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8236U - 一种异形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形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8236U
CN207658236U CN201721303050.2U CN201721303050U CN207658236U CN 207658236 U CN207658236 U CN 207658236U CN 201721303050 U CN201721303050 U CN 201721303050U CN 207658236 U CN207658236 U CN 207658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d
opening
embedded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30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志荣
戴存忠
庄子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ELO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SHANGHAI JIELONG COLOR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ELO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SHANGHAI JIELONG COLOR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ELO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SHANGHAI JIELONG COLOR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ELO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30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8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8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8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形包装盒,包括有带有开口的盒体和盖子,所述盒体与盖子一体折叠成型,所述盒体包括有前后设置的两面板、上下设置的两底板以及一侧板,面板和底板构成开口结构,且所述盖子包括有用于封闭开口的嵌入部以及便于使用者开启盖子的开启部;当盖子封闭开口时,盖子与开口嵌设配合,且嵌入部嵌设于开口内,构成开口的所述正面板侧边和底板侧边倾斜设置并与盖子配合形成豁口结构,所述开启部设置于豁口处并暴露在盒体外。将盖子嵌设于盒体开口后,开启部暴露在盒体外部,使用者可通过开启部将盖子打开,以便于取出盒子内的产品,使用者的手指不需要插入各板件之间的空隙内,便于使用者开启盖子,以达到提高开盖便捷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异形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异形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是一种用来保护展示陈列产品的盒子,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包装盒的结构和性能的要求随之提高,具有优良性能和结构的包装盒对于产品和公司形象宣传具有良好的效果。
现有公告号为CN20532762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异形盒,包括有一个由外盒纸板弯折形成的外盒,一个由内盒纸板弯折形成的内盒,其中的外盒包括有外贴合面、外盒饰盖、外盒本体以及外遮挡盖,外盒本体左右两侧均一体折叠成型有外盒左侧面和外盒右侧面,外盒饰盖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外盒饰盖底板、外盒饰盖前侧连接板、外盒饰盖顶板、外盒饰盖顶板的左右两侧连接有外盒饰盖左侧板与外盒饰盖右侧板,外盒饰盖左侧板与外盒饰盖右侧板上均设置有双平行压折线,外盒饰盖底板、外盒饰盖前侧连接板、外盒饰盖顶板、外盒后侧面之间均设置有外盒竖直压折线,外盒本体分别与外盒左侧面、外盒右侧面之间均设置有双平行压折线,使用者通过折叠板件,先将外盒主体结构折叠组装成型,再将外盒饰盖折叠并嵌设于外盒开口处,从而完成整个外盒的组装过程,不需黏贴,使用方便,便于组装。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在开启异形盒时,需要将手指嵌入板件之间的空隙内,以打开用于封闭开口的外盒饰盖,从而取出包装盒内的产品,外盒饰盖的结构不便于使用者开启,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形包装盒,通过设置与盒体一体折叠成型的盖子,且盒体的正面板、上顶板构成开口的两侧边倾斜设置,即当盖子嵌设于开口内时,使用者可通过暴露在盒体外的开启部将盖子打开,以达到提高开盖便捷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形包装盒,包括有带有开口的盒体以及用于封闭开口的盖子,且所述盒体与盖子一体折叠成型,所述盒体包括有呈前后设置的两面板、呈上下设置的两底板以及一侧板,两所述面板和两底板构成开口结构,且所述盖子包括有用于封闭开口的嵌入部以及便于使用者开启盖子的开启部;当所述盖子封闭开口时,所述盖子与开口嵌设配合,且所述嵌入部嵌设于开口内,构成开口的所述面板的侧边和底板的侧边倾斜设置并与盖子配合形成豁口结构,所述开启部设置于豁口处并暴露在盒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子嵌设于盒体开口后,开启部暴露在盒体外部,使用者可通过开启部将盖子打开,以便于取出盒子内的产品。