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5191U -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5191U
CN207685191U CN201721518572.4U CN201721518572U CN207685191U CN 207685191 U CN207685191 U CN 207685191U CN 201721518572 U CN201721518572 U CN 201721518572U CN 207685191 U CN207685191 U CN 207685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ylinder
shaft
stalk
carbonizing device
stalk carbon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185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kawa Takayo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kawa Takayo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kawa Takayo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kawa Takayo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185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85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5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51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Abstract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包括秸秆碳化装置本体、加热炉和转筒,所述秸秆碳化装置本体上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两侧通过固定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内部水平中心位置处设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风机的另一侧通过管道与轴套连通。其通过外齿圈与齿轮的啮合传动,能够使得整个转筒逆时针转动,同时,转筒的内部设有转轴,转轴的外侧通过支杆焊接有翻动杆,在第二电机的传动作用下,翻动杆能够顺时针转动,通过翻动杆与转筒相反的方向转动作用,能够使得秸秆不断翻动,从而增大了秸秆与热源的接触面积,使得秸秆的碳化效率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秸秆碳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碳化又称干馏、炭化、焦化,是指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或加热固体物质来制取液体或气体(通常会变为固体)产物的一种方式,这个过程不一定会涉及到裂解或热解。
在往常人们对秸秆的处理通常是就地燃烧,这些秸秆的白白燃烧会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秸秆进行碳化处理并回收利用,然而下游的秸秆碳化装置碳化效率较低,秸秆往往不能有效的与热源充分接触,在碳化处理过程中,热效率较低,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秸秆碳化质量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碳化装置,包括秸秆碳化装置本体、加热炉和转筒,所述秸秆碳化装置本体上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两侧通过固定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一端外侧设有外齿圈,且外齿圈的底部通过齿轮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筒的内部水平中心位置处设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通过支杆与翻动杆焊接,所述转筒的底部外侧设有加热炉,且加热炉的一侧通过管道与风机的一侧连通,所述风机的另一侧通过管道与轴套连通,且轴套与转轴转动套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筒的顶部一侧设有自动泄压阀,且转筒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料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翻动杆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翻动杆绕转轴的轴心等角度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轴上均匀开设有便于热气通过的通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轴套的外径与转轴的内径大小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转筒的一端外侧设有外齿圈,通过外齿圈与齿轮的啮合传动,能够使得整个转筒逆时针转动,同时,转筒的内部设有转轴,转轴的外侧通过支杆焊接有翻动杆,在第二电机的传动作用下,翻动杆能够顺时针转动,通过翻动杆与转筒相反的方向转动作用,能够使得秸秆不断翻动,从而增大了秸秆与热源的接触面积,使得秸秆的碳化效率大大提高,其次,加热炉的一侧通过管道与风机的一侧连通,且风机的另一侧通过管道与轴套连通,轴套是固定在支撑板上的,且轴套与转轴转动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将燃烧产生的高温二氧化碳等气体导入转筒内,一方面提高了热效率的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二氧化碳的通入能过防止秸秆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燃烧反应,从而提高了秸秆碳化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碳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秸秆碳化装置的翻动杆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秸秆碳化装置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支撑板、2-风机、3-秸秆碳化装置本体、4-加热炉、5-齿轮、6-第一电机、7-轴套、8-自动泄压阀、9-转筒、10-翻动杆、11-转轴、12-料口、13-外齿圈、14-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秸秆碳化装置,包括秸秆碳化装置本体3、加热炉4和转筒9,秸秆碳化装置本体3上设置有转筒9,转筒9的两侧通过固定轴承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转筒9的一端外侧设有外齿圈13,且外齿圈13的底部通过齿轮5与第一电机6传动连接,转筒9的内部水平中心位置处设有转轴11,且转轴1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14传动连接,转轴11的外侧通过支杆与翻动杆10焊接,转筒9的底部外侧设有加热炉4,且加热炉4的一侧通过管道与风机2的一侧连通,风机2的另一侧通过管道与轴套7连通,且轴套7与转轴11转动套接。
