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3492U -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3492U
CN207713492U CN201721547330.8U CN201721547330U CN207713492U CN 207713492 U CN207713492 U CN 207713492U CN 201721547330 U CN201721547330 U CN 201721547330U CN 207713492 U CN207713492 U CN 207713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erobic
reaction
batch
constant
organic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473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小勇
袁丁
蒋铭明
张俊涛
李媛
林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u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u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u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u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473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3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3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3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33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g. sun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9Biological synthesis;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结构包括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的微生物强化装置、厌氧反应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反应温度的太阳能温控系统;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设置于厌氧反应器的污水循环泵和布水器,污水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布水器的进水口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微生物强化装置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并控制厌氧反应在35~37℃的中恒温,有效避免厌氧处理过程出现阶段酸化的问题,使有机污染物转化率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大大缩短了废水处理周期,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Description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色度高、有异味,如果直接排放,进入受纳水体,将导致水体缺氧,水生物死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国内人口不断增长,大量富含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排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含氧量大幅下降,造成了河流、湖泊普遍呈现有机污染严重。且由于长期不加治理,大量的污染物沉积在河流、湖泊底部,导致河流、湖泊底泥淤积。底泥中的还原性物质产生大量的化学耗氧使河流、湖泊底泥形成厌氧环境,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逐步腐化,变黑、发臭。
当前全国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较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目前,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厌氧消化工程投资大、操作管理严格、运行维护费用高,而且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不足大大限制了厌氧消化工艺在我国污泥处置中的推广普及。现有技术中,厌氧反应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厌氧反应装置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发酵温度难以稳定地控制,使得厌氧反应效率低;2)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较慢,不仅使得系统启动周期较长,还会导致局部产酸菌过多、pH下降而影响甲烷菌群、乙酸菌群生长,从而破坏厌氧三阶段连续反应的进程,例如导致乙酸积累少,出现厌氧反应过程中的阶段酸化问题,故需要向厌氧反应器投加石灰等化学药剂。以上问题导致目前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反应效果差,有机污染物转化率低,厌氧反应系统难以真正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控制、有机污染物转化率高并且周期短、运行稳定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包括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的微生物强化装置、厌氧反应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反应温度的太阳能温控系统;所述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设置于厌氧反应器的污水循环泵和布水器,所述污水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布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厌氧反应器设置有进料管、出料管和旁路进料管,所述微生物强化装置的出料口通过所述旁路进料管与所述厌氧反应器连通。
其中,所述微生物强化装置包括微生物反应器、与所述微生物反应器连通的用于存储专用培养基的培养基投料罐和用于存储功能菌剂的功能菌剂投料罐。
