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5668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5668U
CN207635668U CN201721809917.1U CN201721809917U CN207635668U CN 207635668 U CN207635668 U CN 207635668U CN 201721809917 U CN201721809917 U CN 201721809917U CN 207635668 U CN207635668 U CN 207635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dispenser
heating
connecting tube
he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099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波
刘一波
张金圈
张荣婷
文智明
谷欢欢
郭莉娟
张要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099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5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5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56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分液器,分液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分液器的出气口相连通,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用于产生热源以加热分液器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压缩机内部容易吸入液态冷媒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压缩机在低频(1Hz~30Hz之间)下运转时,会出现明显的滑片撞击转滚子的“哒哒”撞击声。这是由于吸气温度较低,分液器无法将冷媒完全气液分离,有一部分液态冷媒进入气缸阻碍滑片的运动,气缸和滑片运动不同步将造成滑片撞击滚子发出有节奏的“哒哒”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压缩机内部容易吸入液态冷媒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分液器,分液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分液器的出气口相连通,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用于产生热源以加热分液器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加热系统,第一加热系统为电加热系统。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系统包括:加热部,加热部的至少部分与分液器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加热部电连接,以控制加热部的运行。
进一步地,加热部为加热管或电阻丝,加热部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上;或,加热部的至少部分缠绕在连接管上;或,加热部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和连接管上。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上设置有电流控制器,电流控制器用于调节控制电路的电流大小。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套设在至少部分的分液器和至少部分的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加热部位于固定部与分液器之间;或,加热部位于固定部与连接管之间;或,加热部位于固定部与分液器之间以及固定部与连接管之间。
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一固定段上设置有穿设孔,加热部设置在穿设孔的孔壁上,第一固定段套设在分液器上。
进一步地,固定部还包括:第二固定段,第二固定段与第一固定段相连接,第二固定段的孔壁上设置有加热部,第二固定段套设在连接管上。
进一步地,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加热系统,第二加热系统为气流加热系统。
进一步地,第二加热系统包括:换热管路,换热管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接,换热管路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和/或连接管上。
进一步地,换热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换热管路的通断。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加热系统信号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加热系统的运行与断开。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温度监测器,温度监测器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温度监测器设置在分液器的进口,温度监测器用于获取分液器的进口的温度值,并将温度值传递到控制系统,当温度值小于控制系统内的预定温度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加热系统的运行。
进一步地,控制系统与压缩机的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系统用于获取压缩机的转速,当转速低于预定转速时,控制系统控制加热系统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有用于加热分液器和连接管中至少一个的加热系统,能有效地减少压缩机内部吸入的液态冷媒。其中,连接管的第一端与分液器的出气口相连通,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以使分液器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分液器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冷媒通过连接管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考虑到连接管内部会进入一定的液态冷媒,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有加热系统,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分液器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会减少进入连接管的液态冷媒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压缩机内部容易吸入液态冷媒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分液器与固定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空调器的固定部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空调器的固定部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换热管路与连接管的缠绕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压缩机;20、分液器;30、连接管;40、第一加热系统;41、加热部;42、控制电路;421、电流控制器;50、第二加热系统;51、换热管路;52、控制阀;60、控制系统;70、温度监测器;80、固定部;81、第一固定段;811、穿设孔;82、第二固定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请参考图1和图2,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和分液器20,分液器20的出气口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连接管30,连接管30的第一端与分液器20的出气口相连通,连接管3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用于产生热源以加热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有用于加热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中至少一个的加热系统,能有效地减少压缩机10内部吸入的液态冷媒。其中,连接管30的第一端与分液器20的出气口相连通,连接管3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以使分液器20的出气口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分液器20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冷媒通过连接管30进入压缩机10的吸气口,考虑到连接管30内部会进入一定的液态冷媒,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有加热系统,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会减少进入连接管30的液态冷媒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压缩机内部容易吸入液态冷媒的问题。
