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27255U -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27255U
CN207627255U CN201720789862.6U CN201720789862U CN207627255U CN 207627255 U CN207627255 U CN 207627255U CN 201720789862 U CN201720789862 U CN 201720789862U CN 207627255 U CN207627255 U CN 207627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ylinder
spoiler
reinforcing rib
collect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98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春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898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27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27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27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其中,集尘筒包括:筒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以收纳垃圾;盖体,盖设在筒体上;过滤结构,设置在筒体中,以分离空气和垃圾,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筒和设置在过滤筒底端的扰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灰尘长时间悬浮在吸尘器的集尘筒中易漏灰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经常用于室内清洁的除尘装置,主要用于清洁地面、地毯、家具、窗帘以及窄边细角中的灰尘。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驱动风机高速旋转,产生负压形成空气流动和压差,利用压差和气流将垃圾或者灰尘等吸入吸尘器的集尘结构中,进而实现除尘工作的。
在实际生活中,吸尘器因其省力、高效的特点已经成为广大家庭主要使用的清洁电器之一。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吸尘器集尘效果不好,收集起来的灰尘长时间悬浮在集尘筒中,进而容易出现在打开集尘筒时灰尘漏出的情况,对室内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灰尘长时间悬浮在吸尘器的集尘筒中易漏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尘筒,包括:筒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以收纳垃圾;盖体,盖设在筒体上;过滤结构,设置在筒体中,以分离空气和垃圾,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筒和设置在过滤筒底端的扰流装置。
进一步地,扰流装置包括与过滤筒的底端连接的基体和设置在基体底部的第一扰流板,第一扰流板向筒体的底部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扰流板包括与基体相连的固定端和相对于固定端的自由端,第一扰流板的自由端的边缘呈曲线状。
进一步地,第一扰流板为多个,多个第一扰流板旋转对称地布置在基体上。
进一步地,基体的边缘在过滤筒的径向方向上凸出于过滤筒,并且基体的边缘与筒体的筒壁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扰流装置还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在基体的边缘并朝向筒体的底部延伸,第一加强筋呈筒状,第一加强筋与第一扰流板相连,第一加强筋与第一扰流板相连部分的高度大于第一加强筋的其他部分的高度。
进一步地,扰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设置在基体和第一加强筋之间。
进一步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扰流板,第二扰流板沿筒体的轴线竖直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第二扰流板包括与筒体相连的固定端和相对于固定端的自由端,第二扰流板的自由端的边缘呈曲线状,曲线状具有多个峰和多个谷。
进一步地,第二扰流板和筒体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由下至上逐渐扩张的设置。
进一步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盖体中设置有连通容纳腔和外界的出风通道,过滤结构将通过进风口进入筒体的空气和垃圾分离,以使空气通过出风通道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机体上的集尘筒,集尘筒为上述的集尘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空气进入筒体后在过滤筒和筒体的筒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旋转。在过滤筒的底部设置扰流装置,当快速流动的空气撞击到扰流装置后,打破了之前规律的旋转运动,夹杂有垃圾的空气在筒体的底部快速地趋向静止,进而使垃圾快速沉降到筒体的底部,避免出现消费者开盖时垃圾从集尘筒中逸出、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筒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的集尘筒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筒体;11、进风口;12、第二扰流板;20、盖体;21、出风通道;30、过滤结构;31、扰流装置;311、基体;312、第一扰流板;313、第一加强筋;314、第二加强筋;32、过滤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主要应用在小家电领域,尤其是家用吸尘器中。吸尘器的主要原理是:吸尘器的风机叶轮在电动机高速驱动下,将叶轮中的空气从风机的出口快速排出风机,同时从风机的入口不断吸入空气补充进风机,进而形成较大的压差。利用上述效果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垃圾、灰尘、碎屑等,最后通过过滤器将垃圾、灰尘、碎屑等脏物与空气分离,将脏物收集于集尘筒中。
