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2134U - 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2134U
CN207612134U CN201721925604.2U CN201721925604U CN207612134U CN 207612134 U CN207612134 U CN 207612134U CN 201721925604 U CN201721925604 U CN 201721925604U CN 207612134 U CN207612134 U CN 207612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dentate
module
stator modules
winding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56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计庄
夏静
罗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56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2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2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2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单齿模块用于组成定子模块并包括单齿铁芯模块和绕组,单齿铁芯模块包括轴向堆叠的多个单齿冲片,每个单齿冲片设置有凹槽,单齿模块还包括位于单齿铁芯模块的轴向两端的一对齿压板以及设置在多个单齿冲片的凹槽中的连接肋,连接肋在单齿铁芯模块的轴向两端处固定到一对齿压板。定子模块包括定子模块支架以及多个如上所述的单齿模块,设置在单齿模块中的多个单齿冲片的凹槽中的连接肋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到定子模块支架,以将每个单齿模块固定到定子模块支架。电机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定子模块。

Description

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模块化定子结构,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机定子的单齿模块、包括该单齿模块的定子模块以及包括该定子模块的电机。
背景技术
在大中型电机上,考虑生产工艺等原因,定子槽型常采用开口槽结构(槽口的尺寸与槽宽相等),以便于绕组嵌线安装,但这样使气隙磁场在定子铁芯齿部与槽部的分布非常不均匀,易产生脉动损耗和表面损耗。脉动损耗和表面损耗引起铁芯和绕组温升,影响电机的绝缘寿命,定子采用开口槽,也会使电机的有效气隙长度增加,不但降低了电机的功率因数和电机效率,而且增大了噪声。
从结构设计上来说,减少上述问题所带来不利影响的一个方法,是可以采用半闭口槽或半开口槽结构设计(槽口的尺寸小于槽宽),大幅缩小槽口尺寸,可以减少气隙磁阻,提高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但由于槽口的尺寸小于槽宽,使得绕组的绝缘和嵌线工艺比较困难和复杂,而对于成型集中绕组,若采用目前常用的定子铁芯半闭口槽结构,绕组线圈(例如,预制绕组)可能存在无法实现嵌线的问题。另外,对于满足电机绕组维护更换功能的模块化电机,模块化定子铁芯采用半闭口槽结构设计,也会带来绕组嵌线等问题。
此外,在大中型电机中,对于一体式的圆柱形定子结构,对用于制造定子铁芯、定子绕组或绝缘包封的设备或场地要求较高,并且在发生故障时需将定子整体拆卸以进行维修或更换,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定子铁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绕组绕线的用于电机定子的单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较少的部件使单齿模块中的单齿冲片牢固堆叠的用于电机定子的单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绕组绕线且保证绕组在单齿铁芯模块两端圆滑过渡的用于电机定子的单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定子铁芯采用半闭口槽或半开口槽的情况下能够解决绕组嵌线或绕线问题的定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分别地进行绕线和安装的一个或更多个单齿模块的定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容易地、单独地、可拆卸地安装到定子模块支架的一个或更多个单齿模块的定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便于安装和更换的一个或更多个单齿模块的定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模块化定子结构的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单齿模块,用于组成定子模块,该单齿模块包括单齿铁芯模块和绕组,该单齿铁芯模块包括轴向堆叠的多个单齿冲片,每个单齿冲片设置有凹槽,单齿模块还包括位于单齿铁芯模块的轴向两端的一对齿压板以及设置在多个单齿冲片的凹槽中的连接肋,连接肋在单齿铁芯模块的轴向两端处固定到一对齿压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每个单齿模块还可包括设置在一对齿压板的轴向外侧的一对端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每个端箍可具有结合到齿压板的平坦侧和与平坦侧相对的圆弧侧,圆弧侧用于在单齿模块的端部引导绕组绕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肋可具有与凹槽相配合的截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凹槽与连接肋可均具有燕尾形截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每个单齿冲片上可设置有多个扣点,多个单齿冲片通过扣点定位而堆叠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连接肋可被焊接到一对齿压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每个单齿冲片可具有齿部和轭部,凹槽可设置在轭部的与齿部相对的一端,绕组可绕制在各个单齿冲片的齿部上并可在单齿模块的端部处绕制在端箍的外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多个单齿冲片的绕制绕组的部分处以及在端箍的绕制绕组的部分处可设置有绝缘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每个单齿冲片上可设置有预留的焊点,并可设置有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子模块,该定子