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9104U -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9104U
CN207719104U CN201721728119.6U CN201721728119U CN207719104U CN 207719104 U CN207719104 U CN 207719104U CN 201721728119 U CN201721728119 U CN 201721728119U CN 207719104 U CN207719104 U CN 207719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effect tube
rela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281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同
刘海波
饶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Baolixin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ptimumNan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281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9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9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9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包括与继电器并联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控制器、延时电路及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还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还经一负载与电源正极连接;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口;延时电路用于对控制器的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延时;延时电路延时后的输入/输出信号经继电器驱动电路与继电器电连接,同时,控制器的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经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

Description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在功率较大的负载启动或断开的瞬间,会产生比正常使用时大得多的电流或电压,如果单纯依靠继电器开关控制负载的通电、关断,容易造成继电器的触点烧毁乃至继电器失效,直接对使用者人身或财产安全造成隐患。
目前采用的继电器保护电路,旁路可控硅和主路继电器受同一信号控制其导通与关闭,控制继电器导通时,通过继电器自身机械触点的延时实现旁路可控硅先导通,从而实现对继电器触点导通的分流,但此方式对于机械触点延时较短的继电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继电器侧较场效应管侧延迟闭合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所述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包括与继电器并联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的场效应管驱动电路、与场效应管驱动电路电连接的控制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延时电路及与延时电路和继电器均电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还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还经一负载与电源正极连接;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口;延时电路用于对控制器的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延时;延时电路延时后的输入/输出信号经继电器驱动电路与继电器电连接,同时,控制器的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经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延时电路包括第一非门及第二非门;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及直流电源;第一非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接口电连接,第一非门的输出端与第二非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出端经第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及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继电器及直流电源电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光耦合器、第三电阻、稳压二极管及第一电容;光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及光敏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经第三电阻与控制器的接口电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通过采用延时电路确保了继电器闭合时,继电器侧较场效应管侧的延迟闭合,从而实现场效应管侧的分流作用起到防止大电流对继电器触点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100,所述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100用于保护继电器RY1的触点,避免触点在继电器RY1通断瞬间被瞬时产生的过大电流烧坏。
所述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100包括与继电器RY1并联的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的场效应管驱动电路10、与场效应管驱动电路10电连接的控制器K、与控制器K电连接的延时电路20及与延时电路20和继电器RY1均电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30。继电器RY1的两个触点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还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还经一负载L与电源正极连接。
控制器K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口I/O1。延时电路20用于对控制器K的接口I/O1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延时。延时电路20延时后的输入/输出信号经继电器驱动电路30与继电器RY1电连接,同时,控制器K的接口I/O1的输入/输出信号经场效应管驱动电路10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
延时电路20包括第一非门U1及第二非门U2。继电器驱动电路3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3、第一二极管D1及直流电源V1。第一非门U1的输入端与控制器K的接口I/O1电连接,第一非门U1的输出端与第二非门U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非门U2的输出端经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RY1及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继电器RY1及直流电源V1电连接。
场效应管驱动电路10包括第二电阻R2、光耦合器U3、第三电阻R3、稳压二极管D2及第一电容C1。光耦合器U3包括发光二极管D3及光敏三极管T3。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器K的接口I/O1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光敏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V1连接,光敏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及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控制器K可通过接口I/O1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当接口I/O1输出高电平时,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和继电器RY1都处于闭合状态;当接口I/O1输出低电平时,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和继电器RY1都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和继电器RY1受同一接口I/O1控制,控制简单,无误操作形式,易实现。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100保护继电器RY1触点的方法为:在开启负载L时,控制器K通过接口I/O1输出高电平,此时由于延时电路20的延时,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一侧会较继电器RY1先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侧的分流避免了继电器RY1导通时大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延时电路20保证了继电器RY1机械触点侧延时的有效性。
在关闭负载L时,控制器K通过软件控制接口I/O1输出低电平,此时继电器RY1先断开,而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侧由于第一电容C1的存在,门控电平信号不会立即消失,第一电容C1的电荷会通过第二电阻R2缓慢放电直至门控电平低于开启电压时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通路才完全断开,从而实现了继电器RY1触点完全断开后第一场效应管Q1及第二场效应管Q2旁路才延时下电,起到了保护继电器RY1触点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选用延时合适的第一非门U1及第二非门U2、容值合适的第一电容C1和阻值合适的第二电阻R2,确保延时电路20延时的合理性。
可见,本新型在控制继电器和场效应管闭合时,由于延时电路的延时,场效应管侧会较继电器先导通,此时,场效应管侧的分流作用可起到防止大电流对继电器触点冲击的目的;在控制继电器和场效应管断开时,继电器一侧会较场效应管侧先断开,场效应管侧由于旁路电容的存在,门控电平信号不会立即消失,电容电荷通过电阻缓慢放电直至门控电平低于开启电压时场效应管通路才完全断开,从而实现了继电器触点完全断开后场效应管旁路才下电,避免了高电压对继电器触点的冲击,起到了保护继电器触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通过采用延时电路确保了继电器闭合时,继电器侧较场效应管侧的延迟闭合,从而场效应管侧的分流作用起到防止大电流对继电器触点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3)

