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48709U - 吊顶式楼道电梯 - Google Patents

吊顶式楼道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48709U
CN207748709U CN201820034837.1U CN201820034837U CN207748709U CN 207748709 U CN207748709 U CN 207748709U CN 201820034837 U CN201820034837 U CN 201820034837U CN 207748709 U CN207748709 U CN 207748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track
walking mechanism
mounting type
ceil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48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奋平
李奋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0348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48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48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4870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其包括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轨道,设于所述轨道上的行走机构,以及与所述行走机构相连,而吊置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下方,以具有随所述行走机构的滑动的座椅机构。本吊顶式楼道电梯可实现老人的上下楼,且其不会带来采光或通风方便的麻烦,而能够克服采用轿厢式电梯结构的不足。

Description

吊顶式楼道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多层楼房上下楼用的吊顶式楼道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已建成或是在建的多层楼房中均没有设置电梯,这对于住在较高楼层的人,尤其是岁数较大的老人而言,有着很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老人上下楼的问题,一些人尝试在楼房外加装了轿厢式电梯,其虽然能够便于老人的上下楼,但由于轿厢式电梯造价高,加装不便,以及加装后也会带来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麻烦,故其较难满足大众市场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以可便于较高楼层老人的上下楼,且可避免加装轿厢式电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其包括:
轨道,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于所述轨道内嵌装有固定布置的链条及供电排;
行走机构,设于所述轨道上,于所述行走机构内设有电机驱动单元,以及适配于所述链条、并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链轮,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驱使下,所述链轮相对于所述链条转动,而使所述行走机构具有沿所述轨道的导向滑动;
座椅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相连,且所述座椅机构包括顶端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的上连杆,与所述上连杆嵌装配合、并可相对于所述上连杆上下滑动的下连杆,以及连接于所述下连杆底端的座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座椅处的升降电机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升降电机驱动单元动力输出端的卷筒,以及一端固连于所述上连杆的顶端位置、另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升降皮带。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机架,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分置于所述轨道上下两侧的滑轮单元,所述滑轮单元由分别滚动抵置于所述轨道两侧的滑轮构成,所述链轮位于上侧的所述滑轮单元内,且同轴布置于两侧的滑轮之间,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固定于所述机架上,并在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外套设有与所述机架构成固定连接的配重。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上下两侧的所述滑轮单元均为并排布置的两组,上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之一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于上侧的另一滑轮单元上传动连接有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下楼失速保护单元。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下楼失速保护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凸起,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滑轮单元的转轴相固连的转动座,和一端枢接于所述转动座外周面上的挡板,于所述挡板和所述转动座之间设有使所述挡板的一侧抵置在所述转动座上的扭簧。