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3409U -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3409U
CN207673409U CN201721806397.9U CN201721806397U CN207673409U CN 207673409 U CN207673409 U CN 207673409U CN 201721806397 U CN201721806397 U CN 201721806397U CN 207673409 U CN207673409 U CN 207673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device
heat storage
work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063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智
黄瑞
俞小莉
何晓帆
薛松
陈俊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7218063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3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3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340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动机、相变储热器、电控三通阀、电子控制单元、膨胀机及发电机组件、冷凝器、工质泵、储液罐、测温热电偶组。系统工作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根据两组测温热电偶组的温度信号监测第一相变储热器和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储热和放热情况,并控制电控三通阀的连通情况。当第一相变储热器与尾气换热并储满热后,朗肯循环工质进入第一相变储热吸热蒸发,后进入膨胀机做功。同时,第二相变储热器经第一电控三通阀与尾气通道连通并开始储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削弱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的剧烈波动对朗肯循环系统的负面影响,使朗肯循环能持续高效地回收尾气余热。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及相变储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也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表明,汽车发动机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仅有三分之一被发动机有效利用,其余三分之二中的大部分热量则随着发动机的尾气直接排入到大气环境中,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如何高效回收汽车的尾气余并加以合理利用,是目前能源领域科学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基于朗肯循环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多采用有机工质直接与尾气进行换热,有机工质吸热蒸发后进入膨胀机对其做功。但是鲜有考虑到发动机的变工况对朗肯循环系统的影响。原因是尾气的温度和流量是剧烈波动的,因此有机工质与尾气的换热也是波动的,这样会导致膨胀机工作在不稳定的状态,效率较低。而且,当尾气余热不足时有机工质的蒸发温度较低,在膨胀做功时容易液化,进而损坏膨胀机;当尾气余热较多时,朗肯循环系统难以将尾气的余热充分回收。
基于这样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方法,利用双相变储热器的储热作用,不仅可以削弱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的剧烈波动对朗肯循环系统的负面影响,又能最大限度地储存尾气余热,使朗肯循环能持续高效地回收尾气余热并输出电能,还能避免因余热不足导致有机工质在膨胀做功过程液化对膨胀机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发动机变工况下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剧烈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利用相变材料储存发动机尾气中的热量,使有机工质持续稳定的与相变材料进行换热,从而使朗肯循环保持在较稳定的工作状态,以较高的效率输出有效功。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第一电控三通阀、第二电控三通阀、第三电控三通阀、电子控制单元、膨胀机及发电机组件、冷凝器、工质泵、储液罐、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和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
发动机的排气管通过第一电控三通阀分别与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尾气流道相连,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工质流道出口通过第二电控三通阀与膨胀机及发电机组件相连,工质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电控三通阀分别与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工质流道入口相连,膨胀机及发电机组件、冷凝器、储液罐、工质泵顺次相连;
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电控三通阀、第二电控三通阀、第三电控三通阀电连接;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设置在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工质流道入口,且与相变材料接触;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设置在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尾气流道入口,且与相变材料接触。
所述的第一电控三通阀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交替地与两个相变储热器单独接通,第一电控三通阀与未储热相变储热器连通时,尾气流经相变储热器并与其内部的相变材料进行换热,实现储热过程。所述的第二电控三通阀和第三电控三通阀串联在朗肯循环中,且受电子控制单元交替的与两个相变储热器单独接通。第二电控三通阀和第三电控三通阀将已储满热相变储热器接入到朗肯循环中时,有机工质与其内部的相变材料进行换热。
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功能是接收测温热电偶组传来的温度信号,根据信号对三个电控三通阀的通道连接情况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相变储热器和第二相变储热器结构相同,均包括工质流道、尾气流道和相变材料,相变材料设置在工质流道、尾气流道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相变储热器和第二相变储热器为三层环形套管结构,内环为尾气通道,中环为相变材料,外环为工质通道,所述的第一相变储热器和第二相变储热器外壁均包裹有高隔热性能的外壳,目的是在降低储热容器内的热量散失,以便于有机工质在换热时可以吸收足够的热量。
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和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在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内分别对称布置4个,以便电子控制单元能更准确的接收相变材料的温度信号,布置在相变材料内测的为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布置在相变材料外侧的为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
所述的工质泵是朗肯循环系统中驱动工质流通的动力设备。有机工质经工质泵压缩后压力升高,进入第一相变储热器或第二相变储热器中进行换热。
所述的冷凝器是朗肯循环中系统中的冷凝设备。从膨胀机流出的工质处于气液混合状态,温度较高,其进入冷凝器后遇冷液化最终重新变为液态有机工质继续进行朗肯循环。
所述的膨胀机及发电机组是朗肯循环系统中将工质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关键设备。从第一相变储热器或第二相变储热器流出的高温气态工质膨胀机做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用于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余热回收系统结构和原理简单,对发动机原有的结构改动较小。
2.本余热回收系统利用双相变材料储存尾气余热,使有机工质持续交替与相变材料进行换热,可以有效削弱发动机变工况条件下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对朗肯循环的负面影响。
3.本余热回收系统利用两个三层环形套筒结构的相变储热器,可将相变材料的储热和放热过程解耦,有利于系统的简化设计和稳定运行,使膨胀机在朗肯循环中持续高效的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
附图说明
图1: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示意图;
图2:第一相变储热器和第二相变储热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第一和第二相变储热器和A-A剖面图及测温热电偶组布置示意图;
