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3290U - 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73290U CN206073290U CN201621032892.4U CN201621032892U CN206073290U CN 206073290 U CN206073290 U CN 206073290U CN 201621032892 U CN201621032892 U CN 201621032892U CN 206073290 U CN206073290 U CN 2060732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pipe
- heat exchange
- air conditioner
- row le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包括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的进口通过管路分别引入经过中间换热器Ⅰ、中间换热器Ⅱ冷却的工质,工质在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内吸收机柜服务器排热后蒸发,通过与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的出口连接的管路流至中间换热器Ⅰ、中间换热器Ⅱ中,热量由中间换热器Ⅰ、中间换热器Ⅱ转移出机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可与机柜间隔放置于机房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区域,也可安装在机房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区域顶部,灵活地为冷通道机柜服务器提供适宜的进风温度,或及时将热通道机柜服务器高温排热排出机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排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
背景技术
机房内机柜服务器集成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的发热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高散热密度机房内服务器工作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下,目前高散热密度机房排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目前高散热密度机房排热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
其一是精密空调精确送风,该方式机房室内采用风道将精密空调的冷风直接引至服务器机柜,主要优点是实现了冷风直接引至服务器机柜,使机柜服务器进风处于较理想的低温状态下,缺点是风机需要选用可以克服风道阻力的大压头风机,因此风机功耗较大,随之带来了精密空调功耗较大;另外,采用该方式排热,一方面因风道中的冷量分配不均,不能有效解决机房局部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因机房内服务器机柜排风口距离精密空调回风口远近不同,容易产生远距离机柜排风回风不畅而使机房局部环境温度高于设定值的局部热点问题。
其二是采用机械制冷的列间空调的方式,列间空调布置在两台机柜的中间,实现就近制冷。列间空调因布置在两台机柜之间,所以较精密空调相比,其送风传输距离近,无需选用功耗大的大压头风机,也因靠近热源制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房内局部热点问题。但因采用机械制冷方式,故为追求更好的能效比,需同时考虑风机、压缩机的功耗。
其三是采用制冷柜门替代机房内机柜的前后门板的排热方式,采用制冷柜门分为采用水冷换热器制冷柜门和采用氟利昂热管换热器制冷柜门方式,两种方式都实现了靠近服务器热源从而就近冷却的效果,因水冷换热器制冷柜门会有水引入机房的缺点,所以采用氟利昂热管换热器制冷柜门方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两种方式都需要将换热器集成于服务器机柜门板上,此时门板重量的增加对机架承重和门铰链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结合机房内高散热密度机架服务器温控需求,采用就近制冷或排热思路,将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机柜间隔放置于机房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区域,或安装在机房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区域顶部,灵活地为冷通道机柜服务器提供适宜的进风温度,或及时将热通道机柜服务器高温排热排出机房,不涉及对机房内服务器机柜柜门的更换;利用重力驱动或辅助动力驱动,就近制冷或排热的同时,保障系统高效节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包括框架、风机、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框架上进风侧、出风侧门板均开设通风孔;所述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均包含进口、出口;所述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分别通过各自的进口、出口与中间换热器构成封闭循环系统。
优选的,所述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可以为分别独立的2个换热器,也可以为1个整体换热器上有2套独立的进出管系统。
优选的,所述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可以在一台机组中同时使用,也可以在在不同的机组中安装。当所述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在一台机组中同时使用时,所述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各自的进口、出口分别与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连接;当所述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在不同的机组中安装时,则所述热管换热器Ⅰ或所述热管换热器Ⅱ的进口、出口与1台中间换热器连接。
优选的,当所述热管换热器Ⅰ、热管换热器Ⅱ各自的一进一出接口分别与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连接时,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室外冷源侧可采用串联方式,也可采用并联方式。
优选的,提供给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室外冷源,可以是冷冻水或R22、R134a、R407C或R410A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可与机柜间隔放置于机房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区域,也可安装在机房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区域顶部。
优选的,所述行级热管空调末端的工质循环利用重力驱动或辅助动力驱动。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离心或轴流风机且具有无极调速功能。
优选的,所述中间换热器可以是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套管式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所述行级热管空调末端进一步包括测量温度、湿度的传感器,测量差压的风压差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温度、湿度、差压情况进行风机转速等控制,并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数据。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结合机房内高散热密度机架服务器温控需求,采用就近制冷或排热思路,灵活地为冷通道机柜服务器提供适宜的进风温度,或及时将热通道机柜服务器高温排热排出机房,不涉及对机房内服务器机柜柜门的更换;利用重力驱动或辅助动力驱动,就近制冷或排热的同时,保障系统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连接且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室外冷源侧采用串联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连接且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室外冷源侧采用并联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机柜间隔放置于机房封闭冷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机柜间隔放置于机房封闭热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安装在机房封闭冷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安装在机房封闭热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包括框架1、风机2、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控制单元4;框架1上进风侧、出风侧门板均开设通风孔;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均包含进口、出口。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连接且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室外冷源侧采用串联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上进口通过管路分别引入经过中间换热器Ⅰ6、中间换热器Ⅱ7冷却的工质,工质在热管换热器Ⅰ6、热管换热器Ⅱ7内吸收机柜服务器排热后蒸发从而通过与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上出口连接的管路将热量由中间换热器Ⅰ6、中间换热器Ⅱ7转移出机房。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Ⅰ6、中间换热器Ⅱ7在室外冷源侧采用串联方式。