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2630U - 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02630U
CN207702630U CN201721463183.6U CN201721463183U CN207702630U CN 207702630 U CN207702630 U CN 207702630U CN 201721463183 U CN201721463183 U CN 201721463183U CN 207702630 U CN207702630 U CN 207702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ater
air
in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631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向阳
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GREEN ENVOY AI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REEN ENVOY AI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REEN ENVOY AI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REEN ENVOY AI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631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02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02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02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是一种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包括机组壳体、排风机、压缩式冷水机、板式换热器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在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将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压缩式冷水机、板式换热器及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相结合,实现了干空气能蒸发制冷、蒸发制冷与机械压缩式制冷相结合及干式冷却的全年运行调节,最大化的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确保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是一种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机房的快速发展,这些建筑内设备发热量大,全年供冷的大型集中冷源的空调系统应用越来越多;为了最大化的节能,需要充分的利用自然冷源,因此在干燥地区,在夏季供冷中可以使用干空气能,在冬季为了充分利用室外冬季的免费冷源,可以在室外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上配合设置冬季风冷盘管,并在冬季风冷盘管内使用防冻液为载冷介质,该系统不但可以最大化的节能运行,并且也避免冬季系统冻坏的风险;但是当室外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数量较多时,系统设计的管路比较复杂,并且会增加系统的整体投资,因此合理的系统形式及机组的结构是该系统的核心问题。
在干热地区的部分时间段或中等湿度地区,由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空气含湿量大,单独使用干空气能蒸发制冷技术,不能满足室内的温湿度控制,而数据中心机房的空调系统必须安全可靠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单一干空气能蒸发制冷技术不能满足数据中心机房的空调系统全年安全运行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包括机组壳体、排风机、压缩式冷水机、板式换热器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在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与机组壳体内侧之间形成与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隔绝的空腔,排风机设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上方的机组壳体内,在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与排风机的出风口相通的壳体排风口,排风机的进风口与空腔相通;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通;每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均包括填料、喷淋装置、水箱和气水分离器,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气水分离器、喷淋装置、填料和水箱自上而下设置,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填料和水箱之间的机组壳体上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气水分离器的出风侧与空腔相通,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气水分离器的进风侧与与其对应的第二进风口相连通,对应第二进风口的机组壳体外部均设置有第二表面式换热器;压缩式冷水机和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空腔内,每个水箱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进水口以及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与其对应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在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均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在与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机组壳体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包括机组壳体、排风机、压缩式冷水机、板式换热器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在机组壳体内设置有两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与机组壳体内侧之间形成与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隔绝的空腔,排风机设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上方的机组壳体内,在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与排风机的出风口相通的壳体排风口,排风机的进风口与空腔相通;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通;每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均包括填料、喷淋装置、水箱和气水分离器,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气水分离器、喷淋装置、填料和水箱自上而下设置,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填料和水箱之间的机组壳体上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气水分离器的出风侧与空腔相通,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气水分离器的进风侧与与其对应的第二进风口相连通,对应第二进风口的机组壳体外部均设置有第二表面式换热器;压缩式冷水机和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空腔内,每个水箱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进水口以及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与其对应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在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均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在与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机组壳体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
上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机组壳体上部,第一表面式换热器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机组壳体的上部外侧,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通。
上述第一表面式换热器设置在机组壳体的空腔内,第一表面式换热器呈水平或倾斜或V字型或A字型设置,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通,在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口相通的第一进风口,在与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机组壳体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
上述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在工作箱体内设置有送风机、至少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和至少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对应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空气进风口,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相连通,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送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在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空气出风口,送风机的出风口与空气出风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
