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1005U - 双接口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接口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1005U
CN207631005U CN201721604616.5U CN201721604616U CN207631005U CN 207631005 U CN207631005 U CN 207631005U CN 201721604616 U CN201721604616 U CN 201721604616U CN 207631005 U CN207631005 U CN 207631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ransmitting coil
protrusion
groove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046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小舟
周宁宁
蒋渭忠
徐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rroga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rrog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rroga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rroga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046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1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1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10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2Remote or cooperative charging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滑动装置还包括块状体,所述滑动装置的底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能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线性推杆,所述电动线性推杆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另外在所述滑块的边壁上固定连接着直角折尺状连接杆的一头,所述连接杆的另一头同所述升降平台的底壁固定连接。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该间隙之间的磁力线部分白白耗损而降低了无线充电效率和速度、没有自动对齐装置琐、没有集成对电动汽车进行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装置的缺陷。

Description

双接口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线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平面结构的感应线圈,其采用的单时针绕行方式的结构非常简单,但是平面结构线圈存在的问题在相邻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存在不小的间隙,在无线充电的时候,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该间隙之间的磁力线部分无法耦合来作为充电用,导致了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该间隙之间的磁力线部分白白耗损,降低了无线充电效率和速度,这样的平面结构的感应线圈由于其平面结构特性,在单位面积上,发射和接收线圈之间耦合系数低,直接影响了充电效率,尤其是在大功率无线充电中,耗损尤为严重。
因此,开发具有自动对齐装置的无线充电技术并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该间隙之间的磁力线部分白白耗损而降低了无线充电效率和速度的问题对于实现电动汽车的高效快速充电意义重要。
另外纯电动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正快速产业化,由此直立式充电桩和壁挂式充电装置开始普及,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也就是,直立式充电桩和壁挂式充电装置的固定极大地限制了燃油车辆和电动车辆的自由停泊。
由此就推出了一种移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装置、滑动装置和伸缩电缆,其中,所述充电装置的电源端通过所述伸缩电缆与供电电源相连,且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上,所述充电装置在所述滑动装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以适配待充电的车辆;所述滑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滑动装置移动。
充电装置的电源端通过伸缩电缆与供电电源相连,且充电装置设置在滑动装置上,充电装置在滑动装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以适配待充电的车辆,从而使得充电装置的布设和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有线方式对所述待充电的车辆进行充电。
移动充电系统,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以对所述驱动机构进行控制。
移动充电系统,还包括:锁死装置,所述锁死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的底部,所述锁死装置用于对所述滑动装置进行固定。
所述滑动装置的底部可活动地连接滑轨,以在所述滑轨上移动。
所述滑轨设置在路灯杆之间。
移动充电系统,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的上方,所述保护罩用于对所述充电装置进行保护。
所述保护罩为防雨罩。
所述充电装置的外表面材质和所述保护罩的材质均为塑胶。
而在现实应用中,所述驱动装置往往用的是普通电机来进行驱动,现有的普通电机往往只能做旋转运动,这样就需要结合一些机械的换向机构来进行换向来让滑动装置沿着滑轨移动,这样结构繁琐且不便于操作,另外现有的滑动装置结构也不简单,生产制造也繁琐。
还有就是,现在还没有集成对电动汽车进行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有效避免了了现有技术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该间隙之间的磁力线部分白白耗损而降低了无线充电效率和速度、没有自动对齐装置、结构繁琐且不便于操作、滑动装置结构也不简单、滑动装置生产制造繁琐、没有集成对电动汽车进行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装置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有线充电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均为空心线圈或感应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1的顶壁上设置着线圈绕组构成的凸起3;
