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6704U - 防冒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冒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6704U
CN207686704U CN201721797867.XU CN201721797867U CN207686704U CN 207686704 U CN207686704 U CN 207686704U CN 201721797867 U CN201721797867 U CN 201721797867U CN 207686704 U CN207686704 U CN 207686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low
gas
float
stopp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978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博
苟柱银
杨文明
李洪
廖伟伟
张洁
马腾
尹怀润
苏东坡
罗慎超
卢刚
牛阁
王霞
晏楠
补璐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978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86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6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6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防冒油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挡流板和阀门;第一管道两端分别用于排放气体和排放液体,第一管道的两端之间具有输入口;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输入口连通;挡流板设置在第一管道中且挡流板位于输入口的上方,挡流板与第一管道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挡流板朝向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倾斜;阀门位于第一管道上并靠近第一管道的用于排放液体的排放液体端,阀门用于封堵排放液体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当遇到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以及流量较大,未经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时,然后原油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到储油罐中,避免了污染和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防冒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冒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气开采的过程中,当油井钻井完毕后,从油井中抽出的是气液混合物,其中气体是包含有天然气、硫化氢等的混合物,混合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同时具有毒性,液体是原油和水的混合物。需要利用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时,需要对气液混合物在送入储油罐之前进行气液分离处理。
现有技术中,在出油管道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分离器,通过分离器将气液的混合物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由于混合的气体具有毒性,所以气体通过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后进行燃烧处理,而液体通过分离器的液体排出口排出后送入储液罐中。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分离器分离气液混合物时,当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以及流量较大时,会出现未经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的情况,导致原油直接落在地面对环境产生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冒油装置,能够防止油液直接从分离器排气口排出,避免污染环境和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用于对油井抽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挡流板和阀门;
所述第一管道相对的两端分别用于排放气体和排放液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之间具有输入口;
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口连通;
所述挡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中且所述挡流板位于所述输入口的上方,所述挡流板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挡流板朝向所述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倾斜;
所述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上并靠近所述第一管道的用于排放液体的排放液体端,所述阀门用于封堵所述排放液体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所述阀门为浮子阀,所述浮子阀包括锥形漏斗及位于所述锥形漏斗内的浮子,
所述浮子用于封闭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入口处,或者在液体的浮力的作用下浮起,以使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浮子与所述锥形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至所述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边缘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锥形漏斗的下方漏斗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连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所述浮子为球体,所述浮子的尺寸与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入口的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所述浮子的上端为球形,所述浮子的下端为与所述锥形漏斗的漏斗口相匹配的楔状柱体,所述楔状柱体插在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入口中以封堵所述锥形漏斗。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所述挡流板为半圆形,所述挡流板的圆弧边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所述挡流板的圆弧边连接在所述输入口内侧壁的上边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所述挡流板的面积为所述输入口面积的40%-60%。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所述挡流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轴线夹角为30°-60°。