其中,所述太阳能温控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热水储存箱、热水循环泵、设置于厌氧反应器内壁的加热管、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热水循环泵电连接;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热水储存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热水储存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热水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热水循环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器和微生物反应器内均设置有多个生物接触反应单元,每个生物接触反应单元包括若干个生物膜填料组件。
其中,所述生物膜填料组件包括空心球体、固定于所述空心球体中心的柔性填料、固定于所述空心球体内壁的多个叶片以及贯穿所述空心球体和所述柔性填料的中心的中轴管;所述空心球体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槽孔以使所述外壁形成多个曲面交错相连的镂空状曲面结构,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空心球体的圆周分布设置,每个叶片设置有凹槽。
其中,所述空心球体为聚丙烯材料注塑一体成型的空心球体,所述柔性填料为纤维材质的球形填料。
其中,所述多个叶片包括长叶片组和短叶片组,所述长叶片组固定在位于非径向端的曲面内壁上,所述短叶片组固定在位于径向端的曲面内壁上,所述长叶片组设置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两层凹槽,所述短叶片组设置有一层凹槽。
其中,相邻叶片的间距设置为1.5~2.5cm,所述两层凹槽的间距设置为1.5~2cm
其中,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内设置有多个生物反应槽。
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出气口连接沼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包括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的微生物强化装置、厌氧反应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反应温度的太阳能温控系统;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设置于厌氧反应器的污水循环泵和布水器,污水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布水器的进水口连通;厌氧反应器设置有进料管、出料管和旁路进料管,微生物强化装置的出料口通过旁路进料管与厌氧反应器连通;工作时,先将复合微生物菌种与生物酶制剂组成的功能菌剂、专用培养基以及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固体废弃物粉碎后制成泥浆)按一定比例投料至微生物强化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5~37℃的条件下,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使微生物快速繁殖;接着将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与微生物强化装置内的混合液按一定比例输送至厌氧反应器,并控制厌氧反应器在35~37℃的中恒温下进行厌氧反应;厌氧反应器每完成一次进料,同时关闭微生物强化装置和厌氧反应器的进料口,停止进料,待厌氧反应器内的物料完成厌氧处理后,卸料,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批次的处理,即序批次地进行。当厌氧反应器一次性注满需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后,即开始发生厌氧反应,本实用新型在厌氧处理过程中,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以下技术问题:
(1)由太阳能温控系统对厌氧反应器内的水体加热,并结合污水循环泵进行内部循环搅拌,使混合液的热量分别更均匀,从而实现了35~37℃的中恒温控制;
(2)利用微生物强化装置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与功能菌剂、专用培养基三者形成的混合液为微生物菌种提供充足的营养源,并控制温度在35~37℃的中恒温,使特效微生物在最优化的生长条件下获得快速增殖和驯化,然后通过旁路进入厌氧反应器,加快特效微生物菌种在后续厌氧反应器的增殖速度,快速建立其优势菌群地位,进而大大缩短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周期;
(3)现有技术中,厌氧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菌种,由于产酸菌与甲烷菌的生长速率不同,可能会导致局部产酸菌过多、pH下降而抑制甲烷菌和乙酸菌群的生长,从而破坏厌氧三阶段连续反应的进程,本实用新型的厌氧反应器在启动时即通过旁路输送经过微生物强化装置强化培养的微生物菌群,再结合污水循环泵进行内部循环搅拌,从而控制整个厌氧反应器中厌氧反应的相对均衡,有效避免出现厌氧阶段酸化的问题,厌氧效果好,使有机污染物转化率得到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废水处理周期,而且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4)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的生活/工业废水,还可以用于处理污泥、污粪、餐厨等固体废弃物,只需要在进入反应装置前,将固体废弃物粉碎制成含水率在92~95%的泥浆即可,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的微生物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的太阳能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的生物膜填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的生物膜填料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的生物膜填料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调节池1;
微生物强化装置2、微生物反应器21、生物反应槽211、培养基投料罐22、功能菌剂投料罐23、旁路进水管24;
厌氧反应装置3、厌氧反应器31、污水循环泵32、布水器33、进料管34、旁路进料管35、出料管36、溢料管37、水封稳压管38、集气罩39;
沼气净化装置4;
生物接触反应单元5、生物膜填料组件51、空心球体511、槽孔5111、曲面5112、加强曲面5113、叶片512、长叶片组5121、短叶片组5122、凹槽5123、柔性填料513、中轴管514、圆形叶片515、挂绳52;
太阳能温控系统6、太阳能集热装置61、热水管62、热水储存箱63、温度传感器 64、热水循环泵65、保温管66、控制器6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的微生物强化装置2、厌氧反应装置3以及用于控制反应温度的太阳能温控系统6。
