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6182U -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6182U
CN207636182U CN201721711714.9U CN201721711714U CN207636182U CN 207636182 U CN207636182 U CN 207636182U CN 201721711714 U CN201721711714 U CN 201721711714U CN 207636182 U CN207636182 U CN 207636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repanning
infrared
substrate
fro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117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117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6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6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6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以解决光学开孔严重影响浅色移动终端的外观,给用户带来不好的视觉效果的问题。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光敏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和所述光敏接收器相邻设置;透光盖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所述透光盖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边框层,所述边框层对应所述红外发射器处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设置有IR油墨层。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应用于移动终端中。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通常,移动终端上设有光传感器组件,例如:光敏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其中,光敏传感器可以感受环境光的强度,可用于调节屏幕的背光亮度等;红外传感器发射的红外线可被近距离物体反射,红外传感器接收反射的红外线,从而可以测定移动终端与近距离物体的距离,可利用这一特性检测用户是否将移动终端贴在耳朵上打电话,以便自动关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
在移动终端上,光敏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所在位置处设有光学开孔,光敏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可以通过光学开孔向外界发射光线或者从外界接收光线。为了设计方便,减少生产成本等,通常设置为红外光敏三合一小孔器件,光学开孔覆盖红外发射接收区域和光敏接收区域,因此孔面积比较大,常见的光学开孔有图1中所示的跑道孔1、图2中所示的圆孔2等。
然而,上述光学开孔上印刷有可透红外线的黑色IR((Infrared ray,简称IR)油墨,从而导致从移动终端的整体外观上看,特别是浅色外观,黑色光学开孔面积较大,进而严重影响移动终端的外观,给用户带来不好的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以解决光学开孔严重影响浅色移动终端的外观,给用户带来不好的视觉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光敏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和所述光敏接收器相邻设置;透光盖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所述透光盖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边框层,所述边框层对应所述红外发射器处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设置有IR油墨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移动终端前置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透光盖板设置在基板上方,可起到保护基板等作用,同时透光盖板还可确保光线的可穿透性,以避免影响光传感器对光线的发射和接收。其中,因边框层具有很强的扩散性,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穿透边框层后,发射角会变大,导致在盖板内部的反射较强,因此底噪较大,过大的底噪会导致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简称ADC)过饱和,影响红外测距,而在边框层设计内置有IR油墨层的第一开孔后,IR油墨的红外波段透光率高,而且不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穿过第一开孔的IR油墨层后发射角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在盖板内的反射相对较弱,底噪相对较小,从而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保证了红外测距的准确性。同时,因红外线是可以穿透边框层的,从而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经反射后可被红外接收器接收,不会影响红外测距;外界的环境光也是可以穿透边框层的,且光敏接收器的灵敏度较高,从而外界的环境光也可被光敏接收器接收,也不会影响感光。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仅在红外发射区域设置光学开孔,从移动终端的外观上来看,第一开孔作为光学开孔,其面积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光学开孔的面积,特别是浅色移动终端表面的黑色光学开孔也变小,从而改善了移动终端外观的美观性,给用户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的局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光学开孔与现有技术中的跑道孔的对比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光学开孔与现有技术中的圆孔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包括:基板10,基板10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20、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相邻设置;透光盖板50,设置在基板10上方,透光盖板50靠近基板10的一侧上设置有边框层60,边框层60对应红外发射器20处设置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内设置有IR油墨层70。