目前市面上的吸尘器的集尘筒大多仅由一个容纳垃圾的空腔和一个用以分离气体和垃圾的过滤器组成,当夹杂有垃圾的空气进入到集尘筒的空腔中后会形成快速流动的涡旋,导致垃圾在空腔中随气流流动,一直悬浮在空腔中。当用户关闭吸尘器、取下集尘筒准备开盖倒出筒内垃圾时,轻质的灰尘、颗粒等会随着筒盖的开启逸出。逸出的灰尘在光线的照射下尤为明显,对室内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对吸尘器的集尘筒的结构做出了改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集尘筒包括筒体10、盖体20以及过滤结构30。其中,筒体10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以收纳垃圾。盖体20盖设在筒体10上。过滤结构30设置在筒体10中,以分离空气和垃圾。过滤结构30包括过滤筒32和设置在过滤筒32底端的扰流装置31。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空气进入筒体10后在过滤筒32和筒体10的筒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旋转。在过滤筒32的底部设置扰流装置31,当快速流动的空气撞击到扰流装置31后,打破了之前规律的旋转运动,夹杂有垃圾的空气在筒体10的底部快速地趋向静止,进而使垃圾快速沉降到筒体10的底部,避免出现消费者开盖时垃圾从集尘筒中逸出、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筒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盖体20中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界的出风通道21,过滤结构30将通过进风口11进入筒体10的空气和垃圾分离,以使所述空气通过出风通道21流出。
优选地,上述进风口11设置在筒体10的侧壁的顶部,以充分利用筒体10的高度。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和出风通道也可以设置在集尘筒的其他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扰流装置31包括与过滤筒32的底端连接的基体311和设置在基体311底部的第一扰流板312,第一扰流板312向筒体10的底部延伸。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筒中,空气和垃圾从进风口11进入到筒体10中,围绕过滤筒32在过滤筒32和筒体10的筒壁之间的空间流动,大部分空气通过过滤筒32从出风通道21流出集尘筒,少量空气带着垃圾向下流向筒体10的底部。由于惯性这部分空气继续以沿筒体10的筒壁旋转的方式流向筒体10的底部,此时空气撞向第一扰流板312,降低了空气流动的速度;第一扰流板312向筒体10的底部延伸增大了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扰流效果。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扰流板312包括与基体311相连的固定端和相对于固定端的自由端,第一扰流板312的自由端的边缘呈曲线状。上述结构进一步地提高了扰流装置31的扰流效果,加快垃圾沉降。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扰流板312为多个,多个第一扰流板312旋转对称地布置在基体311上。旋转对称布置的第一扰流板312降低了不对称结构对气流的影响,使任意方向的气流在各个第一扰流板312的作用下得到相同的扰流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基体311的边缘在过滤筒32的径向方向上凸出于过滤筒32,并且基体311的边缘与筒体10的筒壁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结构使降落到过滤筒32以下的垃圾难以再回到气流速度较快的空间中,进一步促进了垃圾的沉降。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扰流装置31还包括第一加强筋313,第一加强筋313设置在基体311的边缘并朝向筒体10的底部延伸,第一加强筋313呈筒状,第一加强筋313与第一扰流板312相连,第一加强筋313与第一扰流板312相连部分的高度大于第一加强筋313的其他部分的高度。第一加强筋313从基体311的周向加强了第一扰流板312与基体311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根据第一扰流板312向下延伸的高度适应性地调整第一加强筋313高度,既保证了结构强度,又保证了垃圾和空气的通过面积,还优化了材料成本。
为进一步地提高扰流装置31的结构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扰流装置31还包括第二加强筋314,第二加强筋314设置在基体311和第一加强筋313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筒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扰流板12,第二扰流板12沿筒体10的轴线竖直向上延伸。第二扰流板12包括与筒体10相连的固定端和相对于固定端的自由端,第二扰流板12的自由端的边缘呈曲线状,曲线状具有多个峰和多个谷。上述结构使第一扰流板312和第二扰流板12之间形成复杂曲折的通道,提高了扰流效果,加快了垃圾的沉降。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扰流板12和筒体10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由下至上逐渐扩张的设置。空气和灰尘能够沿筒体10的周向通过上述间隙,并在第二扰流板12的影响下减速并趋向静止。间隙由下至上逐渐扩张的设置以减小空气对沉降在筒体10的底部的垃圾的影响,避免已经沉降静止的垃圾被气流充气吹起,悬浮在筒体10中。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过滤结构30还包括连接部33,连接部33上设置有过流孔,过滤筒32的第一端与过流孔的孔壁相连,连接部33与筒体1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34。连接部33盖设在筒体10中,以使筒体10形成完整的容纳垃圾的空间,仅留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在筒体10中垃圾较多时,打开连接部33即可倒出筒内垃圾,简单方便。设置密封结构34防止垃圾在吸尘器工作时从连接部33和筒体10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漏出,保证清洁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根据本实施例的吸尘器(图中未示出)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机体上的集尘筒,集尘筒为上述的集尘筒,本实施例的吸尘器具有垃圾沉降快、集尘效果好的优点。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空气进入筒体后在过滤筒和筒体的筒壁之间的空间中流动旋转。在过滤筒的底部设置扰流装置,当快速流动的空气撞击到扰流装置后,打破了之前规律的旋转运动,夹杂有垃圾的空气在筒体的底部快速地趋向静止,进而使垃圾快速沉降到筒体的底部,避免出现消费者开盖时垃圾从集尘筒中逸出、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集尘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10),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以收纳垃圾;
盖体(20),盖设在所述筒体(10)上;
