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3248U -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3248U
CN207553248U CN201721687057.9U CN201721687057U CN207553248U CN 207553248 U CN207553248 U CN 207553248U CN 201721687057 U CN201721687057 U CN 201721687057U CN 207553248 U CN207553248 U CN 207553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cellar
rain collecting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870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思萌
董元杰
宋希亮
尹承斌
孙巍
周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6870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3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3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32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包括排水沟(2)、布设在排水沟(2)沟底的吸水暗管(3),在所述吸水暗管(3)上间隔安装有多个集蓄装置,所述集蓄装置包括集雨窖(5)、集水输水管(4)和溢流输水管(6),在集雨窖(5)的池壁上部打孔,上游吸水暗管(3)通过集水输水管(4)与集雨窖(5)池壁连接,下游吸水暗管(3)通过溢流输水管(6)与集雨窖(5)池壁的打孔处连接。这样坡面上下集雨窖之间通过沿路吸水暗管实现连接,层层拦蓄,集雨窖全部蓄满水后,余水可排入最下游沟道或其他拦蓄设施,实现雨水径流的高效集蓄,解决水资源缺乏的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抗旱用水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雨水集蓄设施和土地整治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水开发受限或贫水地区,充分集蓄和利用降雨径流资源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丘陵山区农田,由于坡度大,容易产生径流,并沿田边沟和路边沟流失,同时也会造成土壤流失。传统的集雨窖系统,利用路边排水沟对流经加以引导、拦蓄,在雨窖入口前设置拦污栅进行初级过滤,再进入水窖集蓄利用,这种方法由于拦污栅难以去除泥沙等杂质,很快导致雨窖淤积,必须经常清淤,否则难以发挥蓄水作用;也有人设计在坡地土壤与基岩之间设置集流管,再通过导流管进入蓄水池,但这种方法也会加快灌溉和降雨过程的田间土壤水分流失,不利于土壤保水,同时也无法有效利用排水沟的地表径流,造成地表径流资源的流失;另外,由于雨窖集雨面积存在差异,雨窖集雨量大小、集蓄速度不同,若雨窖之间没有连通,起不到调节作用,可能会造成雨水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收集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上丘陵山区农田区域地表径流集蓄系统,通过埋设在沿路排水沟底的吸水暗管把地表径流转化为管中流,利用集雨窖层层拦截实现高效集蓄,解决水资源缺乏的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抗旱用水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包括排水沟、布设在排水沟下方管槽内的吸水暗管,在所述吸水暗管上间隔安装有多个集蓄装置,所述集蓄装置包括集雨窖、集水输水管和溢流输水管,在集雨窖的池壁上部打孔,上游吸水暗管通过集水输水管与集雨窖池壁连接,下游吸水暗管通过溢流输水管与集雨窖池壁的打孔处连接。
作为优选,在排水沟下方管槽内铺设砼垫层;在吸水暗管的管周和管槽间铺垫碎石或卵石层至与排水沟沟底平齐。砼垫层减少径流水深入底层以潜流形式流失;碎石或卵石层使排水沟中的径流水可迅速渗入吸水暗管,也可截取部分地下径流转化为管中流。
作为优选,所述集雨窖采用立方型或圆柱型结构,在所述集雨窖的上方盖有砼盖板,在所述集雨窖池壁上浇筑砼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输水管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40cm处的池壁上;以利于吸水暗管中的水顺利导出至集雨窖;溢流输水管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20cm处的池壁上,以利于溢流输水管的水顺利导出至吸水暗管中至下一座集雨窖或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吸水暗管采用PE全周打孔波纹管,管径为110mm,开孔率为3-4%,吸水暗管外包厚度不超过1mm的土工布,质量65g/m2。通过包裹土工布能够满足反滤和防淤堵的基本要求,同时具有较为稳定的透水性。所述土工布也可用粒径组成合适的砂层替代,砂层厚度为6-8cm之间时可达到渗水防堵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输水管和溢流输水管采用不开孔的黑色PE管,管径为110mm,所述集水输水管和溢流输水管均与吸水暗管平顺连接,连接夹角介于105-135°之间。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丘陵路的排水沟沟底下方顺向埋设吸水暗管,在紧靠排水沟处间隔安装多座集雨窖,在集雨窖池壁上部打孔,在集雨窖池壁与上游吸水暗管之间安装集水输水管,在集雨窖池壁的打孔处与下游吸水暗管之间安装溢流输水管。
排水沟中的径流水渗入吸水暗管内然后通过集水输水管导入集雨窖,这样坡面上下集雨窖之间通过沿路吸水暗管实现连接,层层拦蓄,集雨窖全部蓄满水后,再通过溢流输水管与下一座集雨窖连接,余水可排入最下游沟道或其他拦蓄设施,实现雨水径流的高效集蓄。
所述丘陵路的排水沟为农沟级别,承接田间排水沟径流,土质构造,底宽为50cm,深度为50cm,坡度比为1:1,可根据控制面积进行适当调整。