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下侧的所述滑轮单元插装于所述机架上,于下侧的所述滑轮单元的底部和所述机架之间夹置有弹性支撑单元,且于所述机架和所述滑轮单元之间设有阻止所述滑轮单元相对于所述机架转动的防转单元。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弹性支撑单元为叠置于一起的多个碟簧片;所述防转单元包括形成于所述滑轮单元上的沿其插装方向布置的防转卡槽,以及形成于所述机架上的、与所述防转卡槽嵌装配合的凸块。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机架上,于下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之间设有与所述供电排滑动抵接、以构成电连接的碳刷连接单元;所述碳刷连接单元包括座体,弹性支撑于所述座体中、且一端外伸出所述座体的碳刷,还包括弹性支撑于所述座体中,且两端可滑动外伸的滑杆,于所述滑杆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轨道抵接、而使所述滑杆承压下移的滚动件,对应于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在所述座体上设有可因所述滑杆的下移而连通,以使所述碳刷与外部电导通的开关件。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上连杆的顶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上。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上连杆上设置有沿上连杆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防坠齿,对应于所述防坠齿,在所述下连杆上设有防坠保护组件,且所述防坠保护组件被构造为可因所述下连杆相对于所述上连杆的失速下坠、而构成与其一所述防坠齿的卡接。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于所述下连杆上设有对应所述防坠齿布置的安装通槽,所述防坠保护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安装通槽内的转轴,以及枢转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防坠保护块;在所述防坠保护块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滚轮,相对于所述滚轮,在所述防坠保护块的底部形成有卡接端,且所述防坠保护块具有所述滚轮的顶部被设置为具有向所述防坠齿一侧的倾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通过在楼道内设置轨道,沿轨道滑行的行走机构,以及连接于行走机构下方的座椅机构,从而在需要上下楼时,使老人坐于座椅机构上,再通过行走机构的带动沿轨道滑行,便可实现老人的上下楼。而由于使轨道及行走机构设置在楼道的顶部,且座椅机构可在楼道的平台处放置,故本吊顶式楼道电梯不会带来采光或通风方便的麻烦,从而也能够克服采用轿厢式电梯结构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吊顶式楼道电梯于楼道中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吊顶式楼道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与轨道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上固定件与位置检测件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下侧的滑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楼失速保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碳刷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椅机构的布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椅机构去除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线以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A线与B线之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1中B线与C线之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下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坠保护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1中C线以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轨道,101-上卡槽,102-下卡槽,103-链条,104-绝缘槽,105-供电排,106-位置检测件,107-固定件;2-行走机构,3-座椅机构,4-机架,401-上安装座,5-行走电机,6-减速机,7-上侧滑轮,8-链轮,9-下侧滑轮,1001-主动链轮,1002-从动链轮,11-支撑座,111-防转卡槽,12-下安装座,121-电刷安装槽,13-盖板,14-下楼失速保护单元,141-壳体,142-凸起,15-转动座,16-挡板,161-扭簧,17-座体,18-碳刷,19-绝缘座,20-弹簧,21-电线,22-滑杆,23-滚动件,24-弹簧,25-弹性金属片,26-滚轮,27-电连接片,28-触杆,29-顶护盖,30-上护盖,31-座椅,310-座椅底架,311-座盆,312-扶手,313-脚踏板,32-下护盖,33-转动块,34-连接块,35-上连杆,350-滑块部,351-防坠齿,352-直线轴承,36-下连杆,360-滑槽,361-安装通槽,362-防坠保护块,363-转轴,364-滚轮,365-卡接端,37-升降皮带,38-升降电机,39-减速机,40-卷筒,41-导向筒,100-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由图1、图2及图3所示的,其包括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轨道1,设于轨道1上的行走机构2,以及与行走机构相连,而吊置在行走机构2下方的座椅机构3,轨道1包括平直段以及弯曲段,以沿楼道构型由下而上设置,座椅机构3可随行走机构2沿轨道1滑动,以实现上下楼。
