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494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4941U
CN207544941U CN201720743303.1U CN201720743303U CN207544941U CN 207544941 U CN207544941 U CN 207544941U CN 201720743303 U CN201720743303 U CN 201720743303U CN 207544941 U CN207544941 U CN 207544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ute
cover
upper cover
pressur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33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433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4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4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4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微压阀,所述微压阀包括微压上盖和微压下盖,所述微压上盖设置在所述盖体内部,并且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烹饪空间的容纳腔,所述微压下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并与所述微压上盖共同形成蒸汽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将微压阀设置在盖体内部使微压阀不易从盖体外侧脱落,同时使得烹饪器具整体更简洁美观。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中一般都设置有用于排气、提示烹饪状态等各种功能的微压阀,大部分烹饪器具都将微压阀设置在盖体的表面,直接裸露在外部,以便拆卸所述微压阀,然而这种设计使得微压阀有可能从盖体外侧脱落,并且烹饪器具外观不够简洁美观,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微压阀,所述微压阀包括微压上盖和微压下盖,所述微压上盖设置在所述盖体内部,并且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烹饪空间的容纳腔,所述微压下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并与所述微压上盖共同形成蒸汽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将微压上盖设置在盖体内部,并使微压下盖可拆地设置在所述盖体靠近烹饪空间的一侧,从而使微压阀设置在烹饪器具内部,使微压阀不易从盖体外侧脱落,同时使得烹饪器具整体更简洁美观。并且,由于所述微压下盖可拆卸,从而可以方便地对所述微压下盖进行清洗,以及简单地对所述微压上盖内部进行清洗。
可选地,在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出气口密封圈,在所述微压下盖与所述出气口密封圈上对应设置有卡合结构。以这种方式设置,通过微压下盖与所述出气口密封圈的卡合可以将所述微压下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并伸入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微压上盖共同形成蒸汽通道。
可选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密封圈内侧壁上的凸筋和设置在所述微压下盖外侧壁上的卡合部。以这种方式设置,通过所述凸筋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便可实现所述微压下盖的可拆卸安装。
可选地,所述凸筋环绕所述出气口密封圈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卡合部环绕所述微压下盖的外侧壁设置或沿所述微压下盖的外侧壁间隔设置。以这种方式设置,可以更好地实现所述微压下盖与所述出气口密封圈之间的卡合,使所述微压下盖被更好地固定。
可选地,在所述微压下盖内部形成朝向所述烹饪空间开放的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取放部。以这种方式设置,便于实现所述微压下盖的安装和拆卸。
可选地,所述取放部将所述腔体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顶壁高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顶壁,在所述微压上盖的所述容纳腔内对应设置有挡筋,所述挡筋自所述容纳腔的顶壁向下延伸接近所述第二区域的顶壁。以这种方式设置,通过所述挡筋与所述微压下盖可以形成较长气流通道供蒸汽流通,以实现理想的压力调节或排气。
可选地,在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区域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通开口。以这种方式设置,可以使所述微压下盖内的所述腔体与所述微压上盖内的所述容纳腔连通,以使所述腔体内的气体流向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连通开口设置在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挡筋的一侧道。以这种方式设置,可以形成较长气流通道供蒸汽流通,以实现理想的压力调节或排气。