在本实施例中,在基板10的第一位置处,有独立设置的红外发射器20,在基板10的第二位置处,可设有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110,从而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相邻设置在ASIC110上,基板10的上方是透光盖板50,透光盖板50可对基板10、基板10上的器件,以及移动终端的其它器件起到保护隔离等作用,同时透光盖板50不会阻挡光线,使得基板10上的光传感器可正常发射和接收光线,在透光盖板50靠近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边框层60,边框层60可为浅色边框层,从而形成浅色盖板,浅色盖板与移动终端的边框颜色相同,即移动终端的浅色外观。
在以上结构的基础上,边框层60中设置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内设置有IR油墨层70,IR油墨层70可为深色IR油墨层,且第一开孔与红外发射器20对应,这里可以理解为第一开孔与红外发射器20正对,从而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从第一开孔穿透IR油墨层70发射出去,第一开孔的设置可避免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穿透边框层60,因边框层60具有很强的扩散性,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穿透边框层60后,发射角会变大,底噪会导致ADC过饱和,直接影响红外测距。
另外,发射的红外线被近距离物体反射后,可穿透透光盖板50和边框层60,被红外接收器30正常接收,从而确保了红外测距的准确性;又因环境光可穿透透光盖板50和边框层60,而光敏接收器40的灵敏度较高,同样可被正常接收,从而确保了对环境光检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设置不仅可使光传感器正常工作,且第一开孔仅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光学开孔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红外接收区域,以及光敏接收区域,面积大大减小,在移动终端浅色的外观下,第一开孔中的IR油墨层70漏在外表的深色部分也变小,从而在移动终端的外观上看到的黑孔变小,减小了外观开孔,提高了移动终端外观的美观性,满足了用户对外观的高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仅以基板10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来表示光传感器的分布,即红外发射器20位于一处,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一起位于另一处,而并没有具体限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20单独设置在基板10的一处,而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相邻设置在基板10的另一处,这样的描述只是为了表达三个光传感器在基板10上的位置关系,而实际上,红外发射器20、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可以是一体设置,结合基板10,形成红外光敏三合一小孔器件,成为一个独立的器件。而本实施例中的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相邻设置可以理解为二者设置在同一ASIC上。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区域和环绕显示区域四周的边框区域,为了不影响显示区域的显示效果,通常光传感器都是设置在边框区域的,而本实施例中的边框层60也是对应边框区域设置的。
优选地,边框层60可由与移动终端边框相同的油墨形成,例如,边框层60可为白色边框层,以形成白色盖板,从而形成移动终端的白色外观。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第一开孔印刷IR油墨,来形成IR油墨层70,可参考地,可在第一开孔印刷黑色IR油墨,从而在第一开孔内形成黑色IR油墨层。
优选地,IR油墨层70设置在第一开孔的孔口上。
IR油墨层70设置在第一开孔的孔口,可以满足红外线穿透IR油墨层70发射至近距离物体,同时IR油墨层70还可在孔口选择性地透过红外线,以增加红外线的透过率,减小可见光的透过率,从而不仅可以减小其它不需要光的干扰,而且可见光的透过率减小还可避免IR油墨层70下的结构暴露在移动终端的外观上,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的美观性。
优选地,IR油墨层70设置在第一开孔靠近透光盖板50的孔口上。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还包括:盖底层80,盖底层80设置在边框层60远离透光盖板50的一侧;盖底层80设置有第二开孔,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相通;盖底层80对应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处设置有第三开孔。
在边框层60远离透光盖板50的一侧设置盖底层80,从外观的角度上,盖底层80将浅色盖板的底层加深,可使浅色盖板的颜色看上去更加鲜明,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如盖底层80可使白色盖板看上去足够白,从而使白色外观的移动终端更加美观。除此之外,盖底层80还可起到遮光的作用,以保证移动终端的显示质量。
较佳地,盖底层80可为深色盖底层,如黑色盖底层,黑色盖底层的遮光性更好。进一步地,可采用黑色油墨形成黑色盖底油墨层,从而形成黑色盖底层。
因黑色盖底层具有遮光的作用,因此为了避免因红外线和环境光无法穿透黑色盖底层,而导致光传感器无法正常发射和接收光线,将浅色盖板的黑底进行镂空处理,例如在盖底层80设置开孔,对应地,设置与第一开孔相通的第二开孔,从而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可依次经过第二开孔和第一开孔发射出去,可见,第二开孔和第一开孔都是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在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了第三开孔,从而反射的红外线和环境光可穿过依次透光盖板50、边框层60和第三开孔,被相应的光传感器所接收,可见,第三开孔覆盖了红外接收区域和光敏接收区域。
参见图3,基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红外发射器20所在的区域为红外发射区域,红外发射区域对应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形成的第一光学开孔101,以用于红外发射器20发射红外线,第一光学开孔101在移动终端的外观上看,会看到IR油墨层70,是一个黑孔,因此这里称第一光学开孔101为光学可见孔;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所在的共同区域为红外接收区域和光敏接收区域,统称为接收区域,接收区域对应有第三开孔,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光学开孔102,以用于红外接收器30接收红外线,同时光敏接收器40接收环境光,在移动终端的外观上看,第二光学开孔102被边框层60遮挡,因此这里称第二光学开孔102为光学隐藏孔。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外观上,通过一个仅覆盖红外发射区域的光学可见孔取代覆盖红外发射区域和接收区域的光学可见孔的面积,使得移动终端的外观开孔明显减小,同时工艺简单,不会增加器件的生产成本。
