-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100,其主要涉及玻璃加工领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100能够有效改善二氧化硫气体在玻璃板14面下部的分散性,使得二氧化硫气体形成均匀的硫膜,从而杜绝气体对板面的局部冷却所造成的炸板现象,进而保障产品品质和设备的高效使用,消除因二氧化硫气体放散不均匀给产品带来的瑕疵,达到工艺和生产上的稳定,故其具有工业上的广阔应用前景。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100包括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和多个气嘴140,其中,多个气嘴140沿盖板玻璃覆盖区域所对应的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侧面依次设置,并且每个气嘴140均与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每个气嘴140的出气口朝向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的侧方,并且本实施例优选地,将每个气嘴140的出气口朝向限定为水平方向。
进一步地,之所以将每个气嘴140的出气口方向限定为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的侧方,是为了保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够从出气口出来后缓缓上升,这样整个二氧化硫从排出到上升的过程会分散的很均匀,从而在玻璃板14面下部所形成的硫膜也会比较均匀,从而改变了直接对着玻璃板14面进行放散所产生的局部冷却现象,进而有效杜绝了玻璃板14面的擦伤、划伤等品质瑕疵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后序设备安全使用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气嘴140沿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侧面等间距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将多个气嘴140沿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侧面等间距设置,是为本实施例优选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让二氧化硫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分为更加均匀,避免因为出气口分布不均造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最终硫膜形成的均匀程度。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气嘴140的出气口之间间距为2-8mm,本实施例优选地使用6mm的间距。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之所以对相邻两个气嘴140的出气口间距进行限定,主要是因为间距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最终较高质量硫膜的形成,具体地,间距过大,就会造成相邻两个出气口所排出的二氧化硫气体之间缺乏气体填充,故而对应所形成的硫膜就会有部分区域很薄;而间距过小,又会使得出气口所排出的二氧化硫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形成重叠,因此,也会造成硫膜的厚度不均匀(部分充电的的硫膜区域会比较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和多个气嘴140均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将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和多个气嘴14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是因为,二氧化硫气体是属于酸洗的强腐蚀介质,这样的强腐蚀工作环境就要求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100必须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才能保证其正常长期的使用。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其它实施例当中,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材料这一种,其它具有高的耐腐蚀性能的材料也可以,如镍合金、铜合金等。
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10,其包括上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100、辊道传输装置12和玻璃板14。其中,玻璃板14位于辊道传输装置12上方,并与辊道传输装置12上的输送辊轴11滚动连接;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100的盖板玻璃覆盖区域所对应的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设置于玻璃板14的底下,且位于相邻两个输送辊轴11之间;对应地,多个气嘴140沿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侧面均匀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10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外界引入二氧化硫气体到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120后,从其对应设置的多个气嘴140处放散出来,二氧化硫气体呈现弧形曲线缓缓上升,均匀地在玻璃板14下面形成硫膜。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200,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200的气嘴240与第一实施例的有所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气嘴240也均相同,但是每个气嘴240由内到外所对应的出气口截面积逐渐增大。更具体地,出气口截面积呈长方形,如定义长方形的长度为出气口的宽度,长方形的宽度为出气口的高度,那么本实施例提供的出气口截面积由内而外的增大是因为随出气口的宽度由内到位的增大而增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之所以对气嘴240的出气口形状进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得经过出气口的二氧化硫气体分散性更好,均匀度更高,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硫膜更加均匀。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300,其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3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300的气嘴340与第二实施例的有所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每个气嘴340的出气口端口为斜口结构。更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斜口结构的出气口端口是斜向下的,这样的设计结构相对应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平口结构具有更好的二氧化硫分散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硫在玻璃板34底面上所形成硫膜的均匀度。
请结合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30,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30所采用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300为本实施例所介绍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300,其表现出了更好的放散效果和硫膜均匀性,因此,其对于玻璃板14的保护和对于后序设备的安全保护均有更强的保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通过在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侧面设置气嘴,使得二氧化硫气体不直接对着玻璃板面下部放散,而是从侧面放散出来再缓缓的上升,以此使硫膜在玻璃板面下部更均匀,与此同时,上述结构的设计也改变了因为直接对着玻璃板面进行气体放散所造成的局部冷却现象,因此,其有效地抑制了玻璃板面擦伤、划伤等品质瑕疵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后序设备安全使用的效果;通过对气嘴出气口由内到外进行增大的张口结构设计,使得二氧化硫气体分散性更好,均匀度更高,保证了最终硫膜的分散成膜均匀性;通过将气嘴的出气口端口设计为斜口结构,进一步保证了最终硫膜的分散成膜均匀性。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和多个气嘴,多个气嘴沿盖板玻璃覆盖区域所对应的所述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侧面依次设置,每个所述气嘴均与所述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连通,且每个所述气嘴的出气口朝向所述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的侧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嘴沿所述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侧面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嘴的所述出气口朝向呈水平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气嘴的所述出气口间距为2-8 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嘴均相同,并且每个所述气嘴由内到外所对应的所述出气口截面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截面积呈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度为所述出气口的宽度,所述长方形的宽度为所述出气口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截面积由内而外随所述出气口的所述宽度增大而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嘴的所述出气口端口为斜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硫放散输送管道和多个所述气嘴均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10.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
CN201721666273.5U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Active CN207793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6273.5U CN207793079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6273.5U CN207793079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3079U true CN207793079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85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66273.5U Active CN207793079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30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0686A (zh) * 2021-01-21 2021-05-25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法玻璃表面硫膜控制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0686A (zh) * 2021-01-21 2021-05-25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法玻璃表面硫膜控制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7110B (zh) 一种转印版
CN207793079U (zh) 一种盖板玻璃二氧化硫放散装置及其系统
WO2018170957A1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536211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02472187U (zh) 一种用于形成取向膜的转印版
US20170059905A1 (en) Bendabl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bendable display device
CN102147548A (zh) 液晶盒结构、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及对盒方法
CN104597668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70276981A1 (en) Transfer plate wetting system and alignment liquid transfer system
CN104698695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US1021796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44601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34130B (zh) 一种转印凸版
US989586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39731B2 (en) Conveyor, develop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5954936A (zh) 垂直配向型液晶面板及液晶面板制作方法
CN206258657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360579A (zh) 掩模板
CN107930975A (zh) 一种隔膜涂覆装置
CN104965343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使液晶显示器亮度均匀显示的方法
CN207596733U (zh) 一种二氧化硫管路装置
CN207793044U (zh) 一种玻璃锡槽槽底冷却风嘴及其冷却系统
CN109188782B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4076556A (zh) 取向膜摩擦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
CN204143133U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8

Address after: No. 498, Wenwu West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ianyang Junw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Sichuan city in Mianyang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 177 North Road Fu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XUH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ebei Guangy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Mianyang Junwei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90000016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device for cover glass and its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107

Assignee: Henan Xuy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Mianyang Junwei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9000001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device for cover glass and its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107

Assignee: Hebei Guangxing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Mianyang Junwei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90000017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device for cover glass and its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107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5

Address after: 621052 No.177, north section of Fubi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Hong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98, Wenwu West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ianyang Junwei Technology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unan Xinghu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ichuan Hong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110000011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device for cover glass and its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328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unan Xinghu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ichuan Hong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110000011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