盒子上端的底板和前侧的面板构成开口的两边倾斜设置,则嵌设于开口内的盖子、底板和面板共同构成豁口结构,使用者的食指置于上端的顶板豁口处,大拇指置于豁口处,其余三指置于盒体后侧的面板处,即可向一侧拉出盖子,手指不需要插入各板件之间的空隙内,便于使用者开启盖子,以达到提高开盖便捷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子包括有一端与盒体一体折叠成型的主板以及分别连接于主板三侧边上的三支板,且三所述支板分别与相对应的主板侧边一体折叠成型,相对设置的两支板分别设置为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余下一支板设置为第三支板;当盖子嵌设于开口时,三所述支板部分嵌设于开口内并形成嵌入部,三所述支板暴露于盒体外的部分以及主板共同构成开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板与盒体一体折叠成型,三支板均与主板一体折叠成型,便于一体化加工;且整体结构紧凑,便于折叠成型;同时盒体可压扁为板状结构,而盖子可展开成为平整的板件,有利于存储和运输。因三支板均与主板一体折叠成型连接,当三支板插入盒体内部时,三支板均与盒体开口相抵接,通过支板和盒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对盖子进行初步定位,即当盖子嵌入开口且人手脱离后,盖子可将盒体开口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对于主板的侧边为一折边,且所述折边的转折点靠近盒体底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对于主板的侧边设置为折边,折边的转折点靠近盒体底部,以形成较大的斜边,以达到便于使用者将盖子嵌入盒体开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包括有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主板与下底板一体折叠成型,所述开口内嵌设有用于支撑盖子的支撑部;当所述盖子封闭开口时,所述支撑部与主板内壁呈抵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子嵌设于开口时,支撑部抵接于主板内壁,以起到限制盖子向盒体内部滑动的目的,即对嵌设进入盒体内部的嵌入部的长度进行限制,减少因嵌入部嵌设于盒体内部的长度不等而造成的开启不顺畅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包括有支撑板以及分别与支撑板两端一体折叠成型的两第一折板;当盖子封闭开口时,所述第一折板分别与两面板相抵接,所述支撑板分别与两底板相抵接,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均延伸至盒体内部,第三支板嵌设于第一折板和底板之间的空隙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嵌设于开口内,当盖子嵌入开口时,第三支板嵌设于第一折板和底板之间的空隙内,且嵌入部向盒体内部滑动,直至主板与第一支板相抵接为止,以实现限制嵌入部伸入盒体内部长度的目的。同时第一折板和底板夹持第三支板,起到进一步限制盖子移动的作用,以达到提高盖子嵌入盒体内部后的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支板上连接有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一支板一体折叠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折板与第三支板粘连连接,且粘连连接后第二折板和第三支板一体嵌设于第一折板和底板之间的空隙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将第二折板和第三支板粘连成为一体结构,再将其嵌设于第一折板和底板之间的空隙内,即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通过第二折板和第三支板一体连接,则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盖子嵌设于开口后的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板包括有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侧板与前面板一体折叠成型设置,且所述侧板包括有与前面板相连接的第一分板以及一体折叠成型于第一分板上的第二分板,所述支撑板一体折叠成型于第二分板侧边沿;当所述侧板折叠且支撑部嵌设于开口时,所述第一分板封闭盒体侧面,所述第二分板贴合于后面板外壁,所述支撑板嵌设于开口内并与后面板内壁贴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折叠侧板以使支撑部嵌设于盒体开口处,第一分板、第二分板和支撑板一体折叠成型,且第一分板和盒体一体折叠成型,整体结构可展开成为一体的板件,便于存储和运输。