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6165U - 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86165U CN207686165U CN201721731402.4U CN201721731402U CN207686165U CN 207686165 U CN207686165 U CN 207686165U CN 201721731402 U CN201721731402 U CN 201721731402U CN 207686165 U CN207686165 U CN 2076861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irder
- structured beam
- canopy
- concrete structured
- pull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70 cla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在具有承重柱和混凝土结构梁的建筑主体上,其中,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包括钢制龙骨、连接件和多个第一拉杆,所述钢制龙骨包括横向延伸的主梁和一端连接主梁且在主梁长度方向上且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副梁,所述多个第一副梁的另一端朝向同一个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主梁上的连接部和用于埋设在建筑主体承重柱上的预埋件;多个所述第一拉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第一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副梁,第二端用于连接建筑主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钢制龙骨,并通过龙骨上的钢制主梁直接将雨篷安装固定在承重柱上,增强雨篷安装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
背景技术
目前无混凝土结构梁的雨篷多用于挑出玻璃幕墙完成面2米左右的小雨篷,支撑系统多数在玻璃幕墙立柱上。对于挑出玻璃幕墙完成面4米,或更长的大型雨篷,对玻璃幕墙荷载的作用更大,对于玻璃幕墙自身立柱的可靠度要求更高,需要截面很大的幕墙立柱提供支持,安装稳固性较低,而截面过大的幕墙立柱除了会增加幕墙成本之外,还会影响建筑整体的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设置钢制龙骨,通过龙骨上的钢制主梁直接将雨篷安装固定在承重柱上,并通过斜拉杆向上拉持钢制龙骨,增强雨篷安装的稳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在建筑主体上,建筑主体具有承重柱和混凝土结构梁,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包括钢制龙骨、连接件和多个第一拉杆,所述钢制龙骨包括横向延伸的主梁和一端连接主梁且在主梁长度方向上且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副梁,所述多个第一副梁的另一端朝向同一个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主梁上的连接部和用于埋设在建筑主体承重柱上的预埋件;多个所述第一拉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第一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副梁,第二端用于连接建筑主体;其中,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时,所述钢制龙骨连接在所述承重柱上,所述第一拉杆连接在所述承重柱或所述混凝土结构梁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预埋件通过耳板上下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耳板上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拉杆可伸缩设置。
优选地,所述钢制龙骨还包括第二副梁,所述第二副梁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副梁。
优选地,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还包括多个第二拉杆,每个所述第二拉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所述第二拉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副梁,多个所述第二拉杆的第二端用以连接所述建筑主体的承重柱。
优选地,所述第二拉杆可伸缩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至少包含两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具有主梁和第一副梁的钢结构龙骨做为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主体,通过在钢制主梁上设置连接部连接到预埋在建筑主体承重柱上的预埋件上,并通过连接在第一副梁上的第一拉杆为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提供向上的拉力,实现了建筑主体结构直接承载和支撑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增强了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的稳固性,可以将大型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固定在建筑主体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放大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主梁 | 203 | 加强筋 |
101 | 第一副梁 | 300 | 第一拉杆 |
102 | 第二副梁 | 301 | 第二拉杆 |
200 | 连接部 | 400 | 幕墙 |
201 | 预埋件 | 401 | 承重柱 |
202 | 耳板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雨篷是设置在建筑物进出口上部的水平构件,用以遮雨、遮阳,保护外门免受雨水浸蚀。雨篷通常安装在混凝土结构梁或墙体上,通过混凝土结构梁或墙体承载雨篷。现在建筑墙体多为填充墙或幕墙,其中填充墙不能承重,幕墙具有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立柱。挑出长度在两米左右的小型雨篷可以直接安装在幕墙立柱或混凝土结构梁上,通过幕墙立柱或混凝土结构梁支撑,而挑出长度大于四米的雨篷自重过大,普通的幕墙立柱无法承载,需要安装在混凝土结构梁上。