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6961U -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66961U
CN207566961U CN201721526932.5U CN201721526932U CN207566961U CN 207566961 U CN207566961 U CN 207566961U CN 201721526932 U CN201721526932 U CN 201721526932U CN 207566961 U CN207566961 U CN 207566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stirring device
mixing stirring
wadding stream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269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 Kan Qinhuangdao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of MCC
Original Assignee
Shen Kan Qinhuangdao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of M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 Kan Qinhuangdao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of MCC filed Critical Shen Kan Qinhuangdao Gene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of MCC
Priority to CN2017215269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66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66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66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絮流翼片;所述絮流翼片上设置有镰刀翼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密度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自然搅拌混合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凝池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装方便,能耗低,投资省,混合效果好的特点,有效缓解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动搅拌机而带来的耗电、维护量大、施工安装不便等问题。

Description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背景技术
水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水量和废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节约用水是缓解这一问题较现实的方法,而污水到中水站进行处理后达到再生水利用标准后回用是一条有效的节水途径。目前,中水回用处理大致可分为三种常用技术,分别是混凝及过滤、生物处理沉淀和膜分离,其中的前两种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技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中水处理成熟工艺为:原水进入调节池,通过泵打入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自流入V型滤池,然后进入深度处理或直接进行中水回用。
其中,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紧凑、高效、灵活的新型污水处理设备,一般是由前混凝池、絮凝反应池和高效沉淀池及其他输配水管渠组成,采用合建方式,集混凝、絮凝、污泥循环、沉淀与分离技术于一体。
现有的前混凝池一般设置快速搅拌器,用于进水与混凝剂的快速混合,投加混凝剂以混凝悬浮固体和油。混凝后的原水导入絮凝反应池,用以完成原水的絮凝,然后由溢流堰进行分配,以重力流方式进入相应的高效沉淀池,并在池内完成水体与絮凝剂、回流污泥的进一步接触。在混凝处理过程中,混合是使投加的药剂与水体充分接触,将药剂均匀地扩散到水体的过程,混合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药剂种类、原水温度、原水浊度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混合方式。
混合方式通常可分为水力混合和机械混合。而目前传统的高密度沉淀池中的混凝池大多采用的是机械混合的方式,即采用搅拌机机械混合。机械混合的优点是水头损失小,运转灵活,缺点是施工安装麻烦,还具有一定的机械维护量,需要选用先进、可靠的机械设备,能耗高,投资成本高。而水力混合是利用自然的水力进行混合,具有安装方便,节省占地,节省能源等优点。然而目前对于高密度沉淀池中的水力混合的研究及相关报道却并不多见。
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装方便,能耗低,投资省,混合效果好的特点,有效缓解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动搅拌机而带来的耗电、维护量大、施工安装不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在该高密度沉淀中设置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能够节省占地,安装方便,能耗低,运行稳定可靠,有利于降低设备投资和维修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絮流翼片;
所述絮流翼片上设置有镰刀翼片。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流翼片是由二片或二片以上的长形构件组合而成;
所述絮流翼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絮流翼片在所述框架内等间距的布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流翼片由三个单片长形构件组成。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流翼片的横截面为Y形、X形、十字形、米字形、雪花形或星形中的一种。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流翼片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镰刀翼片,每组镰刀翼片包括多个单片镰刀翼片。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多组所述镰刀翼片在所述絮流翼片上等间距地平行设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包括上横支架、下横支架和竖支架,所述竖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支架和下横支架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横支架为闭合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
所述下横支架为闭合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并与所述上横支架相对应设置;