上述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和送风箱体,送风箱体设置在工作箱体的上方或下方,在工作箱体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区,对应进风区前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回风进口,对应进风区后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新风进口,对应进风区左右两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进风侧与进风区相通的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在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出风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进风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对并相通的第四表面式换热器,在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与送风箱体相通的过风口,在送风箱体内设置有送风机,在送风箱体上设置有送风口,送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口相通;对应新风进口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新风启闭装置,对应回风进口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回风启闭装置;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每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
上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进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通,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相通。
上述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的进风口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通,空气过滤器的出风口与过风口相通。
上述过滤器的出风口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导流匀风装置;或者,在送风箱体内设置有导流匀风装置。
上述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通过第一管线相连通,第三循环泵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与第一管线通过第二管线相连通,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之间的第一管线上串接有第一阀门,在第二管线上串接有第二阀门,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六阀门;或/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线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四管线相连通,第三管线与第四管线通过第五管线相连通,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的第三管线上串接有第三阀门,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之间的第四管线上串接有第四阀门,在第五管线上串接有第五阀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将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压缩式冷水机、板式换热器及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相结合,实现了干空气能蒸发制冷、蒸发制冷与机械压缩式制冷相结合及干式冷却的全年运行调节,最大化的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确保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工作箱体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组壳体,2为排风机,3为压缩式冷水机,4为板式换热器,5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6为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7为空腔,8为填料,9为喷淋装置,10为水箱,11为气水分离器,12为第二进风口,13为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4为第一循环泵,15为进风启闭装置,16为工作箱体,17为送风机,18为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9为第四表面式换热器,20为空气进风口,21为空气出风口,22为第一供液管,23为第二循环泵,24为第一回液管,25为第二供液管,26为第二回液管,27为送风箱体,28为进风区,29为回风进口,30为新风进口,31为过风口,32为新风启闭装置,33为回风启闭装置,34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5为空气过滤器,36为导流匀风装置,37为第一管线,38为第二管线,39为第一阀门,40为第二阀门,41为第六阀门,42为第三管线,43为第四管线,44为第五管线,45为第三阀门,46为第四阀门,47为第五阀门,48为第一进风口,49为第三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至8所示,该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包括机组壳体1、排风机2、压缩式冷水机3、板式换热器4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在机组壳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与机组壳体1内侧之间形成与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隔绝的空腔7,排风机2设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上方的机组壳体1内,在与空腔7对应的机组壳体1上设置有与排风机2的出风口相通的壳体排风口,排风机2的进风口与空腔7相通;与空腔7对应的机组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48,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48相通,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风口与排风机2的进风口相通;每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均包括填料8、喷淋装置9、水箱10和气水分离器11,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气水分离器11、喷淋装置9、填料8和水箱10自上而下设置,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填料8和水箱10之间的机组壳体1上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2,气水分离器11的出风侧与空腔7相通,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气水分离器11的进风侧与与其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2相连通,对应第二进风口12的机组壳体1外部均设置有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压缩式冷水机3和板式换热器4设置在空腔7内,每个水箱10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水通道进水口以及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14相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喷淋装置9的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的出水口与与其对应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喷淋装置9的进水口相连通,在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的进风侧均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15,在与第一进风口48对应的机组壳体1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15。
室外新风先经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的冷却后再进入到填料8内,与喷淋水进行热质交换,制取冷水;水箱10中的冷水,一方面作为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一次水通道)冷水,另一方面,再用于冷却经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的室外新风;板式换热器4一次侧的出水为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提供冷量后,回到喷淋装置9,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中冷却室外风的冷水也回到喷淋装置9,这两部分冷水再进入填料8内,与经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冷却后的室外新风进行热质交换),换热后的冷水落入水箱10中,最后通过第一循环泵14回到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形成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侧的水循环。
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二次侧通道),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制取的高温冷水作为用户的高温冷水,从用户侧出来的高温回水依序经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和板式换热器4换热后,继续用作用户的高温冷水;压缩式冷水机3制取的冷水作为用户的低温冷水。
运行模式一(夏季运行模式):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运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进风侧的进风启闭装置15开启,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进风侧的进风启闭装置15关闭,压缩式冷水机3关闭。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制取冷水,在第一循环泵14的作用下,一部分用于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对进入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空气进行预冷后,回到填料8上部的喷淋装置9;另一部分经过板式换热器4一次侧,一次侧的出水经过压缩式冷水机3(不参与换热)后,也回到填料8上部的喷淋装置9,这两部分冷水都在填料8内部循环降温,板式换热器4二次侧的冷水作为高温冷水用于空调用户,高温回水经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不参与换热)后回到板换二次侧循环。
运行模式二:当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制取的冷水水温较高时,压缩式冷水机3机组启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制取冷水后,先进入到板式换热器4一次侧与板式换热器4二次侧进行换热,二次侧水供给用户;通过板式换热器4一侧的冷水再进入到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作为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却水;最后回到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中,形成一个水循环;压缩式冷水机3提供低温冷水供给用户。
