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2902U -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 Google Patents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2902U
CN207762902U CN201721883696.2U CN201721883696U CN207762902U CN 207762902 U CN207762902 U CN 207762902U CN 201721883696 U CN201721883696 U CN 201721883696U CN 207762902 U CN207762902 U CN 207762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ipeline section
section
tube section
mixa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36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国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836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2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2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2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涉及厨房灶具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混合管段(102)背离收缩管段(101)的一端设置第一扩压管段(103),在第一扩压管段(103)背离第一混合管段(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混合管段(104),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大于第一混合管段(102)的内径,在从第一扩压管段(103)中流出的气体的动能作用下,气体在第二混合管段(104)中会再次进行强制混合且混合更充分,从而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引射管(100)中的混合率,在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同时,对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的间隙要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灶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灶具。
燃气灶一般包括:面板、底壳以及燃烧器;面板固定设置在底壳的顶部,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锅具支架;面板与底壳共同形成容腔,燃烧器的炉头底部伸入容腔中并与底壳固定连接;燃烧器包括用于对燃气和一次空气进行混合的炉头,炉头具有与供气装置连通的引射管,炉头上盖设有火盖,火盖上设置有出火孔,炉头中还安装有点火装置,炉头能够将供气装置提供的燃气供向出火孔。
其中,引射管主要用于将供气装置的提供的燃气与一次空气进行混合,现有的引射管一般具有收缩段、连接在收缩段一端的混合段、以及连接在混合段背离收缩段的一端的扩压段。
在燃气灶工作时,供气装置中的燃气及外部的一次空气经过收缩段进入混合段进行一次表面扩散以及冲击混合,再进入扩压段进行降速并最终从火盖的出火孔中喷出,同时,点火装置通电并放射电弧到火盖上,电弧将从出火孔喷出的气体点燃,实现燃气灶的对支撑在锅具支架上的锅具的直火加热功能。
现有技术中,由于燃气及一次空气在混合段的混合率较低,锅具支架通常具有较高的高度,以使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为从出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提供更多的二次空气。然而,当锅具底部与火盖的间距较大时,就会导致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散失较多,从而,导致燃气灶的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而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引射管中的混合率,在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同时,对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的间隙要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燃气灶的引射管,包括:收缩管段,所述收缩管段的一端作为供气体进入的气体入口,所述收缩管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混合管段;所述第一混合管段背离所述收缩管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扩压管段,所述第一扩压管段背离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混合管段,所述第二混合管段背离所述第一扩压管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扩压管段,所述第二扩压管段背离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一端作为供气体流出的气体出口。
其中,气体从所述气体入口进入并依次经过收缩管段、第一混合管段、第一扩压管段、第二混合管段及第二扩压管段,最终从气体出口流出。通过在所述引射管第一混合管段背离所述收缩管段的一端设置第一扩压管段,所述第一扩压管段背离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混合管段,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的内径,在从第一扩压管段中流出的气体的动能作用下,气体在第二混合管段中会再次进行强制混合,从而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引射管中的混合率,在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同时,对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的间隙要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此外,连接在第一扩压管段出口端的第二混合管段的直径也大于连接在第一扩压管段的入口段的第一混合管段的直径,如此,对于相同长度的第一混合管段及第二混合管段而言,第二混合管段能够为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提供更大的混合空间,进一步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混合管段沿所述引射管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等于5毫米小于等于15毫米,如此,在能够提高气体在引射管中的混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使得燃烧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少燃烧器的占用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扩压管段的最小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的内径,以使气体从第一混合管段中顺利且平稳地进入第一扩压管段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扩压管段的最大内径,以使气体从第一扩压管段中顺利且平稳地进入第二混合管段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第一扩压管段及第二混合管段的外径相同,以便于对引射管的外轮廓的加工,提高对引射管的加工效率。
可选地,所述收缩管段、第一混合管段、第一扩压管段、第二混合管段及第二扩压管段一体设置,以简化引射管的结构及装配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一扩压管段的内径从朝向所述收缩管段的一端至朝向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能够避免在第一扩压管段中出现直径突变的现象,保证气体在第一扩压管段中平稳地流动。