埋设前在排水沟底人工开挖管槽,在沟底铺设砼垫层用做防渗,减少径流水深入底层以潜流形式流失;铺设吸水暗管后在管槽和管周铺设碎石或卵石层至与排水沟沟底平齐。使排水沟中的径流水可迅速渗入吸水暗管,也可截取部分地下径流转化为管中流。
集雨窖选址在紧靠排水沟处,地势要相对较缓,无坚硬岩石层。集水输水管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40cm处的池壁上;溢流输水管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20cm处的池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径流集蓄利用系统,不受地形条件限制,工程量小,充分利用降雨产生农田径流,提高了雨水资源利用率。
(2)沟底铺设吸水暗管管周由于外包滤料的存在,管内水流不含泥沙等杂质,不会导致集雨窖淤积泥沙,降低清淤成本。
(3)在一定降雨频率下,一般不会形成明沟径流,可减少土壤的流失以及对沟底的侵蚀。
(4)坡面上下位置的集雨窖连为一体,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最大集蓄效率,也方便了坡面上下不同区域农田用水。
(5)由于增加了立体排水空间,可以减少明沟断面设计规格,进而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6)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可为建设大型蓄、引、提工程难度大的丘陵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提供一种新的水源开发利用方法,为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径流集蓄系统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水暗管收集系统的截断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径流集蓄系统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丘陵路,2、排水沟,3、吸水暗管,4、集水输水管,5、集雨窖,6、溢流输水管,7、碎石或卵石层,8、砼垫层,9、砼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的一种实施方案设置示意,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包括排水沟2、布设在排水沟2下方管槽内的吸水暗管3,在所述吸水暗管3上间隔安装有多个集蓄装置,所述集蓄装置包括集雨窖5、集水输水管4和溢流输水管6,在集雨窖5的池壁上部打孔,上游吸水暗管3通过集水输水管4与集雨窖5池壁连接,下游吸水暗管3通过溢流输水管6与集雨窖5池壁的打孔处连接。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的关键部件—吸水暗管收集系统,在排水沟2下方管槽内铺设砼垫层8;在吸水暗管3的管周和管槽间铺垫碎石或卵石层7至与排水沟2沟底平齐。砼垫层8减少径流水深入底层以潜流形式流失;碎石或卵石层7使排水沟2中的径流水可迅速渗入吸水暗管3,也可截取部分地下径流转化为管中流。
所述集雨窖5采用立方型或圆柱型结构,在所述集雨窖5的上方盖有砼盖板9,在所述集雨窖5池壁上浇筑砼混凝土。
所述集水输水管4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40cm处的池壁上;以利于吸水暗管中的水顺利导出至集雨窖;溢流输水管6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20cm处的池壁上,以利于溢流输水管的水顺利导出至吸水暗管中至下一座集雨窖或排出。
所述吸水暗管3采用PE全周打孔波纹管,管径为110mm,开孔率为3-4%,吸水暗管3外包厚度不超过1mm的土工布,质量65g/m2。通过包裹土工布能够满足反滤和防淤堵的基本要求,同时具有较为稳定的透水性。所述土工布也可用粒径组成合适的砂层替代,砂层厚度为6-8cm之间时可达到渗水防堵的目的。
所述集水输水管4和溢流输水管6采用不开孔的黑色PE管,管径为110mm,所述集水输水管4和溢流输水管6均与吸水暗管3平顺连接,连接夹角介于105-135°之间。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丘陵路的排水沟沟底下方顺向埋设吸水暗管,在紧靠排水沟处每隔50米设置一座集雨窖,在集雨窖池壁上部打孔,在集雨窖池壁与上游吸水暗管之间安装集水输水管,在集雨窖池壁的打孔处与下游吸水暗管之间安装溢流输水管。
排水沟中的径流水渗入吸水暗管内然后通过集水输水管导入集雨窖,这样坡面上下集雨窖之间通过沿路吸水暗管实现连接,层层拦蓄,集雨窖全部蓄满水后,再通过集水输水管与下一座集雨窖连接,余水可排入最下游沟道或其他拦蓄设施,实现雨水径流的高效集蓄。
所述丘陵路的排水沟为农沟级别,承接田间排水沟径流,土质构造,底宽为50cm,深度为50cm,坡度比为1:1,可根据控制面积进行适当调整。
埋设前在排水沟2底人工开挖25cm宽、20cm深的管槽,沟底铺设3cm厚砼混凝土用做防渗,减少径流水深入底层以潜流形式流失;铺设吸水暗管后在管槽和管周铺设碎石或卵石层7至与排水沟2沟底平齐。使排水沟2中的径流水可迅速渗入吸水暗管3,也可截取部分地下径流转化为管中流。
集雨窖选址在紧靠排水沟处,地势要相对较缓,无坚硬岩石层。所述集雨窖5容积为15m3,可控制耕地面积3亩。集水输水管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40cm处的池壁上;溢流输水管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20cm处的池壁上。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沟(2)、布设在排水沟(2)下方管槽内的吸水暗管(3),在所述吸水暗管(3)上间隔安装有多个集蓄装置,所述集蓄装置包括集雨窖(5)、集水输水管(4)和溢流输水管(6),在集雨窖(5)的池壁上部打孔,上游吸水暗管(3)通过集水输水管(4)与集雨窖(5)池壁连接,下游吸水暗管(3)通过溢流输水管(6)与集雨窖(5)池壁的打孔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排水沟(2)下方管槽内铺设砼垫层(8);在吸水暗管(3)的管周和管槽间铺垫碎石或卵石层(7)至与排水沟(2)沟底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雨窖(5)的上方盖有砼盖板(9),在所述集雨窖(5)池壁上浇筑砼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输水管(4)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40cm处的池壁上;溢流输水管(6)安装在位于集雨窖顶部以下20cm处的池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暗管(3)采用PE全周打孔波纹管,吸水暗管(3)外包土工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输水管(4)和溢流输水管(6)采用不开孔的黑色PE管,所述集水输水管(4)和溢流输水管(6)均与吸水暗管(3)平顺连接,连接夹角介于105-135°之间。