厌氧反应装置3包括厌氧反应器31、设置于厌氧反应器31的污水循环泵32和布水器33,污水循环泵32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布水器33的进水口连通。污水循环泵 32起到对物料的循环搅拌作用,布水器33设置于厌氧反应器31的上部,厌氧反应器 31内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通过污水循环泵32的进水管吸入,加压后通过污水循环泵32的出水管进入布水器33,从而均匀地从厌氧反应器31的顶部排出,形成内循环。根据每批次厌氧反应器31内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处理量,污水循环泵32每天分多个启停周期,例如每个启停周期为8小时,包括开启4小时、停机4小时/周期。厌氧反应器 31设置有进料管34、出料管36和旁路进料管35,微生物强化装置2的出料口通过旁路进料管35与厌氧反应器31连通。
如图2所示,微生物强化装置2包括微生物反应器21、与微生物反应器21连通的用于存储专用培养基的培养基投料罐22和用于存储功能菌剂的功能菌剂投料罐23。微生物反应器21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料口,进水口连接旁路进水管24,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由旁路进水管24输送至微生物反应器21内,同时功能菌剂投料罐23和培养基投料罐22分别向微生物反应器21内投加定量的功能菌剂(包括微生物菌种和生物酶制剂) 和专用培养基,微生物反应器21内还设置有四个生物反应槽211,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功能菌剂和专用培养基进入生物反应槽211内形成混合液。
培养基投料罐22与微生物反应器21的连接管路上以及功能菌剂投料罐23与微生物反应器21的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计量泵,可精确控制功能菌剂和专用培养基的投加量的体积比为1:10~20,且功能菌剂的投加量占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进料量的体积百分比为0.1%~0.2%。功能菌剂和专用培养基采用与进料联动,同步启停的方式投加,实现序批次地自动化控制。
太阳能温控系统6的加热根据污水循环泵32的启停规律来启停,以保证在加热时有循环流体进行均匀的热交换。如图3所示,太阳能温控系统6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61、热水储存箱63、热水循环泵65、设置于厌氧反应器31内壁的加热管66、温度传感器 64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64和热水循环泵65电连接,加热管66的一端与热水循环泵65的出水口连接,加热管66的另一端与太阳能集热装置61的进水口连接,太阳能集热装置61的出水口通过热水管62与热水储存箱63的进水口连通,热水储存箱63的出水口与热水循环泵65的进水口连通,热水循环泵65与控制器67电连接。工作时,太阳能集热装置61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加热自来水,加热后的自来水通过热水管62进入热水储存箱63,通过热水循环泵65将热水储存箱63的热水输送至加热管66,厌氧反应器31内的混合液流经加热管66通过热交换被加热,加热管66内的热水经换热后温度降低,回到太阳能集热装置61重新加热循环利用,该过程中温度传感器64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器67,进而控制器67控制热水循环泵65的流量,以实现稳定精确地控制微生物反应器21和厌氧反应器31内的温度为中恒温35~37℃,为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提供最适的温度,并提高后续厌氧反应器31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效率,而且利用太阳能加热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具体的,加热管66设置为不锈钢盘管,加热管66可设置在厌氧反应器31的侧壁和/或底壁,使厌氧反应器31内的混合液与加热管66内的热水进行充分地热交换。温度传感器64分别设置在微生物反应器21和厌氧反应器31的出料口的上方。
具体的,微生物反应器21和厌氧反应器31均设置有保温层,热水储存箱3设置有保温层,热水储存箱3用于储存热水,可以保证系统在阴雨天气也能够维持中恒温状态。
当厌氧反应器31一次性注满需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后,即开始发生厌氧反应,本实用新型在厌氧处理过程中,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1)由太阳能温控系统6对厌氧反应器31内的水体加热,并结合污水循环泵32进行内部循环搅拌,使混合液的热量分别更均匀,从而实现了35~37℃的中恒温控制;(2)利用微生物强化装置 2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与功能菌剂、专用培养基三者形成的混合液为微生物菌种提供充足的营养源,并控制温度在35~37℃的中恒温,使特效微生物在最优化的生长条件下获得快速增殖和驯化,然后通过旁路进入厌氧反应器31,加快特效微生物菌种在后续厌氧反应器31的增殖速度,快速建立其优势菌群地位,进而大大缩短厌氧反应器31的启动周期;(3)现有技术中,厌氧反应器31内的微生物菌种,由于产酸菌与甲烷菌的生长速率不同,可能会导致局部产酸菌过多、pH下降而抑制甲烷菌和乙酸菌群的生长,从而破坏厌氧三阶段连续反应的进程,本实用新型的厌氧反应器31在启动时即通过旁路输送经过微生物强化装置强化培养的微生物菌群,再结合污水循环泵进行内部循环搅拌,从而控制整个厌氧反应器31中厌氧反应的相对均衡,有效避免出现厌氧阶段酸化的问题,厌氧效果好,使有机污染物转化率得到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废水处理周期,而且整个系统运行稳定;(4)厌氧反应器31内部搅拌过程还有利于厌氧反应中沼气的逸出。
本实施例中,厌氧反应器31和微生物反应器21的生物反应槽211内均挂设有多个生物接触反应单元5,每个生物接触反应单元5包括若干个生物膜填料组件5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的每个生物接触反应单元5是由若干个生物膜填料组件51串联而成。如图4至图6所示,生物膜填料组件51包括空心球体511、固定于空心球体511中心的柔性填料513、固定于空心球体511内壁的多个叶片512以及贯穿空心球体511 和柔性填料513的中心的中轴管514,空心球体51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U型槽孔5111 以使外壁形成多个曲面5112交错相连的镂空状曲面结构。外壁沿径向的圆周上设置有加强曲面5113,加强曲面5113与外壁上的其他曲面5112相连接。空心球体511为聚丙烯材料注塑一体成型的空心球体511,一体成型结构易于加工,空心球体511提供外形支撑与连接,其直径优选设置为12~18cm,曲面5112的宽度设置为1.8~2.2cm,但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空心球体511的直径大小以及曲面5112的宽度可任意调节。
