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1679U - 包装瓶 - Google Patents

包装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1679U
CN207631679U CN201721748121.XU CN201721748121U CN207631679U CN 207631679 U CN207631679 U CN 207631679U CN 201721748121 U CN201721748121 U CN 201721748121U CN 207631679 U CN207631679 U CN 207631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bottleneck
adapter
bottle
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481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鸿起
崔致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7481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1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1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1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装瓶,其包括:瓶体,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瓶身以及与瓶身连通的瓶口;盖体,包括设置有混合腔的盖身以及与盖身连通的盖口;转接件,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转接件的一端与瓶体连接,转接件的另一端与盖体连接;以及密封盖板,安装于盖口内并将盖口密封,密封盖板在瓶口伸入盖口内并朝盖身移动时被瓶口顶起,以使得容纳腔和混合腔连通。如此设置,便于将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混合。

Description

包装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瓶。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各种固态、液态的食品(如牛奶、饮料等)、药品等 物品通常保存于包装瓶中,现有的包装瓶通常只具有一个容置腔,包装瓶仅起到将食品、药品等物品密封保存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包装瓶内容物的成分固定不变,需要改变包装瓶内容物的组分比例时(如调节饮料的甜度),需要打开包装瓶上的盖子再添加相应的组分,再盖上盖子将包装瓶的内容物摇匀,操作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包装瓶,旨在解决现有包装瓶混合溶质时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包装瓶,其包括:
瓶体,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瓶身以及与所述瓶身连通的瓶口;
盖体,包括设置有混合腔的盖身以及与所述盖身连通的盖口;
转接件,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瓶体连接,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以及,
密封盖板,安装于所述盖口内并将所述盖口密封,所述密封盖板在所述瓶口伸入所述盖口内并朝所述盖身移动时被所述瓶口顶起,以使得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混合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瓶口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转接件的内壁面设置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与所述外螺纹段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瓶口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瓶口邻近所述瓶身一端的外壁面凸设有沿所述瓶口周向延伸的止位环;
所述转接件远离所述盖体一端凸设有沿所述转接件的轴向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延伸的止位扣,所述止位扣用于与所述止位环面对所述瓶身的一侧扣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止位扣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止位扣沿着所述转接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瓶身的外径大于所述瓶口的外径设置,以使得所述瓶身邻近所述瓶口的一端与所述瓶口以及所述止位环一同围设形成环形限位槽;
所述止位扣沿所述转接件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环形限位槽沿所述瓶口轴向的长度;
所述瓶口未顶起所述密封盖板时,所述止位扣扣入所述环形限位槽;所述瓶口顶起所述密封盖板时,所述止位扣与所述瓶口一端抵接并产生形变。
优选地,所述盖口的外壁面凸设有沿所述盖口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扣,并且所述环形扣至少设置有一让位缺口;
所述转接件的内壁面对应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转接件的轴向与所述内螺纹段间隔设置;
在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盖口连接时,所述限位凸起从所述环形扣上的让位缺口穿过,并在其与所述环形扣上的让位缺口错位时,与所述内螺纹段一同限位所述环形扣,以使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盖口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环形扣贯穿设置有多个让位缺口,并且多个所述让位缺口沿所述环形扣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转接件的内壁面对应凸设有多个限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盖身的外径大于所述盖口的外径设置,以使得所述盖身邻近所述瓶口的一端与所述盖口以及所述环形扣一同围设形成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用于与所述限位凸起扣接配合。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与所述盖口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瓶口与所述盖口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接件将相互独立设置的瓶体和盖体连接,以使得所述瓶体的瓶口与所述盖体的盖口对接;通过设置密封盖板将所述盖体的盖口封堵,以使得所述瓶体的瓶身的容纳腔与所述盖体的盖身的混合腔相互隔离;通过调节所述瓶体的位置,使得所述瓶体向靠近所述盖体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瓶口伸入所述盖口内并将所述密封盖板顶起,从而使得所述盖身的混合腔与所述瓶身的容纳腔连通,进而使得装入所述混合腔内的物体可以与装入所述容纳腔内的物体相互混合。此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瓶既能在平时储存多种物体,同时还能在需要时方便、快捷地实现不同物体之间的混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瓶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转接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转接件的另一视图;
