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04422U - 一种智能捕鼠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捕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04422U
CN207604422U CN201721483372.XU CN201721483372U CN207604422U CN 207604422 U CN207604422 U CN 207604422U CN 201721483372 U CN201721483372 U CN 201721483372U CN 207604422 U CN207604422 U CN 207604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se
trapping box
case
mouse trapping
cover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833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永刚
尚磊
王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uay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uay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uay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uay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833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04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04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04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积鼠箱和设置在两侧的左诱鼠箱与右诱鼠箱;所述积鼠箱上设有盖板;诱鼠箱上各设有通道口和舵机门,还在与积鼠箱的连接面上设有透明材质的单项活动门;所述通道口处各设有蜂鸣器,本实用新型在太阳能组件板或市电的供能下达到捕鼠器自动连续捕鼠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捕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再生能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捕鼠器。
背景技术
老鼠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携带多种病菌,不但污染环境也会传播疾病,为了消除这一公害,目前人们采用的捕鼠或灭鼠方法是通过投放灭鼠药或采用鼠夹、鼠笼、电击等方式进行,其缺陷是灭鼠后的死尸既污染环境又不能连续进行捕鼠,由其是高压电击具有危险性,对人群及动物都有致命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捕鼠器,该装置能够实现在太阳能板的供能下达到捕鼠器自动连续多次捕鼠的目的。
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积鼠箱和设置在两侧的左诱鼠箱与右诱鼠箱;所述积鼠箱的顶部设有盖板;诱鼠箱上各设有通道口和舵机门,积鼠箱与诱鼠箱的连接面上还设有透明材质的单项活动门;所述左、右诱鼠箱通道口处各设有蜂鸣器。
进一步,所述诱鼠箱的靠近通道口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A、C红外线发射管和A、C红外线接收管,在靠近单项活动门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B、D红外线发射管和B、D红外线接收管。
进一步,所述两诱鼠箱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太阳能板,诱鼠箱的正、侧面上设有控制系统板和电池盒,所述控制系统板分别与太阳能板、电池盒、蜂鸣器、A、C红外线发射管以及A、C红外线接收管、B、D红外线发射管和B、D红外线接收管互相连接,所述一侧诱鼠箱上设有船型三档电源开关。
进一步,所述积鼠箱盖板上面设有与电池盒相连的船型三档电源开关和用于记录捕鼠个数的数码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积鼠箱盖板上面设置有船型三档电源开关和显示屏,盖板的内侧设有遮挡板。
进一步,所述积鼠箱的盖板上还设有手提把手。
进一步,所述盖板上还设有与积鼠箱体连接的锁扣。
进一步,所述积鼠箱与左诱鼠箱和右诱鼠箱通过纵向滑槽相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左诱鼠箱和右诱鼠箱上各设有可外拉的诱鼠抽屉,所述诱鼠抽屉中放置气味浓郁的诱鼠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积鼠箱两侧的诱鼠箱上各设置的太阳能板供能或者市电供电后,实现诱鼠箱捕鼠,并且应用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以及蜂鸣器的配合,驱赶老鼠闯入透明开启的单向活动门后进入积鼠箱内,积鼠箱密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环保捕鼠的目的;同时在控制系统板的调控下实现自动多次捕鼠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通道口 2.左蜂鸣器 3.左舵机门 4.A红外线发射管 4-1.A红外线接收管 5.左诱鼠箱 6.B红外线发射管 6-1.B红外线接收管 7.左单向活动门 8.控制系统板9.积鼠箱 10.锁扣11.遮挡板 12.右单向活动门 13.D红外线发射管 13-1.D红外线接收管14.右诱鼠箱 15.C红外线发射管 15-1.C红外线接收管16.右舵机门 17.右通道口 18.右蜂鸣器 19.太阳能板二20.手提把手 21.显示屏 22.船型三档电源开关 23.盖板 24.太阳能板一 25.电池盒 26.诱鼠抽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积鼠箱9和设置在两侧的左诱鼠箱5与右诱鼠箱14;积鼠箱9与两侧诱鼠箱5、14通过纵向滑槽连接;诱鼠箱5、14上各设有通道口1、17和舵机门3、16,通道口1、17处各设有蜂鸣器2、18,还在与积鼠箱9的连接面上设有透明材质的单项活动门7、12;诱鼠箱5、14的靠近通道口1、17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A、C红外线发射管4、15和A、C红外线接收管4-1、15-1,在靠近单项活动门7、12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B、D红外线发射管6、13和B、D红外线接收管6-1、13-1;诱鼠箱5、14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24、19,诱鼠箱的正、侧面上设有控制系统板8和电池盒25,控制系统板8分别与太阳能板24、19、电池盒25、蜂鸣器2、18以及A、C红外线发射管4、15和A、C红外线接收管4-1、15-1以及B、D红外线发射管6、13和B、D红外线接收管6-1、13-1互相连接,左诱鼠箱5和右诱鼠箱14上各设有可外拉的诱鼠抽屉26,诱鼠抽屉26中放置气味浓郁的诱鼠药,诱鼠抽屉26设在老鼠够不到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具体的连接关系是:左舵机门3安装在左通道口1的右侧,用螺丝固定在左诱鼠箱5的箱体上,A红外线发射管4、B红外线发射管6安装在左诱鼠箱5箱体内部用自攻丝固定,对面壁上对应设置A红外线接收管4-1和B红外线接收管6-1以及左蜂鸣器2用螺丝安装在左诱鼠箱体内左通道口1所在的面上,电池盒25与控制系统板8焊接在左诱鼠箱体上方,太阳能板一24作为左诱鼠箱5箱体盖板,安装在诱鼠箱体正上并方用螺丝固定;右诱鼠箱14箱体与左诱鼠箱5箱体安装方式一致,区别仅在于右诱鼠箱14上部不设有电池盒和控制系统板,太阳能板二19与左侧的电池盒25和控制系统板8相连接。船型三档电源开关22设置在右侧太阳能板二19的下侧,且船型三档电源开关22接用220v转12v型号的电源,并联至12v储能电池上,作用是用船型三档开关切换选择太阳能和市电供能需求。