具体的,多个叶片512沿空心球体511的圆周分布设置,每个叶片512设置有凹槽5123。多个叶片512包括长叶片组5121和短叶片组5122,长叶片组5121固定在位于非径向端的曲面5112内壁上,短叶片组5122固定在位于径向端的曲面5112内壁上。长叶片组5121设置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两层凹槽5123,短叶片组5122设置有一层凹槽5123。在叶片512上增加了凹槽5123结构,由此增大了填料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污水在生物膜填料组件51内的均匀分布,使微生物在填料表面易于挂膜,并且叶片512和凹槽5123结构还具有切割气泡的功能(用于好氧中有曝气的情况),改善填料内的通气效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叶片512的长度设置为2.5~4.5cm,相邻叶片512的间距设置为 1.5~2.5cm,两层凹槽5123的间距设置为1.5~2cm的效果较佳。
具体的,柔性填料513为纤维材质的球形填料。球形填料的体积占空心球体511 的三分之一,直径为4~6cm时较佳。纤维材质优选腈纶、丙纶、涤纶丝作为原料,经扎结形成球形填料,其性能指标满足以下条件时效果较佳:密度1.08~1.48g/cm、球径4~6cm、吸湿率0.35-0.55%、空隙率86%~90%。该柔性填料513蓬松卷曲且柔软,使微生物吸附效果好,挂膜快,通过柔性填料513逸散功能可加快外部空心球体511上的叶片512与凹槽 5123上的成膜速度,而且将柔性填料513固定于空心球体511的内部,不会上浮水面。柔性填料513通过中轴管514固定于空心球体511的中心,柔性填料51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柔性填料513的圆形叶片516,圆形叶片516与中轴管514固定连接。该中轴管514可穿设挂绳52(如尼龙绳)或其他用于串联生物膜填料组件51的挂件,从而将多个生物膜填料组件51串起来后进行有序排列,即得到生物接触反应单元5,其废水处理效果显著。在确定生物膜填料组件51的数量与生物膜填料组件51的间距时,需根据废水处理设施的水深情况、水质特点、处理效果等因素制定分布原则。
工作时,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功能菌剂和专用培养基组成的混合液在微生物反应器21的生物反应槽211内缓慢流过生物膜填料组件51,混合液通过不停地与生物膜填料组件51的接触,微生物菌种吸附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并控制温度为中恒温,从而使混合液内的微生物菌种快速增殖,最后将经过微生物强化后的混合液通过旁路进料管34输送至厌氧反应器31进行后续的废水处理,并进一步通过厌氧反应器31内的生物膜填料组件51。当每批次反应结束后,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停止输入至微生物反应器21和厌氧反应器31,同时功能菌剂投料罐23和培养基投料罐22也停止投料,生物反应槽211内剩余的混合液和生物膜填料组件51上的微生物菌种继续繁殖。生物膜填料组件51具有成膜快,布水布气性较好的优点,使投加的微生物菌种易于吸附在填料表面并快速增殖,提高微生物菌种的繁殖速度,进而实现厌氧反应器31内中稳定的高效的厌氧菌群占主导优势,并在每次序批进料时预留充足的成熟乙酸菌、甲烷菌群,以避免出现阶段酸化问题,厌氧处理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调节池1,调节池1通过机械搅拌使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调匀,使其进入后续处理段保持平衡的水量,污染浓度波动小。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的生活/工业废水,还可以用于处理污泥、污粪、餐厨等固体废弃物,当用于处理固体废弃物时,先将固体废弃物粉碎,然后在调节池1内进一步搅拌混合制成含水率在92~95%的泥浆即可。经过调节池1调匀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泥浆通过泵抽入微生物反应器21和厌氧反应器31,微生物反应器21和厌氧反应器 31的进料保持同步。每次抽入为非连续性的一次性操作,即一次抽入直至注满厌氧反应器31为止,待厌氧反应器31反应完全后下一次进料时,再次抽入,即序批次地进行。
厌氧反应器31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罩39,集气罩39的出气口连接沼气净化装置4。沼气中有H2S、水分等杂质,需通过沼气净化装置4除去杂质。集气罩39收集沼气后,通过沼气管输送到后续的沼气净化装置4及储存利用系统。沼气管上设有气压阀,设置气压值为3~5kPa,当池内沼气压力高于此限值,气压阀即打开,沼气从池内通过沼气管输送出去。
厌氧反应器31的顶部还设置有溢料管37和水封稳压管38,其中:溢料管37连接出料管36,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厌氧反应器31内经一段时间的厌氧反应,剩余物质为沼液和少量的沼渣,通过调节池1进料,使厌氧反应器31上层沼液及沼渣升高液位,通过顶部的溢料管37溢出,然后沿着出料管36输送至卸料池。水封稳压管38用于水封稳压,使沼气不会逸散至卸料池,同时形成稳定的大气压力,避免厌氧反应器31与卸料池之间产生倒吸,稳定液位不变。厌氧反应器31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料管36连通的排空管,排空管上设有阀门,在需要对厌氧反应器31排空时,打开阀门,底部渣料即可排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培养的微生物强化装置、厌氧反应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反应温度的太阳能温控系统;所述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设置于厌氧反应器的污水循环泵和布水器,所述污水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布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厌氧反应器设置有进料管、出料管和旁路进料管,所述微生物强化装置的出料口通过所述旁路进料管与所述厌氧反应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强化装置包括微生物反应器、与所述微生物反应器连通的用于存储专用培养基的培养基投料罐和用于存储功能菌剂的功能菌剂投料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温控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热水储存箱、热水循环泵、设置于厌氧反应器内壁的加热管、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热水循环泵电连接;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水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热水储存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热水储存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热水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热水循环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和微生物反应器内均设置有多个生物接触反应单元,每个生物接触反应单元包括若干个生物膜填料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