可选地,所述微压上盖顶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微压上盖远离所述连通开口的一侧。以这种方式设置,可以形成较长气流通道供蒸汽流通,以实现理想的压力调节或排气。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面盖和内衬组件,所述内衬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所述微压上盖设置在所述面盖和内衬组件之间,所述微压下盖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微压上盖的所述容纳腔中。以这种方式设置,通过将微压上盖设置在面盖和内衬组件之间,可以使微压下盖设置在盖体内部,进而使微压阀设置在烹饪器具内部,使微压阀不易从盖体外侧脱落,同时使得烹饪器具整体更简洁美观。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内衬组件上,所述微压上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之上,所述出气口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微压上盖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以这种方式设置,通过所述出气口密封圈可以使所述微压上盖与所述第一开口之前的通道周圈被密封,以防止蒸汽进入盖体内的其它区域。
可选地,所述微压上盖包括主体部和开口部,所述主体部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之上,并且所述开口部顶部形成有所述出气口。以这种方式设置,微压阀内的蒸汽通道与外界大气连通。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微压下盖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微压下盖处于倒置状态;
图5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剖视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剖视示意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所示的上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微压上盖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微压上盖处于正置状态;
图10为图3中所示的上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A为图8中的出气口密封条和面盖压板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12B为图8中的出气口密封条和面盖压板组装在一起的剖视示意图;
图13A为图8中的微压上盖与出气口密封条和面盖压板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13B为图8中的微压上盖与出气口密封条和面盖压板组装在一起的剖视示意图;
图14A为图8中的出气口密封圈和内衬组件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14B为图8中的出气口密封圈和内衬组件组装在一起的剖视示意图;
图15A为图13A中的组件与图14A中的组件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15B为图15A所示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6A为图8中的压板密封条与安装在图15A组件的面盖压板后形成的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B为图16A所示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7A为图8中的面盖装饰件与面盖组件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17B为图8中的面盖装饰件与面盖组件组装在一起的剖视示意图;
图18A为图17A中组件与图16A中的组件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18B为图18A所示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110和盖体120。煲体1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11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11的清洗。内锅111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10中可以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
盖体12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与煲体1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120以可开合的方式通过枢转轴22枢转连接至煲体110,用于盖合煲体110。盖体120包括上盖10和可拆盖20,可拆盖20设置在上盖10和煲体110之间,并且与上盖10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随时对可拆盖20进行清洗。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可拆盖部件20覆盖在内锅111之上,且可拆盖20和内锅111之间构成烹饪空间。并且,盖体120上通常还具有密封圈(未示出),密封圈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且设置在可拆盖20和内锅111之间,用于在盖体120处于盖合状态时密封烹饪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0中还设置有微压阀30,微压阀30具有蒸汽通道,通过蒸汽通道将烹饪空间与外界大气连通,从而可对烹饪器具100中的压力进行调节,并实现蒸汽的排放以及烹饪状态的指示等。如图2所示,微压阀30包括微压上盖31和微压下盖32,微压上盖31设置在盖体120内部,并形成有容纳腔,微压下盖32可拆卸地设置在盖体120靠近烹饪空间的一侧,并伸入微压上盖31的容纳腔中,以与微压上盖形成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蒸汽通道。更具体地,微压上盖31设置在上盖10内部,上盖10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15(参见图8),微压上盖31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15之上,且在所述第一开口15和微压上盖31之间设置有出气口密封圈33,上盖10的第一开口15位置处与微压上盖31之间设有一定过盈量,当微压上盖31、出气口密封圈33装配在第一开口15之上后,微压上盖31与第一开口15之间的通道周圈被密封,以防止蒸汽进入上盖10内部。