CN201721687057.9U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53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87057.9U CN207553248U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87057.9U CN207553248U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3248U true CN207553248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65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8705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53248U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32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6113A (zh) * 2017-12-07 2018-03-20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及集蓄方法
CN114847135A (zh) * 2022-05-25 2022-08-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用于山地果园的集雨补灌促渗排涝综合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6113A (zh) * 2017-12-07 2018-03-20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及集蓄方法
CN114847135A (zh) * 2022-05-25 2022-08-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用于山地果园的集雨补灌促渗排涝综合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14847135B (zh) * 2022-05-25 2023-09-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用于山地果园的集雨补灌促渗排涝综合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343B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存蓄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01649063U (zh) 盐碱涝洼地暗管浅埋排碱排水装置
CN101946573A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
CN107816113A (zh)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及集蓄方法
CN104563070B (zh)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93261A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洪集蓄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
CN102392453B (zh) 三峡库区坡改梯埂坎建造方法
CN105839582A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控缓流截污循环模块系统
CN111485599A (zh) 适应于干旱地区的全自动集水灌溉坡面防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4652452A (zh)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护坡的集水灌溉装置
CN101337742A (zh) 一种兼具水质净化与农业生产功能的基-塘系统
CN207553248U (zh) 一种沟管窖结合的丘陵山区径流集蓄系统
CN103733955A (zh) 地源合一淋灌系统
WO2020094086A1 (zh) 现代节水技术与循环农业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10226379A (zh) 含梯田结构的自动滴灌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
CN204385707U (zh)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系统
CN103548440A (zh) 一种浅埋条件下的毛排式暗管排水方法
CN212477906U (zh) 一种能够适应于干旱地区的全自动集水灌溉坡面防护装置
CN102870651B (zh) 地下蓄水渗灌系统
CN112112172A (zh) 一种分段式拦截净水生态护坡系统
CN203692091U (zh) 地源合一淋灌系统
CN111058461A (zh)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3374026A (zh) 一种西南丘陵地区坡地路带沟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CN109618884A (zh) 一种浅层地下水渗流集水暗管结构
CN202248209U (zh) 一种村镇雨水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