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99966U - 一种透水砖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99966U
CN207699966U CN201721810213.6U CN201721810213U CN207699966U CN 207699966 U CN207699966 U CN 207699966U CN 201721810213 U CN201721810213 U CN 201721810213U CN 207699966 U CN207699966 U CN 207699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ermeable brick
protrusion
main body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102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承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Marth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Nine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Marth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Nine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Marth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Nine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Marth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Nine Branch
Priority to CN2017218102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99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99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99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水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透水效果不佳的问题。透水砖,其包括主体;主体具备首尾相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的第二凸起;主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吸水层;吸水层通过弧形管路贯穿地延伸至主体的底面;弧形管路上还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水砖。
背景技术
透水砖在建筑中被大量使用,特别是在地面铺设和城市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然而现有的透水砖至少具有如下缺点:
1.结构单一;
2.透水效果不佳;
3.装配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砖,其能够高效、快捷地完成透水工作,且这样的透水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透水的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透水砖,其包括主体;
主体具备首尾相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
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的第二凸起;
主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吸水层;
吸水层通过弧形管路贯穿地延伸至主体的底面;
弧形管路上还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
在围海造城的过程中,排开海水后的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续不断的地面沉降。类似地,市政路面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进一步地,路面下沉是因为路面径流在路上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排出,为了解决路面下沉的问题,透水砖应运而生。
透水砖在建筑中被大量使用,特别是在地面铺设和城市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然而现有的透水砖结构单一、透水效果不佳、3.装配不方便。
据此发明人发了一种透水砖,透水砖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使得多个透水砖在组合拼接使用时,相邻的透水砖具备预设的间隙,透水砖表面的雨水就可以通过该间隙流进土壤层中。进一步地,透水砖还具备吸水层,主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吸水层;吸水层通过弧形管路贯穿地延伸至主体的底面。如此通过吸水层和弧形管路的协同配合,透水砖表面的雨水能够及时有效地从透水砖表面排出到土壤层,进一步地,弧形管路上还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得在大流量的水流在透水砖表面流动时,及时地吸收地一部分水流,以增强透水砖的透水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这样的透水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透水的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缓冲装置包括球形的第一容纳空间和连接通道;
第一容纳空间通过连接通道与弧形管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主体为长方体,主体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具备长边和短边的长方形;
第一侧面为顶面的长边正对的侧面;
第二侧面为顶面的短边正对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均从底面边缘开始延伸至距离顶面边缘预设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的高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侧面靠近第四侧面的第一个第一凸起距离第四侧面边缘的距离为h1;
第三侧面靠近第四侧面的第一个第一凸起距离第四侧面边缘的距离为h2;
h1与h2不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第二凸起至少为两个;
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第二侧面靠近第一侧面的第一个第二凸起距离第一侧面边缘的距离为h3;
第四侧面靠近第一侧面的第一个第二凸起距离第一侧面边缘的距离为h4;
h3与h4不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主体的顶面边缘设置有倒角边;
倒角边与顶面的夹角为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α为3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透水砖,其包括主体、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透水砖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使得多个透水砖在组合拼接使用时,相邻的透水砖具备预设的间隙,透水砖表面的雨水就可以通过该间隙流进土壤层中。进一步地,透水砖还具备吸水层,主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吸水层;吸水层通过弧形管路贯穿地延伸至主体的底面。如此通过吸水层和弧形管路的协同配合,透水砖表面的雨水能够及时有效地从透水砖表面排出到土壤层,进一步地,弧形管路上还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得在大流量的水流在透水砖表面流动时,及时地吸收地一部分水流,以增强透水砖的透水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透水砖;100-主体;101-顶面;102-底面;103-长边;104-短边;105-倒角边;110-第一侧面;120-第二侧面;130-第三侧面;140-第四侧面;210-第一凸起;220-第二凸起;300-吸水层;310-弧形管路;320-缓冲装置;321-第一容纳空间;322-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水砖10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透水砖10包括、第一凸起210和第二凸起220。
接下来请参照图1-4,从图中可以更详细地了解透水砖10的结构细节。
主体100具备首尾相接的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130和第四侧面140;
第一侧面110与第三侧面130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10与第三侧面130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210;