模块包括定子模块支架以及多个如上所述的单齿模块,设置在单齿模块中的多个单齿冲片的凹槽中的连接肋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到定子模块支架,以将每个单齿模块固定到定子模块支架的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每个单齿冲片的凹槽处和定子模块支架的外周可设置有互相匹配的定位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每个单齿冲片的凹槽处设置的定位特征可为定位凸台,在定子模块支架的外周设置的定位特征可为定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定子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电机定子的单齿模块可实现利用较少的部件使单齿模块中的单齿冲片牢固堆叠,并且可便于绕组绕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电机定子的单齿模块可实现在各个单齿模块的两端的绕组绕线的圆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定子模块可实现单独分别地对每个单齿模块进行绕线,且绕组绕线不受定子槽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定子模块可实现各个单齿模块与定子模块支架之间的便捷、牢固且可拆卸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定子模块便于人工安装和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可便于绕组绕线,降低制造电机的设备或场地要求,并且在电机发生故障时能够将个别的定子模块或单齿模块进行拆卸以维修或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齿冲片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齿铁芯模块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齿铁芯模块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选的单齿冲片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齿铁芯绕组模块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单齿铁芯绕组模块的A-A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齿铁芯绕组模块的侧视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定子模块的主视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选的单齿冲片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选的定子模块的主视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单齿冲片;11-齿部;12-齿身部;13-齿冠部;14-轭部;15-凹槽;16-绕组槽;17-焊点;18-通风孔;19-扣点;20-单齿铁芯模块;22-连接肋;23-紧固件;24-叠片/绕组工艺支架;25-齿压板;30-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1-绕组;32-端箍;33-紧固件;40-定子模块支架;41-单齿铁芯绕组模块连接部;42-定子模块连接法兰;101-定位凸台;401-定位槽;50:定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通常,定子铁芯由圆环形定子叠片或扇形定子叠片堆叠而成,定子叠片具有多个定子齿,定子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绕组线圈的定子槽。定子槽的槽型通常为开口槽、半闭口槽或半开口槽。开口槽通常是槽口的尺寸(即,相邻定子齿的齿冠部之间的尺寸)等于或大于槽宽(相邻定子齿的齿身部之间的尺寸),在定子铁芯采用开口槽槽型的情况下,可以将预制绕组直接嵌到定子槽中(预制绕组可顺利通过槽口进入槽中),具有绕组嵌线方便的优点,但这种槽型会使气隙磁场在定子铁芯齿部与槽部的分布非常不均匀,易产生脉动损耗和表面损耗,而脉动损耗和表面损耗引起铁芯和绕组温升,影响电机的绝缘寿命,另外,还会使电机的有效气隙长度增加,不但降低了电机的功率因数和电机效率,而且增大噪声。相比之下,半闭口槽或半开口槽通常是槽口的尺寸小于槽宽,其大幅缩小槽口尺寸,可以减小气隙磁阻,提高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但对于由圆环形定子叠片或扇形定子叠片堆叠而成的定子铁芯而言,由于槽口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绕组进入到槽中,而使绕组的嵌线和绝缘工艺比较困难和复杂。对于成型集中绕组,若采用目前常见的定子铁芯(例如,由圆环形定子叠片或扇形定子叠片堆叠而成的定子铁芯)半闭口槽或半开口槽结构,绕组线圈可能存在无法实现嵌线或难以绕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机模块化定子结构,下面将以具有半闭口槽结构的电机定子铁芯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于具有开口槽或半开口槽结构的电机定子铁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模块化定子的定子铁芯采用半闭口槽结构型式,定子铁芯由若干个单齿铁芯模块组成,每个单齿铁芯模块由堆叠的若干片单齿冲片组成。
现参照图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齿冲片10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单齿冲片10可包括齿部11和轭部14,齿部11可包括齿身部12和齿冠部13,齿冠部13的宽度可大于齿身部12的宽度。由于齿身部2的宽度小于与其相邻的齿冠部13和轭部14的宽度,由此单齿冲片10的齿身部12形成定子的半闭口槽结构或半开口槽结构的绕组槽16,用于缠绕和容纳绕组。在单齿冲片10的轭部14的与齿部1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5,优选地,该凹槽15可以是呈燕尾状的燕尾槽。另外,在单齿冲片10的轭部14的具有凹槽15的一端的两侧还可预留冲片轭部焊点17。一个或更多个散热通风孔14设置在单齿冲片10的齿身部12。
现参照图2至图3,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齿铁芯模块20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3所示,可将多个如图1所示的单齿冲片10进行堆叠以形成如图2至图3所示的单齿铁芯模块20。
