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1719U - 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71719U
CN207571719U CN201721708081.6U CN201721708081U CN207571719U CN 207571719 U CN207571719 U CN 207571719U CN 201721708081 U CN201721708081 U CN 201721708081U CN 207571719 U CN207571719 U CN 207571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frame
sensing unit
detection unit
fram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80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080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71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71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71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该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触控区域周侧的边框区域,触控区域形成有用于检测触控输入信息的触控检测单元,边框区域形成有用于检测边框触摸信息的边框检测单元,触控检测单元以及边框检测单元均用于连接触摸控制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前述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以及触控终端。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域增设触摸传感器,从而使得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域能够检测触摸信息,使得触控面板的功能得到扩展,进而可利用边框区域位置是否被触摸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控技术在中、大尺寸屏幕的终端,例如大屏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操作终端时(例如使用触控笔输入时),用户的部分手掌,例如虎口位置时常会停留在触控面板上,现有技术一般是基于手指与手掌的形状、面积不同,通过屏体数据得到触摸面积以及形状等来识别手掌与手指触摸,当手掌停留在触控面板的中心位置附近时,通过屏体数据可以较为容易地识别手掌与手指触摸,但是当手掌靠近屏幕的边缘位置时,手掌与屏幕的接触特征与手指变得很接近,此时便难以区分是手掌接触还是手指触摸,且上述方法需要计算触摸面积以及形状,计算量大,因此,现有技术在识别屏幕边缘位置的手掌误触摸时的检测效率以及准确率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部分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通过在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域增设触摸传感器,从而使得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域能够检测触摸信息,使得触控面板的功能得到扩展,进而可利用边框区域位置是否被触摸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周侧的边框区域,所述触控区域形成有用于检测触控输入信息的触控检测单元,所述边框区域形成有用于检测边框触摸信息的边框检测单元,所述触控检测单元以及边框检测单元均用于连接触摸控制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摸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检测单元以及边框检测单元均连接所述触摸控制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终端,包括:主处理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触控装置;所述主处理器与所述触控装置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域增设边框检测单元,从而可利用边框检测单元检测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域(即屏幕的边框区域)是否被触摸,多数情况下,当边框区域被触摸时,即可视为检测到边缘误操作,因此,本实施例在多数情况下无需计算触摸面积以及形状,即可检测出边缘误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边缘误操作的检测效率以及准确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输入效率。
另外,所述边框检测单元包括P个电容检测导线;所述P个电容检测导线环设于所述触控区域的外侧,P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从而可以通过少量的电容检测导线检测出边框区域各个位置上的触摸操作。
另外,所述P个电容检测导线的其中至少一个同时作为所述触控面板的屏蔽导线。从而可以简化触控面板结构。
另外,所述电容检测导线连接至所述触摸控制器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以形成自容式传感器;或者所述电容检测导线其中之一连接到所述驱动通道,另一电容检测导线连接到感应通道从而形成互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节省成本。
另外,所述边框检测单元包括Q个触摸传感器;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Q个触摸传感器分布在所述边框区域的不同位置上,且分别用于检测所述不同位置是否被触摸。从而可以快速检测出多个边缘误操作。
另外,所述触摸传感器连接至所述触摸控制器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以形成Q个自容式传感器;或者所述Q个触摸传感器其中一部分连接到所述驱动通道,其中的另一部分连接到所述感应通道,以形成至少一个互容式传感器。
另外,所述触摸控制器包括:相连的驱动感应单元以及处理单元;所述驱动感应单元连接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以及边框区域,并接收所述触控区域以及边框区域的感应信号;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检测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所述边缘误操作,或者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感应信号上报至主处理器,供所述主处理器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检测是否存在所述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所述边缘误操作。
