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0319U - 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0319U
CN207760319U CN201721598238.4U CN201721598238U CN207760319U CN 207760319 U CN207760319 U CN 207760319U CN 201721598238 U CN201721598238 U CN 201721598238U CN 207760319 U CN207760319 U CN 207760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vertical plate
support base
supporting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982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红星
周尽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Three Star Bi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Three Star Bi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Three Star Bi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Hainan Three Star Bi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5982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0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0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0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培养基,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基座以及支撑立板,所述的支撑立板与支撑基座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板设置有培养基的固定槽,所述的支撑立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的固定槽的壁面设置有若干LED阵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相比传统的传统的放置在室外的封闭式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雨生红球藻,造成培养基内温度提升过高,造成雨生红球藻失活,本实用新型通过光照对太阳能发电板进行发电,然后通过LED阵列对培养基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光补。

Description

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雨生红球藻对虾青素的积累速率和生产总量较其它绿藻高,而且雨生红球藻所含虾青素及其酯类的配比(约70%的单酯,25%的双酯及5%的单体)与水产养殖动物自身配比极为相似,这是通过化学合成和利用红发夫酵母等提取的虾青素所不具备的优势.此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结构以3S一3’S型为主,与鲑鱼等水产生物体内虾青素结构基本一致;而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结构则为3R一3R型.当前,雨生红球藻被公认为自然界中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好生物,因此,利用这种微藻提取虾青素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天然虾青素生产的研究热点,薄层培养基光照培养可高密度快速的培养雨生红球藻,而直接采用太阳直射薄层培养基会造成培养基内温度极高,需要额外的制冷设备进行温度调节,耗能较大,成本较高,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培养基,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基座以及支撑立板,所述的支撑立板与支撑基座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板设置有培养基的固定槽,所述的支撑立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的固定槽的壁面设置有若干LED阵列,所述的的培养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的培养基内设置时有用于容纳培养液以及雨生红球藻的腔体,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的蓄电池与LED阵列连接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立板的底部固定有铰接杆,所述的支撑基座的两侧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的铰接杆的两端铰接设置在铰接座上,所述的支撑基座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轴承、连接轴以及驱动马达,所述的第一斜齿轮套接并固定在铰接杆上,所述的所述的轴承的外圈与支撑基座固定,所述的连接轴的一端与轴承的内圈固定,所述的连接轴的另一端依次套设并固定第二斜齿轮与第一直齿轮,所述的驱动马达与支撑基座固定,驱动马达的转动轴与第二直齿轮固定,所述的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培养基分别设置有营养液接口、气体接口以及污废排出接口,所述的营养液接口、气体接口设置在培养基的下端,所述的污废排出接口设置在培养基的上端,所述的培养基内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气管,所述的气管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气体接口与气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相比传统的传统的放置在室外的封闭式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雨生红球藻,造成培养基内温度提升过高,造成雨生红球藻失活,本实用新型通过光照对太阳能发电板进行发电,然后通过LED阵列对培养基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光补,可通过控制LED阵列的光亮度对培养的雨生红球藻进行光补,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驱动马达太阳能发电板的倾斜度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域直射角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培养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培养基2,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基座11以及支撑立板12,所述的支撑立板12与支撑基座11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板12设置有培养基2的固定槽,所述的支撑立板12的前端面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13,所述的固定槽的壁面设置有若干LED阵列14,所述的的培养基2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的培养基2内设置时有用于容纳培养液以及雨生红球藻的腔体,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板13与蓄电池3连接,所述的蓄电池3与LED阵列14连接进行供电,所述的支撑立板12的底部固定有铰接杆41,所述的支撑基座11的两侧设置有铰接座42,所述的铰接杆41的两端铰接设置在铰接座42上,所述的支撑基座11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斜