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8398U -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8398U
CN207658398U CN201820659581.3U CN201820659581U CN207658398U CN 207658398 U CN207658398 U CN 207658398U CN 201820659581 U CN201820659581 U CN 201820659581U CN 207658398 U CN207658398 U CN 207658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warming
goods
materials
uni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595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First 0 Sev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First 0 Sev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First 0 Sev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First 0 Sev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6595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8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8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8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复温保温装置包括复温单元,所述复温单元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发热层和保温层,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均匀排布在接触层与保温层之间,发热丝外接电源,所述发热丝为碳纤维电热丝。本实用新型中的复温保温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保温箱而言,其具备复温功能,尤其适用于对于严寒条件下对救治物资的复温和保温工作,利用所述复温保温装置既能够实现对救治物资的单独复温或单独保温,也可以实现对救治物资的先复温再保温。

Description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生物医疗试剂、疫苗、血液等为了保证其达到应具备的功效,需要保证生物医疗试剂、疫苗、血液等一直处于一定温度的低温环境中,所以在对生物医疗试剂、疫苗、血液等进行转移和运输时,为了保证生物医疗试剂、疫苗、血液等仍处于其需要的低温环境,就需要一种容器能够长时间保证容器内的温度处于所需的低温状态。
因此,现有的医疗保温箱均专注于如何保持箱体内的恒定低温状态。例如,专利201520869581.2公开了一种医用保温箱,其包括外箱体、内箱体、上盖、保温袋以及温度计,外箱体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内箱体设置于外箱体的内部,内箱体的箱体壁设有多个插槽,该插槽内部放置冰块,上盖设置于外箱体和内箱体的上部开口处,保温袋真空吸附在外箱体及上盖的外表面,温度计设置于外箱体的外壁上,所述医用保温箱能够维持内箱体内的低温状态。又比如,专利201720481784.3公开了一种智能生物医疗试剂保温箱,包括箱体,与箱体配合的箱盖,其中箱体内设有保湿盒,箱体和保湿盒夹层内设有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保湿盒内左半部设有多个第一孔槽,保湿盒内右半部设有多个第二孔槽,保湿盒底部设有蓄冷剂,箱体内还设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箱体外侧正面上设有温度湿度显示器,温度湿度显示器内设有主控板,温度湿度传感器与温度湿度显示器内的主控板连接,箱体底部设有蓄电池给元件供电,所述智能生物医疗试剂保温箱不仅能够维持箱体内的低温状态,还能够实现对箱体内温度和湿度的实时监控。
然而,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上述医疗保温箱、智能生物医疗试剂保温箱甚至现有的医疗保温设备均无法满足相应的救治需求。例如,在环境温度低、气候特殊的高原地区环境中,救治物资在环境的影响下处于超低温状态,现有的医疗保温箱的低温存储功能在此类状况下已不适用于对医疗物资的保存,而超低温状态下的救治物资也无法应用到患者身上,此时,需要对救治物资进行复温,以使其恢复至能够用于患者的温度。
但是复温的过程不同于现有的利用加热方式对物资进行复温的过程,对医疗用试剂、疫苗、血液而言,复温的过程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因为不同的复温速率会对医疗用试剂、疫苗、血液等产生不同的影响,若升温速度和温度控制的不准确,将会对医疗用试剂、疫苗、血液等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以实现对救治物资的复温和保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所述复温保温装置包括复温单元,所述复温单元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发热层和保温层,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均匀排布在接触层与保温层之间,发热丝外接电源,所述发热丝为碳纤维电热丝。
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盛放救治物资;所述复温单元围包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或者贴设在复温保温装置的内壁上;当复温单元围包在箱体外侧时,所述接触层与箱体外壁接触;当复温单元贴设在箱体内壁时,所述接触层与被救治物资接触。
所述复温单元与箱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复温单元整体呈包状、袋状或箱体状,救治物资放入复温单元内,所述接触层与被救治物资接触。
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复温、控制及检测单元供电;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被复温物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单元传输来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部件,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用于检测被复温物体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检测部件,所述第二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发热层内,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发热层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数显温控表,所述智能数显温控表用于显示被复温物体的实时温度和复温单元发热层的实时温度。
所述复温单元还包括外饰层,所述保温层位于发热层和外饰层之间。
所述接触层与发热层之间、发热层与保温层之间、以及保温层与外饰层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复温保温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保温箱而言,其具备复温功能,尤其适用于对于严寒条件下对救治物资的复温和保温工作,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对救治物资的单独复温、单独保温以及先复温再保温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复温单元的碳纤维电热丝相对于现有的复合纤维电热布而言,其发热快,节电效果好,柔软耐折,防水耐辐射,且不会氧化,持久耐用,安全可靠,可以满足恶劣环境下的防水防腐蚀需求。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检测部件实时采集物资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根据物资的起始温度控制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以实现对复温速率的控制。当物资恢复至所需的正常温度时,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发热层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实时传输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控制发热层的温度和发热时间,以实现对物资的保温。