积鼠箱9顶部设有盖板23;盖板23上设有与电池盒25相连的用于记录捕鼠个数的显示屏21,显示屏21、船型三档电源开关22用热熔胶固定在盖板23上,积鼠箱9盖板23上面设置有船型三档电源开关22和显示屏21,盖板23的内侧设有遮挡板11,遮挡板11平设于盖板23内,遮挡板与盖板23用螺丝连接。积鼠箱9的盖板23上还设有手提把手20,盖板23上还设有与积鼠箱9箱体连接的锁扣10,锁扣10用自攻丝连接在盖板23上,并与积鼠箱9箱体扣接,积鼠箱9与左诱鼠箱5和右诱鼠箱14通过纵向滑槽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板运用单片机执行命令,分别用于执行舵机及蜂鸣器的响应命令,和用于执行显示屏的计数响应命令。
当运用本实用新型捕鼠时,将捕鼠器放置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左通道口1和右通道口17紧贴于墙体,通道口1、17与舵机门3、16的左右位置可任意切换,保证通道口1、17在任意方向的墙角放置时,都靠近墙角处;此时左通道口1和右通道口17都是开启状态,当老鼠从左通道口1进入左诱鼠箱5触碰到A红外线发射管4时,经过一次A红外线发射管4-1的反馈,控制系统板8上的单片机收到信号并发出指令后,左舵机门3逆时针旋转900,左通道口1关闭,在左通道口1关闭的同时,左蜂鸣器2就会及时发出响声,使受惊的老鼠向透明的左单向活动门7逃窜后,顶启左单向活动门7进入积鼠箱9内,同时触碰到B红外线发射管6、经过一次B红外线接收管6-1的反馈,显示屏21便计数一次,同时,控制系统板8收到信号发出指令左舵机门3顺时针旋转900,左通道口1开启,完成第一次捕鼠,进入下一次捕鼠等待状态。
当老鼠从右通道口17进入右诱鼠箱14触碰到C红外线发射管15,经过一次C红外线发射管15-1的反馈,控制系统板8收到信号后,发出指令使右舵机门16顺时针旋转900,右通道口17关闭,在右通道口17关闭的同时,右蜂鸣器18同样会及时发出响声,使受惊的老鼠向透明的右单向活动门12逃窜进入积鼠箱9内,同时触碰到D红外线发射管13、经过一次D红外线接收管13-1的反馈,显示屏21便计数一次,控制系统板8收到信号发出指令右舵机门16逆时针旋转900,右通道口17开启,完成又一次捕鼠,等待下一次老鼠的进入;已经进入积鼠箱9的老鼠无法从单向活动门7、12处逃脱,积鼠箱9可以不用挪动左、右诱鼠箱5、14的情况下独立拆卸,方便人工取鼠;而且若两侧同时进入老鼠,左右两边同时工作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主要靠太阳能板24、19供给电池盒25储存电能或者市电直接供电,所以若太阳光照充足的地方使用本实用新型不会受影响,若在不能接受到光照的墙角使用,则需先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阳光下照射储存足够的能量后,再拿到墙角放置,足够24小时使用、或者是直接接市电供电,都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积鼠箱(9)和设置在两侧的左诱鼠箱(5)和右诱鼠箱(14);所述积鼠箱(9)的顶部设有盖板(23);左右诱鼠箱(5、14)上各设有通道口(1、17)和舵机门(3、16),还在与积鼠箱(9)的连接面上设有透明材质的单项活动门(7、12);所述通道口(1、17)处各设有蜂鸣器(2、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诱鼠箱(5、14)的靠近通道口(1、17)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A、C红外线发射管(4、15)和A、C红外线接收管(4-1、15-1),并在靠近单项活动门(7、12)的两侧壁上对应设有B、D红外线发射管(6、13)和B、D红外线接收管(6-1、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诱鼠箱(5、1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太阳能板(24、19),诱鼠箱的正、侧面上设有控制系统板(8)和电池盒(25),所述控制系统板(8)分别与太阳能板(24、19)、电池盒(25)、蜂鸣器(2、18)以及A、C红外线发射管(4、15)和A、C红外线接收管(4-1、15-1)以及B、D红外线发射管(6、13)和B、D红外线接收管(6-1、13-1)互相连接,一侧诱鼠箱上设有船型三档电源开关(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积鼠箱(9)设有与电池盒(25)相连的用于记录捕鼠个数的显示屏(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积鼠箱(9)盖板(23)上面设置有船型三档电源开关(22)和用于记录捕鼠个数的数码显示屏(21),盖板(23)的内侧设有遮挡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积鼠箱(9)的盖板(23)上还设有手提把手(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3)上还设有与积鼠箱(9)体连接的锁扣(10)。
8.根据权利要求1、2、3、4、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积鼠箱(9)与左诱鼠箱(5)和右诱鼠箱(14)通过纵向的滑槽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诱鼠箱(5)和右诱鼠箱(14)上各设有可外拉的诱鼠抽屉(26),所述诱鼠抽屉(26)中放置气味浓郁的诱鼠药。
CN201721483372.XU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智能捕鼠器 Active CN207604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3372.XU CN207604422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智能捕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3372.XU CN207604422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智能捕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04422U true CN207604422U (zh) 2018-07-13

