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9733U - 光路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光路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9733U
CN207689733U CN201721112588.5U CN201721112588U CN207689733U CN 207689733 U CN207689733 U CN 207689733U CN 201721112588 U CN201721112588 U CN 201721112588U CN 207689733 U CN207689733 U CN 207689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pring
adjusting mechanism
path adjusting
optic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125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云麒锥
邱汉民
张语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ng Opt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51316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67051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6210695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54179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Young Optic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9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9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光学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插销以及第二插销。光学组件,设有对角位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以第一插销连接光学组件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以第二插销连接光学组件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胶合连接至光学组件。

Description

光路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路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影像显示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上。于一影像显示装置中,例如可设置一光路调整机构改变光线于装置内的行进光路,以提供例如提高成像分辨率、改善画面品质等各种效果。然而,习知光路调整机构的构件数目、重量、体积均较大,难以进一步微型化。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度高且可大幅减少重量及体积的光路调整机构设计。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道的习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所述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光学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插销以及第二插销。光学组件,设有对角位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以第一插销连接光学组件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以第二插销连接光学组件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胶合连接至光学组件。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基座、承架、光学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插销以及第二插销。承架,设有对角位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光学组件,设于承架内。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以第一插销连接承架的第一区域,以第二端连接基座的第一端,且第一弹簧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以第二插销连接承架的第二区域,以第二端连接基座的第二端,且第二弹簧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平面,其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胶合连接至承架。
