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8309U - 冷却气流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气流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18309U CN207718309U CN201721923415.1U CN201721923415U CN207718309U CN 207718309 U CN207718309 U CN 207718309U CN 201721923415 U CN201721923415 U CN 201721923415U CN 207718309 U CN207718309 U CN 2077183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 cooling
- cooling air
- air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0234 Abortion spontaneo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994 miscarri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0995 spontaneous abor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包含一致冷组件、一冷却液体输送管、一冷却气流产生组件与一工作液体回流管。致冷组件用以容纳一工作液体并将工作液体冷却成一冷却液体。冷却液体输送管连通致冷组件,用以将冷却液体输送出,并穿设冷却气流产生组件中的多个鳍片,借以使多个鳍片降温。冷却气流产生组件中的气流产生元件用以产生一气流,且上述气流流动经过多个鳍片与冷却液体输送管后,使气流冷却成一冷却气流,并使冷却液体回复成工作液体。工作液体回流管连结冷却液体输送管,用以将工作液体回流至液体槽,并进一步形成一液体循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致冷组件与冷却气流产生组件产生一冷却气流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内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与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温度会影响其运作效能,市售有越来越多笔记本电脑散热垫,是普遍解决笔记本电脑内部温度过高的方法。
一般笔记本电脑散热垫通常包含一垫体以及至少一气流产生元件,利用上述至少一气流产生元件产生一气流,且气流往笔记本电脑的底部流动,借以逸散笔记本电脑运作产生的热能。通常气流产生元件为一风扇。
然而,一般笔记本电脑散热垫通常利用顶面乘载笔记本电脑,并设置有两到三个风扇,而风扇仅能针对其上方,也就是气流流动的方向进行散热,未必能对整个笔记本电脑的底部进行散热,也使得一般笔记本电脑散热垫的散热效果不彰。而且,风扇产生气流的温度通常为环境温度,倘若是在夏天或是超过摄氏30度的高温环境下,风扇产生的气流对于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并不会产生显着的效果。
此外,笔记本电脑散热垫仅能针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散热,没有其他额外用途,且散热效果又不彰,在讲求成本效益比的现代生活中,笔记本电脑散热垫的成本效益比有点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散热垫通常仅能针对笔记本电脑的局部进行散热,造成效果不彰、用途仅局限于对笔记本电脑散热以及风扇产生的气流温度为环境温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包含一致冷组件、一冷却液体输送管、一冷却气流产生组件与一工作液体回流管。致冷组件包含一液体槽与一致冷元件,且液体槽用以容纳一工作液体,而致冷元件连结于液体槽的底部,用以将上述工作液体冷却成一冷却液体。冷却液体输送管连结于液体槽,用以将上述冷却液体输送出。
冷却气流产生组件具有一冷却气流出口,并包含多个鳍片与一气流产生元件。多个鳍片供冷却液体输送管穿设,用以使鳍片降温。气流产生元件用以产生一沿一气流流动路径流动的气流,且上述气流流动路径经过冷却液体输送管以及鳍片,借以使气流冷却为一冷却气流,且冷却气流自冷却气流出口流动出。
其中,在气流流动经过冷却液体与鳍片后,冷却液体升温回复成工作液体,并通过工作液体回流管回流至液体槽,并进一步形成一液体循环。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冷却气流产生装置还包含一导引抬升组件,且导引抬升组件连结冷却气流产生组件,并包含一抬升元件与一导引元件。其中,抬升元件用以抬升一待冷却装置,且导引元件围构出一导引沟道,并连结上述冷却气流出口,用以导引上述冷却气流自导引沟道流动出。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的气流产生元件是一横流扇。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的致冷元件是一致冷芯片。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的致冷组件还包含一散热气流产生元件。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的冷却液体输送管是一塑胶管。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的致冷组件还包含一泵浦,且泵浦用以驱动冷却液体自液体槽输送出。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的致冷组件还包含一交换件,且上述热交换件设置于液体槽的底部,并围构出多个液体流动沟道,用以供工作液体流动。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的致冷组件还包含一导热元件,且导热元件连结致冷元件。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致冷组件容置并冷却工作液体为冷却液体,并通过冷却液体输送管将冷却液体输送出。冷却液体经过气流流动路径,并通过冷却气流产生组件产生冷却气流,且冷却气流自冷却气流产生组件的冷却气流出口流动出。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散热垫仅单一用途、产生环境温度的气流造成散热效果不彰的相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冷却气流产生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气流产生元件、鳍片、冷却液体输送管与工作液体回流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致冷组件的立体分解图;以及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冷却气流产生装置
11~致冷组件
111~液体槽
112~致冷元件
113~散热气流产生元件
114~热交换件
115~导热元件
