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5407U - 组合式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5407U
CN207585407U CN201721327555.2U CN201721327555U CN207585407U CN 207585407 U CN207585407 U CN 207585407U CN 201721327555 U CN201721327555 U CN 201721327555U CN 207585407 U CN207585407 U CN 207585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area
plate
heat exchanger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275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德胜
李昆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EAM AND HOT-WATER SUBSTATION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EAM AND HOT-WATER SUBSTATION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EAM AND HOT-WATER SUBSTATION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EAM AND HOT-WATER SUBSTATION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275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85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5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54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包含有一供一热交换介质于内流通的壳体以及一设于该壳体内与该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组。该热交换组包含有多个相互间隔且彼此交错排列以供该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一热交换区域以及第二热交换区域、多个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并形成有一第一信道的第一隔离组件以及多个设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并形成有一第二信道的第二隔离组件,且该第一信道与该第二信道的方向相互交错,使该热交换介质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具有不同的流动方向,以提升热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组合式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尤指一种能使一热交换介质具有不同流动方向以增加热交换效率的组合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板式热交换器,如中国台湾公告第I553287号发明专利案,揭示一种用于平板式热交换器的末端件包含一框架部件。该框架部件具有内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布置于该内部部分与该外部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该内部部分的外壁表面经布置以面向包含于该平板式热交换器中的热转移板的包装的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中央部分及围绕该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该末端件的特征在于该框架部件系经挤出的,且特征在于该框架部件的中间部分包含在该框架部件的挤出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数目的空腔。该挤出方向平行于该框架部件的轴线。该末端件的进一步特征在于该内部部分的外壁表面的外部尺寸至少与该等热转移板的包装的第一表面的中央部分的外部尺寸一样大。
然而,前述该专利案所揭示的该热转移板基本上为不锈钢的矩形片材,该等不锈钢具备某种纹路或轮廓及许多流体入口端口及出口端口。该等板经布置连续地对准且藉由垫片彼此分离。使该热转移板与垫片一起形成平行信道,该等平行信道经布置以接收两种流体,该等流体用于将热自一流体转移至另一流体。为此,第一流体经布置以于每一个第二通道中流动且第二流体经布置以于其余的通道中流动。
此外,由于前述该热转移板间的该些信道是彼此相互平行的,当该些流体在通过该些热转移板间的该些通道时,该些流体都是采同一方向进行流动,使得整体的热交换效率无法提升。
鉴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增加热交换效率的组合式热交换器,即为业界急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尤指一种能使一热交换介质具有不同流动方向以增加热交换效率的组合式热交换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包含有一壳体以及至少一热交换组。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上设有多个与该容置空间相互连通以供一热交换介质于该容置空间内流通的管道。该热交换组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包含有多个相互间隔且彼此交错排列以供该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一热交换区域以及第二热交换区域、多个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并由二相互间隔的第一隔离条以使每一该第一热交换区域形成有一第一信道的第一隔离组件以及多个设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并由二相互间隔的第二隔离条以使每一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形成有一第二信道的第二隔离组件,且该第一信道与该第二信道的方向相互交错,使该热交换介质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具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于一实施例中,多个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与多个该第二热交换区域是由多个板片所区隔而成,且相邻的每一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与每一该第二热交换区域之间由一该板片所区隔。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该第一隔离条、每一该第二隔离条以及每一该板片是以焊接方式加以固定。
于一实施例中,该壳体进一步是由二设于该热交换器的二端处的侧板、多个连接于二该侧板间且彼此相互间隔而围绕该热交换器的支撑板以及多个固定二该侧板与该些支撑板且形成有该管道的连接板所组成。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该第一隔离条的二端缘以及每一该第二隔离条的二端缘分别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以及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内且相对于该支撑板的位置处相互重叠。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该侧板相对于该每一该支撑板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一凹设部,使每一该支撑板的二端缘处分别设于该凹设部。
于一实施例中,任意二相邻的该连接板的二相邻部分别与该每一该支撑板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二该侧板、多个该支撑板以及多个该连接板之间是以多个螺丝加以锁固。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该侧板进一步是由一外板面、一与该外板面相对的内板面以及一环设于该外板面以及该内板面之间的环壁面所组成。
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该侧板的该环壁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固孔,而每一该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锁固孔,且每一该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与该第一锁固孔以及该第二锁固孔相对应的第三锁固孔,使多个该螺丝通过每一该第三锁固孔而与该第一锁固孔以及该第二锁固孔相互锁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内容,相较于先前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该热交换组内的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以及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内分别设有不同方向的该第一信道以及该第二信道,使该热交换介质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具有不同的流动方向,以提升热交换效率。
