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2437U -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72437U
CN207572437U CN201721784440.6U CN201721784440U CN207572437U CN 207572437 U CN207572437 U CN 207572437U CN 201721784440 U CN201721784440 U CN 201721784440U CN 207572437 U CN207572437 U CN 207572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econdary cell
battery modules
wall portion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844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峰
王岳利
赵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844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72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72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72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以及壳体。电极组件具有极性相反的极耳,极耳位于电极组件的上部且沿长度方向伸出电极组件。壳体具有侧壁、底壁以及收容腔,电极组件收容于收容腔内;其中,壳体形状与电极组件形状相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与极耳相对的侧壁包括:上侧壁部、下侧壁部以及过渡部。下侧壁部相对于上侧壁部沿长度方向向内凹入,以在二次电池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为二次电池的固定预留固定空间。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上述的二次电池;定位板,与各二次电池的下侧壁部连接,以将多个二次电池固定在一起。当二次电池用于电池模组时,其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和成本。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二次电池1′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3中,由于极耳111伸出电极组件11的两侧;而如图2所示,壳体13′的侧壁131′与电极组件11的位于突出的极耳111下方的部分间隔开,造成了壳体13′的侧壁131′与电极组件11的位于突出的极耳111下方的部分存在有很大空间;此外,当采用这种二次电池1′组装成电池模组时,通常采用外部机械件来固定电池模组中的多个二次电池1′,或者采用在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之间粘接结构胶来实现多个二次电池1′的固定。采用外部机械件来固定多个二次电池1′需要占用电池模组的额外空间,降低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又增加了电池模组的重量和成本;而采用结构胶固定时,由于结构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老化,容易造成多个二次电池1′粘接失效,导致电池模组结构强度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当二次电池用于电池模组时,其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以及壳体。电极组件具有极性相反的极耳,极耳位于电极组件的上部且沿长度方向伸出电极组件。壳体具有侧壁、底壁以及由侧壁和底壁围成的上端开口的收容腔,电极组件收容于收容腔内。壳体形状与电极组件形状相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与极耳相对的侧壁包括:上侧壁部;下侧壁部,相对于上侧壁部沿长度方向向内凹入以在二次电池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为二次电池的固定预留固定空间;以及过渡部,连接于上侧壁部和下侧壁部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二次电池;多个二次电池沿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定位板,与各二次电池的下侧壁部连接,以将多个二次电池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当采用多个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二次电池的与极耳相对的侧壁的下侧壁部相对于上侧壁部沿长度方向向内凹入以在二次电池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为二次电池的固定预留固定空间,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将多个二次电池固定的机械件以及机械件所占电池模组的额外的空间,由此提高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重量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剖开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组成构件的立体图,其中去掉了壳体。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剖开的立体图,其中壳体收容图3所示的结构。
图6是图5中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8的组装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组装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二次电池 P突起
13′壳体 1313过渡部
131′侧壁 132底壁
1二次电池 133收容腔
11电极组件 14顶盖
111极耳 141电极输出端子
12导电连接板 2定位板
13壳体 H定位孔
131侧壁 L长度方向
1311上侧壁部 W宽度方向
1312下侧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3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二次电池1包括:电极组件11,具有极性相反的极耳111,极耳111位于电极组件11的上部且沿长度方向伸出电极组件11;以及壳体13,具有侧壁131、底壁132以及由侧壁131和底壁132围成的上端开口的收容腔133,电极组件11收容于收容腔133内;壳体13形状与电极组件11形状相对应,壳体13的长度方向L的与极耳111相对的侧壁131包括:上侧壁部1311;下侧壁部1312,相对于上侧壁部1311沿长度方向L向内凹入,以在二次电池1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为二次电池1的固定预留固定空间;以及过渡部1313,连接于上侧壁部1311和下侧壁部1312之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1中,下侧壁部1312相对于上侧壁部1311沿长度方向L向内凹入,以在二次电池1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为二次电池1的固定预留固定空间,与现有技术中的壳体13′的侧壁131′相对于电极组件11的位于极耳111下方的部分间隔开相比,填充了现有技术中的侧壁131′与电极组件11的位于极耳111下方的部分的剩余空间,并利用剩余空间作为二次电池1组装成电池模组时的多个二次电池1的固定空间,当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1组装成下文所述的电池模组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将多个二次电池1′固定的机械件以及机械件所占的额外的空间,由此提高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重量和成本。
参照图4至图7并结合图8至图11,下侧壁部1312的外表面设有向外突出的突起P。突起P的设置能够为下文所述的组装电池模组起到固定作用。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1还包括:两个导电连接板12,分别电连接于电极组件11的长度方向L两侧的极耳111且沿长度方向L相对于电极组件11的两侧突出;顶盖14,固定于壳体13的上端以封闭收容腔133的开口,设有极性相反的电极输出端子141,各电极输出端子141电连接于一个导电连接板12。
壳体13为塑料壳体。顶盖14为塑料顶盖。壳体13和顶盖14的材质采用塑料能够减轻二次电池1的整体重量。
塑料壳体的塑料选自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突起P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
下面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