具体地讲,每个单齿铁芯模块20可包括轴向堆叠的多个单齿冲片10、连接肋22和位于单齿铁芯模块20的轴向两端的一对齿压板25。在此,轴向方向是沿着定子轴线的方向。连接肋22和一对齿压板25可以协作来固定多个单齿冲片10。连接肋22可具有与每个单齿冲片10的凹槽15相配合的截面形状,例如,当凹槽15是呈燕尾状的燕尾槽时,连接肋22可以是具有燕尾形截面形状的燕尾筋。在本实用新型中,以具有燕尾形截面形状的凹槽15和连接肋22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连接肋22和凹槽15可具有其它形状。
在堆叠多个单齿冲片10时,可借助叠片定位工装(未示出)进行定位。在多个单齿冲片10堆叠时,可将由多个单齿冲片10堆叠而成的单齿铁芯模块20安装到叠片/绕线工艺支架24上,以便后续在单齿铁芯模块20上绕制线圈绕组。
在堆叠过程中,可将多个单齿冲片10在轴向上对齐,将一对齿压板25设置在多个单齿冲片10在轴向上的第一个单齿冲片10和最后一个单齿冲片10的外侧,将连接肋22穿过各个单齿冲片10的各个凹槽15并安装在各个凹槽15内,在此也可通过压装的方式将连接肋22压装到凹槽15中,并且连接肋22还穿过位于单齿铁芯模块20两端的一对齿压板25。可对堆叠的多个单齿冲片10和齿压板25施加轴向预紧力,使每个单齿冲片10紧密贴合在一起,同时在保压中通过紧固件23(例如,螺栓)将连接肋22和叠片/绕线工艺支架24连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肋22的两端分别与齿压板25焊接,从而完成单齿冲片10的堆叠和预紧。
可选地,如图4所示,单齿冲片10上还可设置有多个扣点19,使单齿冲片10进行扣接。扣点19可通过冲压形成在单齿冲片10上,即在单齿冲片10的一侧形成凸扣点,在另一侧形成凹扣点。在单齿冲片10叠片(堆叠组装)时,上层单齿冲片10的凹扣点与下层单齿冲片10的凸扣点配合,形成凹、凸点配合。扣点的大小和扣点尺寸取决于需要的扣接力大小和单齿冲片尺寸、厚度,一般扣点尺寸为1mm×4mm、1.5mm×5mm等规格。采用带扣点的单齿冲片10叠片,会自然形成轴向扣接力(轴向预紧),使单齿冲片10整体连接在一起;同时扣点的存在,使叠片时有了定位结构,更易保证叠片精度和质量。
现参照图5至图7,图5至图7示出了单齿模块30的结构,单齿模块30包括单齿铁芯模块20和绕组31,在本文中,单齿模块30也可称为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具体地讲,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可包括单齿铁芯模块20(包括多个堆叠的单齿冲片10)、绕组31以及设置在齿压板25的轴向外侧的一对端箍32。将单齿铁芯模块20与叠片/绕线工艺支架24连接之后,可在单齿铁芯模块20的两端的齿压板25上分别安装端箍32。端箍32可具有结合到齿压板25的平坦侧和与平坦侧相对的用于引导绕组绕线的圆弧侧。如图6所示,端箍32可在其平坦侧通过紧固件33连接到齿压板25,端箍32的圆弧侧(或端箍的外表面)可便于绕组31绕制时进行圆弧引导和限位。在绕组31绕制过程中,通过利用设置在单齿铁芯模块20两端的一对端箍32,绕组31在经过单齿铁芯模块20的两端时可以圆滑倒角过渡,从而便于绕组31绕制,同时可防止绕组31在两端弯曲时损坏(例如,折断或磨损)。
在绕组31的绕制之前,可在单齿冲片10的绕组槽16(或定子铁芯槽)内和端箍32外圆弧表面上预先放置适型绝缘层(可以是预成型结构,如复合绝缘箔),同时,可将叠片/绕线工艺支架24与绕线机(未示出)连接,完成绕线前准备。
利用绕线机在单齿铁芯模块20上进行绕线以形成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这种绕线方式可以使铁芯绕线不受定子铁芯槽型的影响且不受空间上的限制,从而解决传统的半闭口槽型的定子铁芯的线圈嵌线或绕线问题,同时减少了以往对成型绕组绕包绝缘的工序,节省绕组制作工时。绕组现场绕制方式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定子生产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施加预紧的情况通过设置在各个单齿冲片10的轭部14的凹槽15中的连接肋22与设置在多个单齿冲片10两端的齿压板25的固定连接将多个单齿冲片10进行固定和叠压,从而形成单齿铁芯模块20,在单齿铁芯模块20上绕制绕组31之后,可以对多个单齿冲片10进行进一步的紧固,使多个单齿冲片10更牢固地堆叠形成用于电机定子的单齿模块30(即,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连接单齿冲片和组装单齿模块的部件和工序。
绕组31在单齿铁芯模块20上绕制完成后,可进行局部绝缘处理和整形,必要时可进行热压塑性,确保线圈绕组整体尺寸符合要求。
现参照图8,图8示出了定子模块50结构,其包括若干个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和定子模块支架40。将上述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从叠片/绕线工艺支架24拆卸下来,然后再将其安装在定子模块支架40的外周。如图8所示,定子模块支架40大致为扇形结构,包括单齿铁芯绕组模块连接部41、定子模块连接法兰42以及连接两者的中间部,定子模块连接法兰42可用于定子模块组装定子的连接。例如,由多个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与定子模块支架40连接而形成的定子模块50可以是扇形定子模块,多个扇形定子模块可以通过各自的定子模块连接法兰42而连接到定子支架(未示出)上,从而形成圆柱形或圆筒形的定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所述的连接肋22可沿轴向开设多个连接肋安装孔,单齿铁芯绕组模块连接部41可具有与该多个连接肋安装孔对应的定子模块支架安装孔。因此,连接肋22不仅可以用于固定多个单齿冲片10,还可用于将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固定到定子模块支架40,由此可减少用于组装模块化定子结构的部件。另外,连接肋22上开设的连接肋安装孔即适用于与叠片/绕线工艺支架24的连接,也适用于与定子模块支架40的连接。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单齿铁芯模块20安装到绕线机以进行绕线,随后将绕制完成的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安装到定子模块支架40。
可根据定子模块分瓣情况,在每个定子模块支架40上安装若干数量的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共同组成一个定子模块50。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的数量可取决于模块化电机整体设计方案。图8中所示的单个定子模块50包括18个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
可选地,可在每个单齿冲片10的凹槽15处和定子模块支架40的外周设置互相匹配的定位特征,用于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与定子模块支架40连接时的圆周定位。
例如,如图9所示,单齿冲片10的凹槽15处可设置有定位凸台101。对应地,如图10所示,在定子模块支架40的外周可设置与定位凸台101互相匹配的定位槽401,从而使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的定位凸台101与定子模块支架40的定位槽401互相嵌合,便于单齿铁芯绕组模块的组装,提高装配效率。