2.该壳体的二该侧板、多个该支撑板以及多个该连接板之间是以多个螺丝相互螺设,因此能够使该壳体快速的拆卸与组装,以便于该热交换组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部分分解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部分分解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热交换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热交换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热交换器,用以供一热交换介质于内流通,以进行热交换的效果,包含有一供该热交换介质流通的壳体10以及一与该热交换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组20。
该壳体10具有一供该热交换介质流通的容置空间11以及多个与该容置空间11连通的管道12,多个该管道12包含有至少一引导该热交换介质由外部流入该容置空间11内的导入管121以及至少一使该热交换介质由该容置空间11向外排出的导出管122。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入管121与该导出管122是以成对的方式设置,包含有二该导入管121与二该导出管122。
此外,该壳体10进一步是由二侧板13、多个支撑板14以及多个连接板15所组成,二该侧板13相互间隔的设置于该热交换组20的二端缘,多个该支撑板14设置于二该侧板13之间,且环设于该热交换组20的侧缘,多个该连接板15则是连接在二该侧板13以及多个该支撑板14上,且每一该连接板15上设置有一该管道12。每一该侧板13上相对于每一该支撑板14的位置处分别具有一凹设部131,使每一该支撑板14的二端缘处分别设于该凹设部131内,且每一该侧板13上分别具有一外板面132、一与该外板面132相对应的内板面133以及一环设于该外板面132以及该内板面133之间的环壁面134。另,每一该连接板15的二端缘处分别组设于该侧板13的该环壁面134上,且任意二相邻的该连接板15的二相邻部则分别与每一该支撑板14连接,使二该侧板13、多个该支撑板14以及多个该连接板15得以组构成一具该容置空间11的该壳体10。再者,二该侧板13、多个该支撑板14以及多个该连接板15之间主要是通过螺设方式加以锁固,为了便于螺设,因此在每一该侧板13的该环壁面13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固孔135,每一该支撑板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锁固孔145,每一该连接板15上设置有多个与多个该第一锁固孔135及多个该第二锁固孔145相对的第三锁固孔155,再利用多个螺丝30分别穿过多个该第三锁固孔155后,而分别与多个该第一锁固孔135以及多个该第二锁固孔145相互锁固,藉以令二该侧板13、多个该支撑板14以及多个该连接板15之间得以相互螺设固定,进而能够使该壳体10快速的拆卸与组装,以便于该热交换组20的清洗及保养。
又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组装,该壳体10进一步更包含有多个定位件16,每一该定位件16对应一该支撑板14,每一该定位件16用以预先固定于该热交换组20的侧缘,且每一该定位件16上具有一用以供一该支撑板14设置的定位槽161,当每一该定位件16固定于该热交换组20上时,令每一该支撑板14得以设置于该定位槽161内,以使每一该支撑板14得以快速的安装在该热交换组20上,而利于后续该壳体10的组装,每一该定位件16与该热交换组20之间的固定方式,容后在述。
请参阅图2、图4至图6所示,该热交换组2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内,包含有多个相互间隔且彼此交错排列以供该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一热交换区域21以及第二热交换区域22、多个设于该些第一热交换区域21的第一隔离组件23以及多个设于该些第二热交换区域22的第二隔离组件24。该些第一热交换区域21以及该些第二热交换区域22是由多个板片25所区隔而成,而相邻的每一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以及每一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之间由一该板片25所区隔。每一该第一隔离组件23介于二相邻的该板片25之间,每一该第一隔离组件23具有至少二设于二相邻的该板片25之间的第一隔离条231,二该第一隔离条231用以将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与该容置空间11之间进行阻隔,且二该第一隔离条231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内相互间隔,使二该第一隔离条231的二端缘相邻处于该第一交换区域21上分别形成一第一通道211,令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与该容置空间11利用该第一通道211形成相互连通,供该热交换介质得以通过该第一通道211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以及该容置空间11之间流通。每一该第二隔离组件24介于二相邻的该板片25之间,每一该第二隔离组件24具有至少二设于二相邻的该板片25之间的第二隔离条241,二该第二隔离条241用以将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与该容置空间11之间进行阻隔,且二该第二隔离条241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内相互间隔,使二该第二隔离条241的二端缘相邻处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内分别形成一第二通道221,令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与该容置空间11利用该第二通道221形成相互连通,供该热交换介质得以通过该第二通道221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及该容置空间11之间流通。承上所述,每一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的该第一通道211与每一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的该第二通道221彼此交错设置,换言之,该第一通道211与该第二信道221的方向是呈相互交错的方式设置,如此一来,能够使该热交换介质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内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内形成有不同的流动方向,进而能够有效的提升该组合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请再同时配合图2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热交换组20在组设时,多个该板片25、多个该第一隔离条231以及多个该第二隔离条241之间利用焊接的方式加以固定。为了避免多个该第一隔离条231以及多个该第二隔离条241在焊接的过程中造成位移,故在进行焊接作业时,会先利用多个固定条26穿过多个该些板片25,以在多个该板片25间形成有供多个该第一隔离条231以及多个该第二隔离条241固定的定位空间,以令多个第一隔离条231以及多个该第二隔离条241得以通过该定位空间于多个该板片25间达到定位的效果,进而便于进行焊接的作业。
此外,多个该第一隔离条231以及多个该第二隔离条241于多个该板片25间是以交错的方式排列,以使每一该第一信道211与每一该第二通道221在每一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以及每一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间形成彼此交错的设置。因此,位于每一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内的多个该第一隔离条231与位于每一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内的多个该第二隔离条241,会在该些板片25的侧缘形成有重叠区域,而此重叠区域则可用以与前述每一该定位件16(如图3所示)进行焊接,进而供每一该支撑板14得以设置于每一该定位件16的该定位槽161内,以便于进行该壳体10的组装。
