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27585U -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27585U
CN207727585U CN201820031714.2U CN201820031714U CN207727585U CN 207727585 U CN207727585 U CN 207727585U CN 201820031714 U CN201820031714 U CN 201820031714U CN 207727585 U CN207727585 U CN 207727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grouting device
tube
pressure mechanism
slip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17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超
崔凤祥
李刚
刘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ANCHENG JIY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ANCHENG JIY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ANCHENG JIY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ANCHENG JIY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17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27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27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27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内管设于外管的内部,内管的侧壁挖有多组内出浆孔,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多组内管密封圈,外管的侧壁挖有多组外出浆孔,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和内管均为环形管,三通管的其中一端设于外管的外侧,三通管的其余两端均连通于内管,多个滚轮均连接于环形外管的内圈,环形钢筋连接有多个支撑块,每个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和内管均为“U”形,每个压力注浆机构的内管分别通过一个连通管连通于连接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避免了锤击法施工噪声大和静压法对岩土的层的限制,同时也避免了灌注桩容易出现坍孔、偏径、断桩的问题。

Description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预制桩施工技术有锤击法和静压法。锤击法是用大锤将预制的桩打入地下,是最传统的一种打桩法,但是因为噪音很大,并且振动可能对附近建筑的地基造成破坏,故而目前城市内禁止使用这种方法打桩。静力压桩是用桩机自重或追加砝码的方式,将预制桩直接压入地下,此法几乎没有噪音,但是因为无法打入较硬的岩层,所以在岩层浅的地方一般不适用,并且对地质要求比较均匀,否则容易爆桩(预制桩因压力过大或受冲击作用爆裂)。灌注桩是和预制桩相对的,是利用钻头或桩筒等工具制造出一个桩孔,之后将混凝土灌入地下而在地下直接现做出桩,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场合的桩基施工,但是因为地下情况无法探测,所以对工艺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出现坍孔、偏径、断桩一类的问题。同时灌注桩施工中会产生大量泥浆,对现场施工环境产生影响,不满足当下对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锤击法施工噪声大、振动可能对附近建筑的地基造成破坏,静压力桩在岩层浅的地方一般不适用,容易爆桩和灌注桩因为地下情况无法探测,所以对工艺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出现坍孔、偏径、断桩和产生泥浆不环保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包括:压力注浆机构、第一注浆装置和第二注浆装置。
所述压力注浆机构包括橡胶套、外管、内管和内管密封圈,所述内管设于外管的内部,内管的侧壁挖有多组内出浆孔,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多组内管密封圈,每组内管密封圈设有两个,同组的两个内管密封圈设于一组内出浆孔的两端,内管密封圈的内壁紧贴内管,内管密封圈的外壁紧贴外管,外管的侧壁挖有多组外出浆孔,每组外出浆孔均设于同组的两个内管密封圈之间,外管的外壁套有多个橡胶套,每个橡胶套覆盖一组外出浆孔。
所述第一注浆装置包括压力注浆机构、三通管和滚轮,所述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和内管均为闭合的回路,三通管的其中一端设于外管的外侧,三通管的其余两端均连通于内管,所述滚轮设有多个,多个滚轮均连接于环形外管的内圈。
所述第二注浆装置包括压力注浆机构、环形钢筋、支撑块和连接管,所述环形钢筋连接有多个支撑块,多个支撑块以环形钢筋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压力注浆机构设有多个,每个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和内管均为“U”形,外管的两端连接于环形钢筋,每个压力注浆机构的内管分别通过一个连通管连通于同一个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为筒状,支撑块的直径大于第二注浆装置中橡胶套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注浆机构设于环形钢筋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钢筋连接有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注浆装置包括四个压力注浆机构和四个支撑块,压力注浆机构和支撑块交错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与环形钢筋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围成闭合回路的截面形状与桩身的截面形状相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植入式送桩避免了锤击法施工噪声大和静压法对岩土的层的限制,同时也避免了灌注桩容易出现坍孔、偏径、断桩的问题,本装置在植入式送预制桩的基础上通过软管注入水泥浆液达到保护预制桩体,提高桩身侧摩擦力30%,提高桩身承载力20%,提高工作效率30%,节省泥浆40%,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注浆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注浆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方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矩形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橡胶套;2-外管;3-外出浆孔;4-内管;5-内管密封圈;6-内出浆孔;7-三通管;8-滚轮;9-桩身;10-环形钢筋;11-支撑块;12-连接管;13-角钢;14-连通管;15-桩底。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包括:压力注浆机构、第一注浆装置和第二注浆装置。
所述压力注浆机构包括橡胶套1、外管2、内管4和内管密封圈5,所述内管4设于外管2的内部,内管4的侧壁挖有多组内出浆孔6,内管4与外管2之间设有多组内管密封圈5,每组内管密封圈5设有两个,同组的两个内管密封圈5设于一组内出浆孔6的两端,内管密封圈5的内壁紧贴内管4,内管密封圈5的外壁紧贴外管2,外管2的侧壁挖有多组外出浆孔3,每组外出浆孔3均设于同组的两个内管密封圈5之间,外管2的外壁套有多个橡胶套1,每个橡胶套1覆盖一组外出浆孔3。
所述第一注浆装置包括压力注浆机构、三通管7和滚轮8,所述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2和内管4均为闭合的回路,三通管7的其中一端设于外管2的外侧,三通管7的其余两端均连通于内管4,所述滚轮8设有多个,多个滚轮8均连接于环形外管2的内圈。