如果在雨篷安装的高度上,建筑本身没有设计混凝土结构梁,则需要额外增加混凝土结构梁以支撑雨篷,或者将幕墙立柱的横截面加大,使其可以足够的支撑作用力,但这这两种方式都会影响幕墙的外观,尤其是现在通常使用的玻璃幕墙,额外的混凝土结构梁和过大的立柱都会影响玻璃幕墙的整体视觉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用于连接大型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连接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用以安装在建筑主体上,所述建筑主体具有承重柱401与混凝土结构梁,其中,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包括钢制龙骨、连接件和第一拉杆300;所述钢制龙骨包括主梁100、多个第一副梁101;多个所述第一副梁101沿所述主梁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一端连接所述主梁100,另一端朝同向延伸;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200和预埋件201,所述连接部200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梁100,所述连接部20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预埋件201,所述预埋件201用以埋设在所述承重柱401上;所述第一拉杆300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拉杆30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副梁101,多个所述第一拉杆300的第二端用以连接建筑主体;其中,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时,所述钢制龙骨连接在承重柱401上,所述第一拉杆300连接在承重柱401或混凝土结构梁上。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是将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直接连接在建筑主体上,其中,所述的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主体结构为钢制龙骨,钢制龙骨由横向的钢梁和多跟纵向的钢梁组成,其中横向钢梁为龙骨的主梁100,纵向钢梁为第一副梁101,多个第一副梁101沿主梁1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一端固定在主梁100上,另一端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主梁100与第一副梁101相背的侧面与连接部200固定连接,连接部200用于连接预埋件201,预埋件201用于埋设在建筑主体的承重柱401上。连接部200和预埋件201一一对应组成连接件,连接件至少设置两个,且连接部200均匀分布在主梁100上,以使主梁100受力均匀。在第一副梁101上,远离与主梁100连接端的位置,设置第一拉杆300,第一拉杆300设置多个,且在主梁100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布设在多个第一副梁101上,第一拉杆300斜向上固定在建筑主体结构上,为龙骨提供均匀的斜向上的拉力。第一拉杆300的数量最多可以与第一副梁101的数量相等,数量相等时每一个第一副梁101上均设置一个第一拉杆300。在可以提供足够的拉力的情况下,第一拉杆300的数量也可以少于第一副梁101的数量,均匀分布即可,但至少需要两个。
第一拉杆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副梁101转动连接,第一拉杆300可以绕第一副梁101上下转动;第一拉杆300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建筑主体。固定在主梁100上的连接部200与用以埋设在建筑主体的承重柱401中的预埋件201通过耳板202和双头螺柱进行连接,双头螺柱的柱头安装球形螺帽。通过耳板202连接的连接方式使钢制龙骨可以绕连接件的双头螺柱上下转动,以便根据安装时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为保证连接件的强度,在连接部200与预埋件201连接的耳板202上设置加强筋203。
在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在建筑物上时,通过固定在主梁100的连接部200,转动连接埋设在建筑主体的承重柱401上的预埋件201,实现钢制龙骨可上下转动地固定在建筑主体的承重柱401上;通过可上下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副梁101上的第一拉杆300,固定钢制龙骨的高度。即,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通过连接件和第一拉杆300固定在建筑主体结构上。为保证幕墙400的防水性能,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与幕墙400交界处设置防水结构,防止雨水从雨篷上方流入幕墙400。
第一拉杆300与第一副梁101和建筑主体相连,用于为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提供向上的拉力和固定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出挑高度。在第一拉杆300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副梁101和建筑主体上之后,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出挑高度就唯一固定了。为增加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时的适应性,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拉杆300可伸缩设置,以便调节第一拉杆300的长度。调节第一拉杆300的长度,可以带动钢制龙骨绕连接件接头处的上下转动,进而调节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出挑高度,以适应安装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同时,调节第一拉杆300的长度也可以调节多个第一拉杆300之间拉力的大小平衡,以使钢结构龙骨受力均匀。然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安装误差和构件尺寸误差均可以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连接部200与预埋件201可以不通过耳板202转动连接,而是直接通过连接板等部件固定连接;第一拉杆300也可以不可伸缩,而是通过改变第一拉杆300的第二端与建筑主体的连接位置来调节和平衡多个第一拉杆300的拉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主体结构设计成钢制龙骨,通过固定在钢制龙骨的主梁100上的连接部200,连接用于埋设在建筑主体承重柱401上的预埋件201,实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主体结构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并通过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副梁101和建筑主体上的第一拉杆300的拉持,将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进行固定,实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在建筑主体结构上的安装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不需要将雨篷主体结构连接到幕墙400,使得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可以适用于大型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架设。
参照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钢制龙骨包括第二副梁102,第二副梁102沿主梁100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多个第一副梁101。在第二副梁102上转动设置多个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拉杆301。与第一拉杆300不同的是,第二拉杆301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副梁102上,第二拉杆301的第二端固定在建筑主体的承重柱401上。
