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53962U -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53962U
CN207753962U CN201721917964.8U CN201721917964U CN207753962U CN 207753962 U CN207753962 U CN 207753962U CN 201721917964 U CN201721917964 U CN 201721917964U CN 207753962 U CN207753962 U CN 207753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shell
lower housing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charging box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179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远
于定管
钟晶
肖育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FOXS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FOXS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FOXS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FOXS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179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53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53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53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包括上壳体、上壳软胶套、下壳体、以及设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充电模块,上壳软胶套包括覆盖于上壳体外壁的握持部、以及由握持部延伸至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密封圈,密封圈上开设有密封槽,下壳体设有与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凸起。握持部用于增加使用时握持的手感以及缓冲充电盒的防水结构摔落时与底面之间的撞击;密封圈用于密封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部,具体的密封方式为,在密封圈上具有密封槽,上壳体与下壳体相连后下壳体上的密封凸起伸入密封槽内并与密封槽地接触贴合,由于密封圈及握持部之间为一体结构,因此密封圈与上壳体之间能实现无缝连接,有效提升了防水性能。

Description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防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显著,推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已成必然趋势。而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安全,绿色,使用成本低的新型交通工具,且受到国家和政策的支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致使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迅速激增。而当前电动汽车专用的充电装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充电桩、充电柜为主的固定式充电装置,此类充电装置需要用户在固定的场所进行使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对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而另一类则是以新能源汽车充电盒的防水结构为主的便携式充电装置,此类充电装置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用户对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也解决了用户远行途中,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因电量不足而造成汽车无法启动的尴尬。
但根据调查显示,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充电盒的防水结构,虽然满足了电动汽车远行的需求,但是大多数便携式充电盒的防水结构无防水处理,或者即使做了防水也是很低级别的防水,因此给用户带来新的使用问题就是: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基本是随车携带的,而电动汽车也属于户外设备,充电盒的防水结构也是经常需要在户外使用的,所以难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如:下雨、撞击等),故导致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防护等级不够、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用户体验降低等不足。
据现有使用反馈表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天气,环境,设备,人为等外界因素影响,会不时发生紧急性状况(如:户外充电过程中突发雨水淋溅,用户失手摔落等),导致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内部线路损坏,无法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盒的防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盒的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差且防摔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的上壳软胶套、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以及设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充电模块,所述上壳软胶套包括覆盖于所述上壳体外壁的握持部、以及由所述握持部延伸至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下壳体设有与所述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凸起。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均为PC(聚碳酸酯)+10%GF(玻璃纤维)材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的线缆,所述上壳体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线缆通过的过线孔,所述线缆的外部以过盈配合套设有防水硅胶套。优选的,所述防水硅胶套可为硅胶60度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硅胶套的内壁以环绕所述线缆的方式设置有若干防水筋条。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锁紧所述线缆与所述防水硅胶套的卡线夹,所述卡线夹与所述防水硅胶套的接触区域为所述防水硅胶套设有所述防水筋条的区域。优选的,所述卡线夹可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上还具有用于承托所述防水硅胶套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过线孔靠近所述上壳体外部的一侧,所述卡线夹与所述承托部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孔的孔口开设有打胶凹槽,所述防水硅胶套与所述打胶凹槽之间设有防水胶。