4、本实用新型中的复温单元能够耐高温,且其抗燃性、抗腐蚀性以及抗拉、抗张强度等机械性能较高,提高了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温单元的各层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不仅拆洗方便,而且各层或各部件发生损坏后容易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复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复温保温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
1、箱体 2、复温单元 21、接触层 22、发热层 23、保温层 24、外饰层 25、物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围包在所述箱体1外侧的复温单元2。
所述复温单元2与箱体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将所述复温单元2紧紧的围包在箱体1外侧,复温单元2的下述外饰层24的头部和尾部的结合部位可以采用粘贴扣粘贴的方式实现连接,也可以采用拉链的方式实现连接,当需要将复温单元2从箱体1上拆卸下来时,只要打开粘贴扣或者拉开拉链即可。当然,本实用新型中,复温单元2与箱体1之间的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外饰层24首尾之间采用粘贴扣或拉链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
所述复温单元2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21、发热层22和保温层23。
所述接触层21与箱体1的外壁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接触层21采用纳米保温棉加铝箔复合玻纤布制成,其耐温数值不高于350℃,具有不燃性,抗腐蚀性好,能耐强酸、强碱及各种有机溶剂的腐蚀。本实用新型中的接触层抗拉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且其具备非粘着性,不易粘附任何物质,电绝缘性优良。本实用新型中的铝箔复合纳米保温棉布表面经过特殊防腐处理,水汽渗透性小,防水密封效果好,抗张强度好,贴面挺括,张面平整,不易受摩擦损伤。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接触层21不仅抗腐蚀、保温效果明显,而且其导热效果也很强,能保证所述复温单元在均匀发热的同时,热量被迅速传导到被复温物体上。
所述发热层22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均匀排布在接触层21与保温层23之间,发热丝外接电源。所述发热丝为碳纤维电热丝,相较于现有的复合纤维电热布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碳纤维电热丝柔软耐折,防水耐辐射,不会氧化持久耐用。
为确保本实用新型中的复温单元加热均匀以及发热丝稳定不易移动,所述发热丝的固定方式从以往的高温胶带粘贴的方式转换为采用诸如缝纫机等缝制的方式缝合在发热层22上,这样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震动碰撞也不会影响发热丝的排布,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中复温保温装置的发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述保温层23是减少复温单元能量流失的重要部分,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保温层23采用玻璃纤维针刺毡制成,其具有无数细小气穴,且其纤维呈现不规则排布,是极佳的隔热保温材料。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热传导系数可达0.2~0.040kcal/mhr℃,导热系数低,有很好的保温耐热性能,耐温数值不大于700℃。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保温层本身不会燃烧,无变形,不脆化,防火性能好,化学稳定性高,抗震性好,耐化学腐蚀性佳,同时也是绝好的绝缘材料。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温层23抗拉强度不小于1kg,抗拉强度高。
所述复温单元还包括外饰层24,所述保温层23位于发热层22和外饰层24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外饰层24采用特氟龙耐高温布缝制而成,其表面光滑,外形美观,整洁度高,不粘着性好,所以本实用新型中的复温保温装置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有油渍、污点或其他附着物时,可直接擦除。本实用新型中外饰层24的表机摩擦系数为0.05~0.1,表机摩擦系数小,绝缘性能佳。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饰层24的耐温数值不大于320℃,此外,作为外饰其作用还体现在抗腐蚀性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外饰层24对于强酸、强碱、盐、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都有着很好的阻抗。
为方便拆卸和存放,所述接触层21与发热层22之间、发热层22与保温层23之间、以及保温层23与外饰层24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复温、控制及检测单元供电。所述电源单元可以是固定电源,例如,市电或者由太阳能、风能、海潮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所述电源也可以是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如蓄电池、带太阳能板的移动电源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选择用电方式。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物资25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单元传输来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部件,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部件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物资25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检测部件并不仅仅局限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能够用于检测物资25的温度的结构部件。
因物资的性质和初始温度可能均不同,复温速率对其造成的影响也就不同,因此,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物资25的初始温度控制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以实现对复温速率的控制,使其在不对物资25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复温。
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检测部件,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部件为温控探头,所述温控探头设置在所述发热层22内,所述温控探头用于检测发热层22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温度需求,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温度探头,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探头可以为热电阻或热电偶。优选的,所述热电阻为pt100热电阻,所述热电偶为K型热电偶。
当物资25恢复至所需温度时,所述温控探头实时探测发热层22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由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温控探头反馈的温度信号控制发热丝的通电时间,从而实现对发热层22的温度和发热时间的智能控制,以实现对物资25的保温。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数显温控表,智能数显温控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控探头相连,所述智能数显温控表用于显示物资25的实时温度和复温单元发热层22的实时温度,从而能给操作者更为直观的温度显示。