藉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计,因使用插销并胶合连接弹簧与光学组件,可使得光学组件大幅减少或消除应力的产生,故利于提升成像分辨率、提高影像品质(消除暗区、柔和化影像边缘)等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构件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光路调整机构于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动件的致动状态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销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构件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光路调整机构于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7B为沿图7A 的A-A’线切割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8B为沿图 8A的B-B’线切割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8C为自攻牙来连接光学组件和连接件的应力分布图。
图8D为插销和胶合连接光学组件和连接件的应力分布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圈容置结构型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致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应用于一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1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搭配其他光学组件的构件分解图,图15B及图15C分别为图15A的光路调整机构搭配其他光学组件于组装后的侧视及俯视示意图。
图16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搭配其他光学组件的示意图。
图16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搭配其他光学组件的示意图。
图17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搭配其他光学组件的构件分解图,图17B及图17C分别为图17A的光路调整机构搭配其他光学组件于组装后的侧视及俯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述实施例中的揭露内容揭示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可运用于不同光学系统(例如显示装置、投影装置等等)以调整或变化光路俾提供例如提升成像分辨率、提高影像品质(消除暗区、柔和化影像边缘)等效果而不限定,且光路调整机构于光学系统中的设置位置及配置方式完全不限定。光路调整机构例如可包含一连动件、一致动组件、一连接件及一框体这些构件中的局部构件或全部构件。于如下所述的各个实施例中,连动件或承架可包含一可偏折光线的光学组件,且连动件或承架可另包含承载光学组件的一承载座,连动件或承架的作动形式例如可为转动、振动、移动等而不限定;致动组件仅需能产生驱动连动件的效果即可,其组成构件并不限定,例如可为包含磁铁及线圈组(或线圈)的电磁感应组件;连接件可具有发生形变后当外力撤消时能朝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方向变化的性质,例如可至少略具弹性或挠性,且连接件可为各种可传达动力的传动机件、或用以缓冲震动或控制运动的控制机件而不限定,例如弹簧、板簧、线簧、可挠式片状机件或可挠式叶状机件等等;框体仅需能界定一容置空间即可,其可为具不同形式或外形的基座、框架或外框而不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构件分解图。如图1所示,光路调整机构100包含一承架110、一致动组件120、一弹簧130及一基座 140。于本实施例中,承架110包括一可偏折光线的光学组件112,例如一镜片,且镜片仅需能提供偏折光线的效果即可,其形式及种类并不限定,例如可为一透镜(Lens)或一反射镜(Mirror)。于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包含一承载座,再于承载座上设置光学组件,或是承载座与光学组件二者一体成形。于本实施例中,致动组件120例如可为包含线圈组122及磁铁124的电磁感应组件,于另一实施例中,例如亦可用另一线圈组作为一磁性体或磁性材料取代磁铁,设于基座140的另一线圈组(未图示)同样可与绕设于承架110上的线圈组产生电磁力以驱动承架110。于本实施例中,弹簧130例如可为两个具恢复力的薄金属板簧132、134。板簧132的两端可具有插销固定孔132a、螺丝固定孔132b,板簧134的两端可具有插销固定孔134a、螺丝固定孔134b,光学组件112的两端可设置固定孔112a、112b,且基座140的两端可设置固定孔140a、140b。于一组装实施例中,承架110设于基座140内,磁铁124 可固定于基座140,线圈组122可绕设于光学组件112外且例如可绕设于光学组件112的周缘,板簧132的一端可经由位置对应的插销固定孔132a、固定孔112a藉由例如插销170(见图3B)的固定件胶合固定至光学组件112,板簧132的另一端可经由位置对应的螺丝固定孔132b、固定孔140a以螺丝(未图示)固定至基座140,使板簧132设于光学组件112与基座140之间。