12~冷却液体输送管
13~冷却气流产生组件
131~鳍片
132~气流产生元件
133~上壳体
1331~冷却气流出口
134~下壳体
14~工作液体回流管
15~导引抬升组件
151~抬升元件
152~导引元件
2~待冷却装置
AF~气流
CAF~冷却气流
D1~冷却液体流动方向
D2~工作液体回流方向
T~液体流动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冷却气流产生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气流产生元件、鳍片、冷却液体输送管与工作液体回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致冷组件的立体分解图。一冷却气流产生装置1包含一致冷组件11、一冷却液体输送管12、一冷却气流产生组件13与一工作液体回流管14。
致冷组件11包含一液体槽111、一致冷元件112。其中,液体槽111用以容纳一工作液体,且致冷元件112连结于液体槽111的底部,用以将作液体冷却成一冷却液体。其中,工作液体为一温度与环境温度约略相同的液体。在本实施例中,致冷元件112可为一致冷芯片,且工作液体可为一环温水,故冷却液体即为环温水冷却后的冷却水,因为水取得容易,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水以外的液体作为工作液体与冷却液体,致冷元件112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达到致冷功效的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致冷组件11还包含一散热气流产生元件113、一热交换件114与一导热元件115。热交换件114设置于上述液体槽111的底部,并围构出多个液体流动沟道(图上仅标示一液体流动沟道T),用以供工作液体流动。热交换件114可一体成型地自液体槽111的底部延伸出,但不以此为限。而热交换件114的材质可为高热传导系数的金属或是合金,如铜或铝。此外,热交换件114围构出的液体流动沟道T可为方柱,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为圆柱或其他立体结构。
当致冷元件112运作时,致冷元件112通过连结液体槽111的底部与热交换件114对液体槽111容纳的工作液体进行热交换,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降低工作液体的温度,使其冷却成冷却液体。热交换件114围构出的多个液体流动沟道T,用以供工作液体流动。当工作液体流动经过上述液体流动沟道T时,使工作液体与热交换件114的接触面积增加以及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增长,使得工作液体传导至热交换件114的热能也随之增加,因此,冷却液体的温度较没有热交换件114的时候来得低。
在本实施例中,致冷元件112为一致冷芯片,故需搭配一散热气流产生元件113与一导热元件115。致冷元件112运作时,将自工作液体吸收到的热能传送至导热元件115,并通过散热气流产生元件113产生一散热气流用以逸散导热元件115上的热能,此一技术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冷却液体输送管12连结于液体槽111,用以将上述冷却液体沿一冷却液体流动方向D1输送出。较佳者,致冷组件11还包含一泵浦(图未示出),且泵浦用以驱动上述冷却液体自液体槽111输送至冷却液体输送管12。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体输送管12的材质为塑胶,但不以此为限,甚至可以是金属刚性材质,如铜管。
冷却气流产生组件13具有一冷却气流出口1331,并包含多个鳍片131、一气流产生元件132。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气流产生组件13还包含一上壳体133与一下壳体134,上壳体133与下壳体134围构出一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用以容置上述多个鳍片131与气流产生元件132。而上壳体133设有一冷却气流出口1331,但不以此为限。
多个鳍片131供上述冷却液体输送管12穿设,借以将多个鳍片131降温。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体输送管12以S型穿设于上述多个鳍片131间,如图3所示,但不以此为限。气流产生元件132用以产生一沿一气流流动路径流动的气流AF,在本实施例中,气流产生元件132是一横流扇,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以此为限。其中,气流流动路径经过上述冷却液体输送管12以及上述多个鳍片131。
因此,气流产生元件132产生的气流AF沿气流流动路径流动时,会经过冷却液体输送管12与上述多个鳍片131。因为冷却液体输送管12输送的冷却液体与上述多个鳍片131的温度较环境温度低,所以上述气流AF流动经过冷却液体输送管12与上述多个鳍片131后,冷却成一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气流CAF。且上述冷却气流CAF自上述冷却气流出口流动出。可将冷却气流出口对准一待冷却装置,使冷却气流CAF往待冷却装置流动,达到对待冷却装置散热降温的功效。
工作液体回流管14连结冷却液体输送管12与致冷组件11中的液体槽111。冷却液体经气流AF流动经过以及与上述多个鳍片131进行热交换后,升温回复成工作液体。而上述工作液体通过工作液体回流管14并沿一工作液体回流方向D2回流至液体槽111,并重复上述内容进一步形成一液体循环。因此,本实用新型又兼具节能环保的功效,只需在一开始使用时将一工作液体加进液体槽111,便可以上述内容不断重复产生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气流CAF。
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气流产生装置1还包含一导引抬升组件15,且导引抬升组件15连结于冷却气流产生组件13,并包含一抬升元件151与一导引元件152。抬升元件151用以抬升一待冷却装置2,导引元件152围构出一导引沟道,并连结冷却气流出口,用以导引冷却气流CAF自导引沟道流动出。如图所示,待冷却装置2是一笔记本电脑,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待冷却装置2可为一智能手机、一平板电脑等会产生热能的装置。
