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31755U - 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 Google Patents

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31755U
CN207731755U CN201721885630.7U CN201721885630U CN207731755U CN 207731755 U CN207731755 U CN 207731755U CN 201721885630 U CN201721885630 U CN 201721885630U CN 207731755 U CN207731755 U CN 207731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feed
coaxial
current
cathode
super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56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杨
郭如勇
黄廷庆
汤洪明
成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ENGG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ENGG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ENGG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ENGG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856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31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31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31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Films, And Cooling For Superconductiv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包括外壳、室温密封结构和同轴电流引线,同轴电流引线穿设外壳,同轴电流引线的室温端和低温端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室温密封结构设置在外壳和同轴电流引线之间用于密封外壳和同轴电流引线,同轴电流引线包括电流引线正极、电流引线负极和绝缘层,电流引线正极和电流引线负极同轴设置,绝缘层位于电流引线正极和电流引线负极之间。较佳地,还包括室温端加热结构,设置在室温端上。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导热截面小,室温密封结构紧凑,使用稳定可靠,不易结露及结霜,不会对磁体正常使用产生不稳定因素,设计巧妙,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导磁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超导磁体电流引线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背景技术
超导磁体技术的发展,给相关领域带来了实质性的飞跃,将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装备转变成为现实,例如超导磁体相较于永磁体,具有可在固定空间内形成强磁场而几乎不消耗电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超导设备中。
电流引线是低温超导磁体系统中的必须部件,电流引线的设计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液氦级温区的漏热,可能导致系统液氦蒸发量过大,达不到既定的技术指标。目前常用的电流引线有两种方式,可拔式和固定集成式。
传统可拔式电流引线优点在于:系统励磁之后可以从系统杜瓦中拔出,从而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消除电流引线引起的漏热。其缺点在于插拔接触处电阻较大,励磁的可靠性不是非常高。另外多次插拔带入的空气会在插拔处形成冰块,影响励磁。
固定集成式电流引线是在制作励磁杜瓦时将电流引线直接集成在杜瓦内部,无需取出杜瓦。其优点在于接触电阻小,励磁可靠性高。其缺点在于系统正常运行中,会产生固体传导漏热,系统热负荷增大。在不可拔电流引线实际应用过程中,恒温容器内部空间有限,就要求电流引线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导热截面小的特点,而现有的常规正负极独立电流引线引出结构体积大,电流引线截面大,引出端室温密封结构分散,导致漏热过大,泄露风险增大,并且电流引线室温端没有加热结构,在超导磁体无载流状态下电流引线室温端容易结露及结霜,对磁体正常使用产生不稳定因素。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超导磁体电流引线,其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导热截面小,室温密封结构紧凑,使用稳定可靠,不易结露及结霜,不会对磁体正常使用产生不稳定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导热截面小,室温密封结构紧凑,使用稳定可靠,不易结露及结霜,不会对磁体正常使用产生不稳定因素,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设计巧妙,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包括外壳和室温密封结构,其特点是,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包括同轴电流引线,所述同轴电流引线具有室温端和低温端,所述同轴电流引线穿设所述外壳,所述室温端和所述低温端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两侧,所述室温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同轴电流引线之间用于密封所述外壳和所述同轴电流引线,所述同轴电流引线包括电流引线正极、电流引线负极和绝缘层,所述电流引线正极和所述电流引线负极同轴设置,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电流引线正极和所述电流引线负极之间。
较佳地,所述外壳是300k外壳。
较佳地,所述电流引线正极位于所述电流引线负极外。
较佳地,所述室温密封结构为环氧树脂密封结构。
较佳地,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包括室温端加热结构,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室温端上。
更佳地,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套设在所述室温端上。
更佳地,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为薄膜加热片结构。
较佳地,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包括冷沉接线端子正极、冷沉接线端子负极、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和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所述冷沉接线端子正极、所述冷沉接线端子负极、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和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均与所述低温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侧,所述电流引线正极通过所述冷沉接线端子正极电路连接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所述电流引线负极通过所述冷沉接线端子负极电路连接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包括外壳、室温密封结构和同轴电流引线,同轴电流引线具有室温端和低温端,同轴电流引线穿设外壳,室温端和低温端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室温密封结构设置在外壳和同轴电流引线之间用于密封外壳和同轴电流引线,同轴电流引线包括电流引线正极、电流引线负极和绝缘层,电流引线正极和电流引线负极同轴设置,绝缘层位于电流引线正极和电流引线负极之间,因此,其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导热截面小,室温密封结构紧凑,使用稳定可靠,不易结露及结霜,不会对磁体正常使用产生不稳定因素,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包括外壳、室温密封结构和同轴电流引线,同轴电流引线具有室温端和低温端,同轴电流引线穿设外壳,室温端和低温端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室温密封结构设置在外壳和同轴电流引线之间用于密封外壳和同轴电流引线,同轴电流引线包括电流引线正极、电流引线负极和绝缘层,电流引线正极和电流引线负极同轴设置,绝缘层位于电流引线正极和电流引线负极之间,因此,其设计巧妙,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外壳;2室温密封结构;3同轴电流引线;31室温端;32低温端;33电流引线正极;34电流引线负极;35绝缘层;4室温端加热结构;5冷沉接线端子正极;6冷沉接线端子负极;7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8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包括外壳1、室温密封结构2和同轴电流引线3,所述同轴电流引线3具有室温端31和低温端32,所述同轴电流引线3穿设所述外壳1,所述室温端31和所述低温端32分别位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所述室温密封结构2设置在所述外壳1和所述同轴电流引线3之间用于密封所述外壳1和所述同轴电流引线3,所述同轴电流引线3包括电流引线正极33、电流引线负极34和绝缘层35,所述电流引线正极33和所述电流引线负极34同轴设置,所述绝缘层35位于所述电流引线正极33和所述电流引线负极34之间。
同轴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同轴电流引线3的截面积及体积,在减小漏热的同时增加恒温容器空间的利用率。由于采用了同轴结构,将电流引线正极33和所述电流引线负极34整合在一起,使电流引线结构更加紧凑简单,体积减小,使用可靠性增加。
所述外壳1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外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是300k外壳。
所述电流引线正极33和所述电流引线负极34同轴设置可以是所述电流引线正极33位于所述电流引线负极34外,也可以是所述电流引线负极34位于所述电流引线正极33外,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流引线正极33位于所述电流引线负极34外。