再者,板簧134的一端可经由位置对应的插销固定孔134a、固定孔112b藉由例如插销170(见图3B)的固定件胶合固定至光学组件112,板簧134的另一端可经由位置对应的螺丝固定孔134b、固定孔140b以螺丝(未图示)固定至基座 140,使板簧134设于光学组件112与基座140之间。组装后的光路调整机构100如图2所示。因此,设于光学组件112两端的板簧132、134可形成连接至光学组件112,且板簧132、134的连线方向可实质重合承架110的转轴线A,光学组件112可以转轴线A为轴心往复作动,例如可以转轴线A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或摆动。如图3A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线圈组122及磁铁124间的电磁力可让光学组件112以转轴线A为中心由初始位置M沿旋转方向P转动一角度θ,且板簧132、134的恢复力可将光学组件112沿相反的旋转方向Q旋转回初始位置M;于另一实施例中,线圈组122及磁铁 124间可以施加另一电磁力协助板簧132、134的恢复力将光学组件112沿相反的旋转方向Q旋转回初始位置M,因此光学组件112可往复摆动至不同位置以将入射光偏折至不同方向,获得调整或变化光线行进光路的效果。于一实施例中,承架110的转动角度θ范围可为0.1-1度,较佳范围为0.2-0.5 度,且例如可为0.32度。藉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调整或变化光路,可视实际需求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可用以提升投影分辨率、提高影像品质(消除暗区、柔和化影像边缘)等等而不限定。
藉由上述实施例的设计,因致动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例如线圈组或线圈)直接设置于可偏折光线的光学组件上,故可减少光路调整机构整体的体积、重量或构件数目,因此可简化整体结构并提高可靠度,且有利于微型化或薄型化以便于搭配各种微型电子装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构件分解图,图5为图 4的光路调整机构于组装后的示意图。如图4及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光路调整机构200的连动件210例如可包含一镜片212及容置镜片212的一镜片座214,致动组件220例如可为包含线圈组222及磁铁224的电磁感应组件,线圈组222可绕设于镜片座214上且例如可绕设于镜片座214的周缘,且磁铁224可固定于框体240。连接件230例如可为由镜片座214的一端横跨至另一端的一体成形的板簧232。板簧232的外形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板簧232具有一环型部232e及由环型部232e朝连动件210两端延伸的二延伸部232f、232g,且二延伸部232f、232g的延伸方向可实质重合转轴线A。板簧232的两端可具有固定孔232a、232b、232c、232d,镜片座214 的两端可分别设置固定孔214a(对应固定232b)及固定孔214b(对应固定孔232c),且框体240的两端可分别设置固定孔240a(对应固定孔232a)及固定孔240b(对应固定孔232d)。藉由例如螺丝(未图示)的固定件经由这些对应的固定孔进行固定,可将一体成形的板簧232设于镜片座214与框体240 之间。板簧232的延伸方向实质重合连动件210的转轴线A,连动件210(镜片212连同镜片座214)可以转轴线A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且板簧 232的恢复力可将连动件210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回初始位置,于另一实施例中,线圈组222及磁铁224间可以施加另一电磁力协助板簧232的恢复力将连动件210沿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回初始位置,因此连动件210可往复摆动至不同位置,以让镜片212将入射光偏折至不同方向,获得调整或变化光线行进光路的效果。
藉由上述实施例的设计,因致动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例如线圈组或线圈)直接设置于连动件的镜片座上,可减少光路调整机构整体的体积、重量或组件数,故利于将光路调整机构小型化或薄型化以搭配各种微型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外形并不限定,于一实施例中,连接件可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亦即连接件连接连动件的一端与连接框体的另一端,两端之间可至少包括一个转折点。举例而言,如图6A及图6B所示,各个板簧132(或板簧延伸部232f)、板簧134(或板簧延伸部232g)可至少具有夹有一角度的两个面而构成一非平面式板簧,例如图6A所示,板簧132(或板簧延伸部232f)的板面A2可实质垂直(约90度夹角)板面A1及板面A3,且板面A1与板面A3可实质平行,且如图6B所示,板簧134(或板簧延伸部 232g)的板面B2可实质垂直板面B1及板面B3,且板面B1与板面B3可实质垂直。于一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板簧132与镜片112的接触部份可形成一第一接触点T1,且板簧132与框体140的接触部份可形成一第二接触点 T2,且第一接触点T1与第二接触点T2可具有实质不同的水平高度。再者,请再参考图1,板簧132连接至框体140的连接部132d,其可实质垂直板簧 134连接至框体140的连接部134d,但不以此限定。于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32d可实质平行连接部134d但不限定。因此,于一实施例中,藉由连接件130两端的不同向位的弯折部所产生的非平面式连接件设计,连接件运动时的扭转中心可实质重合镜片112的质心,但不以此限定。
