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24948U - 电气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气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24948U
CN207624948U CN201721631288.8U CN201721631288U CN207624948U CN 207624948 U CN207624948 U CN 207624948U CN 201721631288 U CN201721631288 U CN 201721631288U CN 207624948 U CN207624948 U CN 207624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ral
terminal
docking
pilot trench
end pi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312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宗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312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24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24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24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于绝缘座体内部容置空间朝二相对侧边分别设有复数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贯通至外部,并在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槽之间的容置空间一侧面设有镂空状的插接口,可供端子组的复数端子组装于容置空间内部,则供各端子的各第一对接侧分别穿出复数第一端子槽外部形成第一对接部,且各端子的各第二对接侧分别位于插接口内部形成第二对接部,而各端子的各第三对接侧分别延伸至位于复数第二端子槽内部形成第三对接部,可供电连接器达到具有多个方向与多个相对型式电连接器进行插接的目的。

Description

电气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连接器,尤指形成多个对接部供进行插接的电气连接器,系于绝缘座体内部容置空间的二侧边分别设有复数第一、第二槽孔,一侧面设有镂空的插接口,可供端子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部,以供电气连接器具有多个对接部达到供多个相对型式电连接器插接的目的。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科技技术快速发展,则有许多从事物品的制造、生产、加工等业者,都朝向自动化机器生产的制造模式,除了可以减少人事成本,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工品质、提升产量、降低品不量率等优势,则有许多业者都采用一贯化连续制造、加工作业的各式机器,可以由原料、半成品、组装到成品等达到自动化制造、加工的制程,则各种制造加工生产机器之间,都会设置控制单元,必须将各机器的控制单元通过连贯的操控模式,以达到进行自动化加工的制程,则于各种制造加工生产机器的控制单元之间,要利用电连接器、传输线等进行连接,以供传输控制信号,传输自动化制程的相关讯息。
而一般应用电连接器,都仅具有一个对接侧可供与相对型式的电连接器进行相对插接,以进行电子信号或电源信号等传输,其系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内部穿设复数端子,通常会利用一个公端连接器及一个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对接,并将信号或电源通过电路板来传送至控制电路中,请参阅如图10所示,是现有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母座X的基座X1内部为具有嵌合空间X0,并在基座X1的二侧壁X11内侧处设有相对的扣槽X12,且基座X1前方处定位有复数第一端子X2,而公头Y的本体Y1二侧处为设有凸扣Y11,则于本体Y1内部定位有复数第二端子Y2及连接于第二端子Y2上而延伸至本体Y1外部的缆线Y3,当公头Y与母座X对接时,为了降低整体结构高度大都采用嵌合的方式进行组装,即可将公头Y的本体Y1嵌插于母座X的嵌合空间X0内,并使本体Y1的凸扣Y11扣持于基座X1的扣槽X12内,且本体Y1的复数第二端子Y2抵持接触于基座X1上对应的第一端子X2后形成电性连接,但不论是母座X或公头Y型式的电连接器,都只具有单一方向进行信号传输用的第一端子X2、第二端子Y2,对于许多机器的控制单元之间,必须设置更多的母座X、公头Y型式电连接器,以及许多电路板、传输线等接续、延展,才能进行相对插接、转接、电性连接、传输信号等,因应用零件、构件等增加不仅会造成经费提高,且也增加电连接器与传输线、电路板之间的电路设计、布局等的难度提高,在实际应用实施时,造成诸多的缺失与不便,有待改善。