齿轮43、第二斜齿轮44、第一直齿轮45、第二直齿轮46、轴承47、连接轴48以及驱动马达49,所述的第一斜齿轮43套接并固定在铰接杆41上,所述的所述的轴承47的外圈与支撑基座11固定,所述的连接轴48的一端与轴承47的内圈固定,所述的连接轴48的另一端依次套设并固定第二斜齿轮44与第一直齿轮45,所述的驱动马达49与支撑基座11固定,驱动马达49的转动轴与第二直齿轮46固定,所述的第一斜齿轮43与第二斜齿轮44啮合,所述的第一直齿轮45与第二直齿轮46啮合,所述的培养基2分别设置有营养液接口21、气体接口22以及污废排出接口23,所述的营养液接口21、气体接口22设置在培养基2的下端,所述的污废排出接口23设置在培养基2的上端,所述的培养基2内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气管,所述的气管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气体接口22与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相比传统的传统的放置在室外的封闭式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雨生红球藻,造成培养基2内温度提升过高,造成雨生红球藻失活,本实用新型通过光照对太阳能发电板13进行发电,然后通过LED阵列14对培养基2内的雨生红球藻进行光补,可通过控制LED阵列14的光亮度对培养的雨生红球藻进行光补,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驱动马达49太阳能发电板13的倾斜度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域直射角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以及培养基,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基座以及支撑立板,所述的支撑立板与支撑基座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板设置有培养基的固定槽,所述的支撑立板的前端面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的固定槽的壁面设置有若干LED阵列,所述的培养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的培养基内设置时有用于容纳培养液以及雨生红球藻的腔体,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的蓄电池与LED阵列连接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立板的底部固定有铰接杆,所述的支撑基座的两侧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的铰接杆的两端铰接设置在铰接座上,所述的支撑基座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轴承、连接轴以及驱动马达,所述的第一斜齿轮套接并固定在铰接杆上,所述的所述的轴承的外圈与支撑基座固定,所述的连接轴的一端与轴承的内圈固定,所述的连接轴的另一端依次套设并固定第二斜齿轮与第一直齿轮,所述的驱动马达与支撑基座固定,驱动马达的转动轴与第二直齿轮固定,所述的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分别设置有营养液接口、气体接口以及污废排出接口,所述的营养液接口、气体接口设置在培养基的下端,所述的污废排出接口设置在培养基的上端,所述的培养基内腔体的底部设置有气管,所述的气管的管壁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气体接口与气管连通。
CN201721598238.4U 2017-11-24 2017-11-24 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Active CN207760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8238.4U CN207760319U (zh) 2017-11-24 2017-11-24 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8238.4U CN207760319U (zh) 2017-11-24 2017-11-24 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0319U true CN207760319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98238.4U Active CN207760319U (zh) 2017-11-24 2017-11-24 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03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9212A (zh) * 2021-05-13 2021-08-13 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微藻培养中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系统
CN113278577A (zh) * 2021-07-01 2021-08-20 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海水促进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9212A (zh) * 2021-05-13 2021-08-13 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微藻培养中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系统
CN113278577A (zh) * 2021-07-01 2021-08-20 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海水促进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30730U (zh) 一种可利用自然光源、可拆卸组装的蔬菜栽培装置
WO2015131830A1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02994385B (zh) 一种气升式光、声、磁控生物反应器
CN207355095U (zh) 一种水稻育苗装置
CN207760319U (zh) 封闭式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
CN108410737B (zh) 一种紫球藻的两步培养法
CN108308013A (zh) 一种大型钙化海藻室内循环水培养系统
CN103205361A (zh) 一种气雾式微藻光照反应装置
CN103773673B (zh) 一种用于微藻培养的圆柱形气升式高效光生物反应器及应用
CN105039138A (zh) 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微藻养殖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CN209383811U (zh) 一种医学实验专用细胞培养箱
CN201924010U (zh) 一种高效利用太阳能的规模化平板式光生物反应系统
CN207760348U (zh) 雨生红球藻培养监测系统
KR20180069808A (ko) 아스타크산틴을 제조하기 위해 헤마토코쿠스 종을 배양하는 방법
CN203625382U (zh) 摆动式大规模悬浮细胞培养装置
CN214088481U (zh) 一种改进型微藻营养液生产用微藻光培养器
CN103555563A (zh) 一种连续自动采收型微藻混合养殖装置
CN208008801U (zh) 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
CN203159616U (zh) 一种气雾式微藻光照反应装置
CN203715619U (zh) 一种用于微藻培养的圆柱形气升式高效光生物反应器
CN203999631U (zh) 光生物养殖装置
CN112899162A (zh)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113564031A (zh) 一种高效利用二氧化碳的螺旋藻培养装置
CN203388033U (zh) 一种温控保温花瓶
CN203021547U (zh) 旋转式微藻光照培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