如图8至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二次电池1;多个二次电池1沿宽度方向W并排布置;定位板2,与各二次电池的下侧壁部1312连接,以将多个二次电池1固定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中,采用多个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二次电池1,与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二次电池1′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相对于上侧壁部1311沿长度方向L向内凹入以在二次电池1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为二次电池1的固定预留固定空间,与现有技术中的壳体13′的侧壁131′相对于电极组件11的位于突出的极耳111下方的部分间隔开相比,填充了现有技术中的侧壁131′与电极组件11的位于突出的极耳111下方的部分的剩余空间,并利用剩余空间来设置用于与多个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连接的定位板2,在电池模组中,定位板2设置在剩余空间处,并实现了多个二次电池1的固定,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将多个二次电池1′固定的机械件以及机械件所占电池模组的额外的空间,由此提高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重量和成本。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定位板2与多个二次电池1可以采用多种固定方式,具体地,如图8至图11所示,下侧壁部1312的外表面设有向外突出的突起P;定位板2设有多个间隔的定位孔H,各定位孔H与并排布置的各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上的突起P相对应,各二次电池1的对应的突起P嵌入并固定于定位板2的对应的定位孔H中。突起P与定位板2的定位孔H的配合设计有效地实现了将多个二次电池1固定在一起。当然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固定方式,例如当定位板2和壳体13为金属时,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定位板2为塑料板;壳体13为塑料壳体。定位板2以及二次电池1的壳体13采用塑料材质能够减轻电池模组的整体质量,同时降低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塑料板、塑料壳体的塑料选自聚丙烯。
当定位板2与壳体13采用上文所述的塑料材质制成时,定位板2与多个二次电池1上的突起P通过热熔连接在一起以将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1固定在一起。其中,二次电池1的壳体13为塑料壳体,由于塑料壳体之间的粘接性能差,无法使用结构胶来粘接固定多个二次电池1,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采用设置在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上的突起P与定位板2的定位孔H热熔在一起,有效地实现了对多个二次电池1的固定,同时减少了结构胶的使用,降低了电池模组的整体质量和生产成本;此外,当二次电池1在充放电循环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膨胀变形,而定位板2与多个二次电池1的定位孔H热熔在一起,对二次电池1的膨胀变形能够起到限制的作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当采用热蒸汽枪对各突起P和对应的定位孔H进行热熔时,各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上的突起P沿长度方向L突出的尺寸等于定位板2的厚度。有利于突起P和对应的定位孔H充分融合。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当采用热熔胶枪对各突起P和对应的定位孔H进行热熔时,各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上的突起P沿长度方向L突出的尺寸小于定位板2的厚度。从而防止热熔后的热熔胶突出于定位板2而影响电池模组后续的装配。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1),包括:
电极组件(11),具有极性相反的极耳(111),极耳(111)位于电极组件(11)的上部且沿长度方向伸出电极组件(11);以及
壳体(13),具有侧壁(131)、底壁(132)以及由侧壁(131)和底壁(132)围成的上端开口的收容腔(133),电极组件(11)收容于收容腔(133)内;
其特征在于,
壳体(13)形状与电极组件(11)形状相对应,壳体(13)的长度方向(L)的与极耳(111)相对的侧壁(131)包括:
上侧壁部(1311);
下侧壁部(1312),相对于上侧壁部(1311)沿长度方向(L)向内凹入,以在二次电池(1)组装成电池模组时为二次电池(1)的固定预留固定空间;以及
过渡部(1313),连接于上侧壁部(1311)和下侧壁部(13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1),其特征在于,下侧壁部(1312)的外表面设有向外突出的突起(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1),其特征在于,壳体(13)为塑料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1),其特征在于,突起(P)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5.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1);多个二次电池(1)沿宽度方向(W)并排布置;
定位板(2),与各二次电池的下侧壁部(1312)连接,以将多个二次电池(1)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下侧壁部(1312)的外表面设有向外突出的突起(P);
定位板(2)设有多个间隔的定位孔(H),各定位孔(H)与并排布置的各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上的突起(P)相对应,各二次电池(1)的对应的突起(P)嵌入并固定于定位板(2)的对应的定位孔(H)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位板(2)为塑料板;壳体(13)为塑料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位板(2)与多个二次电池(1)上的突起(P)通过热熔连接在一起以将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1)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上的突起(P)沿长度方向(L)突出的尺寸等于定位板(2)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二次电池(1)的下侧壁部(1312)上的突起(P)沿长度方向(L)突出的尺寸小于定位板(2)的厚度。
CN201721784440.6U 2017-12-19 2017-12-19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07572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4440.6U CN207572437U (zh) 2017-12-19 2017-12-19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4440.6U CN207572437U (zh) 2017-12-19 2017-12-19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72437U true CN207572437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8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84440.6U Active CN207572437U (zh) 2017-12-19 2017-12-19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724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3104A (zh) * 2018-12-13 2019-06-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3104A (zh) * 2018-12-13 2019-06-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9873104B (zh) * 2018-12-13 2024-04-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9566B2 (ja) 角形密閉式電池
CN105431957B (zh) 对齐结合于电子设备的两口或四口电池仓的弹夹状的锂二次电池组
CN115632208B (zh) 电池的下塑胶、电池的顶盖组件和电池
CN209119242U (zh) 扣式锂离子电池
JPS62268054A (ja) 蓄電池
CN208819974U (zh) 二次电池
CN207572437U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8070150U (zh) 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0326131A (zh) 具有对称的多重接线片的二次电池
CN113161597A (zh) 组合式电池组及其装配方法
CN205488278U (zh) 一种电池盒
CN112787005A (zh) 组合式电池组及其装配方法
CN209981410U (zh) 铅蓄电池
CN201146203Y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CN113471582A (zh) 一种顶盖组件、基于该顶盖组件的锂离子电池
CN210403832U (zh) 电池壳体和动力电池
CN209401695U (zh) 电池模组
CN209000963U (zh) 二次电池顶盖
KR20130138894A (ko) 조립이 용이한 이차전지모듈
CN219553752U (zh) 圆柱电池
CN112259916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6213773U (zh) 一种高效新能源锂电池
CN201425956Y (zh) 可组合式大容量电池
CN105470430B (zh) 一种电池盒
CN209822734U (zh) 一种超声焊接防水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