且第一分板与前面板相连接并向后折叠,既封闭了箱体侧面,同时又可实现将支撑部嵌设于开口内的目的,折叠方式简单,便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分板相对两端均连接有第三折板,两所述第三折板分别一体折叠成型于第一分板两侧边;当第一分板封闭盒体侧面时,所述第三折板嵌设于盒体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第三折板嵌设于盒体内部,起到稳固侧板和盒体之间的连接的作用,且两第三折板均与第一分板一体折叠成型,可以展开成为一体板件,便于运输和存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折板与第一分板相连接的两侧边相对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折板两侧边相对倾斜设置,即第三折板和第一分板相连接处向外延伸且逐渐变窄,以达到便于使用者将第三折板折入盒体内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面板构成开口的侧边一体折叠成型有第四折板,所述第四折板向盒体内部折叠并与前面板内壁粘连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子嵌设于盒体开口时,盖子嵌设于第四折板和正面板内壁之间,以起到进一步稳固嵌设于开口内的盖子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在前面板和上顶板开设豁口,且盖子的主板一端与盒体一体折叠成型,盖子的嵌入部嵌设进入盒体内部,使用者通过手持暴露在外的开启部从而开启盖子,以达到提高开启盖子的便捷性的目的;
其二:支撑部与第二分板一体折叠成型设置,且支撑部、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共同构成侧板结构,整体成型,具有便于组装和存储运输的优点;
其三:盒体、侧板以及盖子均一体折叠成型为一体,且各板件之间均一体折叠成型为一体,整体可展开为一体的板件结构,具有便于存储和运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异形包装盒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去除上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盖子嵌入开口后的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去除盖子后的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在展示支撑部与盒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侧板和盖子开启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侧板和盖子开启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异形包装盒整体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盒体;11、面板;111、前面板;112、后面板;113、第四折板;114、粘连板;12、底板;121、上底板;122、下底板;13、侧板;131、第一分板;132、第二分板;133、第三折板;2、盖子;21、嵌入部;22、开启部;23、主板;24、支板;241、第一支板;242、第二支板;243、第三支板;244、第二折板;3、开口;4、支撑部;41、支撑板;42、第一折板;5、卡接部;51、卡接口;52、卡接板;6、豁口;7、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异形包装盒,结合图3和图4所示,其包括有带有开口3的盒体1以及用于封闭开口3的盖子2,盖子2与盒体1一体折叠成型。结合图6所示,盒体1包括有呈前后设置的两面板11、呈上下设置的两底板12以及一侧板13,即面板11包括有前面板111和后面板112,底板12包括有上底板121和下底板122。构成开口3的前面板111侧边和上底板121侧边倾斜设置。当盖子2封闭开口3时,盖子2嵌设于开口3内,且上底板121、前面板111和嵌设于开口3内的盖子2构成豁口6结构,结合图2所示,盖子2部分嵌设于盒体1内部并形成嵌入部21,其余部分因豁口6而暴露在盒体1外部并形成开启部22。使用者通过手持开启部22以开启盖子2,不需要手指插入盖子2和盒体1之间的空隙内,从而达到提高开启盖子2的便捷性的目的。
结合图1和图4所示,上述盖子2包括有与盒体1相连接的主板23以及连接于主板23上的三支板24,主板23底边一体折叠成型于下底板122构成开口3的侧边沿处,上述三支板24分别一体折叠成型于主板23其余三侧边处,其中相对设置的两支板24分别设置为第一支板241和第二支板242,余下一支板24设置为第三支板243。当盖子2嵌设于盒体1开口3时,上述第三支板243两相对侧边分别与前面板111和后面板112相抵接,且第三支板243与上底板121内壁贴合设置;上述第一支板241和第二支板242均向盒体1内部延伸设置,且第一支板241与前面板111内壁贴合设置,第二支板242与后面板112内壁贴合设置,以达到封闭盒体1开口3的目的。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使用者将盖子2嵌入开口3处,上述第一支板241和第二支板242相对于主板23的侧边均为折边,且折边转折点靠近盒体1底部设置。结合图5所示,上述第二支板242靠近盒体1底部一角设置有一用于卡设产品7的卡接部5,卡接部5包括有开设于第二支板242上的卡接口51以及一体折叠成型于卡接口51底边的卡接板52。当使用者开启盖子2时,预先嵌设于卡接部5内的产品7随盖子2一起运动,以达到提高使用者取用产品7的便捷性的目的;
上述第一支板241外表面、主板23外表面、第二折板244外表面和第三支板243外表面均采用烫金工艺处理,起到提高整个异形包装盒外观观赏性的目的;当使用者关闭盖子2时,为了减少第一支板241外表面的烫金面与盒体1发生碰撞的现象,上述第一支板241的底边为折边,折边的转折点靠近底端设置,以达到保护烫金面的目的。
如图3所示,为了稳固嵌设于开口3处的盖子2,以使盖子2封闭开口3时,嵌入部21伸入盒体1内部的长度相等,减少盖子2向盒体1内部塌陷或向外凸出的现象发生,上述盒体1开口3处设置有用于支撑盖子2并限制盖子2移动的支撑部4,当盖子2封闭开口3时,支撑部4与主板23内壁呈抵接设置;为了达到便于异形盒整体成型的目的,上述侧板13包括有若干一体折叠成型的板件,且上述支撑部4一体折叠成型于上述板件上,即使用者通过折叠侧板13以使支撑部4嵌设于盒体1的开口3处,既实现了支持并限制盖子2的目的,同时整体一体成型有利于运输和存储。