图5为图1中盖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盖体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转接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包装瓶 121 外螺纹段
10 瓶体 31 内螺纹段
20 盖体 122 止位环
30 转接件 32 止位扣
40 密封盖板 50 环形限位槽
11 瓶身 221 环形扣
12 瓶口 222 让位缺口
21 盖身 33 限位凸起
22 盖口 60 环形卡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装瓶,其主要用于将不同的溶液或者将溶质和溶液混合,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包装瓶100包括瓶体10、盖体20、转接件30以及密封盖板40;其中,所述瓶体10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瓶身11以及与所述瓶身11连通的瓶口12,所述瓶身11的容纳腔可以用来装物体(液体、固体或者固液混合物);所述盖体20包括设置有混合腔的盖身21以及与所述盖身21连通的盖口22,所述盖身21的混合腔可以用来装物体(液体、固体或者固液混合物);所述转接件30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瓶体10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盖体20连接;所述密封盖板40安装于所述盖口22内并用于封盖所述盖口22,并且所述密封盖板40在所述瓶口12伸入所述盖口22内并朝所述盖身21的移动时,被所述瓶口12顶起而与所述盖口22分离,从而使得所述盖身21的混合腔与所述瓶身11的容纳腔连通,进而使得装于所述瓶身11内的混合物能够与装于所述盖身21内的混合物混合。
需要说明的,通常状态下,所述瓶身11的容纳腔和所述盖身21的混合腔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溶液或溶质,由于所述瓶体10和所述盖体20通过所述转接件30连接时,所述盖体20的盖口22被所述密封盖板40所封堵,这就使得装于所述瓶身11的容纳腔内的溶液或者溶质与装于所述盖身21的混合腔内的溶液或者溶质是不接触的,只有在所述瓶口12伸入所述盖口22内并朝所述盖身21移动并将所述密封盖板40顶起时,此时由于所述密封盖板40与所述盖口22分离,从而使得所述盖身21的混合腔与所述瓶身11的容纳腔连通,进而使得所述容纳腔内的溶质或溶液与所述混合腔内的溶质或溶液相互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接件30将相互独立设置的瓶体10和盖体20连接,以使得所述瓶体10的瓶口12与所述盖体20的盖口22对接;通过设置密封盖板40将所述盖体20的盖口22封堵,以使得所述瓶体10的瓶身11的容纳腔与所述盖体20的盖身21的混合腔相互隔离;通过调节所述瓶体10的位置,使得所述瓶体10向靠近所述盖体20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瓶口12伸入所述盖口22内并将所述密封盖板40顶起,从而使得所述盖身21的混合腔与所述瓶身11的容纳腔连通,进而使得装入所述混合腔内的物体可以与装入所述容纳腔内的物体相互混合。此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瓶100既能在平时储存多种物体,同时还能在需要时方便、快捷地实现不同物体之间的混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可靠。
应当说的是,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体10连接可以是与所述瓶身11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瓶口12连接,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盖体20连接可以是与所述盖身21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盖口22连接,在此,对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体10以及所述盖体20连接何处连接,不做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转接件30的一端与所述瓶口12连接,所述转接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盖口22连接,下面对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口12如何连接以及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盖口22如何连接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方便所述瓶口12与所述转接件30连接,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所述瓶口1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段121;所述转接件30的内壁面设置内螺纹段31。在所述瓶口12与所述转接件30组装时,所述转接件30套设于所述瓶口12上,并通过所述内螺纹段31与所述瓶口12上的外螺纹段121螺纹连接而与所述瓶口12连接。螺纹连接的好处在于,保证所述瓶体10与所述转接件30连接的更牢固,同时还便于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口12之间分离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瓶口12上的外螺纹段121沿所述瓶口12的轴向长度要大于所述转接件30上的内螺纹沿所述转接件30的轴向长度,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瓶口12与所述转接件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调整所述瓶口12与所述密封盖板40之间的间距,以确保所述瓶口12能够将所述密封盖板40顶起,从而确保了所述瓶身11的容纳腔能够与所述盖身21的混合腔连通。
显然,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口12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连接固定,例如插接配合、卡扣连接等等,在此就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4,所述瓶口12邻近所述瓶身11一端的外壁面凸设有沿所述瓶口12的周向延伸的止位环122;所述转接件30远离所述盖体20的一端凸设有沿所述转接件30的轴向向远离所述盖体20的方向延伸的止位扣32。
