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9478U - 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9478U
CN207719478U CN201721306304.6U CN201721306304U CN207719478U CN 207719478 U CN207719478 U CN 207719478U CN 201721306304 U CN201721306304 U CN 201721306304U CN 207719478 U CN207719478 U CN 207719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block
hole
rotating bar
contac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63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齐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ongke Exhibit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ongke Exhibit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ongke Exhibiti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ongke Exhibit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63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9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9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9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侧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头,且连接头远离转动块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导片,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槽远离转轴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外,且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孔外。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连接头通过转动块在转动槽内转动角度,且能够便于稳固固定连接头的角度位置,满足各种角度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基于USB 3.1协议的通信接口有逐渐取代传统的USB3.0接口的趋势。USB协会于2013年7月推出了最新的USB 3.1规范,并于次年2014年8月推出了USB 3.1C TYPE规范。USB 3.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USB3.1的数据传输速度可由原USB3.0的5Gps提升至10Gbps。与USB 3.0技术相比,新USB 3.1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它能够完全向下兼容现有的USB连接器与线缆。
申请号为201520215861.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USB 3.1插头连接器,包括外壳、上固线壳、下固线壳、上后塞、下后塞、上端子、下端子、卡勾、本体和PCB板,上端子嵌入上后塞内,下端子嵌入下后塞内,本体设置于外壳内,卡勾设置于本体内,嵌入有上端子的上后塞和嵌入有下端子的下后塞从本体的后端插入本体内,上端子和下端子均与PCB板焊接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装配时,是先将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嵌入上后塞和下后塞后,再将上后塞和下后塞从后面推入本体内并与本体铆接,连接稳定牢固,从而解决了组装时端子较易受碰变形、组入不到位和端子翘PIN等问题造成的损耗率高的问题,从而可以降低产品成本,降低整个连接器的单价,然而,现有的连接器在使用中不能进行角度变化,不能满足各种角度位置的使用,在使用中具有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侧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头,且连接头远离转动块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导片,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槽远离转轴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外,且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孔外,且固定安装在转动块远离转轴的一侧上,所述凹槽远离转动块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贯穿孔相连通,所述通孔内转动安装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两端均延伸至通孔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孔内,且与第二连接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相接触,所述定位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且固定安装有活动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上设有外螺纹,通孔内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定位杆位于贯穿孔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滑橡胶垫,且防滑橡胶垫与第二连接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相接触,所述活动块上固定套接有防滑垫。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壁上环形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凹槽内的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滑动安装在环形滑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一侧延伸至滑槽外,且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上,所述贯穿孔内壁上开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壁上滚动安装有滚珠,且滚珠与第二转动杆相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远离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珠槽,所述滑珠槽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滑珠,且滑珠与滑块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壳体、转动槽、转动块、连接头、转轴、凹槽、第一转动杆、环形滑块、滑块滑槽、第二连接杆配合使用,能够便于连接头通过转动块在转动槽内转动角度,满足各种角度的使用,通过通孔、定位杆、活动块、贯穿孔、滑槽、滑块配合使用,能够便于稳固固定转动块转动后的角度,便于稳固调节连接头的角度,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连接头通过转动块在转动槽内转动角度,且能够便于稳固固定连接头的角度位置,满足各种角度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的A1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转动槽、3-转动块、4-连接头、5-转轴、6-凹槽、7-通孔、8-定位杆、9-活动块、10-第一转动杆、11-环形滑块、12-环形滑槽、13第二连接杆、14-贯穿孔、15-滑槽、1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包括壳体1,壳体1顶侧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转动槽2,转动槽2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块3,转动块3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头4,且连接头4远离转动块3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导片,转动槽2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5,转轴5与转动块3转动连接,转动槽2远离转轴5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凹槽6,凹槽6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10,第一转动杆10靠近转动块3的一端延伸至凹槽6外,且开设有贯穿孔14,贯穿孔14内滑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3靠近转动块3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孔14外,且固定安装在转动块3远离转轴5的一侧上,凹槽6远离转动块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7,且通孔7与贯穿孔14相连通,通孔7内转动安装有定位杆8,定位杆8的两端均延伸至通孔7外。通过壳体1、转动槽2、转动块3、连接头4、转轴5、凹槽6、第一转动杆10、环形滑块11、滑块滑槽12、第二连接杆13配合使用,能够便于连接头3通过转动块3在转动槽2内转动角度,满足各种角度的使用,通过通孔7、定位杆8、活动块9、贯穿孔14、滑槽15、滑块16配合使用,能够便于稳固固定转动块3转动后的角度,便于稳固调节连接头4的角度,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连接头3通过转动块3在转动槽2内转动角度,且能够便于稳固固定连接头4的角度位置,满足各种角度的使用要求。