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还包括分离器和储液罐,所述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挡流板和阀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能够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连接,并将分离器中排出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输送到第一管道中,第一管道中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挡持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的输入口处,第二管道输出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需要先喷在挡流板上,之后再从第一管道排出,此时液体、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能够在挡流板的挡持作用下以及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管道的下端,最后从第一管道的下端的第二开口排出,最终排入储油罐中,而气体则可以从排放管道的上端第一开口排出,阀门用于封堵排放液体端,打开阀门,第一管道中的液体流入储液罐统一收集;将阀门稍微打开,使第一管道中的液体滴入储液罐中,保证第一管道中的气体无法流入储液罐中。所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安装在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之后,当遇到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以及流量较大,未经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时,能够避免原油直接落在地面对环境产生污染,然后原油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到储油罐中,不仅避免了污染还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另一实施例中阀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另一实施例中阀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又一实施例中第二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管道;
11-第一开口;
12-输入口;
13-第二开口;
2-第二管道;
3-挡流板;
4-阀门;
41-锥形漏斗;
42-浮子;
5-储液罐;
6-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油气开采的过程中,当油井钻井完毕后,从油井中抽出的是气液混合物,其中气体是包含有天然气、硫化氢等的混合物,混合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同时具有毒性,液体是原油和水的混合物。需要利用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时,需要对气液混合物在送入储油罐之前进行气液分离处理。
现有技术中,在出油管道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分离器,通过分离器将气液的混合物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由于混合的气体具有毒性,所以气体通过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后进行燃烧处理,而液体通过分离器的液体排出口排出后送入储液罐中。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分离器分离气液混合物时,当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以及流量较大时,会出现未经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的情况,导致原油直接落在地面对环境产生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能够防止油液直接从分离器排气口排出,避免污染环境和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冒油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用于对油井抽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挡流板3和阀门4;
第一管道1相对的两端分别用于排放气体和排放液体,即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3,
第一开口11用于排放气体,第二开口13用于排放液体;
第一管道1的两端之间具有输入口12;
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与输入口12连通;
具体的,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的尺寸与输入口12的尺寸相匹配,或者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的尺寸大于输入口12的尺寸,只要保证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与输入口12连通,将气体完全经输入口12通入第一管道1内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挡流板3设置在第一管道1中且挡流板3位于输入口12的上方,
挡流板3与第一管道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挡流板3朝向第一管道1的排放液体端倾斜;
阀门4位于第一管道1上并靠近第一管道1的用于排放液体的排放液体端,阀门4用于封堵排放液体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使用时,第二管道2的第二端与分离器6连接,分离器6是用于安装在油井出油管道的出口处,用于将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分离,最终实现收集液体的一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是用于安装在分离器6的气体排出口上的一种装置;
第二管道2的第二端可以根据分离器6的气体排出口的口径进行设定,可以与分离器6的气体排出口通过法兰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管道2可以根据作业现场的空间进行具体铺设,例如可以根据作业现场的空间进行弯折处理;
第二管道2最好采用石油行业中常用的耐腐蚀的金属管道制造,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可以设置法兰用于与第一管道1连接;
具体的,使用时,第一管道1需要竖直设置,第一管道1可以具有弯折或者弧度,但是最佳的,第一管道1的结构为竖直状,第一管道1竖直设置,第一管道1的上端可以直接设置成第一开口11,这样第一管道1的上端排出的可燃有毒性气体可以直接点燃,避免排入空气而污染环境,第一管道1的下端可以直接连接在储液罐5上,也可以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储液罐5,第一管道1上开设的输入口12最好位于第一管道1的中部,可以通过焊接或者法兰与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连通;
第一管道1的制造材料最好与第二管道2的材料相同,同样需要具有耐腐蚀性;
挡流板3的主体为一块板体,其安装位置为输入口12的附近,最佳的,挡流板3位于输入口12的上方,挡流板3需要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即挡流板3与第一管道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且挡流板3需要将输入口12的上端封挡,挡流板3朝向第一管道1的排放液体端倾斜;
这样当第二管道2将气体或者气液混合物从输入口12送到第一管道1时,挡流板3能够将液体挡住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落入第一管道1的下端,即第一管道1的排放液体端,避免了液体从第一管道1的上端直接排出,即第一管道1的排放气体端;