运行模式三(冬季运行模式):当室外的温度较低时,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进风侧的进风启闭装置15关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进风侧的进风启闭装置15开启,使用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制冷,室外风进入到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并冷却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内的循环水,被冷却后的水供给用户;其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与板式换热器4二次侧之间的水可用防冻液代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充分利用室外干空气能和免费冷源实现全年制冷,将机械压缩式制冷与蒸发制冷相结合应用,空调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节能性好;
二、整个装置设置板式换热器4,二次侧(二次侧通道)循环介质可以为防冻液,因此整个装置运行更加简单可靠;
三、压缩式冷水机3与板式换热器4均可以设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预留的空腔7内,有效减少了系统循环管路,降低了系统初投资;
四、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制取高温冷水,用于高温用户,同时作为冷却水用于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压缩式冷水机3制取低温冷水用于低温用户,实现了冷量分级利用,优化匹配。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将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压缩式冷水机3、板式换热器4及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相结合,实现了干空气能蒸发制冷、蒸发制冷与机械压缩式制冷相结合及干式冷却的全年运行调节,最大化的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确保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
排风机2可以为离心风机也可以为轴流风机;风先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内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内的载冷介质进行换热冷却,冷却降温后的风在填料8内与水进行换热,换热冷却后的水进入水箱10内,然后供给用户。气水分离器11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内与水直接换热后的风的含水量。进风启闭装置15可以为现有公知技术中的风阀。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优化,如附图1所示,该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包括机组壳体1、排风机2、压缩式冷水机3、板式换热器4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在机组壳体1内设置有两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与机组壳体1内侧之间形成与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隔绝的空腔7,排风机2设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上方的机组壳体1内,在与空腔7对应的机组壳体1上设置有与排风机2的出风口相通的壳体排风口,排风机2的进风口与空腔7相通;与空腔7对应的机组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48,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48相通,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风口与排风机2的进风口相通;每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均包括填料8、喷淋装置9、水箱10和气水分离器11,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气水分离器11、喷淋装置9、填料8和水箱10自上而下设置,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填料8和水箱10之间的机组壳体1上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2,气水分离器11的出风侧与空腔7相通,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气水分离器11的进风侧与与其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2相连通,对应第二进风口12的机组壳体1外部均设置有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压缩式冷水机3和板式换热器4设置在空腔7内,每个水箱10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水通道进水口以及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14相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喷淋装置9的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的出水口与与其对应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喷淋装置9的进水口相连通,在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的进风侧均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15,在与第一进风口48对应的机组壳体1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15。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数量。
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2所示,第一进风口48设置在机组壳体1上部,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设置在第一进风口48对应的机组壳体1的上部外侧,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风口与排风机2的进风口相通。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进风口48的位置。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1至2的优化,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3所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设置在机组壳体1的空腔7内,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呈水平或倾斜或V字型或A字型设置,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风口与排风机2的进风口相通,在与空腔7对应的机组壳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进风口相通的第一进风口48,在与第一进风口48对应的机组壳体1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15。
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压缩式冷水机3与板式换热器4均设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预留的空腔7内,进一步减少了系统循环管路,并且进一步降低了系统初投资。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1至4的优化,如附图4所示,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16,在工作箱体16内设置有送风机17、至少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和至少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对应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的进风侧的工作箱体16上设置有空气进风口20,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的出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进风侧相连通,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出风侧与送风机17的进风口相连通,在工作箱体16上设置有空气出风口21,送风机17的出风口与空气出风口21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3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22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22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23,压缩式冷水机3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24相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25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26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26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49。
进入空气处理装置的空气依序经过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和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换热。板式换热器4二次侧高温载冷介质用于冷却经过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的空气,压缩式冷水机3制取的低温载冷介质用于冷却经过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空气,充分利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压缩式冷水机3和板式换热器4等制取的冷量,以此制取温度更低的冷风。
实施例1至实施例4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与空气处理装置的合理配合,能够为用户提供温度更低的冷风。