转筒9的顶部一侧设有自动泄压阀8,且转筒9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料口12,翻动杆10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翻动杆10绕转轴11的轴心等角度分布,转轴11上均匀开设有便于热气通过的通气孔,轴套7的外径与转轴11的内径大小相等。
风机2的设置用于将加热炉4中柴火燃烧产生的高温二氧化碳等气体引入至转筒9内,从而提高热效率的使用,轴套7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上的,转轴11的端部能够在轴套7内顺利转动,同时转轴11是中空的结构设计,这样便可以将高温气体顺利导入转筒9内,自动泄压阀8的设置用于防止转筒9内部气压过高,对装置起到自动泄压保护的作用,料口12既用于卸料又用于上料工作,且本装置碳化的材料均为粉碎后的秸秆粒,故而上料卸料均通过外置风机来完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14的传动方向是相反的。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送料风机将粉碎后的秸秆从料口12通入转筒9内,再启动碳化装置开关,加热炉4生火使燃烧物质燃烧并对转筒9进行加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二氧化碳等气体在风机2的引流作用下通过轴套7导入转筒9内对秸秆加热,在第一电机6以及齿轮5的传动作用下,外齿圈13转动并带动转筒9逆时针转动,与此同时,第二电机14带动转轴11以及翻动杆10在转筒9内顺时针转动,通过转筒9和翻动杆10的相反方向的转动作用,使得秸秆能够被有效翻动,从而增大了秸秆与热源的接触面积,使得秸秆碳化效率有效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秸秆碳化装置,包括秸秆碳化装置本体(3)、加热炉(4)和转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碳化装置本体(3)上设置有转筒(9),所述转筒(9)的两侧通过固定轴承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所述转筒(9)的一端外侧设有外齿圈(13),且外齿圈(13)的底部通过齿轮(5)与第一电机(6)传动连接,所述转筒(9)的内部水平中心位置处设有转轴(11),且转轴(1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14)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1)的外侧通过支杆与翻动杆(10)焊接,所述转筒(9)的底部外侧设有加热炉(4),且加热炉(4)的一侧通过管道与风机(2)的一侧连通,所述风机(2)的另一侧通过管道与轴套(7)连通,且轴套(7)与转轴(11)转动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9)的顶部一侧设有自动泄压阀(8),且转筒(9)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料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杆(10)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翻动杆(10)绕转轴(11)的轴心等角度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上均匀开设有便于热气通过的通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7)的外径与转轴(11)的内径大小相等。
CN201721518572.4U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85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8572.4U CN207685191U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8572.4U CN207685191U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5191U true CN207685191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8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1857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85191U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51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6118A (zh) * 2017-11-15 2018-04-17 利川隆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6118A (zh) * 2017-11-15 2018-04-17 利川隆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5245B (zh) 活性炭再生装置及其再生方法
CN105368478B (zh) 连续内热式固体有机物裂解炉
CN206882391U (zh)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成套设备
CN201195715Y (zh) 旋转式外热型炭化炉
CN108559538A (zh) 一种生物质热解炉
CN207685191U (zh)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CN107916118A (zh) 一种秸秆碳化装置
CN107033934B (zh) 一种生物质旋转推进热解装置
CN102515160A (zh) 物理法活性炭回转炉
CN103602340B (zh) 搅拌式生物质炭化炉
CN202390208U (zh) 物理法活性炭回转炉
CN113213449A (zh) 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磷酸盐、三元正极材料连续反应处理方法
CN206989218U (zh) 污泥旋转热解结构
CN208791562U (zh) 一种生物质热解炉
CN104531171A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炭化炉
CN207958251U (zh) 一种管束式内辐射加热回转炭化装置
CN216630865U (zh) 石墨类正/负极材料连续反应处理设备
CN206604572U (zh) 一种正压下废盐干燥粉碎装置和系统
CN106811214A (zh) 外热回转设备及有机物料转化工艺
CN215637266U (zh) 一种便于炉底清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5909288U (zh) 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
CN208266114U (zh) 回旋出料热交换式裂解窑
CN104595903B (zh) 一种生物质垃圾热解焚烧装置
CN20449079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炭化炉
CN218932056U (zh) 一种连续式秸秆炭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