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0329U - 中央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中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0329U
CN207610329U CN201721761914.5U CN201721761914U CN207610329U CN 207610329 U CN207610329 U CN 207610329U CN 201721761914 U CN201721761914 U CN 201721761914U CN 207610329 U CN207610329 U CN 207610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sensor
water pump
butterfly valve
electric butterf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19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ot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ot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ot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ot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619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0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0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03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包括冷水机组、制冷机组、冷却塔电动蝶阀、冷却侧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分水器、集水器、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制冷剂在水冷机组和制冷机组中循环,冷水机组通过冷却塔电动蝶阀与冷却塔连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冷却侧电动蝶阀及冷却水泵与冷却塔连接,制冷机组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及分水器与待冷却设备连接,通过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及集水器与待冷却设备连接,中央控制器根据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侦测的温度控制冷却水泵及冷冻水泵的工作模式。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联动设置结构,能够使冷水机组及制冷机组相互配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Description

中央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尤其涉及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场合,如何利用有限的能源进行有效利用一直都是节能领域追求的目标。
目前的中央空调基本都能满足场合对制冷的要求,然而,针对大型的中央空调,一般情况下冷却塔、冷却机组、制冷机组及待冷却设备均各自工作,无法实现联动,这就导致有时候可能不需要较大的制冷量,但中央空调的制冷输出量却无法主动降低。又或者当需要根据环境加大制冷时,中央空调却无法实现自主调整,从而影响使用体验,也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空调,能够动态平衡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和冷却能效,在满足正常使用地同时,降低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央空调,包括冷水机组、制冷机组、冷却塔电动蝶阀、冷却侧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分水器、集水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冷水机组、制冷机组、冷却塔电动蝶阀、冷却侧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分水器、集水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制冷剂在所述水冷机组和制冷机组中循环以交换热量,所述冷水机组的入水口通过冷却塔电动蝶阀后与冷却塔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冷却侧电动蝶阀及冷却水泵后与冷却塔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制冷机组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及分水器后与待冷却设备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制冷机组的入水口通过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及集水器后与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连接,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温度分别控制冷却水泵及冷冻水泵的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利用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对冷却机组和制冷机组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有效动态监控,进而根据实际使用环境有效调整冷却水泵及冷冻水泵的工作效率,在自动调整以满足正常使用地同时,降低了整体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中央空调1,包括冷水机组10、制冷机组20、冷却塔电动蝶阀301、冷却侧电动蝶阀302、冷却水泵40、冷冻侧电动蝶阀303、冷冻水泵50、分水器60、集水器70、第一温度传感器801、第二温度传感器802和中央控制器90,所述冷水机组10、制冷机组20、冷却塔电动蝶阀301、冷却侧电动蝶阀302、冷却水泵40、冷冻侧电动蝶阀303、冷冻水泵50、分水器60、集水器70、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802分别与中央控制器90电连接,制冷剂在所述水冷机组10和制冷机组20中循环以交换热量。
冷水机组10的入水口通过冷却塔电动蝶阀301后与冷却塔1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冷水机组10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冷却侧电动蝶阀302及冷却水泵40后与冷却塔11的入水口连接。制冷机组20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802及分水器60后与待冷却设备12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制冷机组20的入水口通过冷冻侧电动蝶阀303、冷冻水泵50及集水器70后与待冷却设备12的出水口连接,中央控制器90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802侦测到的温度分别控制冷却水泵40及冷冻水泵50的工作模式。
具体为,当第一温度传感器801侦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例如20度)时,控制器90控制冷却水泵40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转速,将冷却水尽快送至冷却塔11进行冷却,当侦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例如10度)时,控制器90控制冷却水泵40降低工作效率,降低转速,将冷却水缓慢送至冷却塔11进行冷却,从而进行自动节能,当侦测的温度处于正常范围时,则不对冷却水泵40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水泵40通过变频器与中央控制器90连接。
同理,当第二温度传感器802侦测到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例如20度)时,控制器90控制冷冻水泵50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转速,将冷冻水尽快送至制冷机组20进行冷却,当侦测到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例如10度)时,控制器90控制冷冻水泵50降低工作效率,降低转速,将冷冻水缓慢送至制冷机组20进行冷却,从而进行自动节能,当侦测的温度处于正常范围时,则不对冷冻水泵50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水泵50通过变频器与中央控制器9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分水器60用于将冷冻水分流给一个或多个待冷却设备12,集水器70用于将从多个待冷却设备12出来的水进行回收收集。例如,所述待冷却设备12可以为风机盘管和风柜,风机盘管和风柜并联设置,且风机盘管和风柜的入水口与分水器连接,出水口与集水器连接。
此外,为了能够使分水器60和集水器70的工作姿态联动,在优化地实施方式中,该系统1还包括与中央控制器90连接的压差旁通阀601,压差旁通阀601通过管道分别与分水器60和集水器70连接,从而动态调整分水器60和集水器70的水压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控制节能策略,实施中央空调1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80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804,第三温度传感器80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80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90电连接,第三温度传感器803设置在冷水机组10与冷却塔电动蝶阀301之间的管道上,第四温度传感器804设置在集水器70与冷冻水泵50之间的管道上,所述中央控制器90还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及第三温度传感器803的差值控制冷却水泵40的工作状态,用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802及第四温度传感器804的差值控制冷冻水泵50的工作状态。具体为,当第一温度传感器801及第三温度传感器803的差值达到预设值(例如10度),则说明冷水机组10需要大量的冷源,则中央控制器90控制冷却水泵40提升转速,将冷却水尽快送回冷却塔11进行冷却。当第二温度传感器802及第四温度传感器804的差值达到预设值(例如10度),则说明待冷却设备12需要大量的冷源,则中央控制器90控制冷冻水泵50提升转速,将冷冻水尽快送回制冷机组20进行冷却。
为了更加准备地控制空调1,在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该空调1还可以包括水流量计805,水流量计805设置在第四温度传感器804与冷冻水泵50之间,用于侦测管道中的水流量大小,所述中央控制器90还用于根据水流量计测定的流速控制冷冻水泵50的工作状态。
为了进一步减轻制冷机组20的工作压力,提升效率,该空调1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80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07,第一压力传感器80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07分别与中央控制器90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806设置在制冷机组20与第二温度传感器802之间的管道上,第二压力传感器807设置在水流量计805和冷冻水泵50之间的管道上。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冷水机组10、制冷机组20、冷却塔电动蝶阀301、冷却侧电动蝶阀302、冷冻侧电动蝶阀303、冷冻水泵40、冷却水泵50、第一温度传感器801、第二温度传感器802、第三温度传感器803、第四温度传感器804、水流量计805、第一压力传感器806、第二压力传感器807、分水器60、集水器70和压差旁通阀601均与中央控制器90连接,从而中央控制器90可以根据各传感设备(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传感数据及节能策略综合控制冷水机组10及制冷机组20的工作联动模式,并通过各种电动蝶阀及水泵等终端设备最终控制整个系统进行联动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高效节能。当然各部件与中央控制器的连接模式可以是PLC可编程芯片式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具体控制策略或方式对系统中的各个部件进行协调统一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机组、制冷机组、冷却塔电动蝶阀、冷却侧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分水器、集水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冷水机组、制冷机组、冷却塔电动蝶阀、冷却侧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分水器、集水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制冷剂在所述冷水机组和制冷机组中循环以交换热量,所述冷水机组的入水口通过冷却塔电动蝶阀后与冷却塔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冷却侧电动蝶阀及冷却水泵后与冷却塔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制冷机组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及分水器后与待冷却设备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制冷机组的入水口通过冷冻侧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及集水器后与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连接,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温度分别控制冷却水泵及冷冻水泵的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压差旁通阀,所述压差旁通阀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并设置在分水器和集水器连接之间,用于调控管道中的水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设备为风机盘管,风机盘管的入水口与分水器连接,出水口与集水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水机组与冷却塔电动蝶阀之间的管道上,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集水器与冷冻水泵之间的管道上,所述中央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差值控制冷却水泵的工作状态,用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四温度传感器的差值控制冷冻水泵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量计,水流量计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水流量计设置在第四温度传感器与冷冻水泵之间,用于侦测管道中的水流量大小,所述中央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水流量计测定的流速控制冷冻水泵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制冷机组与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管道上,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水流量计和冷冻水泵之间的管道上。
CN201721761914.5U 2017-12-18 2017-12-18 中央空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0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1914.5U CN207610329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中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1914.5U CN207610329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中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0329U true CN207610329U (zh) 2018-07-13

