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3122U -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3122U
CN207763122U CN201820091663.2U CN201820091663U CN207763122U CN 207763122 U CN207763122 U CN 207763122U CN 201820091663 U CN201820091663 U CN 201820091663U CN 207763122 U CN207763122 U CN 207763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ication part
inner chamber
chamber body
extraction unit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916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Zhonggua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Zhonggua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Zhonggua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Zhonggua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916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3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3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31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设备本体内部设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的上方腔壁中间位置设有与外界连通的中间通孔,所述中间通孔内部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内腔体的下方腔壁中间位置设有中间凹槽,所述中间凹槽内部安装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两侧均安装有引水管,每个所述引水管上均安装有水泵,两个所述引水管的顶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若干喷淋管,每个所述喷淋管均和连接管相互连通,且每个所述喷淋管上均安装有若干喷头,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为理想的空气净化效果,且能达到使净化后的空气具有一定湿度且带有香气的效果,非常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无尘室(Clean Room),亦称为无尘室或清净室。它是污染控制的基础。控制空气悬浮微粒浓度,从而达到适当的微粒洁净度级别。无尘室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之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之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之房间。无尘室中不论外在之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之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之特性。
无尘室最主要之作用在于控制产品(如硅芯片等)所接触之大气的洁净度日及温湿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之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此空间我们称之为无尘室。按照国际惯例,无尘净化级别主要是根据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子直径大于划分标准的粒子数量来规定。也就是说所谓无尘并非100%没有一点灰尘,而是控制在一个非常微量的单位上。当然这个标准中符合灰尘标准的颗粒相对于我们常见的灰尘已经是小的微乎其微,但是对于光学构造而言,哪怕是一点点的灰尘都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光学构造产品的生产上,无尘是必然的要求,由于无尘室对室内空气中悬浮微粒浓度要求非常严格,因此需要在无尘室内加装除尘设备,现有的除尘设备的除尘效果并不理想,且不具备使净化后的空气具有一定湿度且无法使净化后的空气带有香气。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设备本体内部设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的上方腔壁中间位置设有与外界连通的中间通孔,所述中间通孔内部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内腔体的下方腔壁中间位置设有中间凹槽,所述中间凹槽内部安装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两侧均安装有引水管,每个所述引水管上均安装有水泵,两个所述引水管的顶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若干喷淋管,每个所述喷淋管均和连接管相互连通,且每个所述喷淋管上均安装有若干喷头,所述内腔体的下方腔壁位于中间凹槽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侧凹槽,所述内腔体的上方腔壁位于中间通孔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侧通孔,所述侧通孔和侧凹槽之间相互对应,且靠近中间凹槽的两个侧凹槽内均安装有第一净化件,远离中间凹槽的两个侧凹槽内均安装有第二净化件,所述第一净化件和第二净化件的顶端均伸入至侧通孔内,且第一净化件和第二净化件的两侧均安装有滤网,每个所述侧通孔的上方孔口处均活动安装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
优选的,所述喷头在每个喷淋管上均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净化件内部设有贯穿第一净化件的第一填充槽,所述第一填充槽内部填充有香精填充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净化件内部设有第二填充槽,所述第二填充槽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充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备本体内部设置两组相互对称的净化件,每组均净化件均设置填充有香精的第一净化件和填充有活性炭的第二净化件,达到对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去除的同时,还能实现空气中携带清香,并通过在第一净化件和第二净化件之间设置多组滤网,保证了对空气中大颗粒物质的过滤效率,从而达到较高的空气净化效率,且通过设备本体内部设置的多个喷淋管,可实现对净化后的空气的湿化处理,使得空气具有一定湿度,该装置具有较为理想的空气净化效果,且能达到使净化后的空气具有一定湿度且带有香气的效果,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净化件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净化件剖视图。
图中:设备本体1、第一风机2、内腔体3、中间通孔4、第二风机5、中间凹槽6、集水箱7、引水管8、连接管9、喷淋管10、喷头11、侧凹槽12、侧通孔13、第一净化件14、第一填充槽140、香精填充层141、第二净化件15、第二填充槽150、活性炭填充层151、滤网16、密封盖17、水泵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风机2,设备本体1内部设有内腔体3,内腔体3的上方腔壁中间位置设有与外界连通的中间通孔4,中间通孔4内部安装有第二风机5,内腔体3的下方腔壁中间位置设有中间凹槽6,中间凹槽6内部安装有集水箱7,集水箱7的两侧均安装有引水管8,每个引水管8上均安装有水泵18,集水箱7起到对喷出的水分进行收集,再经引水管8重新引入至喷淋管10内,达到水体的循环利用。