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1至4的优化,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5、6所示,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16和送风箱体27,送风箱体27设置在工作箱体16的上方或下方,在工作箱体16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区28,对应进风区28前侧的工作箱体16上设置有回风进口29,对应进风区28后侧的工作箱体16上设置有新风进口30,对应进风区28左右两侧的工作箱体16内设置有进风侧与进风区28相通的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在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出风侧的工作箱体16内设置有进风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的出风侧相对并相通的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在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出风侧的工作箱体16内设置有与送风箱体27相通的过风口31,在送风箱体27内设置有进风口与送风箱体27内部相通的送风机17,在送风箱体27上设置有送风口,送风机17的出风口与送风口相通;对应新风进口30的工作箱体16上设置有新风启闭装置32,对应回风进口29的工作箱体16上设置有回风闭装置33;压缩式冷水机3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22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22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23,压缩式冷水机3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24相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每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25相连通,每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26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26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49。
通过切换回风启闭装置33和新风启闭装置32的启闭或调节启闭装置的开启大小,回风或者新风或者回风与新风的混合风先进入进风区28,然后依序经过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和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降温处理后,从过风口31进入送风箱体27,再由送风机17送入室内,可以实现全回风运行或全新风运行或回风与新风的混合运行。
运行模式一:新风进口30开启,回风进口29关闭,新风经过制冷处理后送入室内。
运行模式二:新风进口30关闭,回风进口29开启,回风经过降温处理后送入室内,避免了室外洁净度不高的新风进入室内。
运行模式三:新风进口30和回风进口29同时打开,新风和回风混合后经过降温处理后送入室内。
实施例1至实施例4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与空气处理装置的合理配合,实现了室内回风、新风、回风和新风混合降温的多模式调节。
当送风箱体27设置在工作箱体16的上方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上送风的送风方式,当送风箱体27设置在工作箱体16的下方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下送风的送风方式。回风启闭装置33和新风启闭装置32均可以为现有公知技术中的风阀。
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6的优化,如附图7所示,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出风侧与过风口31之间的工作箱体16内设置有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的进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的出风侧相通,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的出风侧与过风口31相通。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进一步降低送风温度。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为现有公知技术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
实施例8:作为上述实施例7的优化,如附图7所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的出风侧与过风口31之间的工作箱体16内设置有空气过滤器35,空气过滤器35的进风口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的出风侧相通,空气过滤器35的出风口与过风口31相通。
为确保室内的送风洁净度,可以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出风侧设置空气过滤器35,由此可以提高送风空气品质。这里的空气过滤器35为物理过滤装置或静电除尘器或活性炭吸附装置或者不同功能的过滤装置的组合使用。
实施例9:作为上述实施例8的优化,如附图7所示,过滤器的出风口与过风口31之间的工作箱体16内设置有导流匀风装置36;或者,在送风箱体27内设置有导流匀风装置36。
设置导流匀风装置36,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气流组织均匀,有效提高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9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34的换热效率。
导流匀风装置36为采用现有公知技术中的导流匀风装置36。
实施例10:作为上述实施例5至9的优化,如附图8所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液口与板式换热器4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通过第一管线37相连通,第三循环泵49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26与第一管线37通过第二管线38相连通,在第二管线38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出液口之间的第一管线37上串接有第一阀门39,在第二管线38上串接有第二阀门40,在第二管线38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26上串接有第六阀门41。
夏季工况时,运行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或者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与压缩式冷水机3相结合运行,此时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进风侧的进风启闭装置15开启,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进风侧的进风启闭装置15关闭,第二阀门40开启,第一阀门39和第六阀门41关闭,在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中与空气换热后的温度升高的传热介质在第三循环泵49的作用下沿第二回液管26并经过第二管线38回到板式换热器4循环利用。
冬季工况下,运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制取冷水,此时第二表面式换热器13进风侧的进风启闭装置15关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进风侧的进风启闭装置15开启,第二阀门40关闭,第一阀门39和第六阀门41开启,在第三表面式换热器18中与空气换热后的温度升高的传热介质经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5,由室外低温空气降温后,回到板式换热器4循环利用。
这种通过阀门的切换方式,使得夏季运行时,第三循环泵49的扬程降低,实现了运行节能。通过合理的阀门切换,降低了系统输配能耗。
实施例11:作为上述实施例5至9的优化,如附图8所示,板式换热器4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线42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的喷淋装置9的进水口通过第四管线43相连通,第三管线42与第四管线43通过第五管线44相连通,在第五管线44与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的第三管线42上串接有第三阀门45,在第五管线44与压缩式冷水机3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之间的第四管线43上串接有第四阀门46,在第五管线44上串接有第五阀门47。
板换一次侧回水与压缩式冷水机3之间通过第三阀门45、第四阀门46和第五阀门47切换。
当夏季运行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制取高温冷水时,第五阀门47开启,第三阀门45和第四阀门46关闭,一次侧回水回到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循环降温;当间接蒸发制冷冷水机与压缩式冷水机3相结合供冷时,第五阀门47关闭,第三阀门45和第四阀门46开启,板换一次侧的回水先经过压缩式冷水机3后再回到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循环降温,通过阀门的切换方式,使得仅运行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6时,一次侧循环泵的扬程降低,实现了运行节能。
通过合理的阀门切换,降低了系统输配能耗。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20)

1.一种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壳体、排风机、压缩式冷水机、板式换热器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在机组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与机组壳体内侧之间形成与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隔绝的空腔,排风机设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上方的机组壳体内,在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与排风机的出风口相通的壳体排风口,排风机的进风口与空腔相通;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通;每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均包括填料、喷淋装置、水箱和气水分离器,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气水分离器、喷淋装置、填料和水箱自上而下设置,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填料和水箱之间的机组壳体上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气水分离器的出风侧与空腔相通,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气水分离器的进风侧与其对应的第二进风口相连通,对应第二进风口的机组壳体外部均设置有第二表面式换热器;压缩式冷水机和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空腔内,每个水箱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进水口以及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其对应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在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均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在与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机组壳体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机组壳体、排风机、压缩式冷水机、板式换热器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在机组壳体内设置有两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与机组壳体内侧之间形成与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