可选地,述第一扩压管段的内壁呈锥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扩压管段的内径从朝向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一端至背离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能够避免在第二扩压管段中出现直径突变的现象,保证气体在第二扩压管段中平稳地流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扩压管段的最小内径,以使气体从第二混合管段管中顺利且平稳地进入第二扩压管段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扩压管段的内壁呈锥形;和/或,所述第二扩压管段的外壁呈锥形。
通过将第二扩压管段的外壁设置为锥形,第二扩压管段的出口直径与入口直径之间能够具有更大的差值,从而提高第二扩压管段降速增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座,所述炉头座上安装有炉头本体,所述炉头座还连接有引射管,所述引射管与所述炉头本体连通设置;其中,所述引射管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引射管。
通过在所述引射管第一混合管段背离所述收缩管段的一端设置第一扩压管段,所述第一扩压管段背离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混合管段,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的内径,在从第一扩压管段中流出的气体的动能作用下,气体在第二混合管段中会再次进行强制混合,从而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引射管中的混合率,在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同时,对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的间隙要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此外,连接在第一扩压管段出口端的第二混合管段的直径也大于连接在第一扩压管段的入口段的第一混合管段的直径,如此,对于相同长度的第一混合管段及第二混合管段而言,第二混合管段能够为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提供更大的混合空间,进一步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顶部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容腔,所述容腔中设置有燃烧器,且所述燃烧器向上伸出所述面板;其中,所述燃烧器为前述燃烧器。
通过在所述引射管第一混合管段背离所述收缩管段的一端设置第一扩压管段,所述第一扩压管段背离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混合管段,所述第二混合管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混合管段的内径,在从第一扩压管段中流出的气体的动能作用下,气体在第二混合管段中会再次进行强制混合,从而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引射管中的混合率,在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同时,对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的间隙要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此外,连接在第一扩压管段出口端的第二混合管段的直径也大于连接在第一扩压管段的入口段的第一混合管段的直径,如此,对于相同长度的第一混合管段及第二混合管段而言,第二混合管段能够为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提供更大的混合空间,进一步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中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中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在A-A处的剖视图(图中的虚线仅用于示意相邻的管段之间的分界,以便于更清楚地示意引射管的结构,并不表示引射管中的具体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0-引射管;101-收缩管段;102-第一混合管段;103-第一扩压管段;104-第二混合管段;105-第二扩压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内”、“外”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中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燃烧器中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在A-A处的剖视图。
其中,图3中的虚线仅用于示意相邻的管段之间的分界,以便于更清楚地示意引射管的结构,并不表示引射管中的具体结构。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座,炉头座上安装有炉头本体,炉头座还连接有引射管100,引射管100与炉头本体连通设置。
其中,引射管100包括:收缩管段101,收缩管段101的一端作为有气体入口,收缩管段10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混合管段102;第一混合管段102背离收缩管段10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扩压管段103,第一扩压管段103背离第一混合管段10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混合管段104,第二混合管段104背离第一扩压管段10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扩压管段105,第二扩压管段105背离第二混合管段104的一端作为气体出口。其中,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大于第一混合管段102的内径。
具体地,炉头座具有供引射管100流出的气体通过的进气通道,炉头座具体可以采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的密度较低,使得炉头座的质量较轻;铝合金的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便于炉头座的加工,且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使得炉头座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炉头座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翻折延伸的连接板,连接板用于与燃气灶的底壳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燃烧器的固定。其中,固定连接方式具体可以为焊接、铆接或者螺接。
炉头本体也具有供气体通过的进气通道,炉头本体上的进气通道与炉头座上的进气通道连通设置。炉头本体也可以采用铝合金制成,以使炉头本体具有较轻的质量,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炉头本体安装在炉头座的顶部;炉头本体具炉头座可以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其中具有故障的炉头座或者炉头本体进行检修,能够降低维修成本;当然,炉头本体与炉头座也可以焊接固定或者一体设置,以提高炉头本体与炉头座的安装可靠性,同时能够确保炉头本体与炉头座之间的密封性能。
当然,炉头座与炉头本体的材质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引射管100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出气口与炉头座的进气通道连通,进气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火力大小的火力调节装置。
引射管100的管体一体式设置,引射管100中有采用抽芯工艺加工形成的管段。引射管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气口通过管段与出气口连通。其中,引射管100的进气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火力大小的火力调节装置,具体通过调节进入引射管100的燃气量控制火力大小。