如图4所示,上述支撑部4包括有支撑板41,当折叠侧板13并使支撑部4嵌设于开口3时,支撑板41贴合于后面板112内壁;支撑板两端分别一体折叠成型有第一折板42,且两第一折板42均与正面板11内壁和后面板112内壁相抵接,支撑板41两端分别与两底板12相抵接。结合图2和图3所示,当盖子2封闭开口3时,上述第一支板241和第二支板242均延伸至盒体1内部,第三支板243嵌设于第一折板42和上底板121之间的空隙内,起到限制嵌入部21伸入盒体1内部的距离的作用,同时通过第三支板243与上底板121、第一折板42之间的摩擦力,起到稳固嵌设于开口3处的盖子2的作用。
如图4所示,为了起到提高嵌设于开口3处的盖子2的结构稳定性的目的,上述第一支板241上一体折叠成型有第二折板244。结合图6所示,第二折板244一体折叠成型于第一支板241上边沿处,使用者通过折叠第二折板244,并通过双面胶将第二折板244和第三支板243粘连连接为一体,且第三支板243叠置于第二折板244上;将第二折板244和第三支板243的一体结构插设于第一折板42和上底板121之间,从而完成盖子2的整个固定过程,且双面胶的粘连方式简单,便于实施。
如图5所示,构成上述侧板13的板件包括有用于封闭盒体1侧面的第一分板131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分板131和支撑部4的第二分板132,且第一分板131一体折叠成型于前面板111侧边沿处。结合图4所示,当使用者折叠侧板13时,第一分板131封闭盒体1侧面,第二分板132向后折叠并贴合于后面板112外壁,主板23向盒体1内部折叠并嵌设于上下底面之间,从而完成整个侧板13的折叠过程。
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侧板13折叠后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上述第一分板131两端均一体折叠成型有第三折板133,当折叠侧板13时,上述两第三折板133均嵌设于盒体1内部,且第三折板133垂直于两面板11设置;为了便于使用者将第三折板133嵌设于盒体1内部,上述两第三折板133两侧边相向倾斜设置,即第三折板133和第一分板131相连接处向外延伸且逐渐变窄。
如图4所示,上述正面板11构成开口3的侧边一体折叠成型有第四折板113,第四折板113向盒体1内部折叠并与前面板111内壁通过白乳胶粘连连接,通过在前面板111和第一支板241之间增设第四支板24,以起到进一步稳固嵌设于开口3处的盖子2的作用;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上述上底板121、前面板111、下底板122和后面板112依次一体折叠成型相连,上底板121连接有粘连板114,粘连板114一体折叠成型于上底板121边沿处,且所述粘连板114与后面板112内壁通过白乳胶粘连连接,从而构成盒体1的主体结构,白乳胶以水为分散介质,不燃烧,不含有毒气体,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
下面结合异形包装盒的组装过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6所示,先通过白乳胶将粘连板114和后面板112相粘连,再对侧板13进行折叠,将两第三折板133嵌入盒体1内部,第一分板131封闭盒体1侧面,第二分板132贴合于后面板112外壁,再将两第一折板42相向折叠,以便于将支撑板41嵌设于盒体1的开口3处,且通过白乳胶将第四折板113和前面板111内壁相粘连,从而完成盒体1的组装过程;
先通过双面胶将第二折板244和第三支板243粘连连接为一体结构,再将第二折板244和第三支板243构成的一体结构插入上底板121和第一折板42之间的空隙内,直至第一折板42和主板23相抵接为止,如图1所示,从而完成整个异形包装盒的组装过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异形包装盒,包括有带有开口(3)的盒体(1)以及用于封闭开口(3)的盖子(2),且所述盒体(1)与盖子(2)一体折叠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包括有呈前后设置的两面板(11)、呈上下设置的两底板(12)以及一侧板(13),两所述面板(11)和两底板(12)构成开口(3)结构,且所述盖子(2)包括有用于封闭开口(3)的嵌入部(21)以及便于使用者开启盖子(2)的开启部(22);当所述盖子(2)封闭开口(3)时,所述盖子(2)与开口(3)嵌设配合,且所述嵌入部(21)嵌设于开口(3)内,构成开口(3)的所述面板(11)的侧边和底板(12)的侧边倾斜设置并与盖子(2)配合形成豁口(6)结构,所述开启部(22)设置于豁口(6)处并暴露在盒体(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2)包括有一端与盒体(1)一体折叠成型的主板(23)以及分别连接于主板(23)三侧边上的三支板(24),且三所述支板(24)分别与相对应的主板(23)侧边一体折叠成型,相对设置的两支板(24)分别设置为第一支板(241)和第二支板(242),余下一支板(24)设置为第三支板(243);当盖子(2)嵌设于开口(3)时,三所述支板(24)部分嵌设于开口(3)内并形成嵌入部(21),三所述支板(24)暴露于盒体(1)外的部分以及主板(23)共同构成开启部(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241)和第二支板(242)相对于主板(23)的侧边为一折边,且所述折边的转折点靠近盒体(1)底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包括有上底板(121)和下底板(122),所述主板(23)与下底板(122)一体折叠成型,所