在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口12连接固定时,若所述止位扣32与所述止位环122面对所述瓶身11的一侧扣接固定时,即代表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口12安装到位,此时也代表所述瓶口12为伸入所述盖口22内;当所述瓶体10相对所述转接件30朝所述盖体20移动时,并且当所述螺纹段与所述止位环122抵接时,此时所述瓶口12伸入所述盖口22内并将所述密封盖板40顶起,以使得所述瓶身11的容纳腔与所述盖身21的混合腔连通,同时所述瓶体10因所述止位环122与所述内螺纹段31抵接而无法继续相对所述转接件30移动,这样就有便于用户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止位扣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若所述止位扣32的数量为多个是,多个所述止位扣32是沿着所述转接件30的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的,这就使得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口12安装到位时,所述转接件30各处均受到所述止位扣32的限制,这样就使得所述转接件30沿着所述瓶口12的轴向向远离所述瓶口12运动时,会受到多个所述止位扣32的限位,进而使得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瓶口12连接的更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瓶身11的外径大于所述瓶口12的外径设置,也即所述瓶身11侧向凸出所述瓶口12的外壁设置,由于所述瓶身11邻近所述瓶口12的一端与所述止位环122之间沿所述瓶身11的轴向间距比较小,这就使得所述瓶身11、所述瓶口12以及所述止位环122一同围设形成一个沿着所述瓶口1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限位槽50;并且所述环形限位槽50沿所述瓶口12轴向的长度要小于所述止位扣32沿所述转接件30轴向的长度。
当所述盖体20和所述瓶体10通过转接件30连接时,所述止位扣32是扣入所述环形限位槽50中的,此时所述环形限位扣沿所述瓶体10的轴向均被限位,进而避免了所述转接件30从所述瓶体10上脱落;当所述瓶体10相对所述转接件30向所述盖体20移动,并使得所述瓶口12将密封所述盖口22的密封盖板40顶起时,由于所述止位扣32沿所述转接件30的轴向长度要大于所述环形限位槽50沿所述瓶口12轴向的长度,这就使得所述止位扣32会在此过程中与所述瓶身11邻近所述瓶口12的一端抵接并产生形变,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止位扣32还能够起指示作用,甚至还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
也即,所述止位扣32未产生弹性形变,即代表所述瓶体10内的物体与所述盖体20内的物体未混合;所述止位扣32产生弹性形变,即代表所述瓶体10内的物体与所述盖体20内的物体有进行混合,这样就便于用户使用所述包装瓶100。
为了方便所述盖口22与所述转接件30连接,请参照图1、图6和图7,所述盖口22的外壁面凸设有沿所述盖口2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扣221,并且所述环形口至少设置有一让位缺口222;所述转接件30的内壁面对应凸设有限位凸起33,所述限位凸起33在所述转接件30的轴向与所述内螺纹段31间隔设置。
在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盖口22连接固定时,将所述环形扣221上的让位缺口222与所述转接件30上的限位凸起33对位,以使得所述环形扣221能够顺利的伸入所述转接件30内,并且在所述环形扣221伸入所述转接件30内后转动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环形扣221上的让位缺口222与所述限位凸起33错位,此时所述环形扣221被限位于所述限位凸起33与所述内螺纹段31之间,从而使得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盖口22连接固定。如此设置,便于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盖体20的组装和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凸起33与所述内螺纹段31沿所述转接件30轴向的间距与所述环形扣221的沿所述盖口22轴向的厚度相当,这就使得所述限位凸起33与所述内螺纹段31能够将所述环形扣221夹持的更紧,从而使得所述盖口22与所述转接件30连接的更加稳固。
另外,所述环形扣221上的缺口数量与所述转接件30内壁面上的限位凸起33的数量一致,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优选地,所述环形扣221上的让位缺口22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让位缺口222沿着所述环形扣22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转接件30的内壁面对应凸设有多个限位凸起33。如此设置,在所述环形扣221限位于多个所述限位凸起33与所述内螺纹段31之间时,所述环形扣221各处均受到所述限位凸起33的限位,进而使得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盖口22连接的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盖身21的外径大于所述盖口22的外径设置,以使得所述盖身21邻近所述瓶口12的一端与所述盖口22以及所述环形扣221一同围设形成环形卡槽60。当所述盖口22与所述转接件30连接固定时,所述转接件30上的限位凸起33扣入所述环形卡槽60内,这就使得所述限位凸起33无法在所述盖口22的轴向相对所述盖口22移动,这样就使得所述转接件30与所述盖口22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稳定。
应当说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板40与所述盖口22之间有很多种连接方式,例如:插接连接、卡槽与卡扣连接等等,在此就不一一限定。优选地,所述密封盖板40与所述盖口22采插接的方式连接固定,这样就便于所述瓶口12将所述密封盖板40顶起,进而便于所述瓶体10内的物体与所述盖体20内的物体混合。
为了确保所述瓶体10内的物体能够全部进入到所述盖体20内,则需要保证所述瓶口12和所述盖口22之间的密封性,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瓶口12与所述盖口22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即所述瓶口12未顶起所述密封盖板40时,所述瓶口12就插入所述盖口22内与其密封连接,这就确保了所述瓶口12顶起所述密封盖板40时,所述瓶口12与所述盖口22也是密封连接的,从而确保了所述瓶体10内的物体能够全部进入到所述盖体20内,进而避免了所述瓶体10内的物体或者所述盖体20内的物体从所述瓶口12和所述盖口22之间的缝隙流出。
此外,所述瓶口12与所述盖口22采用插接的方式配合,插接具有拆卸和组装方便、快捷的优点,这样就有便于所述包装瓶100的组装和拆卸。
当然,所述瓶口12和所述盖口22还可以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即在所述瓶口12的外壁面设置外螺纹段121或者内螺纹段31,在所述盖口22的内壁面设置内螺纹段31或者外螺纹段121,这样可以通过旋转所述瓶体10或者所述盖体20,以使得所述瓶体10的瓶口12向所述盖体20移动,并将密封所述盖口22的密封盖板40顶起。