例如:火力调节装置可以包括:阀体,阀体的内腔中插设有阀芯,阀芯上设置有大小不同的通气孔,通过转动阀芯,使得阀芯上大小不同的通气孔与阀体上的导气孔导通,从而实现对火力的大小的调节;阀体上还设置有燃气喷嘴,燃气喷嘴背离阀体的一端插设在引射管100的进气口中,以向引射管100中喷射燃气。当然,火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于火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并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从朝向火力调节装置的一端至朝向炉头本体的一端,引射管100中的管段依次为:收缩管段101、第一混合管段102、第一扩压管段103、第二混合管段104、第二扩压管段105,且各管段相互连通。
具体地,收缩管段101的结构具体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火力调节装置的燃气喷嘴具体插设在收缩管段101中。收缩管段101与燃气喷嘴再同轴设置,且收缩管段101的管壁与燃气喷嘴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在高动能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一次空气从收缩管段101的管壁与燃气喷嘴之间的间隙进入引射管100中。
第一混合管段102与收缩管段101连通,第一混合管段102的内壁围成圆柱体,燃气及一次空气进入第一混合管段102之后,燃气和一次空气或产生一次表面扩散以及冲击混合,并进入第一扩压管段103。
第一扩压管段103具有与第一混合管段102连通的入口,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入口直径可以与第一扩压管段103的直径相同,以便于气体顺利、平稳地进入第一扩压管段103;第一扩压管段103背离第一混合管段102的一端还设置有出口,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入口直径小于出口直径,如此,从入口进入的高速气体从出口流出时流速降低,也即气体的动能降低,而损失的能量则转换为气体的热能,使得气体的压强升高。
从第一扩压管段103流出的气体进入第二混合管段104,在第二混合管段104中强制进行二次混合,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壁围成圆柱体,且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与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出口直径相同,以使第一扩压管段103中的气体能够顺利、平稳地进入第二混合管段104并利用气体余下的动能进行二次混合。
其中,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出口直径大于入口直径,则第二混合管段104的直径也大于第一混合管段102的直径,如此,对于相同长度的第一混合管段102及第二混合管段104而言,第二混合管段104能够为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提供更大的混合空间,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率。
例如:第一混合管段102及第二混合管段104沿引射管100的轴向的总长度,可以与现有技术的引射管100的混合管的长度相同,如此,从本实施例提供的引射管100中流出的气体的混合率仍然高于现有技术中引射管100的混合率。当然,本实施例对于第一混合管段102及第二混合管段104的长度并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此时只是举例说明。
从第二混合管段104流出的气体进入第二扩压管段105,由第二扩压管段105进行再次降速增压,并进入炉头座及炉头本体中。其中,第二扩压管段105也具有入口及出口,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入口直径小于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出口直径,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入口直径等于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工作原理相同。
其中,第一扩压管段103及第二扩压管段105沿引射管100的轴向的总长度,也可以与现有技术的引射管100的扩压管的长度相同,如此,引射管100的总长度没有发生改变,并不影响燃烧器的其它部件的结构。当然,本实施例对第一扩压管段103及第二扩压管段105的长度并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此时只是举例说明。
可选地,第二混合管段104沿引射管100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等于5毫米小于等于15毫米。其中,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引射管100的长度基础上增加第二混合管段104的长度;当然,第一混合管段102及第二混合管段104沿引射管100的轴向的总长度,也可以与现有技术的引射管100的混合管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混合管段104沿引射管100的轴向的长度设置在5毫米至15毫米之间,在能够提高气体在引射管100中的混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使得燃烧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少燃烧器的占用空间。
可选地,收缩管段101、第一混合管段102、第一扩压管段103、第二混合管段104及第二扩压管段105一体设置,以简化引射管的结构及装配过程。
此外,为了使得气体更平稳地流动,相邻的管段之间可以圆滑过渡。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通过在第一混合管段102背离收缩管段101的一端设置第一扩压管段103,在第一扩压管段103背离第一混合管段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混合管段104,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大于第一混合管段102的内径,在从第一扩压管段103中流出的气体的动能作用下,气体在第二混合管段104中会再次进行强制混合且混合更充分,从而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引射管100中的混合率,在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同时,对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的间隙要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内径从朝向收缩管段101的一端至朝向第二混合管段104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避免在第一扩压管段103中出现直径突变的现象,保证气体在第一扩压管段103中平稳地流动。具体地,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内壁可以呈锥形。
可选地,第一混合管段102、第一扩压管段103及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外径相同,以便于对引射管100的外轮廓的加工,提高对引射管100的加工效率。
可选地,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内径从朝向第二混合管段104的一端至背离第二混合管段104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避免在第二扩压管段105中出现直径突变的现象,保证气体在第人扩压管中平稳地流动。具体地,第人扩压管的内壁可以呈锥形。
其中,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外壁也呈锥形。如此,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出口直径与入口直径之间能够具有更大的差值,从而提高第二扩压管段105降速增压的效果。
实施例二
请继续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的引射管100,引射管100具体为前述实施例一中的引射管100,其结构及功能与前述实施例一中的引射管100的结构及功能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引射管100,通过在第一混合管段102背离收缩管段101的一端设置第一扩压管段103,在第一扩压管段103背离第一混合管段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混合管段104,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大于第一混合管段102的内径,在从第一扩压管段103中流出的气体的动能作用下,气体在第二混合管段104中会再次进行强制混合且混合更充分,从而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引射管100中的混合率,在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同时,对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的间隙要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实施例三