1.一种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所述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用于保护继电器的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包括与继电器并联的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的场效应管驱动电路、与场效应管驱动电路电连接的控制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延时电路及与延时电路和继电器均电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还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还经一负载与电源正极连接;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口;延时电路用于对控制器的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延时;延时电路延时后的输入/输出信号经继电器驱动电路与继电器电连接,同时,控制器的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经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延时电路包括第一非门及第二非门;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及直流电源;第一非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接口电连接,第一非门的输出端与第二非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非门的输出端经第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及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继电器及直流电源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光耦合器、第三电阻、稳压二极管及第一电容;光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及光敏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经第三电阻与控制器的接口电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稳压二极管的阳极及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CN201721728119.6U 2017-12-11 2017-12-11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Active CN207719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8119.6U CN207719104U (zh) 2017-12-11 2017-12-11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8119.6U CN207719104U (zh) 2017-12-11 2017-12-11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9104U true CN207719104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55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28119.6U Active CN207719104U (zh) 2017-12-11 2017-12-11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91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740A (zh) * 2018-11-16 2019-02-01 广州科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和电磁阀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740A (zh) * 2018-11-16 2019-02-01 广州科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和电磁阀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0791B (zh) 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CN103346553B (zh) 一种电子控制器防反接和防继电器线圈短路控制电路
CN207719104U (zh) 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
CN215934520U (zh) 电源切换系统及双电源供电设备
CN207718188U (zh)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
CN108110835A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池系统的低功耗控制电路
CN105336540B (zh) 用于保护继电器触点的分流保护电路
CN203251265U (zh) 电机开关电路和电机驱动装置
CN106099882A (zh) 带断电保护的大电流防打火电路
CN206619904U (zh) 一种电池反接防漏电流电路
CN102570931A (zh) 一种电源极性转换电路
CN208971480U (zh) 可快速关断的直流电源开关电路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208922992U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CN101771338A (zh) 一种高可靠低功耗开关电源模块
CN104159358A (zh) 一种手电筒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3826363A (zh) 用于led照明器的热插拔保护电路
CN102946088B (zh) 一种电表继电器拉合闸控制电路以及智能电表
CN213661197U (zh) 基于霍尔电流传感器和电压比较器的短路保护电路
CN108711842A (zh) 放电装置
CN208767783U (zh) 放电装置
CN209709680U (zh) 直流供电开关电路
CN208738139U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继电器控制装置
CN203574624U (zh)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
CN203398743U (zh) 一种具有自锁定的安全启动电路
CN203251282U (zh) 一种红外感应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5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y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68 Lanjingbei Road, Lao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01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d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Pingshan Pingshan Zhu Keng industrial zone 3, 4 Building Community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ptimum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3C, building 5, qiaochengfang, 4080 Qiaoxiang Road, Gaofa community,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Baolixin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101, No. 3, Sheny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68, Lanjing North Road, Lao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nd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1

Address after: 710065 room 10701, building 6, No. 65, Keji Second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ao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C, building 5, qiaochengfang, 4080 Qiaoxiang Road, Gaofa community,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Baolixin (Shenz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