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6991U - 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6991U
CN207676991U CN201721921943.3U CN201721921943U CN207676991U CN 207676991 U CN207676991 U CN 207676991U CN 201721921943 U CN201721921943 U CN 201721921943U CN 207676991 U CN207676991 U CN 207676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ard
battery modules
battery
cathode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19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贵生
姚亮
刘志钢
丁浩
孙鹏
李秋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dou Aerospace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dou Aerospace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dou Aerospace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dou Aerospace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19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6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6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6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涉及电池模组的技术领域,包括导片本体;导片本体形成有翘曲面,翘曲面包括分别朝向导片本体两侧凸起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当相邻两个电池模组的间距等于导片本体的厚度时,导片本体展开成平面,以使导片本体一侧与第一个电池模组的正极贴合,另一侧与第二个电池模组的负极贴合;当相邻两个电池模组的间距大于导片本体的厚度时,导片本体回弹成翘曲面,以使第一凸起部与第一个电池模组的正极连接,第二凸起部与第二个电池模组的负极连接。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连通两个电池模组的正负极,从而增加过流面积,有效地解决电池模组间接触不良的问题,降低电池模组的热失衡或失控的风险。

Description

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其中电动汽车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但是,目前单体动力锂电池普遍存在结构尺寸较小、不便安装、容量不足的缺点,并且存在单体电压不能满足整车工作需求的问题,因此需要将若干动力锂电池进行串并联,组成较大的便于安装固定的电池模组。同时,电池的温度和温度场的均匀性对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模组间电流流动均衡性直接影响到模组内的热均衡,并且进一步影响电性能,因此模组设计是否合理也体现在电流汇流问题上。
圆柱电池模组与模组之间在连接的过程中,圆柱电池模组使用一段时间后圆柱电池模组因发热等原因造成模组壳体的变形,使得两个模组的正负极之间无法完全贴合,减小了过流面积,最终导致模组热失衡甚至失控引发事故,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结构填充未贴合处的空隙,增加过流面积,降低热失衡或失控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能够增加过流面积,有效地解决电池模组间接触不良的问题,降低电池模组的热失衡或失控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汇流导片,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包括:导片本体;
所述导片本体形成有翘曲面,所述翘曲面包括分别朝向所述导片本体两侧凸起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
当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间距等于所述导片本体的厚度时,所述导片本体展开成平面,以使所述导片本体一侧与第一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贴合,另一侧与第二个所述电池模组的负极贴合;
当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间距大于所述导片本体的厚度时,所述导片本体回弹成翘曲面,以使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一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与第二个所述电池模组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片本体的厚度为0.1mm-0.3mm。
进一步地,所述导片本体的厚度为0.2mm。
进一步地,所述导片本体上还设有散热孔和定位孔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导片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片本体垂直,用于连接采样板。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导片采用金属板材冲压成型。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导片,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第一个所述电池模组的负极与第二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通过汇流导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电池、正极导片和负极导片,所述电池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正极导片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导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正极壳体和负极壳体,所述正极壳体和所述负极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容腔,所述负极壳体内部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二容腔对接用于容纳所述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导片上形成有第一触脚,所述第一触脚用于对应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导片上形成有第二触脚,所述第二触脚用于对应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汇流导片,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包括:导片本体;导片本体形成有翘曲面,翘曲面包括分别朝向导片本体两侧凸起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当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间距等于导片本体的厚度时,导片本体展开成平面,以使导片本体一侧与第一个电池模组的正极贴合,另一侧与第二个电池模组的负极贴合;当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间距大于导片本体的厚度时,导片本体回弹成翘曲面,以使第一凸起部与第一个电池模组的正极连接,第二凸起部与第二个电池模组的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汇流导片在自由状态下,导片本体为翘曲面,在使用中,电池模组是多个连接在一起使用的,多个电池模组首尾相连构成动力电池。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汇流导片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汇流导片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的正极端与负极端之间。当正极端与负极端将导片本体压紧时,导片本体展开成平面,此时,正极端与负极端之间的间距正好等于导片本体的厚度,导片本体一侧与正极端贴合,另一侧与负极端贴合,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当正极端与负极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导片本体厚度时,导片本体由于自身材料塑性回弹成翘曲面,补偿正极端与负极端之间的间隙,导片本体上的多个第一凸起部与正极端连接,导片本体上的多个第二凸起部与负极端连接,从而保证正极端与负极端的连接,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汇流导片在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隙大于导片本体厚度时,发生翘曲,回弹成翘曲面,通过汇流导片上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连通两个电池模组的正负极,从而增加过流面积,有效地解决电池模组间接触不良的问题,降低电池模组的热失衡或失控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从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与电池模组正极和负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标:1-导片本体;2-电池模组;11-第一凸起部;12-第二凸起部;13-散热孔;14-定位孔;15-连接部;21-正极壳体;22-负极壳体;23-电池;24-正极导片;25-负极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汇流导片,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和负极,包括:导片本体1;