于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30的厚度可小于0.5mm,例如厚度可为0.1mm、 0.15mm或0.2mm,且连接件130的材质例如可为弹性材料(例如弹簧、板簧、线簧)、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铁,铜、铝)或塑胶材料。再者,因连接件 130的颈部130a太细容易折断且太粗会导致运动不顺畅,故连接件130的颈部130a的长宽比W范围可为0.5-1,一较佳范围为0.6-0.9,一更佳范围为 0.7-0.8,且例如可为0.75。如图6A及图6B所示,颈部130a的长宽比W 可定义为长度X除以宽度Y(W=X/Y)。
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7B为沿图7A 的A-A’线切割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如图7A所示,线圈组122具有实质上沿镜片112的法线方向N迭设的多层线圈122a,以例如可缩减线圈组122的布线平面的所占面积,且线圈组122可圈绕出一范围,而例如板簧132、134 的控制机件或传动机件可全部或部分位于线圈组122所圈绕出的范围之外,藉以例如可降低连动件210于作动时与其他组件干涉的可能性。如图7B所示,镜片112周缘可形成一容置结构以容置线圈组122,于本实施例中,镜片112周缘厚度方向可设有相对的一凸部及一凹部,使镜片112外缘的厚度方向呈现一L字型的阶梯部116,且线圈组122在厚度方向可以一圈以上绕设于阶梯部116的一侧壁116a。
图8A为依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8B为沿图8A的B-B’线切割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如图8B所示,于连动件210未作动时,镜片212与磁铁224实质上位于同一水平面,以节省构件所占空间,镜片座214的周缘可形成一容置结构以容置线圈组222,于本实施例中,镜片座214周缘的厚度方向设有一凹下部份216,并使镜片座214周缘具有C 字型或U字型的端面结构,且线圈组222可容置于凹下部份216内。亦即,容置线圈组的容置结构可为一阶梯部或一凹槽,可形成于连动件的不同位置且可具有例如C字型或U字型的不同外型但不限定,仅需能提供容置线圈组的效果即可。当线圈组容置于连动件的容置结构内,可省去线圈组所占空间而可进一步缩减整体装置的体积,且可避免线圈组与其他组件的磨损接触,提高可靠度。再者,线圈容置结构于连动件周缘的配置完全不限定,举例而言,线圈容置结构可如图7A所示连续形成于连动件的周缘,或如图9所示包含连动件210周缘的多个彼此分离的凹下部份216。
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的连接件仅为例示,设于光学组件与框体之间的连接件可为各种可传达动力的传动机件或用以缓冲震动或控制运动的控制机件而不限定,例如弹簧、板簧、线簧、可挠式片状机件或可挠式叶状机件等等。再者,例如镜片的光学组件可设于其他载体上而不限定为镜片座,且框体可为不同形式或外形的框架或外框而不限定。
于一实施例中,线圈组的线径可小于0.2mm,例如可为0.05mm,且线圈组固定于连动件上的方式并不限定,例如可采用胶合(例如UV点胶或外层漆包线上胶)、热熔接、套接等方式。再者,于一实施例中,驱动线圈组的功率可小于200mW,且线圈组的耐热容许温度可为小于120度。
于一实施例中,镜片的材料可为玻璃、塑胶或镀上金属膜的玻璃、塑胶 (例如镀银或镀铝),且连接件可利用自攻牙、插销、螺帽、热熔接、胶合或点胶等方式设于镜片或镜片座上。图8C为使用自攻牙来连接光学组件(镜片) 和连接件(弹簧)的应力残留分布图,图中光学组件内红色部分为应力残留区域,且颜色越红代表残留应力越大,蓝色区块代表无残留应力。图8D为使用插销和胶合连接光学组件(镜片)和连接件(弹簧)的应力分布图,图中光学组件内无红色区块,表示无应力产生。因此使用插销并胶合连接光学组件与连接件比使用自攻牙连接光学组件与连接件,可使得光学组件大幅减少或消除应力的产生,故利于提升成像分辨率、提高影像品质(消除暗区、柔和化影像边缘)等效果。于一实施例中,插销可具备如图2所示的十字帽头,于一实施例中,插销可具备一字帽头或是平面帽头而不限定。使用插销胶合时,可将胶涂布在插销的销子周围及帽头周围,且/或将胶置入插销固定孔内,如此当插销插入插销固定孔内时,即可固定连接光学组件与连接件。于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胶可以是UV胶、黑胶、湿气固化胶等而不限定,惟胶要具备一定的耐热性,至少要能承受因光路调整机构在生产或使用环境下产生的高温,避免丧失黏着性。
框体的材质例如可为金属(铝合金、镁合金等)或塑胶而不限定。磁铁的材质可为硬式磁铁或软式磁铁而不限定,例如可为钕铁硼磁铁(NdFeB)。因磁铁若太大会增加占据空间,磁铁太小则容易磁力不足,因此磁铁的一尺寸较佳范围为14mm×7mm×5mm-0.5mm×0.5mm×0.5mm,例如可为 9mm×1.9mm×0.8mm,于一实施例中,例如可为9mm×1.9mm×0.3mm。磁铁的耐热容许温度可为小于120度。
于一实施例中,可利用改变插销配重、螺丝配重、增加质量块、设置压板等方式调整连动件的自然频率,使连动件的自然频率可大于90Hz以避免共振现象,且较高的自然频率可提高连动件的反应速度,且可使用较小的致动器即可让连动件达到预设的旋转角度。