是以,如何解决目前电连接器仅具有单一方向电性连接、传输信号的问题与困扰,且对于许多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延续等必须使用许多电连接器、传输线、电路板等,导致电路布局、设计难度提高等的麻烦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可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二侧边及一侧面分别配合端子组的第一、第二、第三对接侧,以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对接部,可供形成多个方向,并方便同时与多个相同型式电连接器插接的电气连接器的新型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绝缘座体及端子组,其中:
该绝缘座体内部具有中空状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二侧边分别设有贯通至外部的复数第一端子槽、复数第二端子槽,并在复数第一端子槽、复数第二端子槽之间的容置空间一侧面设有镂空状的插接口;及
该端子组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内部,包括具有第一对接侧、第二对接侧及第三对接侧的复数端子,以供各第一对接侧分别穿出复数第一端子槽外部,且各第二对接侧分别位于插接口内部,而各第三对接侧分别延伸至复数第二端子槽内部。
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包括基座及组装于基座一侧的侧盖座,该基座内部具有中空状的容置空间,并在基座一侧边向外凸设有第三对接部,基座另一侧设有向外镂空的开口,在开口处设有往一侧面镂空的插接口,且第三对接部内部设有贯通至容置空间的复数第二端子槽,在开口处供组装侧盖座,该侧盖座内部设有贯通至外部的复数第一端子槽。
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中:该基座的开口二侧与侧盖座二侧分别设有用于组装定位的结合部,该结合部是在开口二侧与侧盖座二侧分别设有相对嵌扣组合的扣槽、卡槽及凸扣、卡持体。
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第三对接部包括由基座一侧向外凸设复数间隔排列呈梳状的肋板,各二相邻的梳状肋板内侧分别设有贯穿至基座的容置空间内部的第二端子槽。
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端子组包括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二端子,且复数第一端子设有嵌设于绝缘座体的一侧各第一端子槽内部的第一基部,并在各第一基部一侧分别设有延伸出各第一端子槽外部的第一对接侧,相对复数第一对接侧的各第一基部另一侧设有位于绝缘座体的插接口处的复数第二对接侧,再在各第二对接侧的另一侧设有延伸至绝缘座体另一侧复数第二端子槽内的第一衔接侧,而复数第二端子设有定位于复数第二端子槽内部的第二基部,并在复数第二基部一侧面设有分别与复数第一衔接侧呈电性抵触的悬臂式第二衔接侧,且复数第二基部一侧边分别设有呈悬臂式延伸至复数第二端子槽内的第三对接侧。
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中:该复数第一端子于第一基部的二侧边分别设有嵌固于绝缘座体一侧各第一端子槽内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倒刺体、卡制于各第一端子槽内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嵌扣体,且各第一端子的第一对接侧、第二对接侧及第一衔接侧分别是呈刀锋式的片体。
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中:该复数第一端子的第一对接侧分别穿出绝缘座体的各第一端子槽外部而形成第一对接部,复数第二对接侧分别位于绝缘座体的插接口内部且形成第二对接部。
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中:该复数第一端子设有位于一侧的二支最外侧接地端子,该二支接地端子分别设有高度高于其它各第一端子的第二对接侧高度的第二接地对接侧。
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中:该复数第二端子于第二基部的二侧边分别设有嵌固于绝缘座体一侧各第二端子槽内的至少一个凸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该电连接器于绝缘座体内部容置空间朝二相对侧边分别设有复数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贯通至外部,并在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槽之间的容置空间一侧面设有镂空状的插接口,可供端子组的复数端子组装于容置空间内部,则供各端子的各第一对接侧分别穿出复数第一端子槽外部形成第一对接部,且各端子的各第二对接侧分别位于插接口内部形成第二对接部,而各端子的各第三对接侧分别延伸至位于复数第二端子槽内部形成第三对接部,可供电连接器达到具有多个方向与多个相对型式电连接器进行插接的目的,减少使用许多电连接器或传输线等,易于电布局、设计的作业,并可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优点在于该绝缘座体包括基座及组装于基座一侧的侧盖座,该基座内部具有中空状的容置空间,并在基座一侧边向外凸设有第三对接部、另一侧设有向外镂空的开口,则于开口处设有往一侧面镂空的插接口,且第三对接部包括由基座一侧向外凸