阀门4位于第一管道1上并靠近第一管道1的用于排放液体的排放液体端,阀门4用于封堵排放液体端,打开阀门4,第一管道1中的液体流入储液罐5统一收集;
将阀门4稍微打开,使第一管道1中的液体滴入储液罐5中,保证第一管道1中的气体无法流入储液罐5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挡流板和阀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能够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连接,并将分离器中排出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输送到第一管道中,第一管道中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挡持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的输入口处,第二管道输出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需要先喷在挡流板上,之后再从第一管道排出;
此时液体、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能够在挡流板的挡持作用下以及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管道的下端,最后从第一管道的下端的第二开口排出,最终排入储油罐中,而气体则可以从排放管道的上端第一开口排出;
阀门用于封堵排放液体端,打开阀门,第一管道中的液体流入储液罐统一收集;将阀门稍微打开,使第一管道中的液体滴入储液罐中,保证第一管道中的气体无法流入储液罐中。
所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安装在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之后,当遇到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以及流量较大,未经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时,能够避免原油直接落在地面对环境产生污染,然后原油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到储油罐中,不仅避免了污染还避免了资源浪费。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阀门4为浮子阀,
其中,浮子阀包括锥形漏斗41及位于锥形漏斗内的浮子42,浮子42用于封闭锥形漏斗41的上部入口处,或者在液体的浮力的作用下浮起,以使液体通过浮子42与锥形漏斗41之间的空隙中流至第一管道1的排放液体端。
锥形漏斗41的上部边缘与第一管道1的内侧壁连接,锥形漏斗41的下方漏斗口与第一管道1的排放液体端连通,使液体能顺利的经第一管道1的第二开口13排放到储液罐5中。
浮子阀设置在第一管道1的下端第二开口13之前,用于封闭第一管道1的下端的第二开口13,同时浮子阀是利用浮子42的重力将浮子阀封闭,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浮子42能够漂浮起来,进而打开浮子阀,使落入第一管道1中的液体能够通过浮子阀和第一管道1的下端的第二开口13排出,最终送入储液罐5中,浮子阀能够防止气体通过,只有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子42才能够漂浮起来,这样避免了气体进入储液罐5,避免了工人在检查或者测量储液罐5中的液体时吸入有毒的气体,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另一实施例中阀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如图2所示,浮子42为球体,浮子42的尺寸与锥形漏斗41的上部入口的大小相匹配。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另一实施例中阀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式,如图3所示,浮子42的上端为球形,浮子42的下端为与锥形漏斗41的漏斗口相匹配的楔状柱体,楔状柱体插在锥形漏斗41的上部入口中以封堵锥形漏斗41。
不论是球体的浮子42还是上端为球形的浮子42,由于球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这样当第二管道2输送过来的液体落到第一管道1的下端,落到浮子阀上的时候,浮子42就可以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浮起来,这样浮子阀的锥形漏斗41的漏斗口就被打开,液体就可以排出,最终进入储液罐5中,而气体无法使浮子浮起,进而气体无法打开浮子阀,所以气体无法进入储液罐中。
此外,浮子阀的浮子42还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形式,只要能够将锥型漏斗41的漏斗口封堵,且在液体浮力作用下能够打开锥型漏斗41漏斗口即可,在此可以不做具体限定。
浮子42的材料可以不做具体限定,但是必须能够耐腐蚀。
上述的球体浮子42以及上端为球形下端为楔状柱体的浮子42,其球体或者球形部分均可以设计成局部空心的结构,以保证其在液体中过得浮力能够将浮子42浮起来。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使用时,第二管道2的第二端与分离器6连接,分离器6是用于安装在油井出油管道的出口处,用于将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分离,最终实现收集液体的一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是用于安装在分离器6的气体排出口上的一种装置;
第二管道2的第二端可以根据分离器6的气体排出口的口径进行设定,可以与分离器6的气体排出口通过法兰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管道2可以根据作业现场的空间进行具体铺设,例如可以根据作业现场的空间进行弯折处理;
第二管道2最好采用石油行业中常用的耐腐蚀的金属管道制造,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可以设置法兰用于与第一管道1连接;
具体的,使用时,第一管道1需要竖直设置,第一管道1可以具有弯折或者弧度,但是最佳的,第一管道1的结构为竖直状,第一管道1竖直设置,第一管道1的上端可以直接设置成第一开口11,这样第一管道1的上端排出的可燃有毒性气体可以直接点燃,避免排入空气而污染环境,第一管道1的下端可以直接连接在储液罐5上,也可以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储液罐5,第一管道1上开设的输入口12最好位于第一管道1的中部,可以通过焊接或者法兰与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连通;
第一管道1的制造材料最好与第二管道2的材料相同,同样需要具有耐腐蚀性;
挡流板3的主体为一块板体,其安装位置为输入口12的附近,最佳的,挡流板3位于输入口12的上方,挡流板3需要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即挡流板3与第一管道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且挡流板3需要将输入口12的上端封挡,挡流板3朝向第一管道1的排放液体端倾斜;
这样当第二管道2将气体或者气液混合物从输入口12送到第一管道1时,挡流板3能够将液体挡住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落入第一管道1的下端,即第一管道1的排放液体端,避免了液体从第一管道1的上端直接排出,即第一管道1的排放气体端;
