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2086U -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2086U
CN207542086U CN201721666785.1U CN201721666785U CN207542086U CN 207542086 U CN207542086 U CN 207542086U CN 201721666785 U CN201721666785 U CN 201721666785U CN 207542086 U CN207542086 U CN 207542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lock
support element
elastic parts
microswitch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667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四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Pol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Pol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Pol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Pol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667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2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2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208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公共接插件、与公共接插件电连接且可上下摆动的弹性组件、以及用于驱动该弹性组件运动的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和一端抵接在触发杆下端、另一端搭接在公共接插件或壳体上的支撑件,以及一侧与弹性组件抵接、另一侧与支撑件抵接并可摆动的转接块。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组件作为开关的驱动机构产生弹力实现开关切换,且在切换过程中,通过转接块与支撑件先于弹性组件摆动,避免弹性组件从常闭跳到常开或者常开跳到常闭时瞬时出现接触不良或断电现象,行业应用更加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触发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微动开关的触点间距小、动作行程短、按动力小、通断迅速。其动触点的动作速度与传动元件动作速度无关。
传统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面板、常开接插件、常闭接插件、公共接插件和在常开接插片和常闭接插件之间切换的动滑片,驱动动触片动作的单弹片或单弹簧,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微动开关因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满足诸多行业标准要求,不能在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场合或领域使用,市场广度低。具体的缺陷如下几点:
(1)无法实现动静触点之间的强制分离,不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开关安全系数低,不能使用在有安全领域要求的场合,比如电梯等;
(2)通过金属单弹片变形或单弹簧受拉产生弹力实现开关切换,在开关跳变临界位置,会存在触片从常闭切换到常开过程中会出现死点平衡,从而导致开关会存在常开或常闭接插件都不通电或出现动静触点之间接触不良导致开关信号出现闪烁现象,导致设备无法使用,比如家用制冰机等。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解决开关切换过程因出现力平衡状态所导致的不通电或动静触点之间出现接触不良导致开关信号出现闪烁现象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公共接插件、与公共接插件电连接且可摆动的弹性组件、以及用于驱动该弹性组件运动实现通断电的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和穿过弹性组件一端抵接在触发杆下端、另一端搭接在公共接插件或壳体上的支撑件,以及一侧与弹性组件抵接、另一侧与支撑件抵接并可摆动的转接块。该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采用弹性组件作为开关的驱动机构产生弹力实现开关切换,且在切换过程中,通过转接块与支撑件先于弹性组件摆动,避免弹性组件从常闭跳到常开或者常开跳到常闭时瞬时出现接触不良或断电现象,行业应用更加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其中,所述转接块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弹性组件相适配的第一卡槽,与该侧面相对面上设有与支撑件相适配的凸台。该转接块的凸台与支撑件的第二卡槽相配合,当触发杆下压到接近开关触发临界点时转接块先于弹性组件摆动运动,转接块转动同时带动弹性组件摆动,避免开关切换过程中出现平衡点。
优选的,所述转接块的一侧面开设有与弹性组件相适配的勾拉孔,在所述支撑件上与勾拉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转接块上部具有用于防止支撑件脱落的防掉挡块,在支撑件上与防掉挡块相对应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防掉槽口。
再者,所述转接块底部具有用于导向转接块触发转动的导向部,在壳体上与导向部相对应位置具有相适配的导向接触面。
进一步,所述转接块上部具有用于导向转接块复位转动的复位导向面,在公共接插件上与复位导向面相对应位置具有相适配的复位接触面。
再者,所述转接块是由金属薄片一体成型的。通过带厚度的金属薄片成型加工可实现零件超小规格,从而实现在微小开关的应用,同时节约成本,减小零件加工难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一端的折边抵接在触发杆的下端,靠近该折边处的表面开设有与转接块相适配连接的第二卡槽;所述支撑件另一端的卡勾可活动的卡合在公共接插件上,靠近卡勾处的底边沿为与公共接插件适配抵接的运动支撑部。
再者,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常开接插件和/或常闭接插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该公共接插件电连接、且与常开接插件和/或常闭接插件的静触点可连通的动触片,该动触片上联动连接有产生弹力驱动动触片运动的弹性件。