设复数间隔排列的肋板,各二相邻的肋板内侧分别设有第二端子槽贯穿至基座的容置空间内部,则于开口处供组装侧盖座,该侧盖座内部设有贯通至外部的复数第一端子槽;另于基座的开口二侧与侧盖座二侧分别设有组装、定位的结合部,则结合部系于开口二侧与侧盖座二侧分别设有相对嵌扣、组合的扣槽、卡槽及凸扣、卡持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该端子组包括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二端子,且复数第一端子的第一基部可嵌设于绝缘座体的一侧各第一端子槽内部,并在各第一基部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对接侧延伸出各第一端子槽外部,各第一基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对接侧位于绝缘座体的插接口处,再于各第二对接侧的另一侧设有第一衔接侧分别延伸至绝缘座体另一侧复数第二端子槽内,而复数第二端子的第二基部系定位于复数第二端子槽内部,并在复数第二基部一侧面设有悬臂式第二衔接侧、可分别与复数第一衔接侧呈电性抵触,且复数第二基部一侧边分别设有呈悬臂的第三对接侧式延伸至复数第二端子槽内;则复数第一端子于第一基部的二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倒刺体供嵌固于绝缘座体一侧各第一端子槽内、至少一个以上的嵌扣体可卡制于各第一端子槽内,而各第一端子的第一、第二对接侧及第一衔接侧分别呈刀锋式的片体;且复数第二端子于第二基部的二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刺、可嵌固于绝缘座体一侧各第二端子槽内;即可供复数第一端子的第一对接侧分别穿出绝缘座体的各第一端子槽外部、而形成第一对接部,复数第二对接侧分别位于绝缘座体的插接口内部、且形成第二对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点在于该端子组的复数第一端子,位于一侧的二支最外侧端子可定义为接地端子,则该二支接地端子的各第二接地对接侧的高度为分别高于其它第一端子的各第二对接侧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10是现有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0-容置空间;101-基座;1011-开口;102-侧盖座;103-结合部;11-第一端子槽;111-内嵌槽;12-第二端子槽;13-插接口;1301-凸扣;1302-卡持体;1303-扣槽;1304-卡槽;14-第一对接部;15-第二对接部;16-第三对接部;161-肋板;2-端子组;21-第一端子;211-第一基部;2111-嵌扣体;2112-倒刺;212-第一对接侧;213-第二对接侧;2131-第一端边;2132-第二端边;214-第一衔接侧;215-接地端子;2151-第二接地对接侧;22-第二端子;221-第二基部;2211-凸刺;222-第二衔接侧;223-第三对接侧;A1-电连接器;A2-第四对接部;A3-第四端子;A31-第四对接侧;B1-电连接器;B2-第五对接部;B21-第五对接侧;C1-电连接器;C2-第六对接部;C21-第六对接侧;C22-第六接地对接侧;X-母座;X0-嵌合空间;X1-基座;X11-侧壁;X12-扣槽;X2-第一端子;Y-公头;Y1-本体;Y11-凸扣;Y2-第二端子;Y3-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俯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电气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1及端子组2,其中:
该绝缘座体1内部设有中空状容置空间10,则容置空间10二侧分别设有复数第一端子槽11、复数第二端子槽12贯通至外部,再于复数第一、第二端子槽11、12之间的容置空间10一侧面设有向外镂空的插接口13。
该端子组2包括有复数第一端子21、复数第二端子22,复数第一端子21分别具有第一基部211,且各第一基部211二侧分别设有平板状的第一对接侧212、第二对接侧213,再于第二对接侧213的另一侧边向外延伸有第一衔接侧214,而复数第二端子22分别具有第二基部221,并在各第二基部221一侧面设有悬臂式的第二衔接侧222,以供各第二衔接侧222分别电性抵触于各第一端子的各第一衔接侧214的一侧表面,且各第二基部221的一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呈悬臂状的第三对接侧223。
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系利用绝缘座体1的容置空间10组装端子组2的复数第一端子21、复数第二端子22,且绝缘座体1一侧复数第一端子槽11系供各第一端子21的第一基部211穿置,则供各第一基部211一侧的各第一对接侧212分别延伸出绝缘座体1外部,并形成第一对接部14,而各第一基部211另一侧的各第二对接侧213、分别对位于容置空间10的插接口13内部,即形成第二对接部15,位于各第二对接侧213另一侧边的各第一衔接侧214、即分别延伸至位于绝缘座体1另一侧的各第二端子槽12内,同时复数第二端子22的第二基部221也分别穿置于各第二端子槽12内,各第二基部221侧面的各悬臂式第二衔接侧222、并分别电性抵触于各第一衔接侧214的一侧表面,且各第二基部221一侧边各悬臂式第三对接侧223分别延伸至露出于各相邻第二端子槽12内侧,以形成第三对接部16,则凭借绝缘座体1及端子组2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器。