显然,所述瓶口12与所述盖口22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连接固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瓶包括:瓶体,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瓶身以及与所述瓶身连通的瓶口;盖体,包括设置有混合腔的盖身以及与所述盖身连通的盖口;转接件,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瓶体连接,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以及密封盖板,安装于所述盖口内并将所述盖口密封,所述密封盖板在所述瓶口伸入所述盖口内并朝所述盖身移动时被所述瓶口顶起,以使得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混合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转接件的内壁面设置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与所述外螺纹段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瓶口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邻近所述瓶身一端的外壁面凸设有沿所述瓶口周向延伸的止位环;
所述转接件远离所述盖体一端凸设有沿所述转接件的轴向向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延伸的止位扣,所述止位扣用于与所述止位环面对所述瓶身的一侧扣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扣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止位扣沿着所述转接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的外径大于所述瓶口的外径设置,以使得所述瓶身邻近所述瓶口的一端与所述瓶口以及所述止位环一同围设形成环形限位槽;
所述止位扣沿所述转接件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环形限位槽沿所述瓶口轴向的长度;所述瓶口未顶起所述密封盖板时,所述止位扣扣入所述环形限位槽;所述瓶口顶起所述密封盖板时,所述止位扣与所述瓶口一端抵接并产生形变。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口的外壁面凸设有沿所述盖口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扣,并且所述环形扣至少设置有一让位缺口;所述转接件的内壁面对应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转接件的轴向与所述内螺纹段间隔设置;在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盖口连接时,所述限位凸起从所述环形扣上的让位缺口穿过,并在其与所述环形扣上的让位缺口错位时,与所述内螺纹段一同限位所述环形扣,以使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盖口连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扣贯穿设置有多个让位缺口,并且多个所述让位缺口沿所述环形扣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转接件的内壁面对应凸设有多个限位凸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身的外径大于所述盖口的外径设置,以使得所述盖身邻近所述瓶口的一端与所述盖口以及所述环形扣一同围设形成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用于与所述限位凸起扣接配合。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与所述盖口插接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与所述盖口插接配合。
CN201721748121.XU 2017-12-15 2017-12-15 包装瓶 Active CN207631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8121.XU CN207631679U (zh) 2017-12-15 2017-12-15 包装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8121.XU CN207631679U (zh) 2017-12-15 2017-12-15 包装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1679U true CN207631679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48121.XU Active CN207631679U (zh) 2017-12-15 2017-12-15 包装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16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5142A (zh) * 2019-03-26 2019-05-21 曹致伟 一种组合式瓶子套装
CN116081055A (zh) * 2022-12-07 2023-05-09 安徽洁诺德塑胶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螺口的双出口胶囊包装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5142A (zh) * 2019-03-26 2019-05-21 曹致伟 一种组合式瓶子套装
CN116081055A (zh) * 2022-12-07 2023-05-09 安徽洁诺德塑胶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螺口的双出口胶囊包装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58760A (en) Compound cap for use with a bottle
KR101742891B1 (ko) 적층 가능한 용기 시스템
US6974024B2 (en) Cap device for mixing different kinds of materials separately contained therein and in bottle
CN207631679U (zh) 包装瓶
CN103402882A (zh) 用于容器的分配帽
CN105307947B (zh) 罐盖的四重密封结构
KR20160024539A (ko) 음료용기용 마개
US20160038378A1 (en) Chambered bottle
KR102052815B1 (ko) 밀봉덮개 및 밀봉덮개를 갖춘 용기
JP6584335B2 (ja) 混合容器
WO2015111017A1 (en) Liquid containing bottle
JP5121144B2 (ja) パウチ用口栓、口栓付きパウチ、および包装体
JP6184900B2 (ja) 泡噴出容器
CN110606272B (zh) 一种加料盖
CN109720740A (zh) 一种推压式及时混料瓶及使用方法
CN205770912U (zh) 一种防漏密封罐
CN208086405U (zh) 包装瓶
CN211568768U (zh) 抗菌高分子揿压式小喷头
WO2017174963A1 (en) Container closure hav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an additive into a liquid in the container
CN210823668U (zh) 两种内容物混合容器
CN103010592A (zh) 多容室容器
CN207684092U (zh) 一种流量可调节的液体包装瓶盖
CN208897701U (zh) 一种多重防伪密封瓶盖
CN207684101U (zh) 一种带有移动式空腔的瓶盖
CN110789842A (zh) 抗菌高分子揿压式小喷头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