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0308U - 一种制冷剂泵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剂泵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0308U
CN207610308U CN201721670351.9U CN201721670351U CN207610308U CN 207610308 U CN207610308 U CN 207610308U CN 201721670351 U CN201721670351 U CN 201721670351U CN 207610308 U CN207610308 U CN 207610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ump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ed medium
intermediate heat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703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辉
冯剑超
许荣兴
庞晓风
任聪颖
李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yuanfeng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yuanfeng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yuanfeng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yuanfeng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703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0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0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0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剂泵柜,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内的中间换热器、储液罐制冷剂泵。中间换热器的热侧、储液罐、制冷剂泵通过管路连通;中间换热器冷侧通过管路连接室外冷源。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泵柜,可作为室内热管蒸发端与室外冷源的中间换热单元,将来自机房室内热管蒸发端的热量与室外冷源的冷量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机房排热;储液罐、制冷剂泵的采用,在利用重力驱动的重力热管基础上,保障系统有足够的驱动力从而保障系统运行稳定、适用性广;中间换热器热侧采用氟利昂类制冷工质,无水进入机房,系统安全可靠;中间换热器冷侧可采用水或氟利昂类制冷剂,多种冷源可选,且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从而保障系统节能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剂泵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散热密度机房排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剂泵柜。
背景技术
机房中由于设备发热量大,需要专门的空调设备来维持机房内的温度。目前现有的机房普遍采用舒适性空调连续运行来调控室内的温度。这种温控方式虽然能够满足机房温控的要求,但是耗能较大,造成运行成本较高。
目前已有的机房空调节能技术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过渡季或冬季室外气温较凉时,引入室外新风来冷却机房内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直接利用室外自然冷源,但难以满足机房内的空气洁净度及湿度调控要求,且对机房维护结构的破坏较大。在新风系统停止工作时,存在漏风的隐患,在天气比较炎热时导致室内冷量流失。在新风系统的进、出风口处需要安置过滤网,而过滤网不仅增加了系统风阻,而且需要经常更换,维护量较大。
另一种是在过渡季或冬季室外气温较凉时,使用板式空气热交换器将室外空气的冷量引入室内。这种技术实现了室内、外空气的隔离,避免了由于直接引入室外空气而引起的空气清洁度及湿度控制问题。但由于单位面积换热量小,体积较大,需要再开设风道与换热器相连,对墙体破坏较大。由于换热器采用了蜂窝结构,空气流道容易被灰尘堵塞,因此在室外空气流道的进、出口处需要安装过滤网,维护量较大。
除如上两种排热方式外,利用重力驱动的热管排热产品因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等优势,在机房排热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应用时,需要注意热管冷凝端与蒸发端高度差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剂泵柜,可作为室内热管蒸发端与室外冷源的中间换热单元,将来自机房室内热管蒸发端的热量与室外冷源的冷量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机房排热;储液罐、制冷剂泵的采用,在利用重力驱动的重力热管基础上,保障系统有足够的驱动力从而保障系统运行稳定、适用性广;中间换热器热侧采用氟利昂类制冷工质,无水进入机房,系统安全可靠;中间换热器冷侧可采用水或氟利昂类制冷剂,多种冷源可选,且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从而保障系统节能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冷剂泵柜,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中间换热器、储液罐、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进口通过管路与室内热管蒸发端的高温制冷剂蒸气输出口连通;
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出口通过管路依次经所述储液罐、制冷剂泵后与室内热管蒸发端的低温制冷剂液体输入口连通;
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冷侧通过管路与室外冷源连通。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泵柜可以为单系统或双系统,其中,
当所述制冷剂泵柜为单系统时,所述中间换热器、储液罐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制冷剂泵为一个或两个并联,实现所述制冷剂泵一备一用;
当所述制冷剂泵柜为双系统时,所述中间换热器、储液罐、制冷剂泵数量均为两个,双系统中的每套系统均包含各一个所述中间换热器、储液罐、制冷剂泵,从而形成两套互为备份的独立的中间换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泵柜中,所述制冷剂泵的采用,在利用重力驱动的重力热管基础上,保障系统有足够的驱动力使得经过中间换热器冷却后的制冷剂液体,回流至多个室内热管蒸发端,从而保障系统运行稳定。
优选地,所述中间换热器热侧可连接室内热管蒸发端中的各种类型的机组,如立柜机、吊顶机、列间热管、热管背板等,且所述中间换热器热侧采用氟利昂类制冷工质,无水进入机房。
优选地,所述中间换热器冷侧可采用水或氟利昂类制冷剂,多种冷源方式可选。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泵柜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当中间换热器冷侧采用水作为室外冷源且回水管路中有电动调节阀时,所述控制单元可控制调节系统水流量达到所需值。
优选地,所述中间换热器可以为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柜体的框架主要由钣金套件构成,所述中间换热器、储液罐、过滤器、制冷剂泵均固定在所述钣金套件上。