导片本体1形成有翘曲面,翘曲面包括分别朝向导片本体1两侧凸起的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12;
当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之间的空隙等于导片本体1的厚度时,导片本体1展开成平面,以使导片本体1一侧与第一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贴合,另一侧与第二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贴合;
当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之间的空隙大于导片本体1的厚度时,导片本体1回弹成翘曲面,以使第一凸起部11与第一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连接,第二凸起部12与第二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在自由状态下,导片本体1为翘曲面,在使用中,电池模组2是多个连接在一起使用的,多个电池模组2首尾相连构成动力电池。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和负极,汇流导片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端与负极端之间。当正极端与负极端将导片本体1压紧时,导片本体1展开成平面,此时,正极端与负极端的间距正好等于导片本体1的厚度,导片本体1一侧与正极端贴合,另一侧与负极端贴合,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当正极端与负极端的间距大于导片本体1厚度时,导片本体1由于自身材料塑性回弹成翘曲面,补偿正极端与负极端之间的间隙,导片本体1上的多个第一凸起部11与正极端连接,导片本体1上的多个第二凸起部12与负极端连接,从而保证正极端与负极端的连接,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在相邻两个电池模组2之间的间隙大于导片本体1厚度时,发生翘曲,回弹成翘曲面,通过汇流导片上的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12,连通两个电池模组2的正负极,从而增加过流面积,有效地解决电池模组2间接触不良的问题,降低电池模组2的热失衡或失控的风险。电池模组2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模组2因发热等原因造成模组壳体的产生形变,导致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端与负极端之间的间隙增大,汇流导片会根据间隙的变大回弹,且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12会根据壳体的形变导致两个电池模组2对汇流导片的压力大小而调节弹性形变,以适应壳体的形变,保证两个模组的正负极之间的连接,增大了过流面积,降低模组热失衡或者失控引发事故的风险。
在至少一个实施中,如图2所示,第一凸起部11与第一电池模组2中的正极接触;第二凸起部12与第二电池模组2中的负极接触。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导片本体1的厚度为0.1mm-0.3mm。具体可以为但不仅限于:0.1mm、0.2mm或者0.3mm。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导片本体1的厚度为0.2mm。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导片本体1上还设有散热孔13,以利于散热。当汇流导片安装在电池模组2上时,导片本体1上的散热孔13与电池23错开设置,利于散热气流的流通。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导片本体1上还设有定位孔14,用于安装定位杆。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导片本体1上既设有散热孔13,又设有定位孔14。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汇流导片还包括连接部15,连接部15所在平面与导片本体1垂直,用于连接采样板。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便于安装。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汇流导片采用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汇流导片可以采用各种导电的金属材料,例如铜,汇流导片为铜片,铜片具有延展性好、导热好和电性高的优势。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汇流导片的外形和大小都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中电池模组2的大小调整,但是其内部结构以及原理不会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电池模组2,还包括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种汇流导片,任意相邻两个电池模组2之间,第一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与第二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通过汇流导片电连接。
电池模组2在使用中通常是多个串联在一起使用的,多个电池模组2首尾相连构成动力电池。具体地,多个电池模组2之间通过汇流导片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从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汇流导片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电池模组2包括壳体、电池23、正极导片24和负极导片25,电池23放置于壳体内;正极导片24设于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电池23的正极,负极导片25设于壳体的另一侧,用于连接电池23的负极。
壳体内形成有放置电池23的结构,以将电池23的正极正对正极导片24,电池23的负极正对负极导片25,使得正极导片24连接电池23正极、负极导片25连接电池23负极,形成电流的流通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内能够放置多个电池23。而本实施例中的电池23为柱体结构,其柱体的两端分别为电池23的正极和负极。电池23的轴线垂直于壳体用于连接正极导片24和负极导片25的两侧,即电池23与正极导片24垂直连接、与负极导片25垂直连接。其中,正极导片24和负极导片25都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够从电池23正极和负极导出电流并汇集。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导片24和负极导片25均为镍片,镍片具有点焊效果好、内阻更低、电池23点焊更牢固的优势。
两个电池模组2之间连接是否贴合,影响到电流的过流面积,进而影响电池模组2的热平衡。正极导片24与负极导片25之间的汇流导片能够优化两个电池模组2的电池23之间电流导通效果,增加两个电池模组2之间的过流面积,有效避免了汇流问题引起的模组内温升不同的问题。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壳体包括正极壳体21和负极壳体22,正极壳体21和负极壳体22固定连接;正极壳体21内部设有第一容腔,负极壳体22内部设有第二容腔;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对接用于容纳电池23。
正极壳体21形成有第一容腔,电池23正极的一端能够穿设于该第一容腔,且使电池23的正极与正极导片24连接;负极壳体22形成有第二容腔,电池23负极的一端能够穿设于该第二容腔,且使电池23的负极与负极导片25连接。当正极壳体21和负极壳体22连接形成整个壳体,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对接形成容纳一整个电池23的腔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池23有多个,则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也对应电池23设置有多个,且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一一对应。在安装时,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能够在电池23的径向对电池23进行初步定位,便于电池23的安装。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正极导片24上形成有第一触脚,第一触脚用于对应连接电池23的正极;负极导片25上形成有第二触脚,第二触脚用于对应连接电池23的负极。