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开设有按键槽,所述上壳软胶套还包括设于所述按键槽内的控制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开设有透光孔,所述上壳体设有用于覆盖所述透光孔的镜片。优选的,所述镜片可为PC(聚碳酸酯)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为螺钉连接,所述上壳体开设有螺钉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孔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所述上壳体外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的下壳软胶套。优选的,所述上壳软胶套及所述下壳软胶套可均为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8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壳软胶套具有的握持部用于增加使用时握持的手感以及缓冲充电盒的防水结构摔落时与底面之间的撞击;上壳软胶套具有的由所述握持部延伸至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密封圈用于密封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连接部,具体的密封方式为,在密封圈上具有密封槽,上壳体与下壳体相连后下壳体上的密封凸起伸入密封槽内并与密封槽地接触贴合,由于密封圈及握持部之间相连且与上壳体之间为一体结构,因此密封圈与上壳体之间能实现无缝连接,有效提升了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防水硅胶套时);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与镜片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壳体;11、过线孔;111、打胶凹槽;12、承托部;13、透光孔;14、螺钉安装孔;
2、上壳软胶套;21、握持部;22、密封圈;221、密封槽;23、控制按键;
3、下壳体;31、密封凸起;
4、下壳软胶套;
5、防水硅胶套;51、防水筋条;
6、卡线夹;
7、镜片;
8、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包括上壳体1、与上壳体1一体成型的上壳软胶套2、与上壳体1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 3、以及设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的充电模块,上壳软胶套2包括覆盖于上壳体1外壁的握持部21、以及由握持部21延伸至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的密封圈22,密封圈22上开设有密封槽221,下壳体3设有与密封槽221相配合的密封凸起3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充电模块设置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上壳软胶套2具有的握持部21用于增加使用时握持的手感、摩擦系数以及缓冲充电盒的防水结构摔落时与底面之间的撞击;上壳软胶套2具有的由握持部21延伸至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的密封圈22用于密封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的连接部,具体的密封方式为,在密封圈22上开设密封槽221,上壳体1与下壳体3相连后下壳体3上的密封凸起31伸入密封槽221内并与密封槽221接触贴合,外部连接设备向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施加的外力使得密封凸起31与密封槽221紧密贴合,进而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的连接部密封,实现了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防水,由于密封圈22及握持部21之间相连且与上壳体1之间为一体结构,因此密封圈22与上壳体1之间能实现无缝连接,因此有效提升了防水性能,防水性能可达到IP67(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具体地,上壳软胶套2与上壳体1之间为模内注塑而形成。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壳体1开设有按键槽,上壳软胶套2还包括设于按键槽内的控制按键23。具体地,密封圈22、握持部21以及控制按键23均为属于上壳软胶套2的一体结构,有效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安装工艺简单,减少了人工作业,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生产装配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完全可避免因生产精度,装配精度,人为操作失误所带来的防水失效风险。且此上壳软胶套2一体结构作为起防水作用的关键部件(密封圈22、握持部21、及硅胶控制按键23等)与上壳体1的硬胶部件为模内注塑而成的,因而各部件能够达到完全无缝连接(各部件之间形成完全防水的密封结构);同时该结构加上合适的外部锁紧方式还可保证整圈密封圈22所受到的压紧力能够足够均匀,以此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整体防水性能。
若将密封圈22、握持部21、及硅胶控制按键23等部件以传统的分体式结构设置,也即在壳体上设置防水凹槽然后在防水凹槽内设置防水胶圈,同时在上壳体1上设置单独的硅胶按键,会存在以下问题:
1、零件数量增多,安装工艺复杂,增加人工作业,产品生产及使用成本提升;
2、由于单件生产,防水胶圈,防水凹槽会受不同的生产精度,装配精度影响其防水性能(如防水胶圈单件生产装配可能会产生磨损,永久变形等,同时对防水凹槽的尺寸要求也很高,加工精度不易控制);
3、密封件与软硬胶部件(壳体为硬胶,其他部件例如硅胶按键为软胶)分离式结构是将防水胶圈,硅胶按键,软硬胶单独生产装配而成的,因此各部件之间在外部条件(生产精度、装配精度、人为其他因素等)下不可能实现完全密封状态;在合适的锁紧方式下,虽然能够保证产生的力在整圈防水圈上的分布是均匀的,但由于密封件都是单独生产装配的,所产生的生产精度误差随之增大,故也是难以保证产品有较高的防护等级,一般只能满足国标要求(IP54)。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与充电模块电连接的线缆8,上壳体1的两侧开设有用于供线缆8通过的过线孔11,线缆8的外部以过盈配合套设有防水硅胶套5。具体地,上壳体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供线缆8通过的过线孔11,在过线孔11与线缆8之间设置防水硅胶套5,保证过线孔11的密封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防水硅胶套5的内壁以环绕线缆8的方式设置有若干防水筋条51。具体地,防水筋条51为圆环状的凸起,压设在线缆8的外表面进一步保证线缆8与防水硅胶套5之间连接后的密封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锁紧线缆8与防水硅胶套5的卡线夹6,卡线夹6 与防水硅胶套5的接触区域为防水硅胶套5设有防水筋条51的区域(也即卡线夹6压持在防水硅胶套5的外壁且该外壁对应的内壁设有防水筋条51)。具体地,在防水硅胶套5及线缆8装配至过线孔11内后,利用卡线夹6压紧线缆8 及防水硅胶套5,卡线夹6锁紧的同时还可以对线缆8形成下压的力,迫使线缆8紧密的贴合在防水硅胶套5内及卡线夹6内,也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尤其,卡线夹6设置在防水硅胶套5设有防水筋条51的区域,卡线夹6施加的压力使得防水筋条51更进一步的与线缆8表面贴合,也即进一步的提升了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壳体1上还具有用于承托防水硅胶套5的承托部12,承托部12位于过线孔11靠近上壳体1外部的一侧,卡线夹6与承托部12螺钉连接。