隔绝的空腔,排风机设置在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上方的机组壳体内,在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与排风机的出风口相通的壳体排风口,排风机的进风口与空腔相通;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通;每一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均包括填料、喷淋装置、水箱和气水分离器,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气水分离器、喷淋装置、填料和水箱自上而下设置,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填料和水箱之间的机组壳体上均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气水分离器的出风侧与空腔相通,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气水分离器的进风侧与其对应的第二进风口相连通,对应第二进风口的机组壳体外部均设置有第二表面式换热器;压缩式冷水机和板式换热器设置在空腔内,每个水箱的出水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进水口以及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口与其对应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在每台第二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均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在与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机组壳体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机组壳体上部,第一表面式换热器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机组壳体的上部外侧,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设置在机组壳体的空腔内,第一表面式换热器呈水平或倾斜或V字型或A字型设置,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排风机的进风口相通,在与空腔对应的机组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口相通的第一进风口,在与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机组壳体外侧设置有进风启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在工作箱体内设置有送风机、至少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和至少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对应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空气进风口,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相连通,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送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在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空气出风口,送风机的出风口与空气出风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在工作箱体内设置有送风机、至少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和至少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对应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空气进风口,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相连通,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送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在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空气出风口,送风机的出风口与空气出风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在工作箱体内设置有送风机、至少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和至少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对应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空气进风口,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风侧相连通,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送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在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空气出风口,送风机的出风口与空气出风口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和送风箱体,送风箱体设置在工作箱体的上方或下方,在工作箱体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区,对应进风区前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回风进口,对应进风区后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新风进口,对应进风区左右两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进风侧与进风区相通的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在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出风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进风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对并相通的第四表面式换热器,在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与送风箱体相通的过风口,在送风箱体内设置有送风机,在送风箱体上设置有送风口,送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口相通;对应新风进口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新风启闭装置,对应回风进口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回风启闭装置;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每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和送风箱体,送风箱体设置在工作箱体的上方或下方,在工作箱体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区,对应进风区前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回风进口,对应进风区后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新风进口,对应进风区左右两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进风侧与进风区相通的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在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出风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进风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对并相通的第四表面式换热器,在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与送风箱体相通的过风口,在送风箱体内设置有送风机,在送风箱体上设置有送风口,送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口相通;对应新风进口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新风启闭装置,对应回风进口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回风启闭装置;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每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体和送风箱体,送风箱体设置在工作箱体的上方或下方,在工作箱体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区,对应进风区前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回风进口,对应进风区后侧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新风进口,对应进风区左右两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进风侧与进风区相通的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在第三表面式换热器出风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进风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对并相通的第四表面式换热器,在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与送风箱体相通的过风口,在送风箱体内设置有送风机,在送风箱体上设置有送风口,送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口相通;对应新风进口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新风启闭装置,对应回风进口的工作箱体上设置有回风启闭装置;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供液管相连通,在第一供液管上串接有第二循环泵,压缩式冷水机的蒸发器的冷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每一台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液管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出液口与每一台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相连通,第三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回液管相连通,在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三循环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进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通,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进风侧与第四表面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通,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相