所述竖支架为多个,多个所述竖支架作为所述絮流翼片的载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上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密度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自然搅拌混合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凝池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高密度沉淀池中设置自然搅拌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利用自然的水力进行混合,并在框架内合理设置絮流翼片,在絮流翼片上设置镰刀翼片,增加了污水流动的湍流度,利于在水中形成高比例、高强度、高密度的小絮涡,药液与污水强烈翻滚、融合,进而提高混合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然搅拌高效混合装置的内部是依据流体学原理设计,具有水流阻力小,混合充分、节省电能、减少维护维修、节省药剂等优点。
(2)、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型式合理,便于加工和安装,施工周期短,运行稳定、可靠。
(3)、节省占地面积,而且显著节省设备投资,减少维修次数,降低维修费用,能耗低,成本低,混合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对于企业的裨益巨大,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面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絮流翼片及镰刀翼片结构示意图。
图标:1-上横支架;2-竖支架;3-下横支架;4-絮流翼片;5-单片长形构件;6-镰刀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顶”、“底”、“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絮流翼片4;
所述絮流翼片4上设置有镰刀翼片6。
传统的高密度沉淀池中的混凝池中大都安装搅拌器或搅拌机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进行混合,不仅对设备的要求高,施工安装麻烦,而且需要经常维护,维修费用高,费时费力,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水力混合的自然搅拌高效混合装置,在该装置中污水与药剂/混凝剂得到高效、充分的混合。采用水力混合代替机械混合,减少机械投入,故障率极少,不仅能够减小装置的占地面积,提高容积的利用率,缩短施工周期,节省投资,节能环保,操作简便,而且提高了混合装置的适用条件和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管理费用,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统一。
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学原理设计,在自然搅拌混合装置的框架内设置絮流翼片,在絮流翼片上设置镰刀翼片,即框架作为承载絮流翼片的载体,而絮流翼片又作为承载镰刀翼片的载体;该混合装置能充分保证水流运动,在絮流翼片和镰刀翼片的作用下,污水和药剂均匀自然地搅拌混合,提高了混合效果,具有水流阻力小,混合充分、操作简便、无需动力源、节省电能、减少机械投入和维护维修、节省药剂等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絮流翼片4是由二片或二片以上的长形构件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絮流翼片4由三个单片长形构件5组成。
可选地,絮流翼片4一体成型或采用拼接、组合的方式制作而成。
可选地,各个单片长形构件5通过焊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中的絮流翼片可以采用二片、三片、四片、五片或者更多片的单片絮流翼片即长形构件(或称长形薄片)制作而成。相邻的两片长形构件之间呈一定角度的设置,这样可以增加湍流程度,提高处理效果,同时制作简单,成本低。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絮流翼片4为一个三片式长形构件结构,即由三个单片长形构件5组成。
更优选地,相邻两个长形构件的夹角均为120°;或者相邻两个长形构件的夹角分别为100°、100°和160°。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絮流翼片4的横截面为Y形、X形、十字形、米字形、雪花形或星形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絮流翼片4的横截面为Y形或X形。
更优选地,絮流翼片4的横截面为Y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絮流翼片优选为一个三片式长形构件,即该絮流翼片的横截面为Y形,但并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絮流翼片的横截面还可以为X形、十字形、米字形、雪花形或星形,还可以为风车形或其他的不规则形状等。即本实用新型的絮流翼片的横截面优选为类似的放射状,这样,能够使得混合更加的充分均匀,混合效果好、效率高,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絮流翼片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絮流翼片4在所述框架内等间距的布置。其中,所述的等间距指的是,分别在框架内横向等间距和竖向等间距的布置。
可选地,在框架的横向和竖向均设置多个絮流翼片4,且横向和竖向的絮流翼片4相互交错的设置。
对于不同絮流翼片之间的距离以及絮流翼片的数量可根据框架的大小和工艺需求进行确定。
这样,通过横向和竖向相互错开设置的多个絮流翼片可以更好的使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加强了混合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絮流翼片和镰刀翼片的材质和厚度并无特殊的要求,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碳钢、不锈钢等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絮流翼片4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镰刀翼片6,每组镰刀翼片6包括多个单片镰刀翼片6;
优选地,所述镰刀翼片6焊接在所述絮流翼片4上。
本实用新型中在絮流翼片上设置了多组镰刀翼片,每组镰刀翼片由多个单片的镰刀翼片组合而成。可以理解的是,单片镰刀翼片具有镰刀状轮廓。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单片镰刀翼片6之间呈一定角度的设置。一组镰刀翼片6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十字形、人字形、雪花形、米字形、星形、风车形、X形或其他的不规则形状等。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多组所述镰刀翼片6在所述絮流翼片4上等间距地平行设置。
可选地,多个单片所述镰刀翼片6彼此平行且沿着相应的絮流翼片4的一端至另一端并排设置。
可选地,多组所述镰刀翼片6只在絮流翼片4中的一片长形构件上设置,其余的两片或多片长形构件上不设置镰刀翼片6。
这样,通过在絮流翼片上设置多组镰刀翼片,能够进一步增强混合效果,使得污水与药剂的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水处理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其中,镰刀翼片的数量、间距和排布方式,可根据絮流翼片的长度和结构形式以及工艺需求进行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上横支架1、下横支架3和竖支架2,所述竖支架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支架1和下横支架3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横支架1为闭合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下横支架3为闭合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并与所述上横支架1相对应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竖支架2为多个,多个所述竖支架2作为所述絮流翼片4的载体。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横支架和下横支架优选为闭合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结构,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圆形或其他的不规则形状等。