参见图4,在图4中,现有技术中的光学开孔为跑道孔1,跑道孔1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91和接收区域92,而第一光学开孔101仅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91,可见,第一光学开孔101的面积明显小于跑道孔1的面积。
参见图5,在图5中,现有技术中的光学开孔为圆孔2,圆孔2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91和接收区域92,而第一光学开孔101仅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91,可见,第一光学开孔101的小圆面积明显小于圆孔2的大圆面积。
进一步地,第二开孔的孔口与第一开孔的孔口重合。
第二开孔的孔口与第一开孔的孔口重合,从而使得第二开孔和第一开孔结合为第一光学开孔101,第一光学开孔101孔径一致,为一个整体独立的开孔,以作为上述的光学可见孔。
参见图3,优选地,基板10上设置有第一通光孔11和第二通光孔12,红外发射器20位于第一通光孔11内,第一通光孔11与第二开孔正对,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位于第二通光孔12内,第二通光孔12与第三开孔正对。
在基板10上对应的红外发射区域设置了第一通光孔11,将红外发射器20设置在第一通光孔11内,从而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可依次穿过第一通光孔11、第一光学开孔101、浅色盖板发射至外界,这样可避免其它光线、或者其它器件和红外发射器20之间相互干扰,还可确保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能够通过第一通光孔11到达指定位置,以实现红外测距。
在基板10上对应的接收区域设置了第二通光孔12,将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设置在第二通光孔12内,从而被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和环境光可穿透浅色盖板,依次穿过第二光学开孔102、第二通光孔12,被对应的光传感器接收,这样可避免其它光线、或者其它器件和红外接收器30之间相互干扰,以及其它光线、或者其它器件和光敏接收器40之间相互干扰,还可确保入射的红外线或者环境光能够通过第二通光孔12到达指定位置,以实现红外测距和环境光检测。
优选地,移动终端前置面板还包括封装结构100,封装结构100安装在基板10上,红外发射器20、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封装在封装结构100内。
封装结构100可起到封装的作用。
优选地,边框层60包括四层依次叠加的油墨层61。
对应地,油墨层61可为浅色油墨层,四层依次叠加的浅色油墨层可确保移动终端整体的浅色外观效果,同时不会使移动终端的厚度过厚,为本实施例中的一个优选方案。
对应地,对于白色盖板,边框层60可包括四层依次叠加的白色油墨层。
可参考地,基板10为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基板。
在本方案中,在基板10上设置ASIC110,将光传感设置在ASIC110上,形成IC基板,IC基板可确保光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例如,根据红外线发射和反射,测量移动终端与近距离物体之间的距离;又如,根据环境光的强度,对环境光进行分析,以对屏幕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透光盖板50为玻璃盖板。
玻璃盖板不仅可以满足透光的要求,且可以起到保护隔离的作用。
优选地,红外发射器20可为红外发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红外接收器30可为红外接收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和光敏接收器40可为光敏接收photodiode。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在基板10的第一位置处,有独立设置的红外发射器20,在基板10的第二位置处,可设有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110,从而红外接收器30和光敏接收器40相邻设置在ASIC110上,基板10的上方是透光盖板50,透光盖板50可对基板10、基板10上的器件,以及移动终端的其它器件起到保护隔离等作用,同时透光盖板50不会阻挡光线,使得基板10上的光传感器可正常发射和接收光线,在透光盖板50靠近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边框层60,边框层60可为浅色边框层,从而形成浅色盖板,浅色盖板与移动终端的边框颜色相同,即移动终端的浅色外观。
在以上结构的基础上,边框层60中设置第一开孔,第一开孔内设置有IR油墨层70,IR油墨层70可为深色IR油墨层,且第一开孔与红外发射器20对应,这里可以理解为第一开孔与红外发射器20正对,从而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从第一开孔穿透IR油墨层70发射出去,第一开孔的设置可避免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穿透边框层60,因边框层60具有很强的扩散性,红外发射器20发射的红外线穿透边框层60后,发射角会变大,底噪会导致ADC过饱和,直接影响红外测距。
另外,发射的红外线被近距离物体反射后,可穿透透光盖板50和边框层60,被红外接收器30正常接收,从而确保了红外测距的准确性;又因环境光可穿透透光盖板50和边框层60,而光敏接收器40的灵敏度较高,同样可被正常接收,从而确保了对环境光检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设置不仅可使光传感器正常工作,且第一开孔仅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光学开孔覆盖了红外发射区域、红外接收区域,以及光敏接收区域,面积大大减小,在移动终端浅色的外观下,第一开孔中的IR油墨层70漏在外表的深色部分也变小,从而在移动终端的外观上看到的黑孔变小,减小了外观开孔,提高了移动终端外观的美观性,满足了用户对外观的高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光敏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和所述光敏接收器相邻设置;
透光盖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所述透光盖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边框层,所述边框层对应所述红外发射器处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设置有IR油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R油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的孔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盖底层,所述盖底层设置在所述边框层远离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侧;