本实施例中在行走机构2沿轨道1的滑行设计上,于轨道1内嵌装有固定布置的链条,在行走机构2内设有电机驱动单元,以及适配于轨道1上链条、并与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链轮,在电机驱动单元驱使下,链轮相对于链条转动,从而使得行走机构2产生沿轨道1的导向滑动。
具体结构上,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轨道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卡槽101和下卡槽102,链条103即卡装在上卡槽101内,行走机构2上的链轮嵌入上卡槽101中实现与链条103间的传动啮合。在下卡槽102内固定嵌装有供电排105,供电排105经由包裹于其外的绝缘槽105实现与轨道1之间的绝缘设置。本实施例中供电排105为采用截面呈圆形的导电金属管材,当然除了圆形截面,该供电排105亦可采用如矩形等其他截面的导电金属。
在于楼道内布置时,轨道1可通过固连于其一侧的固定件107固定在楼道顶部的墙体上,轨道1截面的四个顶角处也设置成倒角状,以与下述的滑轮单元适配。此外,在轨道1的一侧还设置有位置检测件106,该位置检测件106的功用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如图6和图7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2包括机架4,机架4大致呈矩形结构,前述的电机驱动单元由行走电机5,以及与行走电机5传动连接的减速机6构成,在行走电机5和减速机6构成的电机驱动单元外部也套设有与机架4构成固定连接的配重100。本实施例通过在电机驱动单元外套设配重100,一方面可利于在电梯使用时保持电梯整体的平衡,另一方使配重100套设布置也可有助于保证电梯整体结构的紧凑,而便于电梯在楼道中的安装及使用。
在机架4上设有分置于轨道1上下两侧的滑轮单元,滑轮单元由分别滚动抵置于轨道1两侧的滑轮构成。此时,为便于描述,位于轨道1上侧的滑轮单元内的滑轮称为上侧滑轮7,而位于轨道1下侧的滑轮单元中的滑轮则称为下侧滑轮9。上侧滑轮7和下侧滑轮9的一侧均成倒角状设置,且每一滑轮单元中两个滑轮的倒角状的一侧正对布置,以可与轨道1四个顶角处的倒角结构适配,而能够将行走机构2夹紧在轨道1上。
本实施例中位于上侧的滑轮单元具体转动设置在构成机架4一部分的上安装座401上,前述的行走机构2中的链轮8也即位于上侧的滑轮单元内,且同轴布置于两侧的上侧滑轮7之间。为了使行走机构2稳定的布置于轨道1上,本实施例中上下两侧的滑轮单元也均为并排布置的两组,其中,位于上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中的一组通过配合设置的主动链轮1001和从动链轮1002实现与减速机6传动连接,以实现对链轮8的驱动,而主动链轮1001和从动链轮1002之间则经由图6中未示出的传动链条传动连接在一起。
此外,为了使轨道1能够插设于行走机构2中上下侧的滑轮单元之间,且能够让上下侧的滑轮单元分别夹紧在轨道1的上下侧,本实施例中位于轨道1下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为插装于机架4上,并在下侧的滑轮单元的底部和机架4之间夹置弹性支撑单元,以可使下侧的滑轮单元具有相对于机架4的上下移动,并通过弹性支撑单元实现轨道1和上下侧滑轮单元的夹紧。而且为防止插装的滑轮单元发生相对于机架4的转动,在机架4和下侧的滑轮单元之间还设有用于阻止该滑轮单元相对于机架4转动的防转单元。
具体来说,如图6中所示,机架4中也具有与减速机6间固连布置的下安装座12,轨道1下侧的两组滑轮单元即通过支撑座11插装在下安装座12上,下侧滑轮9转动设于支撑座11的顶部,前述的弹性支撑单元为位于下安装座12内的、叠置于一起的多个图中未示出的碟簧片,碟簧片由盖板13封堵在下安装座12中,下侧的滑轮单元也即由碟簧片支撑在盖板13上。而防转单元则包括形成于滑轮单元中的支撑座11上的沿其插装方向布置的防转卡槽111,以及形成于下安装座12上的、与防转卡槽111嵌装配合的图7中未示出凸块。
本实施例中在下安装座12上位于两组滑轮单元之间还设有一电刷安装槽121,电刷安装槽121贯穿下安装座12布置,其具体功用见下文描述。而如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下楼时,因行走机构2失速造成座椅机构3以较快的速度冲下楼而造成伤害,在上侧的另一个滑轮单元上还传动连接有固定于机架4上的下楼失速保护单元14。如图8所示,该下楼失速保护单元包括固定于机架4上的壳体141,形成于壳体141内壁上的凸起142,以及置于该壳体141内、并与相应的滑轮单元中的转轴相固连的转动座15,转动座15上也设置有一端枢接于其外周面上的挡板16,且在挡板16和转动座15之间也设有可使挡板16的一侧抵置在转动座15上的扭簧161。
本实施例中,壳体14可经由螺栓固定在机架4上,转动座15则可通过形成于其中心的具有键槽的安装孔与对应滑轮单元中的转轴相固连。而壳体141内的凸起142为沿壳体14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且各凸起142相对于壳体141的径向间也向同一侧倾斜布置,同时凸起142的两侧端面也设计成弧面状。与凸起142相同的,转动座15外周面上的挡板16也为设置有多个,且挡板16的一侧在抵置于转动座15上时,其倾斜方向与凸起142的倾斜方向大致为相反状,以此使得两者间的延长线呈交叉状。在实际使用中,当行走机构2下楼失速时,转轴15随滑轮单元而有着较快的转速,此时挡板16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转动座15向外翻转,从而可卡置在凸起142上,由此实现防失速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行走电机5的供电,在机架4上于下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之间则设有可与该供电排滑动抵接、以构成电连接的碳刷连接单元。具体的,碳刷单元即设置于下安装座12上的电刷安装槽121中,且如图9中所示的,碳刷连接单元包括座体17,座体17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座19,碳刷18即由弹簧20弹性支撑于绝缘座19中,碳刷18的一端外伸出绝缘座19,碳刷18的另一端则连接有与外部相连的电线21。