所述第二注浆装置包括压力注浆机构、环形钢筋10、支撑块11和连接管12,所述环形钢筋10连接有多个支撑块11,多个支撑块11以环形钢筋10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压力注浆机构设有多个,每个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2和内管4均为“U”形,外管2的两端连接于环形钢筋10,每个压力注浆机构的内管4分别通过一个连通管14连通于同一个连接管12。
所述支撑块11为筒状,支撑块11的直径大于第二注浆装置中橡胶套1的外径。
所述压力注浆机构设于环形钢筋10的内部。
所述环形钢筋10连接有角钢13。
所述第二注浆装置包括四个压力注浆机构和四个支撑块11,压力注浆机构和支撑块11交错分布。
所述连接管12的轴线与环形钢筋10的轴线共线。
所述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2围成闭合回路的截面形状与桩身9的截面形状相同。
如图5~7所示,预制桩包括桩身9和桩底15,桩底15连接于桩身9的下端。
该装置工作原理,安装时,将第二注浆装置设于桩底15远离桩身9的一侧,将第二注浆装置的连接管12连通一次性注浆管,一次性注浆管穿过桩底15中部的孔,一次性注浆管从桩身9内穿出,将第一注浆装置连接于桩身9靠近桩底15的一端,并用钢丝连接滚轮8,注浆管连通于三通管7,第一注浆装置、第二注浆装置连同管桩一同放入坑基中;使用时,先通过一次性注浆管和第二注浆装置向管桩的底部注浆,浆液打入内管4后,通过内出浆孔6进入外管2,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浆液顶起橡胶套1进入坑基中,在停止注浆后,由于外管2外侧的压力大于外管2内侧的压力,浆液将橡胶套1紧压在外管2封堵外出浆孔3,避免发生逆流,将一次性注浆管拆下放入桩身9内,通过注浆管和第一注浆装置向桩身9的外侧进行注浆,浆液通过连接管12、连通管14进入内管4,浆液顶起橡胶套1进入坑基中,随着浆液液面的上升,通过钢丝拉动第一注浆装置向上移动,滚轮8防止第一注浆装置与桩身9发生摩擦,注浆完成后,将第一注浆装置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注浆机构、第一注浆装置和第二注浆装置;
所述压力注浆机构包括橡胶套(1)、外管(2)、内管(4)和内管密封圈(5),所述内管(4)设于外管(2)的内部,内管(4)的侧壁挖有多组内出浆孔(6),内管(4)与外管(2)之间设有多组内管密封圈(5),每组内管密封圈(5)设有两个,同组的两个内管密封圈(5)设于一组内出浆孔(6)的两端,内管密封圈(5)的内壁紧贴内管(4),内管密封圈(5)的外壁紧贴外管(2),外管(2)的侧壁挖有多组外出浆孔(3),每组外出浆孔(3)均设于同组的两个内管密封圈(5)之间,外管(2)的外壁套有多个橡胶套(1),每个橡胶套(1)覆盖一组外出浆孔(3);
所述第一注浆装置包括压力注浆机构、三通管(7)和滚轮(8),所述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2)和内管(4)均为闭合的回路,三通管(7)的其中一端设于外管(2)的外侧,三通管(7)的其余两端均连通于内管(4),所述滚轮(8)设有多个,多个滚轮(8)均连接于环形外管(2)的内圈;
所述第二注浆装置包括压力注浆机构、环形钢筋(10)、支撑块(11)和连接管(12),所述环形钢筋(10)连接有多个支撑块(11),多个支撑块(11)以环形钢筋(10)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压力注浆机构设有多个,每个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2)和内管(4)均为“U”形,外管(2)的两端连接于环形钢筋(10),每个压力注浆机构的内管(4)分别通过一个连通管(14)连通于同一个连接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1)为筒状,支撑块(11)的直径大于第二注浆装置中橡胶套(1)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注浆机构设于环形钢筋(10)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筋(10)连接有角钢(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浆装置包括四个压力注浆机构和四个支撑块(11),压力注浆机构和支撑块(11)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2)的轴线与环形钢筋(10)的轴线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注浆机构的外管(2)围成闭合回路的截面形状与桩身(9)的截面形状相同。
CN201820031714.2U 2018-01-09 2018-01-09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Active CN207727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1714.2U CN207727585U (zh) 2018-01-09 2018-01-09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1714.2U CN207727585U (zh) 2018-01-09 2018-01-09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27585U true CN207727585U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85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1714.2U Active CN207727585U (zh) 2018-01-09 2018-01-09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27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0763B (zh) 中孔振动套管护壁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的施工方法
CN102852141B (zh) 一种桩芯灌注混凝土桩侧静压注浆的嵌岩管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12065B (zh) 水下锚筋桩施工方法
CN108677926A (zh) 预制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56701A (zh) 地下连续墙缝防绕流施工方法
CN201704688U (zh) 一种隔离桩土接触的钻孔灌注桩双套管
CN106759295B (zh) 静钻挤扩支盘与管桩的组合桩型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24471A (zh) 一种深水裸岩群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01586341B (zh) 一种土木工程地基的止水方法
CN212175815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04831735B (zh) 一种桩幕合一的止水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
CN101173515B (zh) 栽植钢棒建造的钢管桩基础及其建造方法
CN100554597C (zh) 一种钻孔护壁封底和制做大直径空心砼桩的方法
CN207727585U (zh)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
CN200988957Y (zh) 地下承压水的水压测量装置
CN207673287U (zh) 一种喷气式高效螺旋钻具
CN206887957U (zh) 一种预制桩施工辅助支架
CN216551933U (zh) 一种具有压灌功能的引孔式静力压桩机
CN205999941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墙段连接装置
CN209263259U (zh) 矩形顶管掘进施工用顶铁
CN108005079A (zh)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和植入式注浆工艺
CN111441368A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筑设方法
CN207846413U (zh) 一种土壤成孔设备
CN206495218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107806085B (zh) 一种超深坑基打围止水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