Family

ID=6279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191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0329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中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0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72917U (zh) 基于主动寻优的中央空调深度节能控制系统
CN206449767U (zh) 一种具有冷冻水低温保护装置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CN203518120U (zh) 一种中央空调冷冻站节能控制系统
CN110290683A (zh) 基于冰蓄冷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冷却方法
CN111263562B (zh) 数据中心多元化综合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547915U (zh) 中央空调节能装置
CN109425072A (zh) 一种节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6449766U (zh) 一种具有冷却水高温保护装置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CN207610329U (zh) 中央空调
CN204629931U (zh)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装置
CN201875843U (zh) 中央空调数码智能节电装置
CN203024338U (zh)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装置及中央空调
CN207720603U (zh) 水冷系统
CN207585015U (zh) 中央空调系统
CN105571089A (zh) 一种节能型智能生态中央空调装置
CN205505306U (zh) 中央空调水泵变频节能控制系统以及中央空调
CN104654496A (zh) 采用抽热与换热制冷相结合的节能基站机房及其冷却方法
CN201491442U (zh) 不间断冷冻水生产系统
CN209470391U (zh) 一种直接蒸发式过冷水控制系统
CN103673230A (zh) 数据中心复杂水冷系统运行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7674651U (zh) 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空调
CN204006901U (zh) 一种一体式冷冻站系统
CN203533791U (zh) 一种中央空调冷冻水循环装置的模糊控制系统
CN20286892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蓄冰制冷系统中主机节能控制装置
CN20286889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蓄冰制冷系统中蓄冷水泵节能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