所述接收线圈2的底壁上也设置着线圈绕组,该线圈绕组的内部构成凹槽4;
所述凸起3为若干个,所述凹槽4为若干个,所述凸起3与所述凹槽4 数量一致且所述凸起3与所述凹槽4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凸起3能够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中并且所述凸起3的外壁与所述凹槽4的内壁相贴合;
在所述发射线圈1与所述接收线圈2正对的条件下,每个所述凸起3与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也处于正对的状态;
所述接收线圈2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所述接收线圈2的外侧放置了放置了传感器的环状反光板14,用于反射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所述发射线圈1设置在十字滑台上,所述十字滑台为可作X方向和Y方向混合运动的十字滑台;
所述发射线圈1上设置有四个传感器(9-12);四个传感器(9-12)位于发射线圈1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叉点外侧;
所述十字滑台底部与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相连接,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升降;
所述有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10、滑动装置20和伸缩电缆30;
充电装置10的电源端通过伸缩电缆30与供电电源相连,且充电装置10 设置在滑动装置20上,充电装置10在滑动装置20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以适配待充电的车辆。滑动装置20包括驱动机构21,驱动机构21用以驱动滑动装置20移动;
有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终端40,控制终端40通过无线方式与驱动机构21相连以对驱动机构21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终端40为遥控器,用户通过遥控器在远处控制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机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移动至所需位置;
所述滑动装置20还包括块状体201,所述滑动装置20的底部固定有滑块202,所述滑块202能滑动地设置在滑轨60上;
所述驱动机构21包括电动线性推杆210,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
另外在所述滑块202的边壁上固定连接着直角折尺状连接杆203的一头,所述连接杆203的另一头同所述升降平台A201的底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3和凹槽4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发射线圈1的顶壁和所述接收线圈2的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弧状,所述凹槽4的形状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3与所述发射线圈1的顶壁一体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3能够为所述凹槽4而替代,这样所述凹槽4也为所述凸起3所替代。
进一步的,在所述凸起3伸进其对应的凹槽4后,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的间隔大小能保持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 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升降,以调整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另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的伸缩端与块状体201的外壁相连接;也就是所述遥控器6发出讯号,驱使所述电动线性推杆4的伸缩端41 推动滑动装置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为双向线性推杆。
进一步的,电动线性推杆210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的方式为以无线方式连接或连讯。
另外还有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有线充电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均为空心线圈或感应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1的顶壁上设置着线圈绕组构成的凸起3;
所述接收线圈2的底壁上也设置着线圈绕组,该线圈绕组的内部构成凹槽4;
所述凸起3为若干个,所述凹槽4为若干个,所述凸起3与所述凹槽4 数量一致且所述凸起3与所述凹槽4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凸起3能够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中并且所述凸起3的外壁与所述凹槽4的内壁相贴合;
在所述发射线圈1与所述接收线圈2正对的条件下,每个所述凸起3与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也处于正对的状态;
所述接收线圈2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所述接收线圈2的外侧放置了放置了传感器的环状反光板14,用于反射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所述发射线圈1设置在十字滑台上,所述十字滑台为可作X方向和Y方向混合运动的十字滑台;
所述发射线圈1上设置有四个传感器(9-12);四个传感器(9-12)位于发射线圈1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叉点外侧;
所述十字滑台底部与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相连接,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升降;
所述有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10和伸缩电缆30;