浮子阀设置在第一管道1的下端第二开口13之前,用于封闭第一管道1的下端的第二开口13,同时浮子阀是利用浮子42的重力将浮子阀封闭,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浮子42能够漂浮起来,进而打开浮子阀,使落入第一管道1中的液体能够通过浮子阀和第一管道1的下端的第二开口13排出,最终送入储液罐5中,浮子阀能够防止气体通过,只有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子42才能够漂浮起来,这样避免了气体进入储液罐5,避免了工人在检查或者测量储液罐5中的液体时吸入有毒的气体,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挡流板和浮子阀,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能够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连接,并将分离器中排出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输送到第一管道中,第一管道中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挡持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的输入口处,第二管道输出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需要先喷在挡流板上,之后再从第一管道排出,此时液体、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能够在挡流板的挡持作用下以及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管道的下端,最后从第一管道的下端的第二开口排出,最终排入储油罐中;
而气体则可以从排放管道的上端第一开口排出,浮子阀设置在第一管道的下端第二开口之前,用于封闭第一管道的下端的第二开口,同时浮子阀是利用浮子的重力将浮子阀封闭,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浮子能够漂浮起来,进而打开浮子阀,使落入第一管道中的液体能够通过浮子阀和第一管道的下端的第二开口排出,最终送入储液罐中,浮子阀能够防止气体通过,只有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子才能够漂浮起来,这样避免了气体进入储液罐,避免了工人在检查或者测量储液罐中的液体时吸入有毒的气体,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所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安装在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之后,当遇到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以及流量较大,未经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时,能够避免原油直接落在地面对环境产生污染,然后原油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到储油罐中,不仅避免了污染还避免了资源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进行批量生产,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浮子阀能够防止气体通过,只有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子才能够漂浮起来,这样避免了气体进入储液罐,避免了工人在检查或者测量储液罐中的液体时吸入有毒的气体,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流板3为半圆形,挡流板3的圆弧边与第一管道1的内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挡流板3的圆弧边连接在输入口12内侧壁的上边缘。
进一步的,挡流板3的面积为输入口12面积的40%-60%,即将第二管道2第一端的40%-60%封挡。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的第一管道1以及第二管道2最好都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管道,所以配合的将挡流板3设置成半圆形板体;
另外如果第一管道1以及第二管道2的横截面为矩形,则将挡流板3设置成矩形板体;由于挡流板3的主要作用是阻挡第二管道2输送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所以挡流板3最好设置在输入口12的边缘处,这样喷射到挡流板3上的液体就可以直接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管道1的下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挡流板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管道1的轴线夹角为30°-60°。
经试验发现在保持第二管道2正常输送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的前提下,将挡流板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管道1的轴线夹角为30°-60°最合适,其中,最佳的为挡流板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管道1的轴线夹角为45°。
此外,挡流板3的面积为输入口12面积的45%为最佳的情况。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如图4所示,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水平设置,第二管道2与第一管道1垂直连接;
其中,最佳的输入口12设置位置是第一管道1的中部。
其中,第二管道2可以为如图4中所示的类似Z形,第二管道2一体成型,也可以由三根管道连接而成,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的,由于第一管道1需要竖直的设置和使用,且为了保证第二管道2输送过来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在进入第一管道1时能够直接喷射在挡流板3上,同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管道1的下端,所以最好将第二管道2的第一端水平设置,并与第一管道1垂直连接,这样输入第一管道1中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才能够直接喷射在挡流板3上,且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能够直接落入第一管道1的下方,不会因挡流板3的存在而影响二管道2对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的输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垂直连接,将第二管道的第一端水平设置,输入第一管道中的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才能够直接喷射在挡流板上,且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能够直接落入第一管道的下方,不会因挡流板的存在而影响二管道对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物的输送。当遇到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以及流量较大,未经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时,能够避免原油直接落在地面对环境产生污染,然后原油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到储油罐中,不仅避免了污染还避免了资源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进行批量生产,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浮子阀能够防止气体通过,只有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子才能够漂浮起来,这样避免了气体进入储液罐,避免了工人在检查或者测量储液罐中的液体时吸入有毒的气体,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冒油装置又一实施例中第二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如图5所示还包括分离器6和储液罐5,分离器6的气体排出口与第二管道2的第二端连接,储液罐5与第一管道1的排放液体端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通过设置分离器和储液罐,直接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应用到油井作业现场,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直接安装在油井出油管道的出口处,实现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分离和进一步防冒油。