请继续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底壳,底壳的顶部设置有面板,面板与底壳之间形成容腔,容腔中设置有燃烧器,且燃烧器向上伸出面板;其中,燃烧器前述实施例一种的燃烧器,其结构及功能与前述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通过在引射管100的第一混合管段102背离收缩管段101的一端设置第一扩压管段103,在第一扩压管段103背离第一混合管段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混合管段104,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大于第一混合管段102的内径,在从第一扩压管段103中流出的气体的动能作用下,气体在第二混合管段104中会再次进行强制混合且混合更充分,从而提高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引射管100中的混合率,在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同时,对锅具底部与火盖之间的间隙要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缩管段(101),所述收缩管段(101)的一端作为供气体进入的气体入口,所述收缩管段(10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混合管段(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段(102)背离所述收缩管段(10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扩压管段(103),所述第一扩压管段(103)背离所述第一混合管段(10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混合管段(104),所述第二混合管段(104)背离所述第一扩压管段(10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扩压管段(105),所述第二扩压管段(105)背离所述第二混合管段(104)的一端作为供气体流出的气体出口;
其中,气体从所述气体入口进入并依次经过所述收缩管段(101)、第一混合管段(102)、第一扩压管段(103)、第二混合管段(104)及第二扩压管段(105),最终从所述气体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管段(104)沿所述引射管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等于5毫米小于等于1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压管段(103)的最小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混合管段(102)的内径;和/或,
所述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一扩压管段(103)的最大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段(102)、第一扩压管段(103)及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外径相同;和/或,
所述收缩管段(101)、第一混合管段(102)、第一扩压管段(103)、第二混合管段(104)及第二扩压管段(105)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内径从朝向所述收缩管段(101)的一端至朝向所述第二混合管段(104)的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压管段(103)的内壁呈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内径从朝向所述第二混合管段(104)的一端至背离所述第二混合管段(104)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混合管段(104)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扩压管段(105)的最小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内壁呈锥形;和/或,所述第二扩压管段(105)的外壁呈锥形。
9.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座,所述炉头座上安装有炉头本体,所述炉头座还连接有引射管(100),所述引射管(100)与所述炉头本体连通设置;其中,所述引射管(100)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引射管(100)。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顶部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容腔,所述容腔中设置有燃烧器,且所述燃烧器向上伸出所述面板;其中,所述燃烧器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
CN201721883696.2U 2017-12-28 2017-12-28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Active CN207762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3696.2U CN207762902U (zh) 2017-12-28 2017-12-28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3696.2U CN207762902U (zh) 2017-12-28 2017-12-28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2902U true CN207762902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5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3696.2U Active CN207762902U (zh) 2017-12-28 2017-12-28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2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4279B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06524152A (zh) 一种分级燃气低氮燃烧器
CN103939943A (zh) 一种用于化学回热循环的双旋流双燃料喷嘴
CN103867338B (zh) 一种两相高频预爆器
CN206247335U (zh) 一种分气盘、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3307600B (zh) 蓄热式燃气燃烧器
CN205480977U (zh) 比例调节圆火焰低NOx排放燃气燃烧器
CN207407340U (zh) 低氮燃烧器
CN207762902U (zh)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管
CN102297426A (zh) 氢气燃烧器
CN104154566B (zh) 燃气轮机双燃料喷嘴结构
CN109323258A (zh) 一种基于多类型喷嘴燃烧器结构
CN209484592U (zh) 基于多类型喷嘴燃烧器结构
CN106352331A (zh) 一种煤粉燃烧系统
CN207569872U (zh) 燃气混合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0601622U (zh) 一种适用于气体燃料的可调式分级着火燃烧器
CN205807407U (zh) 燃料喷射装置的燃烧机构
CN201925928U (zh) 具有多个引射系统的上进风双喷燃烧器
US20060088794A1 (en) Superheating burner with turbulence ring
CN209003653U (zh) 鼓风式扩散燃烧烤炉
CN104676592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2135112Y (zh) 高效燃气灶
CN201964407U (zh) 燃烧喷枪的喷头
CN101603684A (zh) 一种多油枪微油量点燃煤粉燃烧装置
CN207762895U (zh) 燃气灶及其燃烧器与引射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