优选地,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进口与室内热管蒸发端的高温制冷剂蒸气输出口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泵的出口管路上也设置有控制阀门。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泵柜,可作为室内热管蒸发端与室外冷源的中间换热单元,将来自机房室内热管蒸发端的热量与室外冷源的冷量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机房排热;储液罐、制冷剂泵的采用,在利用重力驱动的重力热管基础上,保障系统有足够的驱动力从而保障系统运行稳定、适用性广;中间换热器热侧采用氟利昂类制冷工质,无水进入机房,系统安全可靠;中间换热器冷侧可采用水或氟利昂类制冷剂,多种冷源可选,且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从而保障系统节能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泵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间换热器热侧、冷侧工质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泵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泵柜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内的中间换热器1、储液罐2、过滤器 3、制冷剂泵4、阀门Ⅰ5、阀门Ⅱ6,柜体框架主要由钣金套件7构成,其中,中间换热器1、储液罐2、过滤器3、制冷剂泵4、阀门Ⅰ5、阀门Ⅱ6均固定在柜体的钣金套件7上;来自室内热管蒸发端的高温制冷剂蒸气,通过阀门Ⅰ5 及其前、后连接管路8、9引入中间换热器1的热侧进口;由中间换热器1冷却后的低温制冷剂液体经过中间换热器1的热侧出口、储液罐2、过滤器3、制冷剂泵4、阀门Ⅱ6及连接管路10、11、12、13、14输送回室内热管蒸发端;中间换热器1冷侧通过管路15、16连接室外冷源;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泵柜还包括控制单元17,当中间换热器冷侧采用水作为室外冷源且回水管路中有电动调节阀时,可控制调节系统水流量达到所需值。
图2为中间换热器热侧、冷侧工质循环示意图。中间换热器1中热侧工质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A方向所示;中间换热器1冷侧工质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B方向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剂泵柜,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中间换热器、储液罐、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进口通过管路与室内热管蒸发端的高温制冷剂蒸气输出口连通;
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出口通过管路依次经所述储液罐、制冷剂泵后与室内热管蒸发端的低温制冷剂液体输入口连通;
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冷侧通过管路与室外冷源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泵柜为单系统或双系统,其中,
当所述制冷剂泵柜为单系统时,所述中间换热器、储液罐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制冷剂泵为一个或两个并联,实现所述制冷剂泵一备一用;
当所述制冷剂泵柜为双系统时,所述中间换热器、储液罐、制冷剂泵数量均为两个,双系统中的每套系统均包含各一个所述中间换热器、储液罐、制冷剂泵,从而形成两套互为备份的独立的中间换热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热管蒸发端的类型为立柜机、吊顶机、列间热管、或热管背板,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采用氟利昂类制冷工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冷侧采用水或氟利昂类制冷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泵柜还包括控制单元,当中间换热器的冷侧采用水作为室外冷源且回水管路中有电动调节阀时,所述控制单元可控制调节系统水流量达到所需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框架主要由钣金套件构成,所述中间换热器、储液罐、过滤器、制冷剂泵均固定在所述钣金套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进口与室内热管蒸发端的高温制冷剂蒸气输出口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泵的出口管路上也设置有控制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
CN201721670351.9U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制冷剂泵柜 Active CN207610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0351.9U CN207610308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制冷剂泵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0351.9U CN207610308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制冷剂泵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0308U true CN207610308U (zh) 2018-07-13

Family

ID=62797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70351.9U Active CN207610308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制冷剂泵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0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41250U (zh) 一种机房节能循环系统
CN201852229U (zh) 一种分布式水冷分离式热管排热系统
CN102798184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101216225A (zh) 一种双温冷水/冷风机组
CN108826554A (zh) 一种双冷源热管空调多联机组
CN103913006A (zh) 基于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地暖与空气调节一体化装置
CN209484761U (zh) 一种热管背板空调多联机组
CN108826535A (zh)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室外机系统
CN205783464U (zh) 一种机房散热系统
CN207881052U (zh)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室外机系统
CN205119549U (zh) 多功能热泵型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105916361A (zh) 一种适用于通信机柜的低耗淋水式热管散热成套设备
CN207476097U (zh) 一种热管末端循环系统
CN108981006A (zh) 一种动力热管型列间空调系统
CN206073290U (zh) 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
CN201866872U (zh) 一种户式辐射平面空调流量分配调节系统
CN201748574U (zh)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空调
CN209101413U (zh) 一种动力热管型列间空调系统
CN209484760U (zh) 一种双冷源热管空调多联机组
CN207610308U (zh) 一种制冷剂泵柜
CN203431984U (zh)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CN205561325U (zh) 一种机柜散热空调系统
CN209341465U (zh) 一种专用热回收盘管型风冷氟泵机房专用空调装置
CN208487727U (zh) 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
CN210267500U (zh) 一种复合式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