Family

ID=6279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83372.XU Active CN207604422U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智能捕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044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2826A (zh) * 2021-06-25 2021-09-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诱捕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2826A (zh) * 2021-06-25 2021-09-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诱捕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04422U (zh) 一种智能捕鼠器
CN201536582U (zh) 一种太阳能多功能农田管理装置
CN104430287A (zh) 太阳能灭鼠器
CN201046850Y (zh) 太阳能自动控制垃圾桶
CN205455602U (zh) 一种捕鼠器
CN202269317U (zh) 一种电击灭鼠装置
CN204409376U (zh) 太阳能灭鼠器
CN206273681U (zh) 用于牲畜散养管理的无人飞行器
CN103314939A (zh) 一种电蚊纱窗
CN202145816U (zh) 一种嵌入式高压灭鼠器
CN206933122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捕鼠器
CN204132231U (zh) 红外导电多功能捕鼠桶
CN203801561U (zh) 一种捕鼠器
CN206686980U (zh) 一种智能杀虫电器
CN201898823U (zh) 太阳能红外线驱赶器
CN201914645U (zh) 太阳能灭蚊垃圾桶
CN201860658U (zh) 全自动通信捕兽器
CN201499547U (zh) 微电脑编码红外线感应捕鼠器
CN210726511U (zh) 一种捕鼠装置
CN203723224U (zh) 一种智能的清洁型宠物窝
CN207927629U (zh) 一种智能灭蝇器
CN202873626U (zh) 太阳能捕蝇器
CN202444939U (zh) 一种新型小鼠固定器
CN207861110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开关门垃圾箱
CN205076314U (zh) 捕鼠式环保智能垃圾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Wanpeng

Inventor before: Cai Yonggang

Inventor before: Shang Lei

Inventor before: Wang Wa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