另外,所述驱动感应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以及第二驱动感应单元;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以及第二驱动感应单元均连接所述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用于向所述触控区域提供激励信号,并接收所述触控区域的感应信号;所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用于向所述边框区域提供激励信号,并接收所述边框区域的感应信号;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主处理器两者之一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提供的感应信号检测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所述边缘误操作。
另外,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的激励信号频率不同;或者,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异步工作。从而可以避免边框检测单元与触控检测单元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应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所应用的触控装置的结构及应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结构及应用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用于自电容式传感器的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的结构及应用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用于自电容式传感器的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的又一种结构及应用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用于互电容式传感器的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的结构及应用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用于互电容式传感器的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的又一种结构及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部分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应用于触控装置,例如集成有中、大尺寸触摸屏的触控装置。
请参阅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应用示意图,触控面板102包括:触控区域1021以及位于触控区域1021周侧的边框区域1022。触控区域1021形成有用于检测触控输入信息的触控检测单元1023(图1中未示出),边框区域1022形成有用于检测边框触摸信息的边框检测单元1024(图1中未示出)。触控检测单元1023以及边框检测单元1024均用于连接触摸控制器101。
其中,触摸控制器101一般属于触控装置10,而不属于触控面板102。请参阅图3所示的触控装置10的结构及其应用示意图。其中,触摸控制器101包括:处理单元1011以及驱动感应单元1012,处理单元1011与驱动感应单元1012相连。驱动感应单元1012用于连接触控装置10中的触控面板102的触控检测单元1023以及边框检测单元1024。
具体地,驱动感应单元1012用于向触控检测单元1023以及边框检测单元1024提供激励信号,并接收触控区域1021以及边框区域1022的感应信号,驱动感应单元1012将接收到的感应信号发送至处理单元1011,处理单元1011用于接收来自触控区域1021以及边框区域1022的感应信号,或者还可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感应信号检测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或者抑制检测到的边缘误操作,即处理单元1011用于根据触控区域1021的触控输入信息获取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并在判断出触摸操作为边缘误操作时,例如在判断出本次触摸操作同时触摸在触控区域以及边框区域位置时,将本次触摸操作识别为边缘误操作,抑制或屏蔽本次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即不将所得到的触控坐标上报至系统,从而屏幕不会响应本次触摸操作。
在一个例子中,处理单元1011还可以用于将接收到的感应信号上报至主处理器11,供主处理器11根据接收到的感应信号检测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检测到的边缘误操作,其中,主处理器11属于触控终端,主处理器11与处理单元1011的通信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也就是说,本文的触摸控制器,既可以包括用于判定或抑制边缘误操作的处理单元,也可以不包括用于判定、抑制边缘误操作的处理单元而由外部处理器来处理判定或者抑制的功能。
其中,驱动感应单元1012可以为一个整体,驱动感应单元1012用于向触控检测单元1023以及边框检测单元1024提供激励信号,并用于接收触控检测单元1023反馈的感应信号,处理单元1011用于根据从触控检测单元1023反馈的感应信号得到触控输入信息,驱动感应单元1012用于接收边框检测单元1024反馈的感应信号,处理单元1011用于根据从边框检测单元1024反馈的感应信号得到边框触摸信息。触控输入信息例如包括:触控笔的触控输入信息、用户手指的触控输入信息以及其他触控检测单元1023可以检测到的触控输入信息(例如手掌的触摸信息)。
处理单元1011具体用于根据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控输入信息以及边框区域1022的边框触摸信息检测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检测到的边缘误操作。边缘误操作主要是指发生在触控区域1021边缘的非用户期望的触摸操作。例如,在使用触控笔输入时,用户的手掌可能会停留在触控区域1021,而手掌的触摸操作非用户期望,可能会造成终端误响应。当手掌停留在触控区域1021的中心位置附近时,由于手掌的形状以及面积明显大于手指,所以通过获取屏体数据(例如触摸区域1021上被触摸的形状以及面积),并将获取的触摸形状以及面积与预设的形状以及面积,例如手指的形状以及面积进行比对,即可识别出由于手掌触摸而引起的屏体数据;当手掌向触控区域1021的边缘移动且停留在触控区域1021边缘处的形状以及面积与用户的手指接近时,则难以将此时的手掌数据与手指数据区别开来。