定位杆8靠近转动块3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孔14内,且与第二连接杆13远离转动块3的一端相接触,定位杆8远离转动块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且固定安装有活动块9,定位杆8上设有外螺纹,通孔7内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定位杆8位于贯穿孔14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滑橡胶垫,且防滑橡胶垫与第二连接杆13远离转动块3的一端相接触,活动块9上固定套接有防滑垫,凹槽6内壁上环形开设有环形滑槽12,第一转动杆10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凹槽6内的环形滑块11,环形滑块11滑动安装在环形滑槽12内,贯穿孔1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6,滑块16的一侧延伸至滑槽15外,且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13上,贯穿孔14内壁上开设有滚珠槽,滚珠槽内壁上滚动安装有滚珠,且滚珠与第二转动杆13相接触,滑槽15远离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珠槽,滑珠槽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滑珠,且滑珠与滑块16相接触。通过壳体1、转动槽2、转动块3、连接头4、转轴5、凹槽6、第一转动杆10、环形滑块11、滑块滑槽12、第二连接杆13配合使用,能够便于连接头3通过转动块3在转动槽2内转动角度,满足各种角度的使用,通过通孔7、定位杆8、活动块9、贯穿孔14、滑槽15、滑块16配合使用,能够便于稳固固定转动块3转动后的角度,便于稳固调节连接头4的角度,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连接头3通过转动块3在转动槽2内转动角度,且能够便于稳固固定连接头4的角度位置,满足各种角度的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头4为USB 3.1C TYPE连接器,转动连接头4,连接头4带动转动块3在转动槽2内转动,转动块3通过转轴5在转动槽2内壁上转动,同时,转动块3带动第二转动杆13转动,第二转动杆13带动第一转动杆10转动,第一转动杆10带动环形滑块11在环形滑槽12内滑动,当连接头4转动到所需角度位置后,转动活动块9,活动块9带动定位杆8在通孔7内转动,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使用,定位杆8向贯穿孔14内移动,定位杆8挤压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3带动滑块16在滑槽15内滑动,定位杆8通过防滑橡胶垫与第二转动杆13紧密接触,达到稳固调节连接头4角度位置的目的。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6)

1.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侧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头,且连接头远离转动块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导片,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槽远离转轴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外,且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孔外,且固定安装在转动块远离转轴的一侧上,所述凹槽远离转动块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贯穿孔相连通,所述通孔内转动安装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两端均延伸至通孔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靠近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孔内,且与第二连接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相接触,所述定位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且固定安装有活动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上设有外螺纹,通孔内设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定位杆位于贯穿孔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滑橡胶垫,且防滑橡胶垫与第二连接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相接触,所述活动块上固定套接有防滑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壁上环形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凹槽内的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滑动安装在环形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一侧延伸至滑槽外,且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上,所述贯穿孔内壁上开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壁上滚动安装有滚珠,且滚珠与第二转动杆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远离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珠槽,所述滑珠槽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滑珠,且滑珠与滑块相接触。
CN201721306304.6U 2017-10-11 2017-10-11 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 Active CN207719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6304.6U CN207719478U (zh) 2017-10-11 2017-10-11 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6304.6U CN207719478U (zh) 2017-10-11 2017-10-11 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9478U true CN207719478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64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6304.6U Active CN207719478U (zh) 2017-10-11 2017-10-11 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9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8949B (zh) 电源转接器
CN207719478U (zh) 具有外部接触点的双定向连接器
CN204511126U (zh) 一种弹簧合页
CN2800592Y (zh) 可转动连接器
CN208623056U (zh) 一种具有防断裂功能的usb数据线
CN207753247U (zh) 一种计算机通讯线连接头
CN207409743U (zh) 一种方便挂载配线的计算机机箱
CN203515083U (zh) 一种隐形合页
CN105244684B (zh) 双插头usb连接器
CN104950989B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906179U (zh) 一种计算机主机用隐藏式usb插口机构
CN208750230U (zh) 高压软管接头
CN207503120U (zh) 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
CN107369964B (zh) 一种信息设备
CN201887249U (zh) 数字便携设备的隐藏式插座
CN205225059U (zh) 自锁弹簧制头
CN209608009U (zh) 一种旋转卡勾
CN201806186U (zh) 可旋转电脑桌
CN212115784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印刷线路板
CN205476884U (zh) 一种电子锁
CN202215100U (zh) 钢丝式弹性铰链机构
CN204956591U (zh) 锁定机构及儿童推车
CN208127533U (zh) 一种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简便连接装置
CN209183883U (zh) 一种便于整理的usb线
CN209514628U (zh) 一种具有活动型插接件的读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