于一实施例中,光路调整机构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为一体式结构以获得例如减少零件数、简化整体结构并缩短组装工时的效果。举例而言,连接件、镜片及框体三者可利用相同材质(例如塑胶或金属)一体成形,或其中两个组件先一体成形,例如连接件、镜片先一体成形或者连接件、框体先一体成形后再与其余组件组合亦可,此时组合的固定方式可以是插销胶合、点胶或以螺丝固定。于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镜片、镜片座及框体四者可利用相同材质(例如塑胶或金属)一体成形,或其中至少两个组件先一体成形后,再与其余组件组合亦可。于另一实施例中,例如由连接件形成的转轴可连接至光学组件,线圈可绕设于光学组件外围,且光学组件与转轴可一体成形而构成一用于调整光路的机构。于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调整光路的机构可包含一外框、一承载座、设于承载座上的一镜片、绕设于承载座外围的一线圈、以及设于承载座与外框之间的一控制机件,且控制机件与承载座可一体成形,或者控制机件、外框及光学组件可一体成形。于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调整光路的机构包含一框架、一镜片座、一线圈组及一传动机件,镜片座容置于框架内且包含一镜片,线圈组绕设于镜片座上,传动机件连接于镜片座与框架之间,且框架、镜片座及传动机件三个组件中,至少其中二个系为一体成形。再者,可将例如橡胶的减震物充填于框体与其他内部构件之间以提供减震效果。
于一实施例中,光路调整机构的重量可小于5g,例如可为1.6g,且体积可小于40mmx 40mm x 10mm,例如可为21mm x 21mm x 3.6mm。致动组件的驱动频率可为24Hz-120Hz,且电磁感应组件例如可为一音圈马达。致动组件的型态并不限定,仅需能获得驱动连动件使其往复摆动的效果即可。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致动组件例如可包含设置于镜片112的一压电组件150,透过在压电组件150上施加电场可使压电组件150产生压缩或拉伸变形,意即可将电能转为机械能以使镜片112往复摆动达到调整光路效果。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应用于一光学系统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1,光学装置300包括照明系统310、数位微镜装置320、投影镜头330以及光路调整机构340。其中,照明系统310具有光源312,其适于提供光束314,且数位微镜装置320配置光束314的传递路径上。此数位微镜装置320适于将光束314转换为多数个子影像314a。此外,投影镜头 330配置于这些子影像314a的传递路径上,且数位微镜装置320系位于照明系统310与投影镜头330之间。另外,光路调整机构340可配置于数位微镜装置320与投影镜头330之间,例如可以在数位微镜装置320和内部全反射棱镜319之间或是可以在内部全反射棱镜319和投影镜头330之间,且位于这些子影像314a的传递路径上。上述的光学装置300中,光源312例如可包含红光发光二极体312R、绿光发光二极体312G、及蓝光发光二极体312B,各个发光二极体发出的色光经由一合光装置316合光后形成光束314,光束 314会依序经过集光柱(light integration rod)317、镜片组318及内部全反射棱镜(TIR Prism)319。之后,内部全反射棱镜319会将光束314反射至数位微镜装置320。此时,数位微镜装置320会将光束314转换成多数个子影像314a,而这些子影像314a会依序通过内部全反射棱镜319及光路调整机构340,并经由投影镜头330将这些子影像314a投影于萤幕350上。于本实施例中,当这些子影像314a经过光路调整机构340时,光路调整机构 340会改变部分这些子影像314a的传递路径。也就是说,通过此光路调整机构340的这些子影像314a会投影在萤幕350上的第一位置(未绘示),另一部份时间内通过此光路调整机构340的这些子影像314a则会投影在萤幕350 上的第二位置(未绘示),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系在水平方向(X轴)或/ 且垂直方向(Z轴)上相差一固定距离。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光路调整机构340 能使这些子影像314a的成像位置在水平方向或/且垂直方向上移动一固定距离,因此能提高影像的水平分辨率或/且垂直分辨率。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可运用于不同光学系统以获得不同效果,且光路调整机构于光学系统中的设置位置及配置方式完全不限定。
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磁性体的配置方式并不限定。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线圈122可围绕光学组件110或绕设于光学组件110外,两个例如磁铁124的磁性体或磁性材料可分别位于转轴线A的两侧,且可配置使各个磁铁124两端的一连线C实质上不平行转轴线A,或者如图5所示,可配置使各个磁铁224两端的一连线C实质上平行转轴线A亦可。如图12A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光路调整机构100a的磁铁124可包含夹一角度的一第一区段1241及一第二区段1242,第一区段1241及一第二区段彼此相连,且磁铁124两端的一连线C可实质上不平行转轴线A,亦即连线C的延伸线与转轴线A的延伸线可相交于一点。