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5394U -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65394U CN207565394U CN201721324897.9U CN201721324897U CN207565394U CN 207565394 U CN207565394 U CN 207565394U CN 201721324897 U CN201721324897 U CN 201721324897U CN 207565394 U CN207565394 U CN 2075653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tting
- protective device
- backrest
- safety seat
- h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两侧分别设有侧撞保护件,所述侧撞保护件包括罩设在靠背相应侧的壳体,壳体与靠背外壁之间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位于靠背侧向的承撞部,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向内折弯构成缓冲部,在缓冲部上设有由上至下排布的多个形变吸收孔。本实用新型通过侧撞保护件的壳体与靠背形成的空腔,能够为儿童提供有效的碰撞缓冲,从而避免伤害;形变吸收孔的设计能够提高侧撞保护件的吸能效果,避免了在严重碰撞中的保护失效;整体安装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上的侧撞保护件能够避免运动机构,简化安装形式,避免了可能对儿童产生二次伤害的夹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也称儿童约束系统CRS(Child Restraint System),是一种专为不同年龄(或体重)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性的座椅。欧洲法规ECE R44/03对儿童安全座椅的定义是:能够固定到机动车辆上,由带有卡扣的安全带组件或柔韧性部件、调节机构、附件等组成的儿童安全防护系统。可与附加装置如可携式童床、婴儿提篮、辅助性座椅或碰撞防护物等组合而成。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减缓对儿童的冲击力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来减少对他们的伤害,确保孩子的乘车安全。
在很多儿童安全座椅中,儿童被连接至安全座椅的主体或壳体的束带约束在安全座椅中。座椅壳体本身通常通过汽车安全带和系带连接至车辆,系带连接至壳体,并向车辆锚固点延伸,其中,系带通过锁钩连接器附连至所述车辆锚固点。
随着产品的历代更新和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的不断要求,公开号为CN105329121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侧撞保护机构,其包括侧向保护块及保护组件,侧向保护块的一端枢接于侧翼,保护组件滑动地设置于侧向保护块的另一端,侧向保护块可于使用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枢转,当侧向保护块枢转远离侧翼而处于使用状态时,保护组件凸出侧向保护块的侧部并介于侧翼与侧向保护块之间,当侧向保护块枢转至紧贴侧翼而处于收合状态时,保护组件收入侧向保护块的侧部内。该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侧向保护块能够在侧向碰撞中,先与车体碰撞,起到有效地缓冲侧向冲击力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儿童但是收折的结构需要用户独立操作,并且容易出现夹手的空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保护效果好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两侧分别设有侧撞保护件,所述侧撞保护件包括罩设在靠背相应侧的壳体,壳体与靠背外壁之间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位于靠背侧向的承撞部,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向内折弯构成缓冲部,在缓冲部上设有由上至下排布的多个形变吸收孔。
通过侧撞保护件的壳体与靠背形成的空腔,能够为儿童提供有效的碰撞缓冲,从而避免伤害。形变吸收孔的设计能够提高侧撞保护件的吸能效果,避免了在严重碰撞中的保护失效。相较于其他设计形式,整体安装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上的方案能够避免运动机构,简化安装形式,避免了可能对儿童产生二次伤害的夹缝。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本体的靠背外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前侧的边缘与所述限位台阶相抵限位。
通过限位台阶和承撞部的配合,能够避免在碰撞过程中侧撞保护件相对于座椅本体发生位移,提高了侧撞保护件的受力性能;并且将作用力分布到整个侧撞保护件,避免了在极限情况下侧撞保护件的壳体可能出现的保护失效。
进一步的,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前侧的边缘为第一弧形,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为第二弧形,第一弧形与第二弧形合围区域为所述承撞部。
通过第一弧形和第二弧形合围形成承撞部,能够有效优化承撞部的受力性能,减小了承撞部在工作时的形变,为座椅本体提供了稳定的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吸收孔为横置的条形孔。
条形孔的横置方向为安全座椅的正常使用时相对水平的方向。因为在安全座椅使用过程中,受力的外力方向大多来自安全座椅的前后左右,因此横置的条形孔能够最大化的吸收应力,提高安全座椅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吸收孔的内缘具有光滑的边缘。
光滑的边缘能够稳定的将应力释放,如果边缘存在折角等情况,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在碰撞等极端情况下集中的应力容易出现撕裂侧撞保护件的情况,因此光滑的边缘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吸收孔的长度占所处位置的缓冲部宽度的50%~90%。