填料组件包括空心球体、固定于所述空心球体中心的柔性填料、固定于所述空心球体内壁的多个叶片以及贯穿所述空心球体和所述柔性填料的中心的中轴管;所述空心球体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槽孔以使所述外壁形成多个曲面交错相连的镂空状曲面结构,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空心球体的圆周分布设置,每个叶片设置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球体为聚丙烯材料注塑一体成型的空心球体,所述柔性填料为纤维材质的球形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包括长叶片组和短叶片组,所述长叶片组固定在位于非径向端的曲面内壁上,所述短叶片组固定在位于径向端的曲面内壁上,所述长叶片组设置有呈上下间隔设置的两层凹槽,所述短叶片组设置有一层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叶片的间距设置为1.5~2.5cm,所述两层凹槽的间距设置为1.5~2c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内设置有多个生物反应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出气口连接沼气净化装置。
CN201721547330.8U 2017-11-16 2017-11-16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Active CN207713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7330.8U CN207713492U (zh) 2017-11-16 2017-11-16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7330.8U CN207713492U (zh) 2017-11-16 2017-11-16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3492U true CN207713492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61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47330.8U Active CN207713492U (zh) 2017-11-16 2017-11-16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34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0957A (zh) * 2017-11-16 2018-02-23 广州市普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760582A (zh) * 2017-11-16 2018-03-06 广州市普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9979636A (zh) * 2019-04-09 2019-07-05 南华大学 一种含铀废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0957A (zh) * 2017-11-16 2018-02-23 广州市普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760582A (zh) * 2017-11-16 2018-03-06 广州市普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720957B (zh) * 2017-11-16 2023-09-08 广州市普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760582B (zh) * 2017-11-16 2023-12-08 广州市普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9979636A (zh) * 2019-04-09 2019-07-05 南华大学 一种含铀废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769C (zh) 二相型甲烷发酵反应器
CN207713492U (zh)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
CN110104774A (zh) 连续流分段进水、污泥与发酵污泥分段回流部分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CN106754321B (zh) 智能控制两相厌氧生物膜沼气发酵系统及工艺
CN101724551B (zh) 全混合厌氧反应循环装置及沼气反应原料的循环方法
CN103803770A (zh) 有机污泥高温微好氧-厌氧消化装置和方法
CN104774751A (zh) 一种畜禽有机废弃物高效连续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Lee et al. Using the pressure of biogas created during anaerobic digestion as the source of mixing power
CN202039061U (zh) 立式高浓度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装置
CN201424414Y (zh) 一种自循环式厌氧反应器及使用该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6126956U (zh) 用于北方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1629139B (zh) 规模化太阳能中温固液联合厌氧发酵和储气装置
CN102133575A (zh) 一种淀中村生活污水与有机垃圾联合厌氧预处理方法
CN114317253A (zh) 一种有机物甲烷发酵循环控制一体系统及发酵方法
CZ20002784A3 (cs) Způsob a zařízení k biologické úpravě tekutiny při generování bioplynu
CN105907800A (zh) 一种预接种厌氧发酵装置及其工艺
CN107720957A (zh) 序批式中恒温厌氧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11664792U (zh) 一种厌氧-好氧-微藻耦合处理装置
CN219752089U (zh) 一种基于能源小球藻净化沼液的资源化连续处理系统
CN207891336U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一体化处理系统
CN107760582B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5170509U (zh)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112340843A (zh) 一种实现产甲烷厌氧氨氧化一体化除碳脱氮的装置与方法
CN108996831A (zh) 一种自供能循环式处理啤酒厂废水的方法
CN107034126A (zh) 用于有机物发酵的设备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