如图12B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光路调整机构100b的磁铁124可包含夹一角度的一第一区段1241及一第二区段 1242,第一区段1241及一第二区段1242彼此分离,板簧132、134分别设连动件110与框体140,且两个板簧132、134的连线D可实质上不平行磁铁 124两端的连线C,亦即连线C与连线A的延伸线会相交于一点。需注意虽然未绘示出,但图12A、12B的磁铁124的非平行配置型态亦可搭配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举例而言,若连接件采用如图4所示横跨连动件210的一板簧232,板簧232具有一环型部232e及由环型部232e朝连动件210两端延伸的二延伸部232f、232g,则各个延伸部232f、232g的延伸方向可实质上不平行各个磁铁224两端的连线C。藉由图12A、12B的磁铁非平行配置型态,可使磁性体的配置更具弹性。举例而言,如图16A所示,当磁铁424 配置于不与转轴线A平行的边上,可较远离并避开例如光阀模组450的光件,因此磁铁424得以延长而提供较高的磁力。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光路调整机构100c的连动件110设于框体140内且包含一可偏折光线的镜片112,磁铁124设于镜片112上,例如可设置于镜片112 的周缘,线圈组122绕设于框体140上,例如可绕设于框体140的周缘,线圈组122围绕镜片112,且磁铁124位于线圈组圈绕出的范围内,当连动件 110作动时,磁铁124会连同镜片112摆动且线圈组122保持固定。图14 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光路调整机构200a的连动件210可设于框体240内且例如可包含一镜片212及容置镜片212的一镜片座214,磁铁224可设于镜片座214上,例如设置于镜片座214的周缘,且线圈组222可绕设于框体240上,例如可绕设于框体240的周缘,线圈组222可圈绕出一范围,且磁铁224位于线圈组圈绕出的范围内。于一实施例中,连动件210可容置于框体240,连动件 210包含一可偏折光线的光学组件212、设于所述光学组件212周围的一磁性材料或磁性体(例如磁铁224)、以及一控制机件或传动机件(例如连接件 230),控制机件或传动机件设于光学组件212与框体240之间,且线圈或线圈组(例如线圈组222)绕设于框体240上且围绕光学组件212。亦即,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磁性体/磁性材料与线圈/线圈组的相对配置位置可视实际需求变化并不限定。再者,若磁性体/磁性材料设于可动件导致转动扭矩增大时,可藉由调整磁性体/磁性材料的形状、重量、磁力等使运动更为顺畅。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搭配其他光学组件的构件分解图,图15B及图15C分别为图15A的光路调整机构于组装后的侧视及俯视示意图。如图15A所示,光路调整机构400包含一连动件410、一致动组件420(例如线圈组422及磁铁424)、一连接件430及一框体440。于一实施例中,框体440的材料可为金属或塑胶。光路调整机构400例如可配置于邻近光阀模组450和内部全反射棱镜460位置处。于一实施例中,全反射棱镜可以反射透镜、反射镜(Mirror)或是场镜(Field lens)取代。于一实施例中,光阀模组450例如可包含一光阀、一电路板、一机构件、一保护盖及一散热件但不限定,且光阀模组450例如可包含一数位微镜装置。于一实施例中,光阀模组的保护盖包含一可透光镜片452,其表面与反射透镜460的直线距离小于2mm。于另一实施例中,镜片452的表面与反射透镜460的直线距离小于1mm。于另一实施例中,镜片452的表面与反射透镜460的直线距离小于0.6mm。于本实施例中,框体440邻近光阀模组450的一端可形成一缺口442,且光阀模组450的一部分可伸入缺口442。若框体440不形成缺口442,框体440的一端会与光阀模组450干涉,使光路调整机构400无法更靠近内部全反射棱镜460,导致镜头的背焦较长。因此,请同时参考图15A 及图15B,藉由本实施例的设计,因框体440面向光阀模组450的一端形成有缺口442,光阀模组450的一部分可伸入缺口442,亦即光路调整机构400 可避开光阀模组450使组装后的位置更靠近内部全反射棱镜460,如此可进一步缩小整体的体积且可缩短镜头的背焦。另一方面,请同时参考图15A及图15C,于本实施例中,框体440的一端可形成一例如遮挡部440d的遮挡结构,框体440上形成的遮挡部440d可提供遮光效果,避免光阀模组450于关闭状态(OFF state)时的反射光或系统内的杂散光照射到线圈组422及磁铁424,导致线圈组422及磁铁424的升温进而导致失能的问题,且遮挡部 440d可减少不必要的光线进入镜头而可提升对比度。再者,遮挡部440d可独立形成再连接于框体440或与框体440一体成形均可。于一实施例中,连动件410包含一镜片,其表面与反射透镜460的直线距离小于3mm。于另一实施例中,此镜片表面与反射透镜460的直线距离小于2mm。于另一实施例中,此镜片表面与反射透镜460的直线距离小于1.5mm。