所述行级热管空调末端风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A方向所示,制冷工质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B、C方向所示,室外冷源侧工质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D方向所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连接且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室外冷源侧采用并联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上进口通过管路分别引入经过中间换热器Ⅰ6、中间换热器Ⅱ7冷却的工质,工质在热管换热器Ⅰ6、热管换热器Ⅱ7内吸收机柜服务器排热后蒸发从而通过与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上出口连接的管路将热量由中间换热器Ⅰ6、中间换热器Ⅱ7转移出机房。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Ⅰ6、中间换热器Ⅱ7在室外冷源侧采用并联方式。所述行级热管空调末端风流动方向如图3中箭头A方向所示,制冷工质流动方向如图3中箭头B方向所示,室外冷源侧工质流动方向如图3中箭头E方向所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机柜间隔放置于机房封闭冷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封闭冷通道中风流动风流动方向如图4中箭头F方向所示。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机柜间隔放置于机房封闭热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封闭热通道中风流动风流动方向如图5中箭头G方向所示。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安装在机房封闭冷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封闭冷通道中风流动风流动方向如图6中箭头H方向所示。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安装在机房封闭热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封闭热通道中风流动风流动方向如图7中箭头I方向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包括框架(1)、风机(2)、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和控制单元(4),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1)的进风侧、出风侧门板均开设通风孔;
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均包含进口、出口;
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分别通过各自的进口、出口与中间换热器构成封闭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为2个独立的换热器,或为1个整体换热器上的2套独立的进出管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安装在同一机组中同时使用,或安装在不同的机组中,当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安装在同一台机组中同时使用时,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各自的进口、出口分别与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连接;当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安装在不同的机组中时,则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和所述热管换热器Ⅱ(3-2)的进口、出口与1台中间换热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管换热器Ⅰ(3-1)、热管换热器Ⅱ(3-2)各自的进口、出口分别与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连接时,两个独立的中间换热器室外冷源侧采用串联方式或采用并联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级热管空调末端,与机柜间隔放置于机房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区域,或安装在机房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区域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级热管空调末端的工质循环利用重力驱动或辅助动力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为离心或轴流风机且具有无极调速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器是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级热管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级热管空调末端进一步包括测量温度、湿度的传感器,测量差压的风压差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4)根据接收到的温度、湿度、差压情况进行风机转速控制,并在显示器(5)上显示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32892.4U CN206073290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32892.4U CN206073290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73290U true CN206073290U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843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32892.4U Active CN206073290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7329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4796A (zh) * | 2017-06-20 | 2017-12-08 |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 节能制冷系统及节能制冷方法 |
CN108981006A (zh) * | 2018-09-27 | 2018-12-11 | 北京纳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热管型列间空调系统 |
CN108981043A (zh) * | 2018-08-10 | 2018-12-11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采用两级热管的数据机房列间空调系统 |
-
2016
- 2016-08-31 CN CN201621032892.4U patent/CN2060732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4796A (zh) * | 2017-06-20 | 2017-12-08 |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 节能制冷系统及节能制冷方法 |
CN107454796B (zh) * | 2017-06-20 | 2023-11-10 |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 节能制冷系统及节能制冷方法 |
CN108981043A (zh) * | 2018-08-10 | 2018-12-11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采用两级热管的数据机房列间空调系统 |
CN108981006A (zh) * | 2018-09-27 | 2018-12-11 | 北京纳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热管型列间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42375B (zh) | 一种制冷一体化机柜 | |
CN203432016U (zh) | 台式便携半导体制冷空调 | |
CN102297487B (zh) | 空调热管一体机 | |
CN106686953A (zh) | 一种机柜服务器用液冷热管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332514A (zh) | 用于高发热密度机柜的热管冷却系统 | |
CN207040130U (zh) | 一种顶置冷却微模块 | |
CN203375573U (zh) | 提高多联机的冷媒过冷度的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多联机 | |
CN206073290U (zh) | 一种行级热管空调末端 | |
CN203327417U (zh) | 一种带有分散式末端的排热机柜 | |
CN201854539U (zh) | 一种机柜节能散热背板系统 | |
CN202392893U (zh) | 空调末端装置、空调设备及数据中心 | |
CN105611803B (zh) | 一种新型背板空调系统 | |
CN101290148A (zh) | 一种用于变风量空调的水节能系统 | |
CN104329790A (zh) | 用于通信基站机房的节能型换热设备及其构成的空调系统 | |
CN207476097U (zh) | 一种热管末端循环系统 | |
CN206531220U (zh) | 一种新型热管背板空调系统 | |
CN211953105U (zh) | 冷却系统 | |
CN205378463U (zh) | 一种新型背板空调系统 | |
CN206932544U (zh) | 一种列间冷却微模块 | |
CN203298423U (zh) | 一种适用于高散热密度机房的列间热管室内机 | |
CN201074881Y (zh) | 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及作为新风机组的水环热泵 | |
CN205510638U (zh) | 一种顶置热管模块结构 | |
CN204929522U (zh) | 一种基于自然冷源与机械冷却切换运行的列间式换热装置 | |
CN202403346U (zh) | 一种制冷剂作中间冷却介质的空调冷却装置 | |
CN104197416A (zh) | 机房热气流室外冷却交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