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011具体用于根据边框触摸信息判断边框区域1022是否被触摸,如果边框区域1022被触摸,则可以判定检测到边缘误操作,并可根据触摸操作的触摸位置得到边缘误操作。例如,在边框区域1022被触摸时,处理单元1011可以根据触控输入信息继续检测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操作的数量,如果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操作的数量与边框区域1022被触摸的位置的数量一致,则屏蔽掉触控区域1021上的全部触摸操作,例如边框区域1022上的一个位置被触摸,且触控区域1021上仅检测到一个触摸操作,则屏蔽该触摸操作。当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操作的数量大于边框区域1022上的触摸位置的数量时,可以继续检测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操作的触摸位置,并屏蔽掉与边框区域1022上的触摸位置的数量相同且触摸在触控区域1021边缘位置处的触摸操作。因此,本实施方式无需计算触控区域上的触摸操作的触摸形状以及面积,仅根据边框区域1022是否被触摸以及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操作的触摸位置即可快速检测出边缘误操作。当根据边框区域1022上的触摸位置的数量以及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操作的触摸位置无法识别边缘误操作时,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操作的触摸面积继续检测边缘误操作。例如,当触控区域1021的边缘位置同时存在多个触摸操作且边框区域1022仅能提供其是否被触摸但是不能提供其上的触摸位置的数量时,处理单元1011还可以比较触控区域1021的边缘位置的多个触摸操作的触摸面积的大小,例如两个触摸操作的触摸面积的大小,进而将触摸面积较大的一个触摸操作作为边缘误操作,从而屏蔽该边缘误操作。对于中、大尺寸的触控终端而言,由于用户手指同时触摸在触控区域以及边框区域的机会很小,而手掌同时触摸在触控区域以及边框区域的机会相对很大,所以通过利用边框区域的触摸信息,可更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边缘误操作。
作为一种替换,处理单元1011还可以用于在检测到本次触摸操作同时触摸在触控区域以及边框区域且在触控区域上的触摸面积大于预设阈值时判定本次触摸操作为边缘误操作。预设阈值例如为用户手指的面积,这样,处理单元1011在检测出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操作同时触摸在边框区域1022上时,继续计算本次触摸操作在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面积,如果本次触摸操作在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面积大于用户手指的面积,则屏蔽本次触摸操作。由于手指同时触摸在触控区域1021以及边框区域1022时,触摸在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摸面积会变小,所以可更为准确地识别出手掌同时触摸在触控区域1021以及边框区域1022时的边缘误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利用其他操作主体与手指大小的不同,从而识别出其在触控区域1021边缘引起的边缘误操作,本实施方式对于触摸主体不做具体限制。对于面积大于手指的手掌而言,结合触控区域1021上的触控输入信息(即手掌在触控区域1021上产生的屏体数据)以及边框区域1022上的边框触摸信息,例如边框是否被触摸,即可以更为准确地识别出由手掌触摸引起的屏体数据(即边缘误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手掌对触控区域1021的接触常常伴随触控笔的输入操作,所以处理单元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触控笔开启或者检测到屏体数据包含触控笔输入信号时检测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
接下来对触控面板10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触控检测单元1023一般采用矩阵式传感结构,传感结构的类型例如包括:电容式、电阻式、超声波式以及光学式等,触控检测单元1023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边框检测单元1024用于检测边框区域1022的边框触摸信息。举例而言,边框检测单元1024可以采用自电容式或者互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节省成本。在一些例子中,边框检测单元1024还可以采用前述触控检测单元1023中的传感结构,即将触控检测单元1023位于边缘位置的传感单元用于检测边框区域的触摸信息,本实施方式对于边框检测单元1024不作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检测到边框区域1022的边框触摸信息即可。
当边框检测单元1024采用自电容式传感器时,自电容式传感器的检测电极连接触摸控制器101的驱动感应单元1012(图2中未示出)的驱动通道以及感应通道,触摸控制器101的处理单元1011(图2中未示出)通过检测检测电极上的电容变化量检测边框触摸信息。当边框检测单元1024采用互电容式传感器时,互电容式传感器的驱动电极以及感应电极分别与驱动感应单元的驱动通道以及感应通道连接,处理单元通过检测驱动电极以及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量检测边框触摸信息。
请参阅图4所示,在实际应用中,触控面板102的边框检测单元1024例如包括P个电容检测导线10241,其中P可以是1,本实施例对于P不作具体限制。该电容检测导线10241环设于触控区域1021的外侧。具体地,该电容检测导线10241连接至触摸控制器101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以形成自容式传感器,即电容检测导线10241连接驱动感应单元1012的驱动通道以及感应通道,从而形成自容式传感器。驱动感应单元1012自打自收通过电容检测导线10241检测边框区域1022上的边缘触摸信息。在一个例子中,电容检测导线10241的其中至少一个同时作为触控面板102的屏蔽导线,从而可以简化工艺。
请参阅图5所示的触控面板102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了边框检测单元1024的一种替换实施例,边框检测单元1024至少包括两个电容检测导线,电容检测导线其中之一连接到驱动通道,另一电容检测导线连接到感应通道从而形成互容式传感器10242,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的两个电容检测导线间隔设置。处理单元1011通过检测两个电容检测导线所形成的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获取边框区域1022上的边框触摸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边框检测单元1024也可以包括多个电容检测导线,例如2个,且各个电容检测导线均为自电容式传感器,或者通过对电容检测导线与驱动感应单元1012的连接方式的设置,边框检测单元1024可以在自电容和互电容模式之间切换,例如在边框检测单元1024和驱动感应单元1012之间加入多路复用器,多条导线通过复用器可选的连接到驱动通道、感应通道。
结合图4所示,当图4中实线圆圈区域所示的触摸操作同时触摸在触控区域1021以及边框区域1022时,触摸控制器101的处理单元1011或者主处理器11即可判断其为边缘误操作,而虚线圆圈区域所示的触摸操作由于未触摸到边框区域1022,所以可视为正常的触摸操作,这样可以快速地识别出手掌等的边缘误操作。