出气口密封圈33内部呈通孔状,且在微压下盖32内部形成向所述烹饪空间开放的腔体,这样通过所述出气口密封圈33底部的开口和所述腔体可以使所述烹饪空间内的蒸汽进入所述微压上盖31内的容纳腔中。在微压下盖32与出气口密封圈33之间对应设置卡合结构,从而实现微压下盖32的安装。并且为了方便微压下盖32的安装与拆卸,所述微压下盖32内的所述腔体中设置有取放部320,通过用手指捏住取放部320来进行微压下盖32的安装和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微压上盖31设置在盖体120内部,微压下盖设置在盖体靠近烹饪空间的一侧,因此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从外部无法观察到微压阀30,即在本实施例中,微压阀30设置在盖体120的内部,其相对目前微压阀设置在盖体外侧(盖体120远离烹饪空间的一侧)的方式可以使微压阀不易从盖体外侧脱落,同时提供更简洁和美观的外部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器件名称和位置的描述以烹饪器具100正常放置(即盖体120在上,煲体110在下的放置状态)时器件所在的相对位置来定义各器件、部件、元件的名称和位置,例如图2中微压上盖31处于微压下盖32的上方,与其名称对应,图3中微压下盖32的放置状态与图2中状态相反,即被称为倒置状态,下文以及其它部件同样如此,将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盖体120和微压阀3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0包括上盖10和可拆盖20,可拆盖20可拆卸地连接在上盖10上,可拆盖20上设置有出气口200,通过出气口200可以实现烹饪空间与微压阀30内的蒸汽通道的连通。上盖10上设置有枢转轴22,通过枢转轴22实现盖体120与煲体110之间的可开合连接。上盖10内部设置有微压上盖31,上盖10上设置第一开口15,第一开口15上安装有出气口密封圈33,微压下盖32的外侧壁与出气口密封圈3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合结构,以便微压下盖32可以与出气口密封圈33卡合,从而实现微压下盖32的安装。具体地,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微压下盖3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合部324,在出气口密封圈33内侧壁上设置有凸筋330,通过卡合部324与凸筋330的卡合可以实现微压下盖32的安装。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卡合部324沿微压下盖32底部的外侧壁周圈间隔设置,凸筋330环绕出气口密封圈33内侧壁的周圈设置,这样可以实现更牢固地卡合,且操作方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有采用其它设置方式,例如卡合部324和凸筋330均为间隔设置,或者卡合部324和凸筋330均沿各自的周圈连续设置。进一步地,微压下盖32的底部侧壁323与凸筋330之间设置一定干涉,以完成微压下盖32的密封。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微压下盖32内部设置有取放部320,取放部320将微压下盖32的所述腔体分为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取放部320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并且为了连通微压下盖32和微压上盖31内的蒸汽通道,在微压下盖32的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区域321的侧壁顶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腔体与微压上盖31的容纳腔的连通开口,所述连通开口示例性地为狭缝。可以理解,当微压下盖32与出气口密封圈33卡合时,第一区域321与微压上盖31的容纳腔连通,而第二区域322根据取放部320尺寸和形状的不同,可以与微压上盖31的容纳腔连通,也可以与微压上盖31的容纳腔不连通。
进一步地,在微压上盖31的容纳腔内设置有挡筋310,挡筋310将微压上盖31的容纳腔分为第三区域311和第四区域312。当微压下盖32卡合在出气口密封圈33上时,微压下盖32的第一区域321伸入微压上盖31的第三区域311内,微压下盖32的第二区域322伸入微压上盖31的第四区域312内,挡筋310自微压上盖31的顶壁向下延伸至微压下盖32的第二区域322的顶壁附近,从而与微压下盖32共同形成与所述第四区域312连通的蒸汽通道,该蒸汽通道包括所述第一区域321的顶壁和所述第三区域311的顶壁之间的蒸汽通道,以及所述第一区域321的侧壁和所述挡筋310之间的蒸汽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321侧壁的顶部的连通开口设置在远离挡筋310的一侧,相应地,在所述微压上盖31顶部形成有出气口315(参见图9),所述出气口315设置在所述微压上盖31远离所述连通开口的一侧,这样可以形成较长的蒸汽通道,便于获得理想的压力调节和蒸汽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微压阀30内的蒸汽通道如图6中箭头所示,蒸汽在微压阀30内流动路径为:首先进入微压下盖32内的第一区域321,然后通过第一区域侧壁顶部的狭缝进入第三区域311内,然后沿第一区域321顶壁与第三区域311顶壁之间的蒸汽通道流动,进入第一区域321侧壁与挡筋310之间的蒸汽通道,接着进入第三区域,并向上流动通过出气口315到达外部大气。
如图8至图11所示,上盖10包括面盖11和内衬组件14,面盖11包括面盖装饰件12和面盖组件13。
面盖装饰件12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面盖装饰件12设置在远离可拆盖20/煲体110的一侧,其通过卡扣或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面盖组件13上。面盖装饰件12上设置有第三开口21,通过该第三开口21可以使内部的蒸汽通道与外界大气连通。
