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7777U - 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7777U
CN207657777U CN201721487864.6U CN201721487864U CN207657777U CN 207657777 U CN207657777 U CN 207657777U CN 201721487864 U CN201721487864 U CN 201721487864U CN 207657777 U CN207657777 U CN 207657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ption box
box
absorption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878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尹子安
刘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878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7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7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7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盒。该吸能盒包括:内部中空的吸能盒盒体;其中,所述吸能盒盒体两端开口,所述吸能盒盒体的开口端面为方形结构,并且,所述方形结构的相邻两条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盒由一个零件制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吸能盒,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既实现了轻量化,又提升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能盒端面的相邻两条边处设置加强筋,增强了吸能盒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吸能盒碰撞薄弱点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碰撞安全性能是车身结构安全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目的是减小由于碰撞造成乘员伤害的程度,这要求车身结构必须具备吸能以及抗变形的能力,即车辆发生碰撞时,其碰撞能量必须被车身构造的特定部位吸收,尽可能的减小车辆撞击的加速度。吸能盒是吸收汽车碰撞能量的重要部件,对于承载式车身的正碰而言,保险杠横梁与吸能盒可以吸收部分碰撞能量。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越来越成为汽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点。但是电动车普遍遇到的难题为蓄电池续航里程有限,为了保证较长的续航里程,电池的重量不能降低,这时候就要求车身进行轻量化,具体的,对于吸能盒而言,既要考虑到轻量化,又要具备吸能的用途,且自身需要保持一定强度,对一些零部件的装配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如图1所示,目前实际应用中的吸能盒多由若干个钢材料经冲压工艺制成的零部件焊接起来,无疑加重了车身的重量且吸能效果较差。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4590177 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吸能盒,具体公开了该汽车吸能盒包括吸能盒盒体、连接法兰和连接耳片,所述吸能盒盒体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且吸能盒盒体的端部边缘具有倒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吸能盒由多个部件连接而成,加重了吸能盒自身的重量,并且,连接耳延伸至吸能盒盒体外,增加了与其他部件的装配难度。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能盒,旨在解决现有吸能盒重量较重和吸能效果较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能盒,包括:内部中空的吸能盒盒体;其中,所述吸能盒盒体两端开口,所述吸能盒盒体的开口端面为方形结构,并且,所述方形结构的相邻两条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方形结构的边角处设置有圆角。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方形结构相邻两条边之间所呈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四根。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各根所述加强筋的长度均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吸能盒盒体呈四棱柱状。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吸能盒盒体侧面设置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所述吸能盒盒体由铝合金经挤压工艺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盒,由一个零件制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吸能盒,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既实现了轻量化,又提升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能盒端面的相邻两条边处设置加强筋,增强了吸能盒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吸能盒碰撞薄弱点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防撞装置,该装置包括:防撞梁、主梁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中,所述吸能盒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梁与所述主梁之间。
由于吸能盒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防撞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盒包括:内部中空的吸能盒盒体1;其中,吸能盒盒体1两端开口,所述吸能盒盒体1的开口端面为方形结构a,并且,方形结构a的相邻两条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1。
具体而言,吸能盒盒体1可以呈中空管状、锥状、柱状等。优选的,吸能盒盒体1呈柱状,例如四棱柱状,吸能盒盒体1的厚度可以为2mm,吸能盒盒体1侧面设置有连接孔12,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实现吸能盒盒体1与其他部件的连接。该吸能盒盒体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吸能盒盒体1可以采用型材挤压制成,例如塑料、铝、玻璃纤维、碳纤维等。优选的,吸能盒盒体1选用铝合金经挤压工艺制成。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的吸能盒选用的铝合金可以选用牌号为6061的铝合金,该铝合金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或者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工艺制备,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由该材料制成的吸能盒重量仅为0.3kg,相较于一般重量为0.8kg的传统吸能盒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吸能盒在质量上实现了轻量化。此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能够保证其在吸收碰撞能量后能将碰撞能量以热能形式迅速传导到外界,并且,该材料在低温状态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有效的保证吸能盒在寒冷气候下正常发挥吸能作用。