结合图5所示,当图5中的两个电容检测导线形成互电容式传感器时,只要圆圈区域所示的触摸操作触摸在边框区域1022上的互电容式传感器上,即可判定为边缘误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当图5所示的两个电容检测导线均为自电容式传感器时,随着电容检测导线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边框区域1022上的边框触摸信息检测的准确度。
由于电容检测导线环设在触控区域1021的外侧,所以,只要边框区域1022的任何位置被触摸,触摸控制器101均能检测出,从而可以利用数量较少的触摸传感器实现边框区域1022整体的触摸信息的检测。触控检测单元1023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域增设边框检测单元,从而可利用边框检测单元检测触控面板的边框区域(即屏幕的边框区域)是否被触摸,多数情况下,当边框区域被触摸时,即可视为检测到边缘误操作,因此,本实施例在多数情况下无需计算触摸面积以及形状,即可检测出边缘误操作,从而提高了边缘误操作的检测效率以及准确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输入效率。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本实施例可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替换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边框检测单元中的各个电容检测导线均环设于触控区域的外侧,即整个边框区域中任意位置,比如位于左边、右边、上边、下边的边缘触摸可以通过同一个或者同一组环状电容检测导线测得,而在本实施例中,边框检测单元包括多个电容式传感器,且各个电容式传感器能够对边框区域不同位置进行检测。
请参阅图6所示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边框检测单元包括Q个触摸传感器10243,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Q个触摸传感器分布在边框区域1022的不同位置上,且分别用于检测不同位置是否被触摸。
在实际应用中,触摸传感器可以连接至触摸控制器101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以形成Q个自容式传感器,或者,Q个触摸传感器其中一部分连接到驱动通道,其中的另一部分连接到感应通道,以形成至少一个互容式传感器。随着触摸传感器的数量越多,触摸控制器101能够检测到的边框区域1022的触摸位置的精度就越高。例如,边框区域1022的上、下、左、右等的四个边框位置均设置有多个触摸传感器(图5中小方框表示触摸传感器)。这样,当边框区域1022的多个位置被同时触摸时均可以检测到。在一个例子中,边框检测单元包括4个触摸传感器,4个触摸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边框区域的上、下、左、右等的四个边,且分别用于检测边框区域的各个边是否被触摸,这样,当检测到边框区域被触摸时,即可分辨出边框区域的哪个边被触摸,由于边框区域的各个边均可以单独检测到触摸,所以当在多个边上同时发生边缘误操作时,可以更为准确地检测到全部的边缘误操作。例如,当边框区域上的2个不同位置均检测到触摸时,即可进一步根据触控区域上的屏体数据检测出最多2个边框触摸。
本实施例通过不同位置的触摸传感器区分边框区域的不同位置被触摸,从而可以在边框区域的多个位置同时发生边缘误操作时,更为快速、准确地屏蔽全部的边缘误操作。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应用于触控终端,例如具有中、大尺寸触摸屏的触控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实施方式对于触控终端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的触控装置10的结构及应用示意图。触控装置10包括:如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102以及触摸控制器101,触控面板102的触控检测单元1023以及边框检测单元1024均连接触摸控制器101。其中,触摸控制器101的功能描述以及触控面板102的具体结构请参考第一或者第二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所示的触摸控制器101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了触摸控制器101的一种替换实施例。触摸控制器101包括:处理单元1011、第一驱动感应单元1013以及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即第一驱动感应单元1013以及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感应单元,第一驱动感应单元1013以及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均与处理单元1011相连。第一驱动感应单元1013用于向触控区域1021的触控检测单元1023提供激励信号,并接收触控区域1021的感应信号。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用于向边框检测单元1024提供激励信号,并接收边框区域1022的感应信号。
请参阅图8所示的用于驱动自电容式边框检测单元的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包括:激励信号电路10141、放大电路10142、模数转换电路10143、收发切换开关10144。处理单元1011与激励信号电路10141的输入端连接,激励信号电路10141的输出端与收发切换开关10144的第一端连接,收发切换开关10144的第二端与电容检测导线10241连接,收发切换开关10144的第三端与放大电路10142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10142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电路10143的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电路10143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1011连接。处理单元1011控制激励信号电路10141通过收发切换开关10144向电容检测导线10241输入驱动信号,电容检测导线10241输出的电信号通过收发切换开关10144输入放大电路10142,经放大电路10142放大后输入模数转换电路10143,并经模数转换电路10143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处理单元1011。处理单元1011根据数字信号的变化计算电容检测导线10241的电容变化量,并根据电容变化量判断边框区域1024是否被触摸。如果只有一个电容检测导线10241,收发切换开关10144可直接与放大电路10142的输入端连接。请继续参阅图8所示,在一个例子中,当边框检测单元包括多个电容检测导线10241时,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中可加入多路复用开关10145。多路复用开关10145是一个多通道的输入输出开关,通过多路复用开关10145可以支持多个通道(即多个自电容式的电容检测导线10241)的触摸检测。这时,如图8所示,收发切换开关10144可通过多路复用开关10145与放大电路10142的输入端连接。
请参阅图9,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驱动自电容式边框检测单元的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例子中,当边框检测单元包括多个电容检测导线10241时,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中的放大电路10142以及模数转换电路10143的数量与电容检测导线10241的数量相同,即为每个电容检测导线10241单独配置放大电路以及数转换电路。这时,如图9所示,各电容检测导线10241分别与放大电路10142连接。