正极导片24用于导出电池23正极的电流,相对于多个电池23,正极导片24上的第一触脚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触脚与多个电池23的正极一一对应。同样地,负极导片25用于导出电池23负极的电流,相对于多个电池23,负极导片25上的第二触脚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触脚与多个电池23的负极一一对应。
在使用中,电池模组2是多个连接在一起使用的,多个电池模组2首尾相连构成动力电池。其中,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2之间,第一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导片24与第二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导片25通过汇流导片连接,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
当多个电池模组2串联形成动力电池,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2组合时采用前一个电池模组2的负极导片25同后一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导片24通过汇流导片连接的方式,增加了过流面积,有效避免了电池23汇流问题引起的模组内温升不同导致热失衡,有效提高了蓄电池23的性能,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适于推广。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正极壳体21用于连接负极壳体22的一侧形成有凸起结构,负极壳体22用于连接正极壳体21的一侧形成有与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安装正极壳体21和负极壳体22时,正极壳体21上的凸起结构恰好与负极壳体22上的凹陷结构相匹配,实现正极壳体21与负极壳体22安装时的对准定位,防止二者之间出现错位。
动力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模组2因发热等原因造成壳体产生形变,电池模组2的正极导片24与负极导片25之间的间隙变大,汇流导片的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12会根据壳体的形变而调节弹性形变,以适应壳体的形变,保证两个模组的正极导片24与汇流导片的接触面积以及负极导片25与汇流导片的接触面积,相比于正极导片24与负极导片25直接接触增大了过流面积,降低模组热失衡或者失控引发事故的风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汇流导片,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的正极和负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片本体(1);
所述导片本体(1)形成有翘曲面,所述翘曲面包括分别朝向所述导片本体(1)两侧凸起的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12);
当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的间距等于所述导片本体(1)的厚度时,所述导片本体(1)展开成平面,以使所述导片本体(1)一侧与第一个所述电池模组(2)的正极贴合,另一侧与第二个所述电池模组(2)的负极贴合;
当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的间距大于所述导片本体(1)的厚度时,所述导片本体(1)回弹成翘曲面,以使所述第一凸起部(11)与第一个所述电池模组(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凸起部(12)与第二个所述电池模组(2)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片本体(1)的厚度为0.1mm-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片本体(1)的厚度为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片本体(1)上还设有散热孔(13)和定位孔(14)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导片还包括连接部(15),所述连接部(15)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片本体(1)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导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导片采用金属板材冲压成型。
7.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电池模组(2),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导片,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模组(2)之间,第一个所述电池模组(2)的负极与第二个所述电池模组(2)的正极通过汇流导片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壳体、电池(23)、正极导片(24)和负极导片(25),所述电池(23)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正极导片(24)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电池(23)的正极,所述负极导片(25)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电池(23)的负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正极壳体(21)和负极壳体(22),所述正极壳体(21)和所述负极壳体(22)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壳体(21)内部设有第一容腔,所述负极壳体(22)内部设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二容腔对接用于容纳所述电池(2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片(24)上形成有第一触脚,所述第一触脚用于对应连接所述电池(23)的正极;所述负极导片(25)上形成有第二触脚,所述第二触脚用于对应连接所述电池(23)的负极。
CN201721921943.3U 2017-12-29 2017-12-29 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Active CN207676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943.3U CN207676991U (zh) 2017-12-29 2017-12-29 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943.3U CN207676991U (zh) 2017-12-29 2017-12-29 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6991U true CN207676991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73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1943.3U Active CN207676991U (zh) 2017-12-29 2017-12-29 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6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2817U (zh) 一种纽扣式电池
WO2021036685A1 (zh) 一种电池顶盖和极柱的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
CN206180057U (zh) 具有内部加热功能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
CN206163590U (zh) 一种导电片、电池模组及纯电动汽车
WO2020224003A1 (zh) 一种电池盖帽组件及电池
CN109671897A (zh) 一种免焊接电池模块
CN220233280U (zh) 带内置bms板的圆柱锂电池盖帽负极侧面连接装置
CN207676991U (zh) 汇流导片及动力电池
CN209282291U (zh) 一种免焊接电池模块
CN207624780U (zh) 电池模组单元及电动汽车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08476972U (zh) 一种软包电芯测试装置
CN208298981U (zh) 具备自加热功能的固态电池
CN208352497U (zh) 一种具备自加热功能的固态电池
CN201616464U (zh) 低电阻的电池盖组
CN210778848U (zh) 一种充电宝用锂电池组
CN205211886U (zh) 液体自平衡冷却加热装置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4378587U (zh) 一种新型储能箱的电池组结构
CN207781718U (zh) 一种防松节能式极耳
CN203218954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9691820U (zh) 一种散热佳的锂电池
CN215220841U (zh) 可充电式纽扣电池
CN212934760U (zh) 一种锂电池快速散热结构
CN210926065U (zh) 一种钢或铝壳系列的三元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