过滤结构(30),设置在所述筒体(10)中,以分离空气和垃圾,所述过滤结构(30)包括过滤筒(32)和设置在所述过滤筒(32)底端的扰流装置(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31)包括与所述过滤筒(32)的底端连接的基体(311)和设置在所述基体(311)底部的第一扰流板(312),所述第一扰流板(312)向所述筒体(10)的底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312)包括与所述基体(311)相连的固定端和相对于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第一扰流板(312)的自由端的边缘呈曲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31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扰流板(312)旋转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基体(3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311)的边缘在所述过滤筒(32)的径向方向上凸出于所述过滤筒(32),并且所述基体(311)的边缘与所述筒体(10)的筒壁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31)还包括第一加强筋(313),所述第一加强筋(313)设置在所述基体(311)的边缘并朝向所述筒体(10)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一加强筋(313)呈筒状,所述第一加强筋(313)与所述第一扰流板(312)相连,所述第一加强筋(313)与所述第一扰流板(312)相连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筋(313)的其他部分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31)还包括第二加强筋(314),所述第二加强筋(314)设置在所述基体(311)和所述第一加强筋(31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扰流板(12),所述第二扰流板(12)沿所述筒体(10)的轴线竖直向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板(12)包括与所述筒体(10)相连的固定端和相对于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扰流板(12)的自由端的边缘呈曲线状,所述曲线状具有多个峰和多个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板(12)和所述筒体(10)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由下至上逐渐扩张的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盖体(20)中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界的出风通道(21),所述过滤结构(30)将通过所述进风口(11)进入所述筒体(10)的空气和垃圾分离,以使所述空气通过所述出风通道(21)流出。
12.一种吸尘器,包括机体和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的集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筒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筒。
CN201720789862.6U 2017-06-30 2017-06-30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Active CN207627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9862.6U CN207627255U (zh) 2017-06-30 2017-06-30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9862.6U CN207627255U (zh) 2017-06-30 2017-06-30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27255U true CN207627255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1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9862.6U Active CN207627255U (zh) 2017-06-30 2017-06-30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272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015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Keewoo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Water tank structure and vacuum clea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015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Keewoo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Water tank structure and vacuum clea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252525A1 (en) Dust collector for cleaner and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105105687A (zh)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5338830U (zh) 一种干湿两用灰尘分离装置
CN207627255U (zh)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11227711A (zh)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CN108970277A (zh) 一种具有自清理功能的空气过滤器
CN2478526Y (zh) 一种真空吸尘器离心分离集尘装置
CN205054023U (zh)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0200547A (zh) 一种具有金属网过滤结构的除尘结构
CN206957990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7627256U (zh)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6026224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07627252U (zh)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8839277U (zh) 导尘单元及过滤组件
CN208957983U (zh) 导风单元及过滤组件
CN209033991U (zh) 一种具有自清理功能的空气过滤器
CN208839278U (zh) 过滤组件
CN112656288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8957982U (zh) 旋风分离器及过滤组件
CN207804190U (zh) 集尘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0643878U (zh) 一种干湿两用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7627260U (zh) 吸尘器的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7627243U (zh) 吸尘器
CN208524757U (zh) 杆式吸尘器尘杯过滤系统及使用该过滤系统的杆式吸尘器
CN208957981U (zh) 吸尘器的集尘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