承上所述,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7所示,当该热交换介质利用二该导入管121进入该容置空间11后,该热交换介质会经由多个该第一通道211以及多个该第二通道221而于多个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以及多个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内以不同的流动方向流通,以令该热交换介质于该容置空间11内产生一漩流状态,再使该热交换介质通过二该导出管122排出该壳体10,进而得以提升该热交换组20的热交换效率。此外,多个该管道12是分别设置在多个该连接板15上,因此每一该侧板13分别形成一平板状,而大幅增加了整体本实用新型的该组合式热交换器的热传面积,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热交换效率。
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的该热交换组20内的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以及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内分别设有不同方向的该第一通道211以及该第二通道221,使该热交换介质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21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22具有不同的流动方向,以提升热交换效率。且,该壳体10的二该侧板13、多个该支撑板14以及多个该连接板15之间是以多个螺丝30相互螺设,因此能够使该壳体10快速的拆卸与组装,以便于该热交换组20的清洗。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之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上设有多个与该容置空间相互连通以供一热交换介质于该容置空间内流通的管道;以及
一热交换组,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包含有多个相互间隔且彼此交错排列以供该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一热交换区域以及第二热交换区域、多个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并由二相互间隔的第一隔离条以使每一该第一热交换区域形成有一第一信道的第一隔离组件以及多个设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并由二相互间隔的第二隔离条以使每一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形成有一第二信道的第二隔离组件,且该第一信道与该第二信道的方向相互交错,使该热交换介质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与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具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与多个该第二热交换区域由多个板片所区隔而成,且相邻的每一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与每一该第二热交换区域之间由一该板片所区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隔离条、每一该第二隔离条以及每一该板片是以焊接方式加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进一步是由二设于该热交换器的二端处的侧板、多个连接于二该侧板间且彼此相互间隔而围绕该热交换器的支撑板以及多个固定二该侧板与该些支撑板且形成有该管道的连接板所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隔离条的二端缘以及每一该第二隔离条的二端缘分别于该第一热交换区域以及该第二热交换区域内且相对于该支撑板的位置处相互重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侧板相对于该每一该支撑板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一凹设部,使每一该支撑板的二端缘处分别设于该凹设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任意二相邻的该连接板的二相邻部分别与该每一该支撑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二该侧板、多个该支撑板以及多个该连接板之间是以多个螺丝加以锁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侧板进一步是由一外板面、一与该外板面相对的内板面以及一环设于该外板面以及该内板面之间的环壁面所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组合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侧板的该环壁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固孔,而每一该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锁固孔,且每一该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与该第一锁固孔以及该第二锁固孔相对应的第三锁固孔,使多个该螺丝通过每一该第三锁固孔而与该第一锁固孔以及该第二锁固孔相互锁固。
CN201721327555.2U 2017-10-16 2017-10-16 组合式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85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27555.2U CN207585407U (zh) 2017-10-16 2017-10-16 组合式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27555.2U CN207585407U (zh) 2017-10-16 2017-10-16 组合式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5407U true CN207585407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29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2755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85407U (zh) 2017-10-16 2017-10-16 组合式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854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752A (zh) * 2021-06-16 2021-10-15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752A (zh) * 2021-06-16 2021-10-15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9494B2 (en) Heat exchanger plate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such a heat exchanger plate
US9885523B2 (en) Liquid to liquid multi-pass countercurrent heat exchanger
CN207585407U (zh) 组合式热交换器
CN106123651A (zh) 带鞍座的换热器
CA2861234C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strength in port area
KR20130065173A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CN210051186U (zh) 三介质换热器
WO2020134907A1 (zh) 多回路板式换热器
NZ243797A (en) Opposed bayonet heat exchanger with spaced baffles: baffles formed by
JP2010032089A (ja) グラスライニング製熱交換器用ユニット
CN211824039U (zh) 铝制换热器
US20120261099A1 (en) Heat Exchanger
JP3214342U (ja) 組合せ式熱交換器
WO2018121467A1 (zh) 板式换热器
TWM555936U (zh) 組合式熱交換器
CN203443430U (zh) 可拆卸曲板式换热器
CN215221912U (zh) 一种电机液冷结构
CN218973308U (zh) 一种用于增强换热效果的管道连接装置
CN216159701U (zh) 换热器
KR102319821B1 (ko) 열교환장치의 제작방법
CN110849180A (zh) 换热管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JP5232556B2 (ja) グラスライニング製熱交換器
KR200488963Y1 (ko) 모듈러 열교환기
JP7304919B2 (ja) 熱交換器構造
CN218583860U (zh) 小流量多管程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