充电装置10的电源端只有在需要有线充电时才通过伸缩电缆30与供电电源相连,且充电装置10通过连接杆与发射线圈1的外壁相连接,在每个凸起3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直至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的间隔大小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的条件下,就能让待充电的车辆的充电口位置与充电装置10的充电端对应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需要有线充电时,所述控制终端40为遥控器,用户通过遥控器在远处控制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机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移动至所需位置;所述滑动装置20还包括块状体201,所述块状体能够为长方体或者圆柱体结构,所述滑动装置20的底部固定有滑块202,所述滑块202能滑动地设置在滑轨 60上;由此实现了滑动装置20的底部可活动地连接滑轨60,以在滑轨60 上移动;所述驱动机构21包括电动线性推杆210,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另其伸缩端与块状体201的外壁相连接;具体而言就是所述遥控器6发出讯号,驱使所述电动线性推杆4的伸缩端41 推动滑动装置移动。这样就能让遥控器控制滑动装置20中的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结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在滑轨60上移动。无需机械的换向机构来进行换向来让滑动装置沿着滑轨移动,这样结构简单且容易操作。而滑动装置的块状体结构也便于生产制造;
在需要无线充电时,用户通过遥控器在远处控制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机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通过滑块带动升降平台移动至电动汽车的底盘附近,再通过自动调整发射线圈位置,最终使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刚好正对。在两个线圈处于正对位置后,接着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升降平台A201升降,而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距离感应器,距离感应器用于感应升降平台A201 的上表面与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并控制驱动电机驱动升降平台20 进行升降,以调整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与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直到使每个凸起3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直至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 之间的间隔大小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为止,而在无线充电期间,所述凸起3和其对应的凹槽4之间就会有磁力线作用,这样就会增加凸起3和其对应的凹槽4之间的磁通量,并转化成电能,这样就增加了无线充电时形成的电能,加深了耦合,让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它们的间隙之间的磁力线部分得到转化,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和速度,并且在保持原来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大小不变和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耦合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凸起伸进凹槽的一种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接口充电系统的凸起伸入凹槽中的矩形横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接口充电系统的凸起伸入凹槽中的圆形横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柜的整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柜的里面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腔体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有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有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有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滑轨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的连接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的部分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根据附图1-图13可知,本实施例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有线充电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均为空心线圈或感应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1的顶壁上设置着线圈绕组构成的凸起3;
所述接收线圈2的底壁上也设置着线圈绕组,该线圈绕组的内部构成凹槽4;
所述凸起3为若干个,所述凹槽4为若干个,所述凸起3与所述凹槽4 数量一致且所述凸起3与所述凹槽4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凸起3能够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中并且所述凸起3的外壁与所述凹槽4的内壁相贴合;
在所述发射线圈1与所述接收线圈2正对的条件下,每个所述凸起3与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也处于正对的状态;
所述接收线圈2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所述接收线圈2的外侧放置了放置了传感器的环状反光板14,用于反射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所述发射线圈1设置在十字滑台上,所述十字滑台为可作X方向和Y方向混合运动的十字滑台;
所述发射线圈1上设置有四个传感器(9-12);四个传感器(9-12)位于发射线圈1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叉点外侧;
所述十字滑台底部与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相连接,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升降。