针对加热系统的具体形式,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加热系统40,第一加热系统40为电加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加热系统40,通过将第一加热系统40设置为电加热系统,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电路系统对热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进行加热。
针对第一加热系统40的具体形式,如图1所示,第一加热系统40包括:加热部41,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与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控制电路42,控制电路42与加热部41电连接,以控制加热部41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系统40包括加热部41和控制电路42。其中,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与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控制电路42与加热部41电连接,通过控制控制电路42的通断以控制加热部41的运行。
优选地,加热部41为加热管或电阻丝,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20上;或,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连接管30上;或,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热部41为加热管或电阻丝。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20上。
可选地,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连接管30上。
可选地,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上。
为了能够控制控制电路42的电流大小以此控制加热部41产生的热量,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42上设置有电流控制器421,电流控制器421用于调节控制电路42的电流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控制电路42上设置有电流控制器421,通过调节电流控制器421的电阻大小从而可以调节控制电路42的电流大小。
为了能够将加热部41稳定地设置在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上,如图3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固定部80,固定部80套设在至少部分的分液器20和至少部分的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加热部41位于固定部80与分液器20之间;或,加热部41位于固定部80与连接管30之间;或,加热部41位于固定部80与分液器20之间以及固定部80与连接管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空调器还上设置由固定部80,其中,固定部80套设在至少部分的分液器20和至少部分的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热部41位于固定部80与分液器20之间。
可选地,加热部41位于固定部80与连接管30之间。
可选地,加热部41位于固定部80与分液器20之间以及固定部80与连接管30之间。
针对固定部80的具体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部80包括:第一固定段81,第一固定段81上设置有穿设孔811,加热部41设置在穿设孔811的孔壁上,第一固定段81套设在分液器20上。
优选地,如图6所示,固定部80还包括:第二固定段82,第二固定段82与第一固定段81相连接,第二固定段82的孔壁上设置有加热部41,第二固定段82套设在连接管30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80包括第一固定段81和第二固定段82,其中,第一固定段81上设置有穿设孔811,加热部41设置在穿设孔811的孔壁上,第一固定段81套设在分液器20上。第二固定段82与第一固定段81相连接,第二固定段82的孔壁上设置有加热部41,第二固定段82套设在连接管30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80的材质使用橡胶、塑料等塑性材料,以保证固定部80隔热,防止热量外流。
优选地,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加热系统50,第二加热系统50为气流加热系统。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压缩机10内排出的气体的热量,如图1和图7所示,第二加热系统50包括:换热管路51,换热管路51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相连接,换热管路5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20和/或连接管3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加热系统50上设置有换热管路51,其中,换热管路51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相连接,换热管路5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分液器20和/或连接管30上。
考虑到压缩机10的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为高温气体,故,可以通过换热管路51将气体引入到分液器20和/或连接管30上,从而可以提高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的稳度,以此减少进入连接管30的液态冷媒量。
优选地,换热管路51上设置有控制阀52,控制阀52用于控制换热管路51的通断。
优选地,控制阀52为电磁阀。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加热系统的通断,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还包括:控制系统60,控制系统60与加热系统信号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加热系统的运行与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60与第一加热系统40和第二加热系统50均信号连接。其中,控制系统60与第一加热系统40的控制电路42电连接,控制系统60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控制器421对控制电路42的电流进行调节。
相应地,控制系统60与第二加热系统50的控制阀52电连接,通过控制控制阀52的通断以实现对第二加热系统50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60可以通过分析室外温度、空调室内机设置的温度进行对第一加热系统40和第二加热系统50的控制。
针对控制系统60控制第一加热系统40和第二加热系统50通断的具体判断,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还包括:温度监测器70,温度监测器70与控制系统60信号连接,温度监测器70设置在分液器20的进口,温度监测器70用于获取分液器20的进口的温度值,并将温度值传递到控制系统60,当温度值小于控制系统60内的预定温度值时,控制系统60控制加热系统的运行。
优选地,控制系统60与压缩机10的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系统60用于获取压缩机10的转速,当转速低于预定转速时,控制系统60控制加热系统的运行。
通常,变频空调会在室外温度较低的夜晚处在轻工况运行,此时变频压缩机转速较低,会低于30Hz甚至达到1Hz。较低的吸气温度将造成吸气带液产生明显的“哒哒”滑片撞击声,影响压缩机此时的听感。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提高吸气温度防止吸气带液的发生,从而消除“哒哒”音。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加热方式有两种:
针对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排气加热(第二加热系统50)和电加热系统(第一加热系统40)共同作用。
针对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电加热系统单独加热。
两种系统都是以电加热为主要的加热方式,方式1是增加了利用压缩机排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温度差辅以加热。加热位置设置在分液器下部吸气弯管(连接管30)附近,为了使吸入气体得到充分加热,将加热部41和换热管路51以缠绕(螺旋缠绕等)方式附着在分液器外边面。
温度监测器70获得吸气温度反馈给控制系统60,控制系统60根据吸气温度和压缩机转速,控制控制电路42的电流大小以及控制阀52的开启与关闭。对吸入冷媒加热直至压缩机不会有“哒哒”音产生。