而上述绝缘座体1包括基座101及组装于基座101一侧的侧盖座102,该基座101内部具有中空状的容置空间10,且容置空间10一侧具有向外贯通的开口1011,近开口1011的容置空间10一侧面设有镂空状的插接口13,相对开口1011的基座101另一侧外部设有第三对接部16,第三对接部16系于基座101一侧向外凸设有复数肋板161呈梳状之间隔排列,并在任二相邻肋板161间分别设有第二端子槽12贯通至容置空间10,再于开口1011处组装侧盖座102,且侧盖座102内部具有复数贯通的第一端子槽11,则于侧盖座102二外侧与开口1011的二侧边、分别设有相对组合的结合部103,则结合部103系于侧盖座102二外侧、开口1011二侧边分别设有可相互嵌扣、结合的凸扣1301、卡持体1302及扣槽1303、卡槽1304,以供侧盖座102可以稳固的结合在基座101的开口1011处,且面向容置空间10的侧盖座102侧面的复数第一端子槽11的二侧边、分别凹设有内嵌槽111,而端子组2的复数第一端子21于第一基部211的二侧边分别凸设有弯折状的至少一个以上嵌扣体2111,可利用各嵌扣体2111分别嵌卡入各第一端子槽11二侧的各内嵌槽111处,相邻各嵌扣体2111的各第一基部211二侧边再分别凸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倒刺2112,以供各第一基部211利用各倒刺2112分别卡制于各第一端子槽11内部,达到各第一端子21以第一基部211固设于各第一端子槽11的目的;另复数第二端子22的第二基部221于二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刺2211,以供各第二端子22的第二基部221穿置于各第二端子槽12内,各第二基部利用二侧边至少一个以上凸刺2211卡掣于各第二端子槽12内,达到各第二端子22的第二基部221固设于各第二端子槽12的目的。
且上述端子组2的复数第一端子21,其各第一基部211二侧及侧边的第一对接侧212、第一衔接侧214及第二对接侧213分别呈刀锋式的片体;再者,复数第一端子21位于一侧的二支最外侧第一端子21可定义为接地端子215,则该二支接地端子215的各第二接地对接侧2151的高度为分别高于其它第一端子21的各第二对接侧213的高度,并复数第一端子21分别组装于侧盖座102的各第一端子槽11内,各第二对接侧213及二支接地端子215的第二接地对接侧2151分别位于基座101的插接口13内侧;至于复数第一端子21的第一基部211一侧的第二对接侧213,可成型为二边不同高度的第一端边2131、第二端边2132,且供各第二端边2132的高度均大于各第一端边2131的高度,并将其中二支第一端子21反向放置,该二支第一端子21的第二端边2132位于其它第一端边2131的最外侧,即可形成具接地作用的二支接地端子215,则复数第一端子21可通过同一组模具加工成型不同高度的第二对接侧213,也可节省开设模具的费用,更符合经济效益。
请参阅图2、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的俯视剖面图、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分解图、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器于实际应用实施时,可利用绝缘座体1一侧由复数第一端子21的第一对接侧212所构成的第一对接部14,可与相同型式的预设电连接器A1的第四对接部A2相互插接,通过第一对接部14的各第一对接侧212与第四对接部A2内侧各第四端子A3的第四对接侧A31呈电性接触,且绝缘座体1另一侧的第三对接部16、则可再与另一预设电连接器B1的第五对接部B2相对插接,通过第三对接部16的复数第二端子22的各第三对接侧223与第五对接部B2的各第五对接侧B21呈电性接触,利用绝缘座体1与相互电性插接的预设电连接器A1、B1同步进行电子信号或电源信号等的传输,不必通过电路板或传输线的延伸传输,也可降低电子信号或电源信号等传输时的损耗现象。
而绝缘座体1的垂直方向第二对接部15,可供直接与控制单元的相同型式预设电连接器C1进行电性插接,预设电连接器C1一侧的第六对接部C2内的复数第六对接侧C21对位于绝缘座体1的插接口13,则复数第六对接侧C21最外侧的二支第六接地对接侧C22,会先与第二对接部15内二支最外侧接地端子215的第二接地对接侧2151先接触后(可供作为预设连接器C1相对电性插接的侦测端子),其余的各第六对接侧C21再与其它各第一端子21的第二对接侧213相对抵触、电性导通,即可通过第二对接部15一侧的二支最外侧接地端子215与二第六接地对接侧C22形成接地作用,以将外部的电磁波或杂讯等干扰,予以传送至电路板的接地端或电子产品的机壳等予以释放,第二对接部15的其它第二对接侧213则与其它复数第六对接侧C21,分别进行电子或电源信号的传输;同时,也可再凭借绝缘座体1二侧第一对接部14、第三对接部16分别与预设电连接器A1、B1电性插接,则可供绝缘座体1具有多个方向同步传输电子信号或电源信号等,并凭借二支接地端子215与二支第六接地对接侧C22的接地作用,释放外部干绕的电磁波或杂讯等,更可增加端子组2与各预设电连接器A1、B1、C1等分别进行电子、电源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且能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实用功效。