方形结构a的边角处设置有圆角α,圆角α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圆角α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汽车遭到碰撞时在方形结构的边角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吸能盒盒体的破损。
继续参阅图3,加强筋11与方形结构a相邻两条边之间所呈的夹角相同,可以均为β,即:加强筋11连接在方形结构相邻的两条边之间,并与该两条边形成稳固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增强了方形结构a边角处的强度。具体实施时,β可以为45°,吸能盒盒体1位于相邻两根加强筋之间的边长L1可以为该边长中其余两段长度的2~3倍,例如L1可以为26cm。
加强筋11可以为一根或多根,优选的,加强筋11的数量为四根。也就是说,方形结构a的四个顶角对应的各组相邻边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11,进一步增加了吸能盒盒体1的强度,也增加了吸能盒的碰撞性能。
进一步优选的,各根加强筋11的长度均相同,这样形成对称的结构,使得吸能盒整体受力均匀,有利于提高其吸能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工作过程为: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防撞梁2 在吸收少量能量后将剩余的大部分碰撞能量传递至吸能盒盒体1,中空状铝合金材质的吸能盒盒体1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压溃,将内能转化为变形能,具有方形结构a的边缘优先发生开裂或碎裂,吸收一部分车辆碰撞时的动能,接着诱导整个吸能盒盒体1发生开裂或碎裂以实现碰撞能量的进一步吸收。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吸能盒,由一个零件制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吸能盒,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既实现了轻量化,又提升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能盒端面的相邻两条边处设置加强筋,增强了吸能盒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吸能盒碰撞薄弱点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吸能盒的吸能效果。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梁2、主梁3和吸能盒1;其中,吸能盒1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主梁3 之间。具体而言,吸能盒1的一端可以通过胶/螺混合连接的方式与防撞梁2 相连接,吸能盒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连接板与主梁螺栓连接,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防撞梁2在吸收少量能量后将剩余的大部分碰撞能量传递至吸能盒,中空状铝合金材质的吸能盒盒体1具有方形结构a的边缘优先发生开裂或碎裂,进而诱导整个吸能盒盒体1发生开裂或碎裂以实现碰撞能量的吸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吸能盒盒体(1);其中,所述吸能盒盒体(1)两端开口,所述吸能盒盒体(1)的开口端面为方形结构
(a),并且,所述方形结构(a)的相邻两条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结构(a)的边角处设置有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与所述方形结构(a)相邻两条边之间所呈的夹角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的数量为四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各根所述加强筋(11)的长度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盒体(1)呈四棱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盒体(1)侧面设置有连接孔(1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盒体(1)由铝合金经挤压工艺制成。
9.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梁(2)和主梁(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1);其中,
所述吸能盒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主梁(3)之间。
CN201721487864.6U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Active CN207657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7864.6U CN207657777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7864.6U CN207657777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7777U true CN207657777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38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87864.6U Active CN207657777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7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9208B (zh) 一种仿牛角结构的保险杠
CN205524081U (zh) 一种吸能盒和包括该吸能盒的汽车
CN109591743A (zh) 一种高效稳定吸能的汽车碰撞吸能盒
CN102765361A (zh) 一种碳纤维/芳纶增强复合材料制备的汽车前防撞梁
CN206749904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前纵梁
CN108340937A (zh) 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
CN110843710B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三明治结构
CN207250598U (zh) 电池托盘
CN108791113A (zh) 具有低峰值吸能结构的高集成一体化汽车顶棚
CN207657777U (zh) 一种吸能盒及车辆防撞装置
CN110194115A (zh) 一种复合材料保险杠横梁总成
CN108556919A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车架
CN110065538B (zh) 一种汽车轻型多功能发动机罩
CN209467202U (zh) 一种前纵梁及具有该前纵梁的车辆
CN205554105U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汽车吸能盒
CN207916975U (zh) 一种发动机盖
CN115009363B (zh) 车架、滑板式底盘以及电动汽车
CN207902444U (zh) 蜂窝吸能装置
CN110576654A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碰撞吸能盒上的三明治结构
US20170080984A1 (en) Engine cover made from carbon fiber and alloy
CN104213525B (zh) 一种复合材料智能型高速公路护栏
CN211417178U (zh) 汽车碰撞吸能三明治结构
CN215361235U (zh) 一种复合吸能装置
CN109624449A (zh) 一种抗冲击曲杆点阵夹层板结构
CN201026852Y (zh) 一种轿车车门防撞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