面盖组件13大致呈圆角长方体状,且面盖组件13的边缘设置倾斜的光滑过斜面。在面盖组件13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9,第二开口19的位置与第三开口21的位置对应。当面盖装饰件12固定在面盖组件13上时,第三开口21与第二开口19处于对齐位置。进一步地,第二开口19用于设置/安装面盖压板16,以在第三开口21和第二开口19之间形成蒸汽通道。面盖压板16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三开口21和第二开口19的对应,并且面盖压板16内部形成贯通面盖压板16的安装孔,用于使面盖压板16套设在微压上盖31的开口部314上,并实现微压阀30内的蒸汽通道与外界大气的连通。面盖压板16朝向面盖装饰件12的一侧在外周上设置有压板密封条17,以实现第三开口21和第二开口19之间密封。面盖压板16朝向内衬组件14的一侧设置在内部设置出气口密封条18,以实现微压上盖31的开口部314与面盖压板16之间的密封。通过面盖压板16、开口部314、出气口密封条18和压板密封条17可以在第二开口19和第三开口21之间形成密封的蒸汽通道。
内衬组件14大致呈圆角长方形状,其通过卡扣或螺丝等紧固件与面盖11连接,以共同上盖10。内衬组件14上设置有可安装在所述煲体110上的枢转轴22以使盖体120以可开合的方式枢转连接至煲体110。内衬组件14中设置第一开口15,该第一开口15用于安装出气口密封圈33,以实现微压阀内的蒸汽通道与烹饪空间之间的蒸汽通道的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微压上盖31设置在第一开口15之上,其通过螺丝或卡扣等紧固件固定在内衬组件14上,并且在第一开口15之上还设置有出气口密封圈33,即出气口密封圈33套设在第一开口15上,微压上盖31压在出气口密封圈33上,通过出气口密封圈33可以实现微压上盖31与第一开口15之间的通道周圈的密封,以防止蒸汽进入上盖内部。进一步地,在内衬组件14上第一开口15所在位置可设置凸起部,并在出气口密封圈顶部的外周设置于凸起部对应的卡槽,通过所述卡槽与凸起部的卡合可以将出气口密封圈安装在内衬组件14上。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1所示,微压上盖31包括主体部313和开口部314。主体部313大致呈圆柱状,且在主体部313的外周设置有安装部,例如安装孔,通过该安装部可以将微压上盖31固定在内衬组件14上。开口部314设置在主体部313之上,并且开口部314大致呈长方体状,在开口部314内部形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腔体,且在顶部形成出气口315。此外,在开口部314的外周上设置有安装部,例如安装孔,通过该安装部可以微压上盖31与面盖压板16的连接固定。主体部313围成用于容纳微压下盖32的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置有挡筋310,挡筋310将所述容纳腔分为第三区域311和第四区域312。挡筋310自微压上盖31的顶壁向下延伸,其长度与第一区域321的顶壁和第二区域322的顶壁之间的高度差对应。
下面结合图12A-至图18B,对上盖10和微压阀30的装配过程进行描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盖体120的结构。
上盖10的装配过程如下:
首先,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将出气口密封条18套入面盖压板16内部的的槽中。
接着,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将微压上盖31装入面盖压板16中并用螺丝或卡扣紧固在一起。出气口密封条18设置在微压上盖31与面盖压板16之间,且设有一定的过盈量,微压上盖31、出气口密封条18、面盖压板16固定一起后完成将微压上盖31与面盖压板16之间的通道周圈的密封。
接着,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将出气口密封圈33套入内衬组件14的第一开口15处设置的凸起部上。
接着,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将上述第二步组装好部件装配到内衬组件14上,并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在一起,出气口密封圈33设置在内衬组件14与微压上盖31之间,且设有一定的过盈量,内衬组件14、微压上盖31、出气口密封圈33固定一起后完成内衬组件14与微压上盖31之间的通道周圈的密封。
接着,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将压板密封条17套入面盖压板16的凸台上。
接着,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将面盖装饰件12装入面盖组件13上,并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在一起。
最后,将六步装好的面盖与第五装好的组件用扣或螺丝固定在一起,完成上盖10的装配。并且由于面盖装饰件12与面盖压板16之间设置有压板密封条17,压板密封条17密封条设有一定的过盈量,面盖装饰件12、压板密封条17、面盖压板16固定在一起后完成面盖装饰件12与面盖压板16之间的的密封,上盖表面的水不会流入上盖10内部中去。
当装配外上盖10后,便可以将微压下盖32安装至上盖10上,从而完成微压阀的完成。具体过程为:用两个手指捏住取放部310的两侧施加一定的推力插入出气口密封圈33内的孔中,插入后微压下盖32上的卡合部324会卡入出气口密封圈33内侧壁上的凸筋330上,使得微压下盖32固定不会掉落。并且微压下盖底部的侧壁323的周圈面与凸筋330的最高点设置一定的干涉完成微压下盖32与出气口密封圈33之间的密封。
当完成微压下盖32的装配后,将可拆盖20装配到上盖10上完成整改盖体120的装配。
微压下盖32拆卸过程为:首先,将可拆盖20从上盖10取下,然后用两个手指捏住取放部310的两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使卡合部324与凸筋330完全脱离,完成微压下盖332的拆卸。由于可拆盖20和微压下盖32可以方便地拆卸,从而便于实现可拆盖20和微压下盖32的清洗,以及微压上盖31内部的简单清洗(例如用于湿布擦洗)。