第二拉杆301可以辅助第一拉杆300为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提供向上的拉力,也可以替代第一拉杆300,单独为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提供向上的拉力。第二拉杆301可伸缩设置,以便调节第二拉杆301的长度,进而调节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的出挑高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制龙骨上设置连接多个第一副梁101的第二副梁102,增加钢制龙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在第二副梁102上设置第二拉杆301,为钢结构龙骨提供向上的拉力,第二拉杆301的拉力通过第二副梁102传递给多个第一副梁101,使钢结构龙骨的结构在安装在建筑上时更加稳固。第二拉杆301连接第二副梁102和建筑主体的承重柱401,可以为钢结构龙骨提供向上的拉力,以减少第一拉杆300的设置数量,在第二拉杆301提供的拉力足够支撑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自重时,第二拉杆301可以取代第一拉杆300为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提供向上的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用以安装在建筑主体上,所述建筑主体具有承重柱与混凝土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包括:
钢制龙骨,所述钢制龙骨包括主梁、多个第一副梁;多个所述第一副梁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一端连接所述主梁,另一端朝同向延伸;
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预埋件,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梁,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用以埋设在所述建筑主体的承重柱上;
第一拉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拉杆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拉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副梁,多个所述第一拉杆的第二端用以连接建筑主体;
其中,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安装时,所述钢制龙骨连接所述承重柱,所述第一拉杆连接所述承重柱或所述混凝土结构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预埋件通过耳板上下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上设有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拉杆可伸缩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龙骨还包括第二副梁,所述第二副梁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副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还包括多个第二拉杆,每个所述第二拉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所述第二拉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副梁,多个所述第二拉杆的第二端用以连接所述建筑主体的承重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可伸缩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至少包含两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31402.4U CN207686165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31402.4U CN207686165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86165U true CN207686165U (zh) | 2018-08-03 |
Family
ID=62997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31402.4U Active CN207686165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86165U (zh) |
-
2017
- 2017-12-12 CN CN201721731402.4U patent/CN2076861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86165U (zh) | 一种无混凝土结构梁雨篷连接方式 | |
CN205676786U (zh) | 全铝多层直升机停机坪系统 | |
CN107439269A (zh) | 一种快速安装式农业大棚组合结构 | |
CN207268022U (zh) | 一种立体式菱形网格结构 | |
CN204139322U (zh) | 一种阳光房 | |
CN206888924U (zh) | 多向可调便携式钻机支架 | |
CN208001659U (zh) | 一种弦支钢结构蔬菜大棚结构体系 | |
CN208830569U (zh) | 双索夹安装支撑体系 | |
CN210263827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 |
CN209710926U (zh) | 一种猕猴桃栽培架 | |
CN209369203U (zh) | 一种改造加长雨棚 | |
CN207063689U (zh) | 一种遮阳棚 | |
CN201254771Y (zh) | 大跨度无立柱幕墙系统 | |
CN204060116U (zh) | 可拆卸篷房结构 | |
CN205954974U (zh) | 一种屋面结构 | |
CN206971727U (zh) | 柱模斜撑的支座平台 | |
CN206260406U (zh) | 一种棚膜辅助安装装置 | |
CN205421971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支撑结构 | |
CN206090209U (zh) | 生态环保型多功能组装式悬架镂空平台支承板 | |
CN108755965A (zh) | 一种大跨悬索-系杆拱结构体系及房屋结构 | |
CN205024920U (zh) | 一种可移动玻璃钢房屋用房梁结构 | |
CN206149988U (zh) | 一种农业大棚 | |
CN204715867U (zh) | 篷房 | |
CN101343900B (zh) | 大跨度无立柱幕墙系统 | |
CN204343727U (zh) | 拉索厂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108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Shiyan Street Ru rented community Huang Feng Ling Industrial Zone 2 big two, three floor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 Tian founder Co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angda Second Industrial Park, Huang Feng Ling Industrial Zone, Shiyan Tow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ANDLAND FANGTE FACADE TECHNOLOG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