第二加热系统50中冷媒来源于压缩机排出的温度较高的那部分冷媒,这些冷媒通过换热管路51之后,又回到空调管路回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有用于加热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中至少一个的加热系统,能有效地减少压缩机10内部吸入的液态冷媒。其中,连接管30的第一端与分液器20的出气口相连通,连接管3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以使分液器20的出气口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在空调器的运行过程中,分液器20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冷媒通过连接管30进入压缩机10的吸气口,考虑到连接管30内部会进入一定的液态冷媒,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有加热系统,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分液器20和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会减少进入连接管30的液态冷媒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压缩机内部容易吸入液态冷媒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和分液器(20),所述分液器(20)的出气口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连接管(30),所述连接管(30)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液器(20)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连接管(30)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
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用于产生热源以加热所述分液器(20)和所述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包括:
第一加热系统(40),所述第一加热系统(40)为电加热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系统(40)包括:
加热部(41),所述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分液器(20)和所述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相接触;
控制电路(42),所述控制电路(42)与所述加热部(41)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加热部(41)的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41)为加热管或电阻丝,所述
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所述分液器(20)上;或,所述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所述连接管(30)上;或,所述加热部(4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所述分液器(20)和所述连接管(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42)上设置有电流控制器(421),所述电流控制器(421)用于调节所述控制电路(42)的电流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固定部(80),所述固定部(80)套设在至少部分的所述分液器(20)和至少部分的所述连接管(30)中的至少一个上;
其中,所述加热部(41)位于所述固定部(80)与所述分液器(20)之间;或,所述
加热部(41)位于所述固定部(80)与所述连接管(30)之间;或,所述加热部(41)位于所述固定部(80)与所述分液器(20)之间以及所述固定部(80)与所述连接管(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80)包括:
第一固定段(81),所述第一固定段(81)上设置有穿设孔(811),所述加热部(41)设置在所述穿设孔(811)的孔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段(81)套设在所述分液器(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80)还包括:
第二固定段(82),所述第二固定段(82)与所述第一固定段(81)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段(82)的孔壁上设置有所述加热部(41),所述第二固定段(82)套设在所述连接管(3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还包括:
第二加热系统(50),所述第二加热系统(50)为气流加热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系统(50)包括:
换热管路(51),所述换热管路(51)与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换热管路(51)的至少部分缠绕在所述分液器(20)和/或所述连接管(3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51)上设置有控制阀(52),所述控制阀(52)用于控制所述换热管路(51)的通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控制系统(60),所述控制系统(60)与所述加热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运行与断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温度监测器(70),所述温度监测器(70)与所述控制系统(60)信号连接,所述温度监测器(70)设置在所述分液器(20)的进口,所述温度监测器(70)用于获取所述分液器(20)的进口的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传递到所述控制系统(60),当所述温度值小于控制系统(60)内的预定温度值时,所述控制系统(60)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运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60)与所述压缩机(10)的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60)用于获取所述压缩机(10)的转速,当所述转速低于预定转速时,所述控制系统(60)控制所述加热系统的运行。
CN201721809917.1U 2017-12-19 2017-12-19 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35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9917.1U CN207635668U (zh) 2017-12-19 2017-12-1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9917.1U CN207635668U (zh) 2017-12-19 2017-12-1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5668U true CN207635668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2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0991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35668U (zh) 2017-12-19 2017-12-1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5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7132B (zh) 一种化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151150B (zh) 一种嵌入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146806U (zh) 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4729163B (zh) 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4024646A (zh) 送风装置和送风方法
CN208238003U (zh) 空调器
CN205669859U (zh) 一种湿度补偿的新风系统
CN206695271U (zh) 空调室外机固定装置
CN105318453B (zh) 室外机化霜装置及空调器
CN101235985B (zh) 空调机
CN207635668U (zh) 空调器
CN209310193U (zh) 实验室节能通风系统
CN206695227U (zh) 壁挂式空调
CN206919154U (zh) 空调装置
CN206905194U (zh) 换气装置及空调组件
CN106440178B (zh) 一种机柜制冷系统
CN209558498U (zh) 雷达电子地面供风装置
CN208967955U (zh) 空调机组
CN208025718U (zh) 一种机房温度调节系统
CN208253881U (zh) 快速稳定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制热出风温度的节能控制装置
CN208090811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875675U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07395090U (zh) 具有湿度检测控制装置的密封室
CN105637299A (zh) 空调机
CN209355381U (zh) 实现多联机空调系统超低温制冷的保温装置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