图16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6A所示,光路调整机构400a的框体440于邻近光阀模组450的一端具有一上延伸部440a及一下延伸部440b,且上延伸部440a及下延伸部440b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光阀模组450可置入上延伸部440a及下延伸部440b之间,使光阀模组450的例如上、下二个侧面与延伸部440a、440b形成迭合关系,于此“迭合关系”的用语可定义为光阀模组450于空间中沿水平或铅直方向的投影可投射到至少部分的延伸部440a、440b,或者延伸部440a、440b于空间中沿水平或铅直方向的投影可投射到至少部分的光阀模组450。于本实施例中,光学组件410可设于框体440内,线圈组422可设于框体440与光学组件410之间,框体440可承载内部全反射棱镜460(内部全反射棱镜460 由框体440所包覆),使光路调整机构400组装后的位置得以更靠近内部全反射棱镜460。图16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6B所示,光路调整机构400b的框体440于邻近光阀模组450的一端形成的延伸部可包含一凸耳结构440c,且光阀模组450可置入凸耳结构440c 圈围出的开口446,亦即凸耳结构440可与光阀模组450的至少二个侧面形成迭合关系,使光路调整机构400组装后的位置得以更靠近内部全反射棱镜 460。基于前述各个实施例可知,框体440仅需于邻近光阀模组450的一端对应光阀模组450形成缺口或延伸部,且缺口或延伸部可界定出容置至少部分光阀模组450的空间,即可获得让光路调整机构400组装后的位置得以更靠近内部全反射棱镜460的效果。
图17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路调整机构搭配其他光学组件的构件分解图,图17B为图17A的光路调整机构于组装后的侧视及俯视示意图。如图17A及图17B所示,光路调整机构400c的遮挡结构可为一独立的遮挡片448,遮挡片448可设置于框体440与其他光件(例如光阀模组450、内部全反射棱镜460)之间,避免光阀模组450于关闭状态(OFFstate)的反射光或系统的杂散光照射系统的其他构件造成温度升高或对比度下降等问题。图 17C为依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显示遮挡片448与光阀模组450及内部全反射棱镜460的示意图。如图17C所示,因独立的遮挡片448没有设于框体440 上的条件限制,故于配置型态上具有较大的设计弹性,于一实施例中,遮挡片448的分布区域、面积大小可视光阀模组450的关闭状态(OFF state)反射光及系统杂散光的主要出没位置进行优化的配置,以进一步提升光屏蔽效果。需注意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例如光阀模组及内部全反射棱镜的组件仅为例示,例如内部全反射棱镜可由场镜(field lens)或反射镜(mirror)替代,且当光路调整机构运用于不同光学系统或设置于光学系统的不同位置时,遮挡结构(例如遮挡部440d或遮挡片448)同样可用以遮挡不同光件产生的不必要光线或杂散光。再者,遮挡结构的材料并不限定,例如可为塑胶或金属,且若遮挡结构为例如金属的导热材料所构成,遮挡结构也例如可延伸至接触光阀模组450以提供协助光阀模组450散热的功能。另外,遮挡结构也可调整大小及外型以作为光阀模组450与投影镜头(未图示)间的一光圈,或者可作为光机上盖以提供防尘效果。
需注意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提及的个别特征,并非仅能运用于绘示或描述所述特征的实施例中,亦即所述特征可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其他实施例或其他说明书未例示出的变化例而不限定。举例而言,图15A的实施例显示框体440具有一缺口442及遮挡结构440d,但其并不限定,具有缺口 442的框体440亦可搭配如图17A所示未与框体440连结的独立的遮挡片 448。或者,于如图1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镜片212可藉由板簧232设于例如镜片座214的载体上,且两个彼此独立不相连线圈组222可分别设置于镜片座214的两对角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学组件,设有对角位置的一第一区域与一第二区域;
一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以一第一插销连接所述第一区域;以及
一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以一第二插销连接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胶合连接至所述光学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弹簧在所述第一端和一第二端之间设有对应所述第一平面位置的一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一弹簧的所述第一平面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弹簧的所述第二平面。
3.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一承架,设有对角位置的一第一区域与一第二区域;
一光学组件,设于所述承架内;
一第一弹簧,设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以一第一插销连接所述承架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基座的一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第一平面;以及