用螺丝将卡线夹6锁紧固定至上壳体1上的承托部12,以此防止外力拉扯线缆8或者防水硅胶套5导致线缆8及防水硅胶套5的松动进而导致的防水失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过线孔11的孔口开设有打胶凹槽111,防水硅胶套5与打胶凹槽111之间设有防水胶。具体地,在防水硅胶套5、线缆8及卡线夹6 装配固定后,再将壳体内部预留的打胶凹槽111完全打满防水胶,以此进一步提升左右出线方向的防水等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壳体1开设有透光孔13,上壳体1设有用于覆盖透光孔13 的镜片7,镜片7与上壳体1之间设有防水背胶。镜片7以贴防水背胶的方式将镜片7贴紧在上壳体1正面的凹槽中,达到对上壳体1顶部透光孔13及其他露空处的防水处理。优选的,镜片7与上壳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为通过打胶相连;也可将镜片7与上壳体1之间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相连。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壳体1与下壳体3之间为螺钉连接,上壳体1开设有螺钉安装孔14,螺钉安装孔14位于密封圈22靠近上壳体1外部的一侧。具体地,将螺钉安装孔14设置在密封圈22靠近上壳体1外部的一侧,因此无需对螺钉安装孔14进行防水处理,简化了产品的加工步骤。
进一步地,请参阅,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与下壳体3一体成型的下壳软胶套4。下壳软胶套4有效增加握持的手感,以及作为充电盒的防水结构摔落与底面接触时的缓冲。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的上壳软胶套、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下壳体、以及设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充电模块,所述上壳软胶套包括覆盖于所述上壳体外壁的握持部、以及由所述握持部延伸至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下壳体设有与所述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开设有按键槽,所述上壳软胶套还包括设于所述按键槽内的控制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的线缆,所述上壳体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线缆通过的过线孔,所述线缆的外部以过盈配合套设有防水硅胶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硅胶套的内壁以环绕所述线缆的方式设置有若干防水筋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锁紧所述线缆与所述防水硅胶套的卡线夹,所述卡线夹与所述防水硅胶套的接触区域为所述防水硅胶套设有所述防水筋条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还具有用于承托所述防水硅胶套的承托部,所述卡线夹与所述承托部螺钉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的孔口开设有打胶凹槽,所述防水硅胶套与所述打胶凹槽之间设有防水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开设有透光孔,所述上壳体设有用于覆盖所述透光孔的镜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为螺钉连接,所述上壳体开设有螺钉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孔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所述上壳体外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的下壳软胶套。
CN201721917964.8U 2017-12-27 2017-12-27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Active CN207753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17964.8U CN207753962U (zh) 2017-12-27 2017-12-27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17964.8U CN207753962U (zh) 2017-12-27 2017-12-27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53962U true CN207753962U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5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17964.8U Active CN207753962U (zh) 2017-12-27 2017-12-27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539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9225A (zh) * 2017-12-27 2018-04-20 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9225A (zh) * 2017-12-27 2018-04-20 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04227U (zh) 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结构
CN107949225A (zh)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EP1724839A4 (en) TERMINAL BOX
CN207753962U (zh) 充电盒的防水结构
KR100462465B1 (ko) 충방전 겸용잭을 갖는 충전지 케이스구조 및 이에연결되는 방수용 잭플러그
CN206401946U (zh) 一种具有防水外壳的移动电源
CN204760646U (zh) 一种不密封和具有防水功能的充电桩插座
CN209170616U (zh) 骨传导装置的防水结构及无线骨传导装置
CN20770527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外壳
CN207895105U (zh) 一种小型光纤熔接机
CN206211585U (zh) 一种手机充电壳
CN205453165U (zh) 一种电压可调节式充电桩
CN20754284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
CN208975239U (zh) 一种多功能周边传动浓缩机编码同步控制装置
CN208337210U (zh) 一种对蓝牙耳机与蓝牙戒指充电的多功能充电盒
CN209029955U (zh) 一种电器的充电防水结构
CN21628919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器密封结构
CN2129799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家用充电箱的密封结构
CN215005878U (zh) 一种便携式防潮用视频gps一体机
CN209389359U (zh) 一种充电接口和可穿戴设备
CN209515748U (zh) 电池防水结构及动力浮板
CN209860628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三防式移动电源
CN220711150U (zh) 一种手机移动电源
CN20750408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封装结构
CN205244894U (zh) 一种可充电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