缓冲部宽度的50%~90%的形变吸收孔的长度设计兼顾了壳体整体的稳定性和形变吸收孔的吸能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吸收孔邻近承撞部的一端延伸至承撞部与缓冲部的交界位置;或越过承撞部与缓冲部的交界位置而延伸至承撞部。
承撞部和缓冲部的交界位置在侧撞保护件工作时的主要支撑部位,防止侧撞保护件大幅度的形变。因此形变吸收孔延伸至交界位置而不越过,能够提高侧撞保护件的强度;形变吸收孔延伸并越过交界位置,能够提高侧撞保护件的韧性,增强缓冲。不同的设计形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安全座椅进行调整和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形变吸收孔的宽度为2~15mm。
2~15mm的形变吸收孔的宽度设计兼顾了形变吸收孔的吸能效果,侧撞保护件的整体强度,以及侧撞保护件对外界异物的抗干扰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结构的厚度沿座椅本体从前向后的方向逐渐增加。
增加的空腔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提供更好的保护性能;并且变化过程逐渐增加,能够为不同程度的碰撞提供不同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至所述缓冲部高度方向的中部后再逐渐减小。
缓冲部的宽度在安全座椅的高度方向上两头小中间大,能够为中间部分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承撞部上设有相对承撞部所在面高低起伏的加强筋。
加强筋能够提高承撞部整体平面的受力性能,将所受应力分散,从而提高侧撞保护件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承撞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套,并通过与该内螺纹套配合的螺杆固定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上。
通过内螺纹套固定侧撞保护件和座椅本体,螺纹固定的特点为能够承受较大的螺纹轴向力,但是对于螺纹径向力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内螺纹套和限位台阶配合,分别承受螺纹轴向力和螺纹径向力,能够实现侧撞保护件和座椅本体的稳定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承撞部的内壁与内螺纹套的外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加强筋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弥补内螺纹套对于螺纹径向力承受能力较弱的缺点,提高内螺纹套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侧撞保护件的壳体与靠背形成的空腔,能够为儿童提供有效的碰撞缓冲,从而避免伤害;
(2)形变吸收孔的设计能够提高侧撞保护件的吸能效果,避免了在严重碰撞中的保护失效;
(3)整体安装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上的侧撞保护件能够避免运动机构,简化安装形式,避免了可能对儿童产生二次伤害的夹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示意图;
图2为安全座椅背面示意图;
图3为侧撞保护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侧撞保护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1,在座椅本体11的靠背110两侧分别设有侧撞保护件41,侧撞保护件41包括罩设在靠背110相应侧的壳体410,壳体410与靠背110外壁之间为空腔结构;壳体410包括位于靠背110侧向的承撞部411,承撞部411朝向靠背110后侧的边缘向内折弯构成缓冲部412,在缓冲部412上设有由上至下排布的多个形变吸收孔413。
在侧撞保护件41的壳体410具体形态方面:
承撞部411朝向靠背110前侧的边缘为第一弧形4111,承撞部411朝向靠背110后侧的边缘为第二弧形4112,第一弧形4111与第二弧形4112合围区域为承撞部4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弧形4112也成为了承撞部411与缓冲部412的交界位置。第一弧形4111与第二弧形4112合围形成承撞部411,因此承撞部411在座椅本体11的高度方向上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如图1中所示,座椅本体11靠背110为弧形,为贴合座椅本体11靠背110的弧形,壳体410与靠背110外壁之间的空腔结构的厚度沿座椅本体11从前向后的方向逐渐增加。缓冲部412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至缓冲部412高度方向的中部后再逐渐减小。因此承撞部411朝向座椅本体11的侧面能够保持相对竖直,为了提高承撞部411的受力性能,承撞部411上设有相对承撞部411所在面高低起伏的加强筋4113。
在侧撞保护件41的形变吸收孔413具体形态方面:
形变吸收孔413为横置的条形孔。横置方向为图1中的相对水平的方向,并且形变吸收孔413的内缘具有光滑的边缘。形变吸收孔413邻近承撞部411的一端越过承撞部411与缓冲部412的交界位置而延伸至承撞部411。具体的参数上,形变吸收孔413的长度与所处位置的缓冲部412宽度的80%左右。因为缓冲部412的宽度随着座椅本体11的高度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形变吸收孔413的长度也随着座椅本体11的高度方向发生变化。形变吸收孔413的宽度优选为8mm。
在侧撞保护件41的安装细节方面:
座椅本体11的靠背110外壁设有限位台阶1101,承撞部411朝向靠背110前侧的边缘与限位台阶1101相抵限位。承撞部41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套4114,并通过与该内螺纹套4114配合的螺杆固定在座椅本体11的靠背110上。承撞部411的内壁与内螺纹套4114的外壁之间设有加强筋4115。