这样针对电动汽车在停车状态下充电时,由于停车位置偏差接收线圈2 与发射线圈1产生一定的错位,导致接收线圈不在最佳工作状态位置,影响系统的传输效率。在需要无线充电时,用户通过遥控器在远处控制驱动机构 21,以使驱动机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通过滑块带动升降平台移动至电动汽车的底盘附近,再通过自动调整发射线圈位置,最终使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刚好正对。当电动汽车进行停车操作时,分析控制模块通过发射端的四个传感器(9-12)的实时信号变化来分析判断最终停车位置处发射线圈1与接收线圈2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发出移动指令给十字滑台的X轴电机7和Y轴电机21,让置于滑台面8上的发射线圈1在电机带动下进行X轴方向或者Y 轴方向移动,最终四个传感器(9-12)同时接收信号即完成目标,此时两个线圈处于正对位置。
通过四个光电传感器来定位接收线圈相对发射线圈的位置,并分析发出指令控制Y轴电机21或X轴电机7工作来移动发射线圈。两个方向的电机通过丝杆13的旋转来实现滑台面8在线轨22上的移动;丝杆表面为螺旋状。
四个传感器(9-12)位于发射线圈1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叉点外侧,相对应地,接收线圈5的外侧也放置了传感器的环状反光板4,用于反射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并通过这些信号的变化来判定线圈位置,控制电机的运行。显然,传感器件的安装位置有相当大的可选择余地,例如将传感发射元件设置在接收线圈附近,而将传感感知(或反射)元件设置在发射线圈附近。传感器件类型可考虑光、磁、射频等传感类型。
电动汽车停车时四个传感器与反光板从俯视角度看的相对位置关系;
这里提出一个随机的一种位置情况,主要是用来说明装置自动调整的步骤流程。四个传感器(9-12)通过反光板14来获得反馈信号,并通过传感器之间的信号变化来分析得到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控制电机移动发射线圈6。在停车过程中,12号传感器会得到一个信号变化,而其它三个没有变化,由此可知道传感器与反光板的位置关系。然后四个传感器随着滑台面8一起向左移动直到9号传感器得到信号停止,在此过程中4号和9号传感器都出现信号的变化;分别根据4号和9号传感器获得信号的时间间隔确定这段时间内位移L。再向右移动L/2距离,然后向上移动直到四个传感器都获得信号时停止,此时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正对。
在两个线圈处于正对位置后,接着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升降平台A201升降,而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距离感应器,距离感应器用于感应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与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并控制驱动电机驱动升降平台20进行升降,以调整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与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直到使每个凸起3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直至所述发射线圈1 及接收线圈2之间的间隔大小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为止,然后发射线圈通过逆变作用产生高频交变磁场,而接收线圈通过磁耦合谐振原理,当与发射端取得相同的共振频率时,实现最大的能量交换。
所述凸起3和凹槽4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发射线圈1的顶壁和所述接收线圈2的底壁上。
所述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弧状,所述凹槽4 的形状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弧状。
所述凸起3与所述发射线圈1的顶壁一体化连接。
所述凸起3能够为所述凹槽4而替代,这样所述凹槽4也为所述凸起3 所替代。
在所述凸起3伸进其对应的凹槽4后,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的间隔大小能保持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
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升降,以调整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所述滑块202的边壁上固定连接着直角折尺状连接杆203的一头,所述连接杆203的另一头同所述升降平台A201的底壁固定连接。
所述有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10、滑动装置20和伸缩电缆30;
充电装置10的电源端通过伸缩电缆30与供电电源相连,且充电装置10 设置在滑动装置20上,充电装置10在滑动装置20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以适配待充电的车辆。滑动装置20包括驱动机构21,驱动机构21用以驱动滑动装置20移动;
当需要为待充电的车辆进行充电时,如果车辆停泊位置距离充电装置 10的位置比较远,或者待充电的车辆的充电口位置与充电装置10的充电端对应不上时,可以通过滑动装置20中的驱动机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移动至待充电的车辆处,并通过伸缩电缆30为充电装置10提供电源,以使充电装置10为待充电的车辆(如电动汽车、电动四轮车、电动三轮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等)进行对位充电。其中,充电装置10可以自动识别待充电车辆本体或用户输入的信息,并通过有线方式对待充电的车辆进行充电。
有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终端40,控制终端40通过无线方式与驱动机构21相连以对驱动机构21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终端40为遥控器,用户通过遥控器在远处控制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机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移动至所需位置;
所述滑动装置20还包括块状体201,所述块状体能够为长方体或者圆柱体结构,所述滑动装置20的底部固定有滑块202,所述滑块202能滑动地设置在滑轨60上;由此实现了滑动装置20的底部可活动地连接滑轨60,以在滑轨60上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21包括电动线性推杆210,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另其伸缩端与块状体201的外壁相连接;具体而言就是所述遥控器6发出讯号,驱使所述电动线性推杆4的伸缩端41推动滑动装置移动。这样就能让遥控器控制滑动装置20中的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结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在滑轨60上移动。