本实施例的碳刷单元还包括由弹簧24弹性支撑于座体17另一侧的滑杆22,滑杆22的两端可滑动外伸出座体17,在滑杆22的一端设有可与轨道1的底部抵接,从而使滑杆11承接轨道1的下压力而下移的滚动件23,而对应于滑杆22的另一端,在座体17上也设有可因滑杆22的下移而连通,以使碳刷18的电线21与外部电导通的开关件。该开关件具体由固连在座体17上的弹性金属片25,设置于弹性金属片25自由端的滚轮26,以及与弹性金属片25相连,并滑动设于座体17内的电连接片27构成,在座体17内也设置有与电线21串接布置的两个触点。
当滑杆22下移时,使得弹性金属片25压缩,电连接片27与两个触点接触,便可使电线21导通。反之,滑杆22在弹簧24支撑下上移时,弹性金属片25则可使电连接片27与两个触点断开。而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刷单元中滑杆22及弹性金属片25和电连接片27的设置,可保证行走机构2置于轨道1上时,行走电机5才可得电,以此避免因行走电机5误起动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便于不同体格的乘坐人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座椅机构3也设计为可具有相对于行走机构2的高度调整,且由图10及图11所示,该座椅机构3整体上包括顶端与行走机构2连接的上连杆35,与上连杆35嵌装配合、并可相对于上连杆35上下滑动的下连杆36,以及连接于下连杆36底端的座椅31。此外,本实施例的座椅机构3还包括固定于座椅31处的升降电机驱动单元,设置于升降电机驱动单元动力输出端的卷筒,以及一端固连于上连杆35的顶端位置,而另一端则卷绕在卷筒上的升降皮带37,升降皮带37位于上连杆35及下连杆36的一侧。
具体来说,由图12至图19中所示出的,本实施例中上连杆35的顶端为可转动的连接于行走机构2上,此时在行走机构2中的机架4上通过带轴承的安装轴转动设置有转动块33,上连杆35即通过连接块34固连在转动块33的侧部,以此实现相对于行走机构2的转动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上连杆35上设置有沿上连杆35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防坠齿351,对应于防坠齿351,在下连杆36上也设置有防坠保护组件,且该防坠保护组件被构造为可因下连杆36相对于上连杆35的失速下坠,而构成与其一防坠齿351的卡接,以此可实现对连接有座椅31的下连杆36的防坠落保护。
详细来说,在上连杆35上形成有向下连杆36一侧凸起的滑块部350,滑块部350同样沿上连杆35的长度方向布置,上述的各防坠齿351即布置在滑块部350的中部,而滑块部350的两相对侧也被设计为分别向外凸出的三角形截面结构。同时,对应于上连杆35上的滑块部350,在下连杆36上则也设置有沿下连杆36长度方向布置的滑槽360,滑槽360的横截面匹配于滑块部350设置,而与滑块部350相同。由此滑块部350即滑动嵌装在该滑槽360内,以此不仅可实现上连杆35与下连杆36之间的滑动设置,而且通过滑块部350与滑槽360的截面设计,亦能够保证上连杆35和下连杆36在相对滑动时可可靠的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上连杆35与下连杆36之间相对滑动的平顺性,在上连杆35上的滑块部350的两项对侧也分别设置有直线轴承352,直线轴承352夹设在上连杆35和下连杆36嵌装配合的端面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下连杆36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对应上连杆35上的防坠齿351布置的安装通槽361,前述的防坠保护组件即包括穿设于该安装通槽361内的转轴363,以及枢转设置于转轴363上的防坠保护块362。在防坠保护块362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滚轮364,相对于滚轮364,在防坠保护块362的底部则形成有卡接端365。
此外,本实施例的防坠保护块362在设计制造上还使得其设置滚轮364有着较大的重量,同时,防坠保护块362上供转轴363穿设的通孔亦靠近于防坠保护块362的外侧(也即防坠保护块362背对于上连杆35的一侧)布置。由此便能够使得该防坠保护块362具有滚轮364的顶部可具有向防坠齿351一侧的倾靠,此时若下连杆36发生突然的失速下坠,滚轮364与其一防坠齿351发生冲击碰撞,可使防坠保护块362产生相对于转轴363的转动,而令防坠保护块362的卡接端365卡接在另一防坠齿351上,如此能够起到防坠保护作用。在上连杆35与下连杆36之间正常滑动时,因两者相对速度很慢,故滚轮364不会和防坠齿351产生突然的冲击碰撞,因而不会造成防坠保护块362的翻转,便不会对上连杆35和下连杆36之间的滑动带来影响。
本实施例中,与下连杆36底端相连的座椅31具体包括座椅底架310,设置于座椅底架310上的座盆311,以及分布位于座盆311上方及下方的扶手312和脚踏板313。下连杆36的底端即与座椅底架310固连,扶手312为分置在座盆311两侧的两个,且座盆311、扶手312以及脚踏板313也均被设置为可具有相对于座椅底架310的翻转,该翻转结构采用现有设计即可,而通过座盆311、扶手312和脚踏板313的翻转设置,可便于座椅31整体的运输,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于电梯未用时将座椅31翻转折叠收起,以尽量减少对楼道空间的占用。
本实施例前述的升降电机驱动单元即固定在座椅底架310上,且该升降电机驱动单元具体包括升降电机38,以及与升降电机38传动连接的减速机39,前述的卷筒40便连接在减速机39的动力输出端上。此外,升降皮带37的顶端则直接固连在转动块33上,而为保证升降皮带37可在升降电机38的驱动牵引下能够顺利的于卷筒40上卷收或释放,在座椅底架310上,于下连杆36的底端处也设置有导向筒41,升降皮带37便是穿过该导向筒41设置,以避免与座椅底架310等产生碰触滑擦。