又,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器的绝缘座体1所形成的第一对接部14、第二对接部15及第三对接部16等,均可支援电子产品的随插即用(Plugan d Play)或热插拔(HotPlugging)等应用模式,则电气连接器所电性连接的电子机具在正常运作情形下,电连接器的各第一对接部14、第二对接部15及第三对接部16等,均可进行随插即用或热插拔的电性插接或移除等,即可提升电气连接器实际应用时的方便性及实用性等功效。
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器,系利用绝缘座体1内部容置空间10供组装端子组2的复数第一端子21、复数第二端子22,且复数第一端子21一侧各第一对接侧212、分别穿过容置空间10一侧各第一端子槽11露出绝缘座体1外部形成第一对接部14,复数第一端子21的各第二对接侧213分别位于容置空间10的插接口13内侧、且形成第二对接部15,复数第一端子21另一侧各第一衔接侧214分别穿入容置空间10另一侧各第二端子槽12内部,以供复数第二端子槽12内各第二端子22的第二衔接侧222、分别与各第一衔接侧214电性抵触,各第二端子22一侧各第三对接侧223分别延伸露出于各第二端子槽12处并形成第三对接部16,俾可达到绝缘座体1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对接部14、15、16可同步与多个预设电连接器A1、B1、C1电性插接的目的,且通过相同性质电连接器稳定传输电子或电源信号等,也可提升电子或电源信号等传输稳定性的效果,并提升电气连接器的实用功效,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电气连接器进行设计,系利用绝缘座体内部容置空间穿设端子组的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二端子,复数第一端子一侧各第一对接侧分别穿出绝缘座体外部形成第一对接部,复数第一端子第二对接侧分别位于插接口内形成第二对接部,复数第一端子另一侧各第一衔接侧穿入各第二端子槽内、分别与各第二端子的第二衔接侧电性抵触,各第二端子的第三对接侧分别延伸至露出相邻第二端子槽内侧、并形成第三对接部,而可达到绝缘座体的第一、第二、第三对接部可同时与多个相同型式预设电连接器电性插接为主要保护重点,凭借绝缘座体的多各对接部的设计,不必通过电路板或传输线等连接,可达到多方向同步传输电或电源信号的优势,并增加传输电子或电源信号等的稳定性的目的,且增加电气连接器的实用功效。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气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绝缘座体及端子组,其中:
该绝缘座体内部具有中空状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二侧边分别设有贯通至外部的复数第一端子槽、复数第二端子槽,并在复数第一端子槽、复数第二端子槽之间的容置空间一侧面设有镂空状的插接口;及
该端子组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内部,包括具有第一对接侧、第二对接侧及第三对接侧的复数端子,以供各第一对接侧分别穿出复数第一端子槽外部,且各第二对接侧分别位于插接口内部,而各第三对接侧分别延伸至复数第二端子槽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包括基座及组装于基座一侧的侧盖座,该基座内部具有中空状的容置空间,并在基座一侧边向外凸设有第三对接部,基座另一侧设有向外镂空的开口,在开口处设有往一侧面镂空的插接口,且第三对接部内部设有贯通至容置空间的复数第二端子槽,在开口处供组装侧盖座,该侧盖座内部设有贯通至外部的复数第一端子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开口二侧与侧盖座二侧分别设有用于组装定位的结合部,该结合部是在开口二侧与侧盖座二侧分别设有相对嵌扣组合的扣槽、卡槽及凸扣、卡持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对接部包括由基座一侧向外凸设复数间隔排列呈梳状的肋板,各二相邻的梳状肋板内侧分别设有贯穿至基座的容置空间内部的第二端子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包括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二端子,且复数第一端子设有嵌设于绝缘座体的一侧各第一端子槽内部的第一基部,并在各第一基部一侧分别设有延伸出各第一端子槽外部的第一对接侧,相对复数第一对接侧的各第一基部另一侧设有位于绝缘座体的插接口处的复数第二对接侧,再在各第二对接侧的另一侧设有延伸至绝缘座体另一侧复数第二端子槽内的第一衔接侧,而复数第二端子设有定位于复数第二端子槽内部的第二基部,并在复数第二基部一侧面设有分别与复数第一衔接侧呈电性抵触的悬臂式第二衔接侧,且复数第二基部一侧边分别设有呈悬臂式延伸至复数第二端子槽内的第三对接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端子于第一基部的二侧边分别设有嵌固于绝缘座体一侧各第一端子槽内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倒刺体、卡制于各第一端子槽内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嵌扣体,且各第一端子的第一对接侧、第二对接侧及第一衔接侧分别是呈刀锋式的片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端子的第一对接侧分别穿出绝缘座体的各第一端子槽外部而形成第一对接部,复数第二对接侧分别位于绝缘座体的插接口内部且形成第二对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端子设有位于一侧的二支最外侧接地端子,该二支接地端子分别设有高度高于其它各第一端子的第二对接侧高度的第二接地对接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二端子于第二基部的二侧边分别设有嵌固于绝缘座体一侧各第二端子槽内的至少一个凸刺。