虽然描述了在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的单齿冲片10的凹槽15处形成定位凸台101,并在定子模块支架40的外周形成定位槽401,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还可在单齿冲片10上设置凹形定位特征,并在定子模块支架40上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凸形定位特征。
此外,在将每个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安装到定子模块支架40上之后,可以在各个单齿冲片10上的预留焊点17处进行焊接以使每个单齿冲片10更牢固地定位,并使各个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更牢固地设置在定子模块支架40上。
定子模块50的各个单齿铁芯绕组模块30的绕组之间存在较多的间隙和空间,可以直接形成电机的轴向通风道,从而使电机的轴向通风设计变得较为简单,由于可以直接冷却绕组,所以冷却性能较好。
定子模块50组装完成后,可再进行定子模块50的浸漆烘培处理,满足绝缘和防腐要求,该工序可以将多个定子模块50一起进行,提高效率。由于定子模块50的整体尺寸、重量相比传统一体式定子结构都小很多,浸漆烘培工艺变得较为简单方便,对设备的要求较低。
定子模块50完成浸漆烘培处理后,再进行定子组装,根据定子的分瓣情况,利用定子模块支架40的定子模块连接法兰42将多个定子模块50分别与定子支架(定子支撑结构件,图中未示出)连接,共同组成电机定子。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定子模块形成的电机定子,当电机定子中的某个部分发生故障,可以单独地将与故障部分对应的单齿模块(单齿铁芯绕组模块)或定子模块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而无需拆卸整个定子以进行维修或更换。这相比于传统的一体式定子结构,可大大减小维修困难和维修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齿铁芯绕组模块(单齿模块)可实现利用减少的部件使单齿模块中的单齿冲片牢固堆叠,可便于绕组绕线,并可实现在各个单齿模块的两端的绕组绕线的圆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定子模块可实现单独分别地对每个单齿模块进行绕线,且绕组绕线不受定子槽型的限制;可实现各个单齿模块与定子模块支架之间的便捷、牢固且可拆卸的连接;便于人工安装和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可便于绕组绕线,降低制造电机的设备或场地要求,并且在电机发生故障时能够将个别的定子模块或单齿模块进行拆卸以维修或更换。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其范围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组合、修改和完善(例如,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得到新的技术方案)。这些组合、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单齿模块(30),用于组成定子模块(50),所述单齿模块(30)包括单齿铁芯模块(20)和绕组(31),所述单齿铁芯模块(20)包括轴向堆叠的多个单齿冲片(10),每个所述单齿冲片(10)设置有凹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齿模块(30)还包括位于所述单齿铁芯模块(20)的轴向两端的一对齿压板(25)以及设置在所述多个单齿冲片(10)的凹槽(15)中的连接肋(22),所述连接肋(22)在所述单齿铁芯模块(20)的轴向两端处固定到所述一对齿压板(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每个单齿模块(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齿压板(25)的轴向外侧的一对端箍(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箍(32)具有结合到齿压板(25)的平坦侧和与所述平坦侧相对的圆弧侧,所述圆弧侧用于在所述单齿模块(30)的端部引导所述绕组(31)绕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肋(22)具有与所述凹槽(15)相配合的截面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5)与所述连接肋(22)均具有燕尾形截面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齿冲片(10)上设置有多个扣点(19),多个所述单齿冲片(10)通过所述扣点(19)定位而堆叠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肋(22)被焊接到所述一对齿压板(25)。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齿冲片(10)具有齿部(11)和轭部(14),所述凹槽(15)设置在所述轭部(14)的与所述齿部(11)相对的一端,所述绕组(31)绕制在多个所述单齿冲片(10)的所述齿部(11)上并在所述单齿模块(30)的端部处绕制在所述端箍(32)的外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单齿冲片(10)的绕制所述绕组(31)的部分处以及在所述端箍(32)的绕制所述绕组(31)的部分处设置有绝缘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齿冲片(10)上设置有预留的焊点(17),并设置有通风孔(18)。
11.一种定子模块(50),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模块支架(40)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单齿模块(30),其中,设置在所述单齿模块(30)中的多个所述单齿冲片(10)的凹槽(15)中的连接肋(22)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定子模块支架(40),以将每个所述单齿模块(30)固定到所述定子模块支架(40)的外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子模块(50),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单齿冲片(10)的所述凹槽(15)处和所述定子模块支架(40)的外周设置有互相匹配的定位特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模块(50),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单齿冲片(10)的所述凹槽(15)处设置的所述定位特征为定位凸台(101),在所述定子模块支架(40)的外周设置的所述定位特征为定位槽(401)。
14.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模块(50)。