上述的有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锁死装置50,锁死装置50设置在滑动装置20的底部,锁死装置50用于对滑动装置20进行固定。
在滑动装置20的底部设置锁死装置50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复杂地形的需要,例如,当滑动装置20所处的地面具有一定的坡度时,可以通过锁死装置50对滑动装置20进行固定,否则滑动装置20到位后很容易发生移动。
滑动装置20的底部可活动地连接滑轨60,以在滑轨60上移动,这在规范的停车场或小区车库内等最为实用。
滑轨60可以设置在路灯杆70之间,以适应路灯充电桩的情况,电动车辆可以不用严格对位于路灯杆。
当滑轨60设置在两个路灯杆70之间时,如果有车辆需要充电时,车辆可以停泊在两个路灯杆70之间的任意位置处,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终端 40如遥控器控制滑动装置20中的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结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在滑轨60上移动,当滑动装置20移动至所需位置处时,可以通过锁死装置50将滑动装置20固定在当前位置,防止充电过程中因碰触滑动装置20 而使滑动装置20发生移动,影响电动车辆的充电。
上述的有线充电装置还包括:保护罩80,保护罩80设置在充电装置10 的上方,保护罩80用于对充电装置10进行保护,例如,可以防止阳光暴晒或者雨水淋湿充电装置10,提高了充电装置10的使用寿命。其中,保护罩 80可以为防雨罩,并且,充电装置10的外表面材质和保护罩80的材质均为塑胶,以防止充电装置10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对车辆产生损坏或刮伤。
有线充电装置,充电装置的电源端通过伸缩电缆与供电电源相连,且充电装置设置在滑动装置上,充电装置在滑动装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以适配待充电的车辆,从而使得充电装置的布设和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所述控制终端40为遥控器,用户通过遥控器在远处控制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机构21驱动滑动装置20移动至所需位置;所述滑动装置20还包括块状体201,所述块状体能够为长方体或者圆柱体结构,所述滑动装置20 的底部固定有滑块202,所述滑块202能滑动地设置在滑轨60上;由此实现了滑动装置20的底部可活动地连接滑轨60,以在滑轨60上移动;所述驱动机构21包括电动线性推杆210,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另其伸缩端与块状体201的外壁相连接;具体而言就是所述遥控器6发出讯号,驱使所述电动线性推杆4的伸缩端41推动滑动装置移动。这样就能让遥控器控制滑动装置20中的驱动机构21,以使驱动结构 21驱动滑动装置20在滑轨60上移动。无需机械的换向机构来进行换向来让滑动装置沿着滑轨移动,这样结构简单且容易操作。而滑动装置的块状体结构也便于生产制造。
所述滑动装置20还包括块状体201,所述滑动装置20的底部固定有滑块202,所述滑块202能滑动地设置在滑轨60上;
所述驱动机构21包括电动线性推杆210,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
另外在所述滑块202的边壁上固定连接着直角折尺状连接杆203的一头,所述连接杆203的另一头同所述升降平台A201的底壁固定连接。
另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的伸缩端与块状体201的外壁相连接;也就是所述遥控器6发出讯号,驱使所述电动线性推杆4的伸缩端41推动滑动装置移动。
所述电动线性推杆210为双向线性推杆。
电动线性推杆210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的方式为以无线方式连接或连讯。
双接口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有线充电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均为平面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1的顶壁上设置着线圈绕组构成的凸起3;
所述接收线圈2的底壁上也设置着线圈绕组,该线圈绕组的内部构成凹槽4;
所述凸起3为若干个,所述凹槽4为若干个,所述凸起3与所述凹槽4 数量一致且所述凸起3与所述凹槽4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凸起3能够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中并且所述凸起3的外壁与所述凹槽4的内壁相贴合;
在所述发射线圈1与所述接收线圈2正对的条件下,每个所述凸起3与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也处于正对的状态;
所述接收线圈2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所述接收线圈2的外侧放置了放置了传感器的环状反光板14,用于反射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所述发射线圈1设置在十字滑台上,所述十字滑台为可作X方向和Y方向混合运动的十字滑台;
所述发射线圈1上设置有四个传感器(9-12);四个传感器(9-12)位于发射线圈1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叉点外侧;
所述十字滑台底部与升降平台A201的上表面相连接,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升降;
所述有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10和伸缩电缆30;
充电装置10的电源端只有在需要有线充电时才通过伸缩电缆30与供电电源相连,且充电装置10通过连接杆与发射线圈1的外壁相连接,在每个凸起3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直至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的间隔大小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的条件下,就能让待充电的车辆的充电口位置与充电装置10的充电端对应上,这样再通过伸缩电缆30与供电电源相连,就能实现有线充电。这样实现有线充电就能更为便利的只需要如前述的把每个凸起3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直至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的间隔大小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1及接收线圈2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的条件下,再再通过伸缩电缆30与供电电源相连,就能实现有线充电,这样更为便利。