图10所示为基于互电容式边框检测单元的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的一端与激励信号电路10141的输出端连接,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10142的输入端连接,从而实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向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的驱动电极施加驱动信号,并通过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的感应电极接收感应信号。如果边框检测单元1024只有一个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可直接与放大电路10142的输入端连接。请继续参阅图10所示,在一个例子中,当边框检测单元1024包括多个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时,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中需加入多路复用开关10145。多路复用开关10145相当于是一个多通道的输入输出开关,通过多路复用开关10145可以支持多个通道(即多个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的触摸检测。这时,如图10所示,各个(例如3个)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均需通过多路复用开关10145与放大电路10142的输入端连接。
请参阅图11所示的基于互电容式边框检测单元的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在一个例子中,当边框检测单元1024包括多个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时,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中的放大电路10142以及模数转换电路10143的数量与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的数量相同,即为每个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单独配置放大电路以及数转换电路。这时,如图11所示,各互电容式传感器10242分别与放大电路10142连接。
其中,第一驱动感应单元1013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驱动感应单元1013与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的激励信号频率不同,这样,边框检测单元1024与触控检测单元1023同时工作时互相不会产生干扰。作为一种替换例,第一驱动感应单元1013与第二驱动感应单元1014还可以异步工作,从而使得边框检测单元1024与触控检测单元1023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边框检测单元1024与触控检测单元1023之间设置屏蔽层或者屏蔽导线,这样,边框检测单元1024与触控检测单元1023可以以相同激励频率同步工作,从而不会相互干扰。
本实施例可通过检测边框区域上的边框触摸信息,并利用边框区域是否被触摸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出边缘误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输入效率。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终端,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车载影音等。本实施例的触控终端包括如第二或者第三实施例所述的触控装置以及主处理器。
其中,触摸控制器可用于屏蔽检测到的边缘误操作,或者,触摸控制器用于将其获取的触控输入信息与边框触摸信息上报至主处理器,供主处理器屏蔽检测到的边缘误操作。
本实施例的触控终端可通过检测边框区域上的边框触摸信息,并利用边框区域是否被触摸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出边缘误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输入效率。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周侧的边框区域,所述触控区域形成有用于检测触控输入信息的触控检测单元,所述边框区域形成有用于检测边框触摸信息的边框检测单元,所述触控检测单元以及边框检测单元均用于连接触摸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检测单元包括P个电容检测导线;所述P个电容检测导线环设于所述触控区域的外侧,P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电容检测导线的其中至少一个同时作为所述触控面板的屏蔽导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检测导线连接至所述触摸控制器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以形成自容式传感器;或者所述电容检测导线其中之一连接到所述驱动通道,另一电容检测导线连接到感应通道从而形成互容式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检测单元包括Q个触摸传感器;Q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Q个触摸传感器分布在所述边框区域的不同位置上,且分别用于检测所述不同位置是否被触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传感器连接至所述触摸控制器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以形成Q个自容式传感器;或者所述Q个触摸传感器其中一部分连接到所述驱动通道,其中的另一部分连接到所述感应通道,以形成至少一个互容式传感器。
7.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控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检测单元以及边框检测单元均连接所述触摸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控制器包括:相连的驱动感应单元以及处理单元;