所述盖底层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一开孔相通;
所述盖底层对应所述红外接收器和所述光敏接收器处设置有第三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孔口与所述第一开孔的孔口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所述红外发射器位于所述第一通光孔内,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开孔正对,所述红外接收器和所述光敏接收器位于所述第二通光孔内,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第三开孔正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和所述光敏接收器封装在所述封装结构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层包括四层依次叠加的油墨层。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集成电路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盖板为玻璃盖板。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前置面板。
CN201721711714.9U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07636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1714.9U CN207636182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1714.9U CN207636182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6182U true CN207636182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11714.9U Active CN207636182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618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0246A (zh) * 2018-01-15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101083A (zh) * 2018-08-23 2018-1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1971616A (zh) * 2019-03-01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3949752A (zh) * 2020-07-15 2022-01-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感器集成模组、移动终端以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0246A (zh) * 2018-01-15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101083A (zh) * 2018-08-23 2018-1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9101083B (zh) * 2018-08-23 2020-05-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1971616A (zh) * 2019-03-01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1971616B (zh) * 2019-03-01 2023-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3949752A (zh) * 2020-07-15 2022-01-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感器集成模组、移动终端以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6182U (zh)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06940633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50990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84996B (zh) 盖板以及移动终端
JP5043204B2 (ja) 光強度センサ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CN101488301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亮度调节方法
CN106850989B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50101A (zh)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85475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以及终端
CN107193412A (zh)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1681047B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933415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和终端
WO2010084640A1 (ja) エリアセンサ、およびエリアセンサ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CN106453723B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206341253U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及终端
CN103339578A (zh) 用于隐藏电子设备的传感器和其他部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51513A (zh) 指纹辨识装置
US20210271295A1 (en) Terminal with improved screen-to-body ratio
CN106385511A (zh) 传感器模组、面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8806840U (zh) 电子设备
CN107064948A (zh)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9089009U (zh) 电子设备
CN107785400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37090A (zh) 指纹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6598444A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