第二侧面120与第四侧面140相对设置,且第二侧面120与第四侧面140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的第二凸起220;
主体100的顶面101上设置有吸水层300;
吸水层300通过弧形管路310贯穿地延伸至主体100的底面102;
弧形管路310上还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320。
在围海造城的过程中,排开海水后的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续不断的地面沉降。类似地,市政路面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进一步地,路面下沉是因为路面径流在路上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排出,为了解决路面下沉的问题,透水砖10应运而生。
透水砖10在建筑中被大量使用,特别是在地面铺设和城市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然而现有的透水砖10结构单一、透水效果不佳、3.装配不方便。
据此发明人发了一种透水砖10,透水砖10的第一凸起210和第二凸起220使得多个透水砖10在组合拼接使用时,相邻的透水砖10具备预设的间隙,透水砖10表面的雨水就可以通过该间隙流进土壤层中。进一步地,透水砖10还具备吸水层300,主体100的顶面101上设置有吸水层300;吸水层300通过弧形管路310贯穿地延伸至主体100的底面102。如此通过吸水层300和弧形管路310的协同配合,透水砖10表面的雨水能够及时有效地从透水砖10表面排出到土壤层,进一步地,弧形管路310上还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320。缓冲装置320的设置能够使得在大流量的水流在透水砖10表面流动时,及时地吸收地一部分水流,以增强透水砖10的透水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样的透水砖1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明显地提高透水的效率,且制造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缓冲装置320包括球形的第一容纳空间321和连接通道322;第一容纳空间321通过连接通道322与弧形管路310连接。
继续参照附图,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主体100为长方体,主体100的顶面101和底面102均为具备长边103和短边104的长方形;第一侧面110为顶面101的长边103正对的侧面;第二侧面120为顶面101的短边104正对的侧面。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上述第一凸起210与第二凸起220均从底面102边缘开始延伸至距离顶面101边缘预设高度。
可选地,上述第一凸起210与第二凸起220的高度相等。进一步地,第一凸起210与第二凸起220具有相同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面110靠近第四侧面140的第一个第一凸起210距离第四侧面140边缘的距离为h1;第三侧面130靠近第四侧面140的第一个第一凸起210距离第四侧面140边缘的距离为h2;h1与h2不相等。
可选地,h1大于h2。如此,可以轻松地分辨长边103和短边104,有利于多个透水砖10组合使用时的拼接。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凸起22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二凸起220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侧面120靠近第一侧面110的第一个第二凸起220距离第一侧面110边缘的距离为h3;第四侧面140靠近第一侧面110的第一个第二凸起220距离第一侧面110边缘的距离为h4;h3与h4不相等。
可选地,h4大于h3。如此,可以轻松地分辨第二侧面120和第四侧面140,有利于多个透水砖10组合使用时的拼接。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主体100的顶面101边缘设置有倒角边105;倒角边105与顶面101的夹角为α。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上述α为35°。当α为35°透水砖10的装配和加工最为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
所述主体具备首尾相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
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上均设置有数量相等的第二凸起;
所述主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吸水层;
所述吸水层通过弧形管路贯穿地延伸至所述主体的底面;
所述弧形管路上还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缓冲装置包括球形的第一容纳空间和连接通道;
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弧形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为长方体,所述主体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具备长边和短边的长方形;
所述第一侧面为顶面的长边正对的侧面;
所述第二侧面为顶面的短边正对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均从所述底面边缘开始延伸至距离所述顶面边缘预设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四侧面的第一个所述第一凸起距离第四侧面边缘的距离为h1;
第三侧面靠近第四侧面的第一个所述第一凸起距离第四侧面边缘的距离为h2;
h1与h2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凸起至少为两个;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个所述第二凸起距离第一侧面边缘的距离为h3;
所述第四侧面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个所述第二凸起距离第一侧面边缘的距离为h4;
h3与h4不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的所述顶面边缘设置有倒角边;
所述倒角边与所述顶面的夹角为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α为35°。
CN201721810213.6U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透水砖 Active CN207699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0213.6U CN207699966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透水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0213.6U CN207699966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透水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99966U true CN207699966U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2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10213.6U Active CN207699966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透水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99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14431U (zh) 一种节流式承插管材
CN207989956U (zh) 一种耐腐蚀密封型法兰
CN207699966U (zh) 一种透水砖
CN207608784U (zh) 一种沥青道路的排水装置
CN207699967U (zh) 一种荷兰砖
CN106356796A (zh) 多用途电力槽
CN204919607U (zh) 一种城市地下通道用预制件
CN104712105A (zh) 防漏雨水的瓦板
CN206784761U (zh) 一种钢结构厂房屋顶结构以及钢结构厂房
CN207092016U (zh) 一种两端上弯的铜止水及其布置结构
CN206737261U (zh) 预制轻质墙板及预制墙体
CN109610648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混凝土浇筑前拼缝处理方法
CN204691791U (zh) 矩形顶管的防水结构
CN207699965U (zh) 一种透水止步六面砖
CN207699974U (zh) 一种直边生态砖
CN208792263U (zh) 一种水渠单元及预制水渠
CN207529590U (zh) 一种带有排水结构的led显示屏模组
CN206708618U (zh) 一种节流式承插管材
CN206289662U (zh) 一种管体及综合管廊
CN207761058U (zh) 一种活动板房拼装间隔排水结构
CN210658311U (zh) 一种排水板用搭接条
CN207739099U (zh) 一种空心生态砖
CN206971356U (zh) 用于大坡度道路排水的雨水篦子
CN201028185Y (zh) 管道密封结构
CN210238710U (zh) 一种应用于综合管廊管线支墩的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