图4: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发动机;2,第一相变储热器;3,第二相变储热器;4,工质泵;5,膨胀机及发电机组;6,储液罐;7,冷凝器;8,第一电控三通阀;9,第二电控三通阀;10,第三电控三通阀;11,电子控制单元;12,有机工质流道;13,尾气流道;14,相变材料;15,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16,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1、第一相变储热器2、第二相变储热器3、第一电控三通阀8、第二电控三通阀9、第三电控三通阀10、电子控制单元11、膨胀机及发电机组件5、冷凝器7、工质泵4、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15、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16。
在发动机工作时,电子控制单元11根据相变储热器中的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15和凝固过程测温热点偶组16传来的温度信号对第一电控三通阀8进行控制,首先将第一电控三通阀8与第一相变储热器2连通,使发动机排出的尾气先与第一相变储热器2中的相变材料进行换热,相变材料吸收尾气中的热量发生相变从而将热量储存起来,当第一相变储热器2中的相变材料储满热后,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控三通阀8切换到与第二相变储热器3连通,使发动机尾气进入到第二相变储热器3中与其相变材料进行换热,直至第二相变储热器3的相变材料储满热后电子控制单元再次将第一电控三通阀8切换到与第一相变储热器2接通,从而与尾气进行再次换热。与此同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控三通阀9和第三电控三通阀10将第一相变储热器2接入到朗肯循环,从而使有机工质与第一相变储热器2中的相变材料进行换热,当有机工质完全与相变材料换热后,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控三通阀9和第三电控三通阀10将第二相变储热器3接入到朗肯循环,有机工质此时与第二相变储热器3中的相变材料继续进行换热。低温液态的有机工质经过与高温的相变材料换热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工质,这些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膨胀机并驱动其转动做工,膨胀机通过变速装置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相变储热器2和第二相变储热器3的内环进口与第一电控三通阀8连通,内环出口与大气连通,第一相变储热器2和第二相变储热器3的外环进口与第三电控三通阀10连通,外环出口与第二电控三通阀9连通。第一相变储热器2和第二相变储热器3的中环布置有相变储热材料。发动机尾气经过第一电控三通阀8流入第一相变储热器2或第二相变储热器3的内环通道,相变储热器中的相变材料吸收高温尾气的热量完成相变储能的过程。有机工质由储液罐6经水泵4、第三电控三通阀10流入第一相变储热器2或第二相变储热器3的外环通道,与第一相变储热器2或第二相变储热器3内的相变材料进行换热,低温液态的有机工质通过吸收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变成了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进入膨胀机做工,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Claims (3)

1.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第一电控三通阀、第二电控三通阀、第三电控三通阀、电子控制单元、膨胀机及发电机组件、冷凝器、工质泵、储液罐、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和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
发动机的排气管通过第一电控三通阀分别与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尾气流道相连,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工质流道出口通过第二电控三通阀与膨胀机及发电机组件相连,工质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电控三通阀分别与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工质流道入口相连,膨胀机及发电机组件、冷凝器、储液罐、工质泵顺次相连;
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电控三通阀、第二电控三通阀、第三电控三通阀电连接;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设置在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工质流道入口,且与相变材料接触;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设置在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的尾气流道入口,且与相变材料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相变储热器和第二相变储热器结构相同,均包括工质流道、尾气流道和相变材料,相变材料设置在工质流道、尾气流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相变储热器和第二相变储热器为三层环形套管结构,内环为尾气通道,中环为相变材料,外环为工质通道,熔化过程测温热电偶组和凝固过程测温热电偶组在第一相变储热器、第二相变储热器内分别对称布置4个。
CN201721806397.9U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73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6397.9U CN207673409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6397.9U CN207673409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3409U true CN207673409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7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06397.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73409U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34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7069A (zh) * 2017-12-21 2018-05-29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7069A (zh) * 2017-12-21 2018-05-29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9828B (zh) 一种吸收式制冷和动力联合循环系统
CN102094772B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联供装置
CN102427320B (zh) 一种超导液传热温差发电机
CN101915475A (zh) 液体热能循环系统及其应用
CN205591989U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车用发电系统的冷却结构
CN110486107A (zh) 联合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9026234A (zh)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与热泵驱动的热电联供系统及热电联供方法
CN108087069A (zh)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727987A (zh) 回收来自内燃机的废热的系统
CN110594112A (zh) 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海水温差发电循环系统
CN208793051U (zh)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与热泵驱动的热电联供系统
CN207673409U (zh) 一种基于双相变储热器的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CN203518324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4236161A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1370630U (zh) 一种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海水温差发电循环系统
CN208982132U (zh) Lng冷能斯特林发电耦合膨胀发电机组系统
CN104747389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循环发电的液化天然气气化系统及方法
CN108757069B (zh) 气液两相流重力热机
CN202853431U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用有机朗肯循环蒸发器
CN205400834U (zh) 一种工艺气超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
CN201731673U (zh) 液体热能循环系统
CN209431693U (zh) 一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N203189068U (zh)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涡轮发电机组
CN112682283A (zh) 一种基于储能的沙漠昼夜温差能发电系统
CN201916138U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联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