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微压阀,所述微压阀包括微压上盖和微压下盖,所述微压上盖设置在所述盖体内部,并且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烹饪空间的容纳腔,所述微压下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并与所述微压上盖共同形成蒸汽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上设置有出气口密封圈,在所述微压下盖与所述出气口密封圈上对应设置有卡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密封圈内侧壁上的凸筋和设置在所述微压下盖外侧壁上的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环绕所述出气口密封圈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卡合部环绕所述微压下盖的外侧壁设置或沿所述微压下盖的外侧壁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压下盖内部形成朝向所述烹饪空间开放的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取放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部将所述腔体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顶壁高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顶壁,在所述微压上盖的所述容纳腔内对应设置有挡筋,所述挡筋自所述容纳腔的顶壁向下延伸接近所述第二区域的顶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区域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通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开口设置在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挡筋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压上盖顶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微压上盖远离所述连通开口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面盖和内衬组件,所述内衬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烹饪空间的一侧,所述微压上盖设置在所述面盖和内衬组件之间,所述微压下盖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微压上盖的所述容纳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内衬组件上,所述微压上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之上,所述出气口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微压上盖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压上盖包括主体部和开口部,所述主体部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之上,并且所述开口部顶部形成有所述出气口。
CN201720743303.1U 2017-06-23 2017-06-23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544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3303.1U CN207544941U (zh) 2017-06-23 2017-06-23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3303.1U CN207544941U (zh) 2017-06-23 2017-06-23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4941U true CN207544941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1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3303.1U Active CN207544941U (zh) 2017-06-23 2017-06-23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4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3539A (zh) * 2019-02-02 2020-08-1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3539A (zh) * 2019-02-02 2020-08-11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57933U (zh) 多功能锅
CN207544941U (zh) 烹饪器具
CN106308478B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盖体组件
CN205923725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1038366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7355966U (zh) 烹饪器具
CN204839111U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盖体组件
CN205514042U (zh) 烹饪器具
CN207492575U (zh) 烹饪器具
CN207428988U (zh) 烹饪器具
CN208725517U (zh) 烹饪器具
CN209846942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709527U (zh) 烹饪器具
CN209225798U (zh) 一种新型便于加热食品的包装盒
CN211911381U (zh) 烹饪器具
CN207428950U (zh) 烹饪器具
CN206924013U (zh) 烹饪器具
CN107536478A (zh) 烹饪器具
CN202536036U (zh) 一种多功能家用智能馒头机
CN207627105U (zh) 烹饪器具
CN207666433U (zh) 烹饪器具
CN21211791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蒸笼和烹饪器具
CN208286889U (zh) 烹饪器具
CN219069910U (zh) 一种加热蒸煮一体的食品加工机
CN208286835U (zh) 可调压微压阀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