当遇到油井中抽出的气液混合物的压力以及流量较大,未经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直接从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时,能够避免原油直接落在地面对环境产生污染,然后原油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输送到储油罐中,不仅避免了污染还避免了资源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冒油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进行批量生产,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浮子阀能够防止气体通过,只有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子才能够漂浮起来,这样避免了气体进入储液罐,避免了工人在检查或者测量储液罐中的液体时吸入有毒的气体,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端”、“上边缘”、“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些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冒油装置,用于对油井抽出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挡流板和阀门;
所述第一管道相对的两端分别用于排放气体和排放液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之间具有输入口;
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口连通;
所述挡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中且所述挡流板位于所述输入口的上方,所述挡流板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挡流板朝向所述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倾斜;
所述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上并靠近所述第一管道的用于排放液体的排放液体端,所述阀门用于封堵所述排放液体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浮子阀,所述浮子阀包括锥形漏斗及位于所述锥形漏斗内的浮子,所述浮子用于封闭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入口处,或者在液体的浮力的作用下浮起,以使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浮子与所述锥形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至所述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边缘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锥形漏斗的下方漏斗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为球体,所述浮子的尺寸与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入口的大小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的上端为球形,所述浮子的下端为与所述锥形漏斗的漏斗口相匹配的楔状柱体,所述楔状柱体插在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入口中以封堵所述锥形漏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为半圆形,所述挡流板的圆弧边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侧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的圆弧边连接在所述输入口内侧壁的上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的面积为所述输入口面积的40%-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轴线夹角为3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器和储液罐,所述分离器的气体排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管道的排放液体端连接。
CN201721797867.XU 2017-12-20 2017-12-20 防冒油装置 Active CN207686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7867.XU CN207686704U (zh) 2017-12-20 2017-12-20 防冒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7867.XU CN207686704U (zh) 2017-12-20 2017-12-20 防冒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6704U true CN207686704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97867.XU Active CN207686704U (zh) 2017-12-20 2017-12-20 防冒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6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A013067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удаления сероводорода из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CN104909419B (zh) 一种气井压裂返排液分离装置
CN204522523U (zh) 气液分离旋液分离器
CN104791610B (zh) 一种撬装式放空分液的自动排液装置
CN207686704U (zh) 防冒油装置
CN104649471A (zh) 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再利用流程
CN105126276B (zh) 一种带组合扰流件的泡沫发生装置
CN202418740U (zh) 一种改进的火炬气水封系统
US5082556A (en) Separator, float shut-off valve, and orifice meter mounted as a unit of skid
CN204675853U (zh) 一种气井压裂返排液分离装置
CN205530595U (zh) 用于含硫油气田的闭式水封井及排水系统
CN204647862U (zh) 一种撬装式放空分液的自动排液装置
CN201618472U (zh) 一种气井井口气液分离装置
CN204384858U (zh) 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
CN106838531A (zh) 一种自动抽气式管路防燃装置
CN209509137U (zh) 一种一体化水封检查井
CN106621481A (zh) 一种胺液消泡加注系统
CN208791316U (zh) 一种重力法高效处理含油泥废水的分离设备
CN206951134U (zh) 一种煤矿治理硫化氢所用碱液的智能调配箱
CN205084460U (zh) 碰溅式油气分离器
CN104528624B (zh) 液体抽取与输送装置
CN205842219U (zh) 一种用于泥浆输送的装置
CN100489273C (zh) 煤矿井下瓦斯分离方法
CN204827387U (zh) 一种伴生气的回收装置
CN204473624U (zh) 一种卸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