两个引水管8的顶端安装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下方设有若干喷淋管10,喷淋管10至少设有三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三个,三个喷淋管10并排设置,可实现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全方位的雾化喷淋,呈线性等距离排列,每个喷淋管10均和连接管9相互连通,且每个喷淋管10上均安装有若干喷头11,喷头11在每个喷淋管10上均至少设有三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十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十个并排设置的喷头11进一步实现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全方位的雾化喷淋,达到更好的湿化处理效果。
内腔体3的下方腔壁位于中间凹槽6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侧凹槽12,内腔体3的上方腔壁位于中间通孔4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侧通孔13,侧通孔13和侧凹槽12之间相互对应,且靠近中间凹槽6的两个侧凹槽12内均安装有第一净化件14,第一净化件14内部设有贯穿第一净化件14的第一填充槽140,第一填充槽140内部填充有香精填充层141,香精填充层141可实现对经过其内部的空气携带清香,远离中间凹槽6的两个侧凹槽12内均安装有第二净化件15。
第二净化件15内部设有第二填充槽150,第二填充槽150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充层151,活性炭填充层151可实现对经过其内部的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吸收,第一净化件14和第二净化件15的顶端均伸入至侧通孔13内,且第一净化件14和第二净化件15的两侧均安装有滤网16,多个滤网16的设置可有效清除空气中残留的大颗粒物质,每个侧通孔13的上方孔口处均活动安装有密封盖17,密封盖17可防止空气外逸。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第一风机2的吸引下,空气进入至设备本体1内部的内腔体3内,经过多层滤网16的过滤,可有效隔绝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经过第二净化件15内部的活性炭填充层151,可实现对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有效去除,再经过第一净化件14内部的香精填充层141,可达到净化后的空气带有清香,再经过从喷淋管10上的喷头11喷出的雾化水雾,实现对净化后的空气湿化处理,使得空气具有一定的湿度,再经过第二风机5的吸引,排出至无尘室内,达到对无尘室内的空气的无尘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风机(2),所述设备本体(1)内部设有内腔体(3),所述内腔体(3)的上方腔壁中间位置设有与外界连通的中间通孔(4),所述中间通孔(4)内部安装有第二风机(5),所述内腔体(3)的下方腔壁中间位置设有中间凹槽(6),所述中间凹槽(6)内部安装有集水箱(7),所述集水箱(7)的两侧均安装有引水管(8),每个所述引水管(8)上均安装有水泵(18),两个所述引水管(8)的顶端安装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下方设有若干喷淋管(10),每个所述喷淋管(10)均和连接管(9)相互连通,且每个所述喷淋管(10)上均安装有若干喷头(11),所述内腔体(3)的下方腔壁位于中间凹槽(6)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侧凹槽(12),所述内腔体(3)的上方腔壁位于中间通孔(4)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侧通孔(13),所述侧通孔(13)和侧凹槽(12)之间相互对应,且靠近中间凹槽(6)的两个侧凹槽(12)内均安装有第一净化件(14),远离中间凹槽(6)的两个侧凹槽(12)内均安装有第二净化件(15),所述第一净化件(14)和第二净化件(15)的顶端均伸入至侧通孔(13)内,且第一净化件(14)和第二净化件(15)的两侧均安装有滤网(16),每个所述侧通孔(13)的上方孔口处均活动安装有密封盖(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10)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1)在每个喷淋管(10)上均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距离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件(14)内部设有贯穿第一净化件(14)的第一填充槽(140),所述第一填充槽(140)内部填充有香精填充层(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净化件(15)内部设有第二填充槽(150),所述第二填充槽(150)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填充层(151)。
CN201820091663.2U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63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1663.2U CN207763122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1663.2U CN207763122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3122U true CN207763122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1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9166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63122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31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447A (zh) * 2021-04-29 2021-08-20 陈雅丽 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447A (zh) * 2021-04-29 2021-08-20 陈雅丽 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2063B (zh) 一种车载式雾霾消除装置
CN104998500B (zh)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CN204678528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107789970B (zh) 一种箱式空气净化器
CN206810037U (zh) 一种自动化除尘装置
CN109562316A (zh) 湿式空气洗涤器
CN103990340A (zh) 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08960582U (zh) 一种实验室智能通风装置
CN206600880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4676768B (zh) 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107614084B (zh) 一种雾霾净化装置
CN207763122U (zh) 一种室内用环保除尘装置
CN107345701A (zh) 一种净化加湿单元及新型空气净化环保产品
CN105318444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4722151B (zh) 工业用废气清洗器
CN203355484U (zh) 一种气体清洗过滤器
CN201711058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7438758U (zh) 一种具有沉降灰尘并有加湿作用的空气净化器
CN206803336U (zh) 循环生态空气净化系统
KR20200110840A (ko) 외벽 부착형 공기청정기
CN106237734B (zh) 一种高效的空气除尘净化系统
KR102181789B1 (ko) 공기정화용 식물재배장치가 마련된 에어커튼 시스템
CN203231420U (zh) 纯自然空气净化器
CN207893877U (zh) 一种具备增湿功能的家用空气净化器
CN201384901Y (zh) 空气水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