述开口(3)内嵌设有用于支撑盖子(2)的支撑部(4);当所述盖子(2)封闭开口(3)时,所述支撑部(4)与主板(23)内壁呈抵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包括有支撑板(41)以及分别与支撑板(41)两端一体折叠成型的两第一折板(42);当盖子(2)封闭开口(3)时,所述第一折板(42)分别与两面板(11)相抵接,所述支撑板(41)分别与两底板(12)相抵接,第一支板(241)和第二支板(242)均延伸至盒体(1)内部,第三支板(243)嵌设于第一折板(42)和底板(12)之间的空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板(241)上连接有第二折板(244),所述第二折板(244)与第一支板(241)一体折叠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折板(244)与第三支板(243)粘连连接,且粘连连接后第二折板(244)和第三支板(243)一体嵌设于第一折板(42)和底板(12)之间的空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1)包括有前面板(111)和后面板(112),所述侧板(13)与前面板(111)一体折叠成型设置,且所述侧板(13)包括有与前面板(111)相连接的第一分板(131)以及一体折叠成型于第一分板(131)上的第二分板(132),所述支撑板一体折叠成型于第二分板(132)侧边沿;当所述侧板(13)折叠且支撑部(4)嵌设于开口(3)时,所述第一分板(131)封闭盒体(1)侧面,所述第二分板(132)贴合于后面板(112)外壁,所述支撑板嵌设于开口(3)内并与后面板(112)内壁贴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板(131)相对两端均连接有第三折板(133),两所述第三折板(133)分别一体折叠成型于第一分板(131)两侧边;当第一分板(131)封闭盒体(1)侧面时,所述第三折板(133)嵌设于盒体(1)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板(133)与第一分板(131)相连接的两侧边相对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异形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111)构成开口(3)的侧边一体折叠成型有第四折板(113),所述第四折板(113)向盒体(1)内部折叠并与前面板(111)内壁粘连连接。
CN201721303050.2U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异形包装盒 Active CN207658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3050.2U CN207658236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异形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3050.2U CN207658236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异形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8236U true CN207658236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37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3050.2U Active CN207658236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异形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8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60655A (en) Folded sheet articles
CN202054213U (zh) 折叠式收纳箱
CN207658236U (zh) 一种异形包装盒
US20090300960A1 (en) Picture storage protection unit
CN206075706U (zh) 一种多层标签
CN205499577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精装盒
USRE36395E (en) Folded sheet articles
CN211919297U (zh) 一种折叠盒子
CN211642920U (zh) 一种趣味书型包装盒
JP2004268956A (ja) 段ボール板製の包装箱
CN215665036U (zh) 一种可弹出的包装盒
CN209634865U (zh) 具有风琴折页的面膜包装盒
JPS6017336Y2 (ja) ル−ズリ−フ・バインダ−の表装カバ−
CN207725822U (zh) 一种缓冲性能好的包装盒
JP2002308351A (ja) ティシュペーパー収容容器
CN218833538U (zh) 一种拼图盒
CN218112179U (zh) 文件盒
CN213893241U (zh) 一种折板式书籍资料存放盒
CN217456770U (zh) 书型包装盒
CN216970332U (zh) 折叠式收纳箱
CN212686322U (zh) 一种可竖立展示的包装盒
CN208994224U (zh) 一种电子产品包装袋
CN206840986U (zh) 一种传统艺术装帧书籍及其套盒
CN209241701U (zh) 手办胶盒
CN201068229Y (zh) 一种可折叠的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