通过抬升元件151将待冷却装置2抬升以及导引元件152导引冷却气流CAF,使得冷却气流CAF能更有效率地及更全面性地往待冷却装置2流动,达到较现有技术较佳的散热冷却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中,致冷组件将一工作液体冷却成一冷却液体,并通过冷却液体输送管将冷却液体输送出。冷却液体输送管穿设冷却气流产生组件的多个鳍片,用以将上述多个鳍片降温,并通过气流产生元件产生一气流,且该气流流动经过上述多个鳍片与冷却液体输送管后形成一冷却气流。冷却液体吸收气流所挟带的热能后升温回复成工作液体,并通过工作液体回流管将工作液体回流至致冷组件的液体槽中,进一步形成一液体循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能产生一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气流,使散热冷却效果较现有技术来的更加优异。且通过导引抬升组件使得冷却气流更全面性地也更有效率地往待冷却装置流动。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冷却气流甚至不限于对待冷却装置进行散热冷却,也可作为风扇供人类抑或是动物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本效益比低的问题。而冷却液体输送管与工作液体回流管所形成的液体循环,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还兼具环保节能的功效。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构思,而并非以上述所公开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Claims (9)
1.一种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致冷组件,包含:
一液体槽,用以容纳一工作液体;以及
一致冷元件,连结于该液体槽的底部,用以将该工作液体冷却成一冷却液体;
一冷却液体输送管,连通该液体槽,用以将该致冷组件所形成的该冷却液体输送出;
一冷却气流产生组件,具有一冷却气流出口,并包含:
多个鳍片,供该冷却液体输送管穿设,借以使所述多个鳍片降温;以及
一气流产生元件,用以产生一沿一气流流动路径流动的气流,且该气流流动路径经过该冷却液体输送管以及所述多个鳍片,借以使该气流冷却成一冷却气流,使该冷却液体吸收该气流挟带的热能回复成该工作液体,并使该冷却气流自该冷却气流出口流动出;以及
一工作液体回流管,连结该冷却液体输送管,用以将该工作液体回流至该液体槽,并进一步形成一液体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导引抬升组件,且该导引抬升组件连结该冷却气流产生组件,并包含:
一抬升元件,用以抬升一待冷却装置;以及
一导引元件,围构出一导引沟道,并连结该冷却气流出口,用以导引该冷却气流自该导引沟道流动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产生元件是一横流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冷元件是一致冷芯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致冷组件还包含一散热气流产生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液体输送管是一塑胶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冷组件还包含一泵浦,且该泵浦用以驱动该冷却液体自该液体槽输送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冷组件还包含一热交换件,且该热交换件设置于该液体槽的底部,并围构出多个液体流动沟道,用以供该工作液体流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气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致冷组件还包含一导热元件,且该导热元件连结该致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4723 | 2017-10-03 | ||
TW106214723U TWM553443U (zh) | 2017-10-03 | 2017-10-03 | 冷卻氣流產生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18309U true CN207718309U (zh) | 2018-08-10 |
Family
ID=61228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923415.1U Active CN207718309U (zh) | 2017-10-03 | 2017-12-29 | 冷却气流产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18309U (zh) |
TW (1) | TWM553443U (zh) |
-
2017
- 2017-10-03 TW TW106214723U patent/TWM553443U/zh unknown
- 2017-12-29 CN CN201721923415.1U patent/CN207718309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3443U (zh) | 2017-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45315B1 (en) | Heatsink with active liquid base | |
CN206833355U (zh) | 气冷液冷复合式散热器 | |
JP2009532871A (ja) | 冷却装置 | |
CN108807313B (zh) | 一种微电子器件散热装置 | |
CN107678524A (zh) | 一种芯片冷却系统 | |
WO2018176535A1 (zh) | 一种新型机械泵液冷散热系统 | |
CN109343596A (zh) | 一种基于相变胶囊和仿生微流道的手机控温装置 | |
CN207488929U (zh) | 一种接触式冷能散热器 | |
CN204883558U (zh) | 分体式电脑主机冷却系统 | |
CN110278699A (zh) | 一种智能手机液冷散热装置 | |
CN210605614U (zh) | 一种计算机机箱用散热装置 | |
CN207719189U (zh) | 一种cpu高热散热装置 | |
CN204705976U (zh) | 一种散热装置 | |
CN105005369A (zh) | 分体式电脑主机冷却系统 | |
CN207718309U (zh) | 冷却气流产生装置 | |
CN107357397A (zh) | 一种新型cpu散热器 | |
CN202433827U (zh) | 一种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 |
CN106896883A (zh) | 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 |
CN207166932U (zh) | 液冷装置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 |
GB2405033A (en) | Cooling computer components | |
CN102736711A (zh) | 冷凝装置结构改良及其散热模组 | |
CN201142812Y (zh) | 水冷式散热装置 | |
CN208737395U (zh) | 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 | |
CN211044162U (zh) | 一种计算机cpu散热降温装置 | |
CN100444369C (zh) | 大功率集成电路芯片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