为提高座椅机构3的外观性,并可对座椅机构3内的各部件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仍由图10所示出的,在上连杆35外套设有相对于机架4自身固定布置的上护盖30,在下连杆36外也套设有相对于座椅31固定布置的下护盖32,且下护盖32与上护盖30之间为滑动插装配合。此外,在转动块33处也设置有套置在转动块33及连接块34上的顶护盖29,座椅底架310外也设置有保护罩,以遮盖升降电机38、减速机39和卷筒40等部件。其中,顶护盖29即固定在机架4上,而与机架4转动连接的上连杆35,以及位于上连杆35下方的下连杆36则可在上护盖30以及下护盖32内进行小幅度的摆动。
本实施例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在使用时,设置在轨道1上的位置检测件可为机械式触动开关,并于每楼层的楼梯平台处设置。因行走机构2中下侧的滑轮单元为可上下移动的设计,故在行走机构2滑动于轨道1上时,因被轨道1支撑分离,上下侧的滑轮单元之间会形成供固定轨道的杆状件以及该位置检测件通过得间隙。当行走机构2带动座椅机构3行至相应楼层时,行走机构2上的触杆28会碰触位置检测件,而使位置检测件触发,以检测出座椅机构3到达何楼层处。触杆28通过弹簧弹性顶置在机架4上,以使其也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可使行走机构2顺利通过。此外,触杆28可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以确保能够触发位置检测件。
此外,在电梯使用时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升降电机38的正、反转调节座椅31的高度,以适应其需要。而在电梯行走过程中,若座椅31因高度较低而与楼道中的台阶或其他物体发生碰触时,因上连杆35与机架4之间的转动连接,此时座椅31可产生一定幅度的摆动,以提醒使用者,并可对座椅31及整改电梯进行保护。当然,在座椅31可小幅度摆动的基础上,为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还可在座椅31上设置倾角检测部件,以对座椅31的摆动幅度进行检测,若座椅31摆动过大则及时停止电梯的行走,从而有效保护电梯。
本实施例的吊顶式楼道电梯通过在楼道内设置轨道1,沿轨道1滑行的行走机构2,以及连接于行走机构2下方的座椅机构3,从而在需要上下楼时,使老人坐于座椅机构3中的座椅31上,再通过行走机构2的带动沿轨道1滑行,便可实现老人的上下楼。而且由于使轨道1及行走机构2设置在楼道的顶部,且座椅机构3可在楼道的平台处放置,故本实施例的吊顶式楼道电梯不会带来采光或通风方便的麻烦,从而也能够克服现有采用轿厢式电梯结构的不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于所述轨道内嵌装有固定布置的链条及供电排;
行走机构,设于所述轨道上,于所述行走机构内设有电机驱动单元,以及适配于所述链条、并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链轮,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驱使下,所述链轮相对于所述链条转动,而使所述行走机构具有沿所述轨道的导向滑动;
座椅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相连,且所述座椅机构包括顶端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的上连杆,与所述上连杆嵌装配合、并可相对于所述上连杆上下滑动的下连杆,以及连接于所述下连杆底端的座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座椅处的升降电机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升降电机驱动单元动力输出端的卷筒,以及一端固连于所述上连杆的顶端位置、另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升降皮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机架,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分置于所述轨道上下两侧的滑轮单元,所述滑轮单元由分别滚动抵置于所述轨道两侧的滑轮构成,所述链轮位于上侧的所述滑轮单元内,且同轴布置于两侧的滑轮之间,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固定于所述机架上,并在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外套设有与所述机架构成固定连接的配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侧的所述滑轮单元均为并排布置的两组,上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之一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于上侧的另一滑轮单元上传动连接有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下楼失速保护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楼失速保护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凸起,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滑轮单元的转轴相固连的转动座,和一端枢接于所述转动座外周面上的挡板,于所述挡板和所述转动座之间设有使所述挡板的一侧抵置在所述转动座上的扭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下侧的所述滑轮单元插装于所述机架上,于下侧的所述滑轮单元的底部和所述机架之间夹置有弹性支撑单元,且于所述机架和所述滑轮单元之间设有阻止所述滑轮单元相