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功率和不同的温控范围选择不同类型的控制单元。当输出功率不大,温控范围小时,可以选用简易温控器。当输出功率比较大,需要的温控范围比较广时,可以采用智能温控器来进行控温,以保证复温保温装置的正常稳定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对救治物资进行复温保温时,将救治物资放入箱体1内,箱体外围包所述复温单元2,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物资25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由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物资25的性质和初始温度控制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以实现对复温速率的控制。当被复温物质25恢复至医务人员所要求的温度时,可以直接将物资25取出并用于救治工作,当无法立即将物资25投入使用时,可将物资25继续放置在箱体1内以实现保温,此时所述复温保温装置通过温控探头实时探测发热层22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由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温控探头反馈的温度信号对发热层22的温度和发热时间进行自动控制,以实现对物资25的保温。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复温单元2并未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而是设置在了箱体1的内侧,将复温单元2裁制成与箱体1相适配的形状,并将其贴设在箱体1内,救治物资放入时,能够接触所述接触层21。这样的设计方式,相对而言,能够使发热层的温度更快的传导至物资,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摒弃了箱体的设置,而是直接将所述复温单元设置成为能够直接盛装物资的袋状、包状或箱体状的结构设计,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救治物资放入其内即可。当然,还可以将所述复温单元设置成其它的形状,只要能够满足可以盛装救治物资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复温单元2、接触层21、发热层22、保温层23、外饰层24、被复温物体2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保温装置包括复温单元,所述复温单元包括自内而外依次叠放的接触层、发热层和保温层,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均匀排布在接触层与保温层之间,发热丝外接电源,所述发热丝为碳纤维电热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盛放救治物资;所述复温单元围包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或者贴设在复温保温装置的内壁上;当复温单元围包在箱体外侧时,所述接触层与箱体外壁接触;当复温单元贴设在箱体内壁时,所述接触层与被救治物资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单元与箱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单元整体呈包状、袋状或箱体状,救治物资放入复温单元内,所述接触层与被救治物资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保温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为所述复温、控制及检测单元供电;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被复温物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单元传输来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部件,所述第一检测部件用于检测被复温物体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检测部件,所述第二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发热层内,所述第二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发热层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数显温控表,所述智能数显温控表用于显示被复温物体的实时温度和复温单元发热层的实时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温单元还包括外饰层,所述保温层位于发热层和外饰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与发热层之间、发热层与保温层之间、以及保温层与外饰层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
CN201820659581.3U 2018-05-04 2018-05-04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Active CN207658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9581.3U CN207658398U (zh) 2018-05-04 2018-05-04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9581.3U CN207658398U (zh) 2018-05-04 2018-05-04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8398U true CN207658398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5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59581.3U Active CN207658398U (zh) 2018-05-04 2018-05-04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83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6941A (zh) * 2019-01-14 2019-05-14 上海春雨自动化设备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智能控温防护系统
CN111281644A (zh) * 2020-03-09 2020-06-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防撞复温毯
CN114601623A (zh) * 2022-03-14 2022-06-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一种具有自供电功能的便携式复温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6941A (zh) * 2019-01-14 2019-05-14 上海春雨自动化设备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智能控温防护系统
CN109746941B (zh) * 2019-01-14 2024-03-26 上海春雨自动化设备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智能控温防护系统
CN111281644A (zh) * 2020-03-09 2020-06-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防撞复温毯
CN114601623A (zh) * 2022-03-14 2022-06-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一种具有自供电功能的便携式复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58398U (zh) 寒区伤员救治物资复温保温装置
CN101094629A (zh) 病人加温毯
CN209270100U (zh) 寒区伤员复温救治担架
CN110418444A (zh) 一种石墨烯电加热袋
CN206556325U (zh) 制冷制热一体储藏柜
CN208002556U (zh) 一种保温睡袋
CN206284433U (zh) 充电马甲
CN2927728Y (zh) 一种发热保暖衣
CN208016968U (zh) 一种基于pcm材料的便携式暖手器
CN106512152A (zh) 用于输液或输血管路的加热装置
CN206342761U (zh) 用于输液或输血管路的加热装置
CN205803761U (zh) 一种珍珠棉保温片
CN214230024U (zh) 一种新型石墨烯电热围巾
CN205923025U (zh) 一种智能保暖手套
CN202456872U (zh) 保暖随身包
Wu et al. Wearable Aerogels for 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 and Smart Devices
CN217321566U (zh) 一种包装膜及包装袋
CN208181731U (zh) 病人转运床收纳袋
CN212906019U (zh) 一种加热保温箱
CN206102355U (zh) 一种绝热保温容器
CN208766542U (zh) 一种复温箱及远程复温装置
CN108392311A (zh) 一种能够自动控温的多功能暖手装置
CN208462062U (zh) 一种保温装置
CN210579281U (zh) 一种用于加热手套的加热模块
CN203222690U (zh) 多功能干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