所述有线充电装置带有可伸出的可有线充电的接触装置。
另外为了实时掌握和备份停车场现场的情况,给所述电动汽车的驾驶员配置了手机,能够在停车场对双接口充电系统进行拍照获取图片,而手机通过网络与云服务器相互连接通信,这样手机就能把获取的图片作为需要备份的数据而将该需要备份的数据打包为数据包,并根据TCP/IP协议将数据包发送至云服务器;为了防护云服务器,往往把云服务器设置在控制柜里,云服务器一旦开始工作往往就是连续不断工作不短的周期,这样会导致云服务器升温,使得云服务器工作不顺畅或者毁损,要达到云服务器的制冷,常常就在控制柜上开有若干贯通槽,然而贯通槽常常使得颗粒物杂质的涌至,使得云服务器受到污损。
给所述电动汽车的驾驶员配置了手机,能够在停车场对双接口充电系统进行拍照获取图片,而手机通过网络与云服务器相互连接通信,这样手机就能把获取的图片作为需要备份的数据而将该需要备份的数据打包为数据包,并根据TCP/IP协议将数据包发送至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设置在控制柜中,所述控制柜包括柜体A1、带有筛孔的筛板一A2、带有筛孔的筛板二A6、进气扇A7、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与抽气扇A9,带有筛孔的筛板一A2固联于柜体A1的一边,固联后的所述带有筛孔的筛板一A2与所述柜体A1之间保留有间隔,另外柜体A1的另一边设有带有筛孔的筛板二A6,柜体A1与带有筛孔的筛板二A6之间保留有间隔。
进气扇A7都设于所述带有筛孔的筛板一A2与所述柜体A1之间保留的间隔中,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设在柜体A1的中空内部的一边,另外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各自相连于一对进气扇A7的出气端上,抽气扇A9设于柜体A1的外表面的另一边,另外抽气扇A9设在柜体A1 与带有筛孔的筛板二A6间的间隔中。
带有筛孔的筛板一A2同带有筛孔的筛板二A6的外表面上都贴附着一片带有筛孔的塑料片,所述塑料片的筛孔的大小同所述筛板一A2的筛孔的大小或者筛板二A6的筛孔的大小一致,能够避免颗粒物杂质涌至控制柜里。
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都是拱状架构,另外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的拱状内表面上开有若干贯通腔,进气扇A7送进的气流传递到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里面,还经由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上的贯通腔涌出,以此对柜体A1里面的云服务器执行制冷,拱状架构也能改善制冷性能。
各自启动一对进气扇A7同抽气扇A9,一对进气扇A7把气流送达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A8的里面,还经由用于气流流动的两头贯通的腔体 A8的拱状架构的贯通腔把气流送出,改善柜体A1里面的制冷性能,同时一对抽气扇A9能实时的把柜体A1里面的温升的气流抽去,以此改善控制柜里气流的效率,因为进气扇A7同抽气扇A9之外各自带有带有筛孔的筛板一A2、带有筛孔的筛板二A6同塑料片,能避免颗粒物杂质渗入柜体。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有线充电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均为空心线圈或感应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的顶壁上设置着线圈绕组构成的凸起;
所述接收线圈的底壁上也设置着线圈绕组,该线圈绕组的内部构成凹槽;
所述凸起为若干个,所述凹槽为若干个,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数量一致且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凸起能够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中并且所述凸起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贴合;
在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正对的条件下,每个所述凸起与其对应的那个凹槽也处于正对的状态;
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所述接收线圈的外侧放置了放置了传感器的环状反光板,用于反射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所述发射线圈设置在十字滑台上,所述十字滑台为可作X方向和Y方向混合运动的十字滑台;
所述发射线圈上设置有四个传感器;四个传感器位于发射线圈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叉点外侧;
所述十字滑台底部与升降平台的上表面相连接,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升降;
所述有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滑动装置和伸缩电缆;
充电装置的电源端通过伸缩电缆与供电电源相连,且充电装置设置在滑动装置上,充电装置在滑动装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以适配待充电的车辆,滑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滑动装置移动;
有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控制终端,控制终端通过无线方式与驱动机构相连以对驱动机构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终端为遥控器,用户通过遥控器在远处控制驱动机构,以使驱动机构驱动滑动装置移动至所需位置;
所述滑动装置还包括块状体,所述滑动装置的底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能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线性推杆,所述电动线性推杆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
另外在所述滑块的边壁上固定连接着直角折尺状连接杆的一头,所述连接杆的另一头同所述升降平台的底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凹槽分别均匀分布在所述发射线圈的顶壁和所述接收线圈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弧状,所述凹槽4的形状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发射线圈的顶壁一体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能够为所述凹槽而替代,这样所述凹槽也为所述凸起所替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伸进其对应的凹槽后,所述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之间的间隔大小能保持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升降,以调整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另所述电动线性推杆的伸缩端与块状体的外壁相连接;也就是所述遥控器发出讯号,驱使所述电动线性推杆的伸缩端推动滑动装置移动;