所述室温密封结构2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室温密封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室温密封结构2为环氧树脂密封结构。
为了进一步防止同轴电流引线3的室温端31在无载流状态下的结露和结霜,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包括室温端加热结构4,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4设置在所述室温端31上。室温端加热结构4能够有效地防止同轴电流引线3的室温端31在无载流状态下的结露和结霜。
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4设置在所述室温端31上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4套设在所述室温端31上。
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加热结构,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4为薄膜加热片结构。
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部件,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包括冷沉接线端子正极5、冷沉接线端子负极6、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7和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8,所述冷沉接线端子正极5、所述冷沉接线端子负极6、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7和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8均与所述低温端32位于所述外壳1的同侧,所述电流引线正极33通过所述冷沉接线端子正极5电路连接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7,所述电流引线负极34通过所述冷沉接线端子负极6电路连接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8。
与正负极独立结构电流引线相比,同轴电流引线具有结构紧凑、截面小的特点,室温密封结构紧凑,并且在同轴电流引线的室温端有加热结构,能有效控制超导磁体无载流状态下常温端容易结露及结霜的问题。在恒温容器内部占用空间小,方便磁体内部的设计,可靠性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可以是属于MRI成像超导磁体、高能物理超导磁体或加速器磁体的一种电流引线装置,其中的电流引线正负极采用了同轴结构,将电流引线正负极整合在一起,使电流引线结构更加紧凑简单,体积减小,与现有的正负极独立电流引线相比,具有漏热小,体积小,使用时室温端不会结露结霜,可靠性增加。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导热截面小,室温密封结构紧凑,使用稳定可靠,不易结露及结霜,不会对磁体正常使用产生不稳定因素,设计巧妙,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包括外壳和室温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包括同轴电流引线,所述同轴电流引线具有室温端和低温端,所述同轴电流引线穿设所述外壳,所述室温端和所述低温端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两侧,所述室温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同轴电流引线之间用于密封所述外壳和所述同轴电流引线,所述同轴电流引线包括电流引线正极、电流引线负极和绝缘层,所述电流引线正极和所述电流引线负极同轴设置,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电流引线正极和所述电流引线负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是300k外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引线正极位于所述电流引线负极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密封结构为环氧树脂密封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包括室温端加热结构,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室温端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套设在所述室温端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端加热结构为薄膜加热片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还包括冷沉接线端子正极、冷沉接线端子负极、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和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所述冷沉接线端子正极、所述冷沉接线端子负极、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和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均与所述低温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同侧,所述电流引线正极通过所述冷沉接线端子正极电路连接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正极,所述电流引线负极通过所述冷沉接线端子负极电路连接所述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负极。
CN201721885630.7U 2017-12-28 2017-12-28 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Active CN207731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5630.7U CN207731755U (zh) 2017-12-28 2017-12-28 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5630.7U CN207731755U (zh) 2017-12-28 2017-12-28 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31755U true CN207731755U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87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5630.7U Active CN207731755U (zh) 2017-12-28 2017-12-28 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317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3141A (zh) * 2018-08-16 2019-01-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组合式电流引线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3141A (zh) * 2018-08-16 2019-01-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组合式电流引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6455B (zh) 一种超导磁体电流引线
Bauer et al. Test results of 52/68 kA trial HTS current leads for ITER
WO2013113224A1 (zh) 一种无液氦挥发的超导磁悬浮装置
CN103532345B (zh) 一种超低损耗的超导电机
CN102568696A (zh) 一种超导电力装置用高电压绝缘电流引线
ATE498184T1 (de) Anordnung mit einem supraleitfähigen kabel
CN207068576U (zh) 一种传导冷却高温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
CN105927666B (zh) 能够快速消除超导磁悬浮转子内部磁力的系统及方法
CN107134767B (zh) 一种应用于大温度梯度条件下的高电压大电流电极引线
Liang et al. Design of a 380 m DC HTS power cable
CN207731755U (zh) 超导同轴防结露电流引线
CN102117691B (zh) 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系统
US7928321B2 (en) Current lead for superconducting apparatus
CN203118700U (zh) 一种超导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CN107884731A (zh) 一种扭转式超导带材临界电流检测装置
Grivon et al. YBaCuO current lead for liquid helium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CN204614577U (zh) 一种超导磁体多分支传导冷却结构
Yang et al. Research on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Bi-2223/Ag superconducting tap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75–105 K
CN102867611A (zh) 在高磁场下使用的二硼化镁超导线圈的超导接头
CN104835612A (zh) 一种超导磁体多分支传导冷却结构
JP2929622B2 (ja) 酸化物超電導導体の使用方法
CN110535112A (zh) 一种液氮超导限流器
CN209691508U (zh) 电流引线及低温组件
CN1080087A (zh) 超导磁体用同轴可拔气冷电流引线
JP2913940B2 (ja) 超電導電流リ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269, Hua Qing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hengg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700 1269 Lane Huaqing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hengguang Medical Technologie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