所述驱动感应单元连接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以及边框区域,并接收所述触控区域以及边框区域的感应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检测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所述边缘误操作,或者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感应信号上报至主处理器,供所述主处理器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检测是否存在所述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所述边缘误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感应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以及第二驱动感应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以及第二驱动感应单元均连接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用于向所述触控区域提供激励信号,并接收所述触控区域的感应信号;
所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用于向所述边框区域提供激励信号,并接收所述边框区域的感应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主处理器两者之一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提供的感应信号检测是否存在边缘误操作,并屏蔽所述边缘误操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的激励信号频率不同;或者,所述第一驱动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感应单元异步工作。
11.一种触控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处理器以及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
所述主处理器与所述触控装置相连。
CN201721708081.6U 2017-12-11 2017-12-11 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Active CN207571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8081.6U CN207571719U (zh) 2017-12-11 2017-12-11 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8081.6U CN207571719U (zh) 2017-12-11 2017-12-11 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71719U true CN207571719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8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8081.6U Active CN207571719U (zh) 2017-12-11 2017-12-11 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717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2409A (zh) * 2020-04-30 2020-08-18 通彩视听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边缘式一体机触控方法与装置
TWI737445B (zh) * 2020-08-06 2021-08-2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觸控坐標獲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2409A (zh) * 2020-04-30 2020-08-18 通彩视听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边缘式一体机触控方法与装置
TWI737445B (zh) * 2020-08-06 2021-08-2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觸控坐標獲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4432B (zh) 触摸屏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EP3144790B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tection circuit
CN104049777B (zh) 用于最优触笔检测的信道聚合
CN101971125B (zh) 在电容性触摸板上定位多个物体
CN102289321B (zh) 手持设备及其触摸屏的误触摸处理方法
CN103631489B (zh) 触摸屏字符显示方法及装置
US77379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providing a touch-based interface for a display control
JP533251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操作検出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869947B (zh) 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015681A (zh) 多点接触且多用户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677540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3188173A1 (en) Glove touch detection for touch devices
KR20080032901A (ko) 멀티 터치 판단 장치 및 방법
JP2012248035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9720588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application-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TW201510804A (zh) 觸控面板控制方法
CN10465768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屏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4153953A1 (zh) 一种触控屏幕的触控监测方法及终端
CN207571719U (zh) 触控面板、装置及终端
CN103164067A (zh) 判断触摸输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874284A (zh) 手势触发方法
CN110192170A (zh) 触摸控制器、装置、终端及触控方法
US10228798B2 (en) Detecting method of touch system for avoiding inadvertent touch
CN103425398A (zh) 一种平移和缩放逻辑波形的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6339124A (zh) 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及其触控响应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