其中,竖支架为竖直载体件,即竖支架用作絮流翼片的载体,将絮流翼片固定在竖支架上。
这样,可以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相应的支架以及翼片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便于制造,施工方便,投资省,适应性强,而且混合效果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上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所述高密度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自然搅拌混合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凝池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密度沉淀池关键在于混凝池中包括了本实用新型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他的絮凝池和沉淀池等可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结构形式。
使用过程中,污水中预加一种或几种药剂通过污水进口进入到混凝池中,在自然搅拌混合装置的作用下,得到充分混合,然后再依次进入到絮凝池和沉淀池中。
该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在混凝池池体中设置,整体框架固定在混凝池底部,同时以框架为载体设置絮流翼片及镰刀翼片,组合后成组放入混凝池中,在混凝池中合理设置翼片,增加了污水流动的湍流度,利于在水中形成高比例、高强度、高密度的小絮涡,药液与污水强烈翻滚、融合,进而提高混合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混合装置的适用条件和处理效率,投资省,运行管理费用低,易于推广应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絮流翼片;
所述絮流翼片上设置有镰刀翼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流翼片是由二片或二片以上的长形构件组合而成;
所述絮流翼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絮流翼片在所述框架内等间距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流翼片由三个单片长形构件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流翼片的横截面为Y形、X形、十字形、米字形、雪花形或星形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流翼片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镰刀翼片,每组镰刀翼片包括多个单片镰刀翼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镰刀翼片在所述絮流翼片上等间距地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上横支架、下横支架和竖支架,所述竖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支架和下横支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支架为闭合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
所述下横支架为闭合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并与所述上横支架相对应设置;
所述竖支架为多个,多个所述竖支架作为所述絮流翼片的载体。
9.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然搅拌混合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自然搅拌混合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凝池的底部。
CN201721526932.5U 2017-11-15 2017-11-15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Active CN207566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26932.5U CN207566961U (zh) 2017-11-15 2017-11-15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26932.5U CN207566961U (zh) 2017-11-15 2017-11-15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66961U true CN207566961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90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26932.5U Active CN207566961U (zh) 2017-11-15 2017-11-15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669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0911A (zh) * 2017-11-15 2018-02-23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0911A (zh) * 2017-11-15 2018-02-23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2508B (zh) 带弧形叶片涡旋发生器的絮凝池及其絮凝方法
CN102784516B (zh) 一种一体式上向流水处理装置
CN208071400U (zh) 一种絮凝剂加药装置
CN107032553A (zh) 一种给水厂排泥水回用的处理方法
CN205055613U (zh) 一种导流沉淀池
CN205730485U (zh) 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
CN207566961U (zh)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CN202844748U (zh) 一种一体式上向流水处理装置
CN206156968U (zh) 一种多级强化水体自净及水力调控的水质净化处理系统
CN107720911A (zh) 自然搅拌混合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CN204111393U (zh) 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系统
CN109702874A (zh) 一种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室
CN205672619U (zh) 一种用于二沉池配水渠的清理装置
CN205151862U (zh) 一种曝气絮凝水处理装置
CN205412423U (zh) 一种微滤机喷淋水节水及增效装置
CN203065220U (zh) 混合反应处理装置
CN107434330A (zh) 一种人工快渗污水处理方法
CN209010281U (zh) 重力整流式离子交换法污水处理末端除氮设备
CN202700153U (zh) 一种玻璃钢斜板沉降器
CN20765919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除油撇渣装置
CN207002353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絮凝搅拌池
CN207562406U (zh) 自然导流絮凝装置以及高密度沉淀池
CN204983093U (zh) 前置雨水处理装置
CN205442749U (zh)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CN104058513B (zh) 一种冷态碳钢鳞皮粉末悬浮液的回用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