CN201721925604.2U 2017-12-29 2017-12-29 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 Active CN207612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5604.2U CN207612134U (zh) 2017-12-29 2017-12-29 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5604.2U CN207612134U (zh) 2017-12-29 2017-12-29 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2134U true CN207612134U (zh) 2018-07-13

Family

ID=62799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5604.2U Active CN207612134U (zh) 2017-12-29 2017-12-29 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21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230A (zh) * 2021-09-26 2021-12-03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单元
CN113872347A (zh) * 2021-09-26 2021-12-31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单齿结构及拼装式定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230A (zh) * 2021-09-26 2021-12-03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单元
CN113872347A (zh) * 2021-09-26 2021-12-31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单齿结构及拼装式定子
CN113746230B (zh) * 2021-09-26 2023-03-10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单元
CN113872347B (zh) * 2021-09-26 2024-02-02 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单齿结构及拼装式定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3594B (zh) 电容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US7260881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core for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US20040075359A1 (en) Stator for a synchronous machine
CN112368912B (zh) 分布绕法径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及其定子
JP2019519181A (ja) ステータリングがモジュールから構成される、軸方向磁束機械用ステータ
US20030030345A1 (en) Core, rotating machine using the co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40015356A1 (en) Segmented electric machine core secured with bel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4395816A (en) Method of making dynamoelectric machine rotor having cast conductors and radial coolant ducts
JP2000341889A (ja) 回転機用コア、その製造方法、コア用素片および回転機
US8754566B2 (en) Assembling method for a stator and stator produced thereby
US20120223611A1 (en)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CN207612134U (zh) 单齿模块、定子模块和电机
US4341966A (en) Laminated dynamoelectric machine rotor having cast conductors and radial coolant duct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1159402A (zh) 单相异步电动机
US7726005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n electromagnetically excitable core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a multiphase winding
US8581467B2 (en) Stator including a cage coil
US6879077B2 (en) Motor, motor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GB2328892A (en)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tators for electric motors
CA2347541A1 (en) Construction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individual pole windings
US20220337138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o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corresponding rotor and corresponding electric
US20190356181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US20230018069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electrical machine, and vehicle
JP7151438B2 (ja) 固定子、この固定子を用いる回転電機、および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CN115485955A (zh) 电机定子及电机定子制造方法
CN108347116B (zh) 一种绝缘框架、定子总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