每个内螺纹套4114均设有多个加强筋411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两侧分别设有侧撞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撞保护件包括罩设在靠背相应侧的壳体,壳体与靠背外壁之间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位于靠背侧向的承撞部,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向内折弯构成缓冲部,在缓冲部上设有由上至下排布的多个形变吸收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的靠背外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前侧的边缘与所述限位台阶相抵限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前侧的边缘为第一弧形,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为第二弧形,第一弧形与第二弧形合围区域为所述承撞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吸收孔为横置的条形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吸收孔的内缘具有光滑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吸收孔的长度占所处位置的缓冲部宽度的50%~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吸收孔邻近承撞部的一端延伸至承撞部与缓冲部的交界位置;或越过承撞部与缓冲部的交界位置而延伸至承撞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吸收孔的宽度为2~1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的厚度沿座椅本体从前向后的方向逐渐增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至所述缓冲部高度方向的中部后再逐渐减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撞部上设有相对承撞部所在面高低起伏的加强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撞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套,并通过与该内螺纹套配合的螺杆固定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撞部的内壁与内螺纹套的外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24897.9U CN207565394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24897.9U CN207565394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65394U true CN207565394U (zh) | 2018-07-03 |
Family
ID=6269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24897.9U Active CN207565394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653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78602A (zh) * | 2018-08-29 | 2019-01-29 | 杭州乐檬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
-
2017
- 2017-10-13 CN CN201721324897.9U patent/CN2075653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78602A (zh) * | 2018-08-29 | 2019-01-29 | 杭州乐檬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
CN109278602B (zh) * | 2018-08-29 | 2024-05-24 | 布童安全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73691B2 (en) | Vehicle seat | |
EP3090893B1 (en) | High-performance sports car | |
AU2011200690B8 (en) | Child safety seat with structural support | |
AU2011200691B2 (en) | Child safety seat with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 |
CN107428272B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207565394U (zh) |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 | |
CN105101929B (zh) | 包括能量吸收器的轮椅 | |
CN102416889A (zh) | 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8978678U (zh)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 | |
JPH10230767A (ja) | 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の頭部保護方法および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 | |
CN104648193B (zh) | 座椅缓冲机构及汽车安全座椅 | |
CN208248031U (zh) | 一种能够减轻鞭打伤害的汽车座椅靠背簧和汽车座椅靠背 | |
CN207311213U (zh) | 一种汽车增高垫的安装板及汽车增高垫 | |
CN207311214U (zh) | 一种汽车增高垫的肩部挂钩及汽车增高垫 | |
JP6726563B2 (ja) | シートフレーム | |
CN211417201U (zh) | 一种儿童式车内辅助固定安全组件 | |
CN219749583U (zh)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靠背结构 | |
CN202574104U (zh) | 轿车乘员防护装置 | |
JP5566034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CN102991616B (zh) | 具有缓冲结构的自行车座椅 | |
CN109941160A (zh) | 汽车安全座椅 | |
JP2006175976A (ja) | 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構造 | |
CN205916069U (zh) | 一种减震汽车 | |
CN102616196A (zh) | 轿车侧碰乘员保护装置 | |
JP2012245907A (ja) | スペアタイヤキャリア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