对于所述机架转动的防转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单元为叠置于一起的多个碟簧片;所述防转单元包括形成于所述滑轮单元上的沿其插装方向布置的防转卡槽,以及形成于所述机架上的、与所述防转卡槽嵌装配合的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上,于下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之间设有与所述供电排滑动抵接、以构成电连接的碳刷连接单元;所述碳刷连接单元包括座体,弹性支撑于所述座体中、且一端外伸出所述座体的碳刷,还包括弹性支撑于所述座体中,且两端可滑动外伸的滑杆,于所述滑杆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轨道抵接、而使所述滑杆承压下移的滚动件,对应于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在所述座体上设有可因所述滑杆的下移而连通,以使所述碳刷与外部电导通的开关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的顶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连杆上设置有沿上连杆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防坠齿,对应于所述防坠齿,在所述下连杆上设有防坠保护组件,且所述防坠保护组件被构造为可因所述下连杆相对于所述上连杆的失速下坠、而构成与其一所述防坠齿的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连杆上设有对应所述防坠齿布置的安装通槽,所述防坠保护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安装通槽内的转轴,以及枢转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防坠保护块;在所述防坠保护块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滚轮,相对于所述滚轮,在所述防坠保护块的底部形成有卡接端,且所述防坠保护块具有所述滚轮的顶部被设置为具有向所述防坠齿一侧的倾靠。
CN201820034837.1U 2018-01-10 2018-01-10 吊顶式楼道电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48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4837.1U CN207748709U (zh) 2018-01-10 2018-01-10 吊顶式楼道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4837.1U CN207748709U (zh) 2018-01-10 2018-01-10 吊顶式楼道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48709U true CN207748709U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5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4837.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48709U (zh) 2018-01-10 2018-01-10 吊顶式楼道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487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3335A (zh) * 2018-01-10 2018-05-15 李奋平 吊顶式楼道电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3335A (zh) * 2018-01-10 2018-05-15 李奋平 吊顶式楼道电梯
CN108033335B (zh) * 2018-01-10 2024-01-26 李奋平 吊顶式楼道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4721B (zh) 多路况直立移动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
CN110881891B (zh) 一种智能老人如厕用坐立辅助装置
WO2018092125A1 (en) Stair lift device
CN207748709U (zh) 吊顶式楼道电梯
CN108033335A (zh) 吊顶式楼道电梯
CN208617172U (zh) 高轨爬楼机
CN207957458U (zh) 吊顶式楼道电梯行走机构和吊顶式楼道电梯
CN207713218U (zh) 吊顶式楼道电梯座椅机构和吊顶式楼道电梯
CN115849146B (zh) 一种建筑适老化改造用的半失能老人移动辅助装置
CN217101796U (zh) 一种移载机
CN208915016U (zh) 一种可半自动升降扶手的汽车座椅
KR101854388B1 (ko) 자동운전식 수평이동 짚 라인
CN211326584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108657042A (zh) 一种可半自动升降扶手的汽车座椅
CN208829161U (zh) 一种物料输送升降机
CN211408287U (zh) 一种升降转椅扶手
CN210249159U (zh) 一种易起身椅子
JP2004290644A (ja) 電動昇降テーブル
CN207420141U (zh) 移动升降阶梯
CN206985451U (zh) 吊顶式楼道电梯行走机构及吊顶式楼道电梯
CN206985453U (zh) 吊顶式楼道电梯座椅升降机构及吊顶式楼道电梯
CN206985454U (zh) 吊顶式楼道电梯轨道及吊顶式楼道电梯
CN1457753A (zh) 全自动护理床
CN106109121A (zh) 一种可以自动升降的新型患者移动装置
JP3783136B2 (ja) 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