所述电动线性推杆为双向线性推杆;
电动线性推杆以一电器单元连讯或连接有遥控器的方式为以无线方式连接或连讯。
10.一种双接口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有线充电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均为空心线圈或感应线圈;
所述发射线圈的顶壁上设置着线圈绕组构成的凸起;
所述接收线圈的底壁上也设置着线圈绕组,该线圈绕组的内部构成凹槽;
所述凸起为若干个,所述凹槽为若干个,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数量一致且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凸起能够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中并且所述凸起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贴合;
在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正对的条件下,每个所述凸起与其对应的那个凹槽也处于正对的状态;
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所述接收线圈的外侧放置了放置了传感器的环状反光板,用于反射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所述发射线圈设置在十字滑台上,所述十字滑台为可作X方向和Y方向混合运动的十字滑台;
所述发射线圈1上设置有四个传感器;四个传感器位于发射线圈1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交叉点外侧;
所述十字滑台底部与升降平台的上表面相连接,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升降;
所述有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和伸缩电缆;
充电装置的电源端只有在需要有线充电时才通过伸缩电缆与供电电源相连,且充电装置通过连接杆与发射线圈的外壁相连接,在每个凸起伸进其对应的那个凹槽4直至所述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之间的间隔大小为无线充电时所述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之间应该保持的最小的绝缘要求的条件下,就能让待充电的车辆的充电口位置与充电装置的充电端对应上。
CN201721604616.5U 2017-11-27 2017-11-27 双接口充电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31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4616.5U CN207631005U (zh) 2017-11-27 2017-11-27 双接口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4616.5U CN207631005U (zh) 2017-11-27 2017-11-27 双接口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1005U true CN207631005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04616.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31005U (zh) 2017-11-27 2017-11-27 双接口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10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2509A (zh) * 2017-11-27 2018-05-01 周小舟 双接口充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2509A (zh) * 2017-11-27 2018-05-01 周小舟 双接口充电系统
CN107972509B (zh) * 2017-11-27 2023-10-27 江苏傲能科技有限公司 双接口充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97822U (zh) 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
CN107972509A (zh) 双接口充电系统
CN207691541U (zh) 一种扫地机充电系统、无线充电扫地机以及无线充电座
US11245292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ing system
CN103235581A (zh) 基于无线手持终端的用电设备控制系统
WO2017107869A1 (zh)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4617681B (zh) 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多向传输三维空心线圈
CN207631005U (zh) 双接口充电系统
CN106849291A (zh) 一种有线无线混合直流充电系统
CN204480021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装置
CN109904936A (zh) 一种扫地机充电系统、无线充电扫地机以及无线充电座
WO2012083522A1 (zh) 无线供电墙
CN105914901A (zh) 一种利用输电线感应取电的巡线机器人无线充电系统
CN207184116U (zh) 一种智能移动式充电器
CN207631006U (zh) 有线自动充电系统
CN205160218U (zh) 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发射器
CN204012948U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车载接收装置
CN204156961U (zh) 一种旋转式网络监控摄像机
CN202938420U (zh) 一种带WiFi通讯的空调室内机
CN207096944U (zh) 无线充电鼠标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5135355U (zh) 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电动百叶玻璃窗
CN104678927A (zh) 一种新型远程家居控制系统
CN20598559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无线插座
CN213712931U (zh) 一种组合式智慧路灯及系统
CN104917210A (zh) 一种无线充电井盖、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