一第二弹簧,设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以一第二插销连接所述承架的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基座的一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弹簧在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之间设有一第二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以胶合连接至所述承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架和所述光学组件为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为一薄金属,所述第二弹簧为一薄金属。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一反射片或一透镜。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系为一镜片,且一线圈组绕设于所述镜片的周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具有沿所述光学组件法线方向迭设的多层线圈。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可用于一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还包含一内部全反射棱镜。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可用于一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还包含一光阀,所述光阀垂直所述光学组件。
CN201721112588.5U 2016-09-30 2017-08-31 光路调整机构 Active CN2076897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1692 2016-09-30
TW105131692A TWI670518B (zh) 2016-09-30 2016-09-30 光路調整裝置
TW106210695 2017-07-20
TW106210695U TWM554179U (zh) 2017-07-20 2017-07-20 光路調整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9733U true CN207689733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8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12588.5U Active CN207689733U (zh) 2016-09-30 2017-08-31 光路调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97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8044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1766674A (zh) * 2019-04-02 2020-10-13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8044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38044B (zh) * 2018-12-18 2023-01-24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1766674A (zh) * 2019-04-02 2020-10-13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1766674B (zh) * 2019-04-02 2024-03-19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6814U (zh) 光路调整机构
CN111065957B (zh) 用于生成投影3d光场的光场图像引擎方法和装置
TW201816501A (zh) 光路調整機構與光學機構
CN207689733U (zh) 光路调整机构
JP584961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TWI629554B (zh) 光路調整機構
US7839560B2 (en) Package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and a display system using the same
TWM554179U (zh) 光路調整機構
TWI657307B (zh) 光路調整機構
TWM539068U (zh) 光路調整機構
TWI629504B (zh) 光路調整機構與光路調整元件
CN209118037U (zh) 投影装置
TWI681247B (zh) 光路調整機構及製造方法
TWI670518B (zh) 光路調整裝置
TWM539069U (zh) 光路調整機構
TWI767947B (zh) 光路調整機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641899B (zh) 光路調整機構及光學架構
US20060250691A1 (en) Tilting member and tilting actuator having the same
TWI753615B (zh) 光路調整機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9752810A (zh)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