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的进风口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通,空气过滤器的出风口与过风口相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的进风口与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的出风侧相通,空气过滤器的出风口与过风口相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的出风口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导流匀风装置;或者,在送风箱体内设置有导流匀风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的出风口与过风口之间的工作箱体内设置有导流匀风装置;或者,在送风箱体内设置有导流匀风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通过第一管线相连通,第三循环泵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与第一管线通过第二管线相连通,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之间的第一管线上串接有第一阀门,在第二管线上串接有第二阀门,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六阀门;或/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线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四管线相连通,第三管线与第四管线通过第五管线相连通,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的第三管线上串接有第三阀门,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之间的第四管线上串接有第四阀门,在第五管线上串接有第五阀门。
1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9或10或11或13或14或15或16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通过第一管线相连通,第三循环泵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与第一管线通过第二管线相连通,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之间的第一管线上串接有第一阀门,在第二管线上串接有第二阀门,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六阀门;或/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线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四管线相连通,第三管线与第四管线通过第五管线相连通,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的第三管线上串接有第三阀门,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之间的第四管线上串接有第四阀门,在第五管线上串接有第五阀门。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通过第一管线相连通,第三循环泵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与第一管线通过第二管线相连通,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之间的第一管线上串接有第一阀门,在第二管线上串接有第二阀门,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六阀门;或/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线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四管线相连通,第三管线与第四管线通过第五管线相连通,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的第三管线上串接有第三阀门,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之间的第四管线上串接有第四阀门,在第五管线上串接有第五阀门。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与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进液口通过第一管线相连通,第三循环泵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与第一管线通过第二管线相连通,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之间的第一管线上串接有第一阀门,在第二管线上串接有第二阀门,在第二管线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第二回液管上串接有第六阀门;或/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水通道出水口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第三管线相连通,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每组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喷淋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四管线相连通,第三管线与第四管线通过第五管线相连通,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的第三管线上串接有第三阀门,在第五管线与压缩式冷水机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之间的第四管线上串接有第四阀门,在第五管线上串接有第五阀门。
CN201721463183.6U 2017-11-06 2017-11-06 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Active CN207702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3183.6U CN207702630U (zh) 2017-11-06 2017-11-06 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3183.6U CN207702630U (zh) 2017-11-06 2017-11-06 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02630U true CN207702630U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2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63183.6U Active CN207702630U (zh) 2017-11-06 2017-11-06 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0263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529A (zh) * 2018-08-30 2019-05-10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CN110631149A (zh) * 2019-05-30 2019-12-31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蒸发制冷机房空调装置
CN110736169A (zh) * 2019-11-14 2020-01-31 新疆华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冷式蒸发冷却一体化节能冷站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529A (zh) * 2018-08-30 2019-05-10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CN110631149A (zh) * 2019-05-30 2019-12-31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蒸发制冷机房空调装置
CN110631149B (zh) * 2019-05-30 2021-06-08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蒸发制冷机房空调装置
CN110736169A (zh) * 2019-11-14 2020-01-31 新疆华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冷式蒸发冷却一体化节能冷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1857U (zh) 热回收式膜法溶液热泵系统
CN103776116B (zh) 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及其空调方法
CN105222251B (zh) 一种热泵机组耦合冷水机组的双集分水器四管制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42416A (zh) 空调系统、复合冷凝器、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1792609U (zh) 一种数据中心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7702630U (zh) 组合式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CN210070102U (zh) 一种地埋管水源除湿加湿新风机组
CN206347855U (zh) 一种用于涂装生产线的热泵烘干系统
CN111295084A (zh) 一种使用冷凝器及蒸发器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10966696A (zh) 带太阳能喷射的冷媒辐射墙一体化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CN110749018A (zh) 一种单机双级压缩中间抽气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CN207990806U (zh) 一种轿厢顶置电梯空调系统
CN109990413A (zh) 一种重力热管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结合的空调机组
CN105276732A (zh) 蒸发冷却全热回收机组
CN207600014U (zh) 风冷压缩式制冷与蒸发制冷的全年运行双冷源空调装置
CN211551913U (zh) 基于氟泵系统与间接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机组
CN209101477U (zh) 一种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
CN208567194U (zh) 一种全直膨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CN207599916U (zh) 风冷压缩式制冷与间接蒸发制冷相结合的双冷源空调装置
CN207132487U (zh) 一种利用地道风的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6339031U (zh) 热泵型水暖烘干系统
CN109915968A (zh) 一种防堵塞的蒸发冷却结合机械制冷的空调机组
CN205980438U (zh) 一种带平衡器的冷热回收热泵
CN108679869A (zh) 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全直膨型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208886982U (zh) 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