CN201721631288.8U 2017-11-29 2017-11-29 电气连接器 Active CN207624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1288.8U CN207624948U (zh) 2017-11-29 2017-11-29 电气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1288.8U CN207624948U (zh) 2017-11-29 2017-11-29 电气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24948U true CN207624948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24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31288.8U Active CN207624948U (zh) 2017-11-29 2017-11-29 电气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249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6578A (zh) * 2018-12-13 2021-07-30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沿数个空间方向进行接触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13346284A (zh) * 2021-06-04 2021-09-03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母头塑料件、母头、多方向插拔连接器和电气模块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6578A (zh) * 2018-12-13 2021-07-30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沿数个空间方向进行接触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13196578B (zh) * 2018-12-13 2024-02-27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沿数个空间方向进行接触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13346284A (zh) * 2021-06-04 2021-09-03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母头塑料件、母头、多方向插拔连接器和电气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95223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051920B (zh)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
CN205543507U (zh) 电连接器
CN204333399U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CN207624948U (zh) 电气连接器
CN204927598U (zh) 电连接器
CN103579795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207624949U (zh) 电气连接器
CN202737152U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3899848B (zh) 整线器
CN202153592U (zh) 线缆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2094333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966742U (zh) 电连接器
CN104347976B (zh) 微型usb连接器
CN104348055A (zh) 具插卡功能的微型usb连接器
CN203839606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927599U (zh) 电连接器
CN203466374U (zh) 电连接器
CN204927700U (zh) 电连接器
CN101931152A (zh) 电连接器
TWM556420U (zh) 電氣連接器(二)
CN104600477A (zh) 一种入墙式插座
CN104426022B (zh) Usb转换微型usb的电连接器
CN104538773A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