进一步,所述动触片上具有与转接块相适配的卡合直边以及用于防止动触片脱落的防掉凸台,该防掉凸台与卡合直边之间形成用于穿设支撑件和转接块的的装配空间。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采用弹性组件作为开关的驱动机构产生弹力实现开关切换,且在切换过程中,通过转接块与支撑件先于弹性组件摆动,避免弹性组件从常闭跳到常开或者常开跳到常闭时瞬时出现接触不良或断电现象,行业应用更加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其次该转接块的凸台与支撑件的第二卡槽相配合,当触发杆下压到接近开关触发临界点时转接块先于动触片摆动运动,转接块转动同时带动动触片摆动,避免开关切换过程中出现平衡点;最后此设计开关结构紧凑且符合大部分行业的安全应用标准,即可单独做为开关使用,也可以做为一个核心芯部模块安装于一些工业类开关组件上,实现多元化配置,如限位开关,安全门开关,防爆开关,脚踏开关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弹性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转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公共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除去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种转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动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除去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动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转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公共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1和与该壳体1相适配的面盖9,该壳体内设有常开接插件10、常闭接插件11、公共接插件2、弹性组件3、触发组件、强制分离过渡件7和强制分离拨杆8。该壳体1内设有一端伸出壳体外的常开接插件10、常闭接插件11和公共接插件2,壳体1内设有与公共接插件2电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常开接插件10和常闭接插件11的静触点之间可切换连通的弹性组件3,以及用于驱动该弹性组件3运动实现通断电的触发组件;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4和穿过弹性组件3一端抵接在触发杆4下端、另一端搭接在公共接插件2上的支撑件5,以及一侧与弹性组件3抵接、另一侧与支撑件5抵接并可摆动的转接块6。
常开接插件10、常闭接插件11和公共接插件2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伸出壳体作为开关端子,且常开接插件10、常闭接插件11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弹性组件3相导通的静触点。常开接插件10和常闭接插件11平行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公共接插件2位于壳体1的另一侧,常开接插件10的左端设有位于弹性组件3下方的常开触点,用于与弹性组件3实现导通或断开;常闭接插件11的左端设有位于弹性组件3上方的常闭触点,用于与弹性组件3实现导通或断开。弹性组件3抵接在公共接插件2上与之实现电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常开接插件10和常闭接插件11的静触点之间可切换连通,弹性组件3通过与常开接插件10和常闭接插件11切换接通实现开关的切换。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组件3包括动触片301和弹性件,该弹性件为与动触片301形成一体结构的舌片302,该舌片302一端与动触片301形成一体、另一端自由悬臂,其中该舌片302的自由端与公共接插件2相抵接,实现与公共接插件2电连接;动触片301和舌片302为一体结构。动触片301一端装有触点结构可作为动触点,该动触片301为具有中间挖空区域的薄片结构,该薄片结构上靠近触点结构一侧的挖空区域处与舌片的一端形成一体,靠近舌片自由悬臂端的挖空区域上具有与转接块6相适配的卡合直边304,靠近该卡合直边304处还具有用于防止动触片301脱落的防掉凸台305,该防掉凸台305与卡合直边304之间形成用于穿设支撑件5和转接块6的装配空间。舌片自由悬臂的另一端与防掉凸台305之间形成可用于穿设公共接插件2的装配空间。在动触片301的外侧两长边沿向外折弯形成带有肩部310的立板311,该立板311可用于增强动触片的强度,防止变形。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5为折弯件,该支撑件5一端具有折边501,另一端具有卡勾503。其中折边501抵接在触发杆4的下端,靠近该折边501处的表面开设有与转接块6上的凸台602相适配连接的第二卡槽502。支撑件5另一端的卡勾503可活动的卡合在公共接插件2的槽口202上,靠近卡勾503处的底边沿504为与公共接插件2适配抵接的运动支撑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块6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动触片301的卡合直边303相适配的第一卡槽601,与该侧面相对面上设有与支撑件5的第二卡槽502相适配的凸台602。该转接块的凸台与支撑件的第二卡槽502相配合,当触发杆下压到接近开关触发临界点时转接块先于动触片摆动运动,转接块转动同时带动动触片摆动,避免开关切换过程中出现平衡点。如图11~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块6上还具有用于防止支撑件5脱落的防掉挡块603,在支撑件5上与该防掉挡块60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防掉槽口505。如图6和图8所示,转接块6底部具有用于导向转接块6触发转动的导向部606,在壳体1上与导向部606相对应位置具有相适配的导向接触面101。在触发杆下压过程中,转接块6的导向部606与壳体1的导向接触面101相接触并发生旋转。如图7和图8所示,转接块6上部具有用于导向转接块6复位转动的复位导向面607,在公共接插件2上与复位导向面607相对应位置具有相适配的复位接触面204。在触发杆复位过程中,转接块6的复位导向面607与公共接插件2上的复位接触面204相接触并发生复位旋转。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块6是由金属薄片一体成型的。通过带厚度的金属薄片成型加工可实现零件超小规格,从而实现在微小开关的应用,同时节约成本,减小零件加工难度。
如图2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壳体1内设有可转动且相互联动的强制分离过渡件7和强制分离拨杆8,强制分离过渡件7具有与触发杆4相适配的拨动端,强制分离拨杆8具有位于弹性组件3上方的分离端;触发杆4向下运动推动拨动端,带动强制分离过渡件7逆时针转动,强制分离过渡件7联动触发强制分离拨杆8顺时针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弹性组件3向下运动。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杆4上开设有与强制分离过渡件7的拨动端相适配的触发凹槽401,触发杆4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401的上边沿与拨动端相触时推动拨动端。如图10所示,上述强制分离过渡件7可转动的连接在公共接插件2,该公共接插件2设有用于穿设强制分离过渡件7的连接杆201。强制分离拨杆8可转动的连接在壳体1上。该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利用强制分离过渡件和强制分离拨杆实现开关切换过程中常闭触点与动触片之间的强制分离,提高了开关的安全系数,满足安全开关行业使用需求。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触发杆下压过程:触发杆4在外力作用下往下运动,触发杆4下表面与支撑件上表面接触带动支撑件5围绕运动支撑部底边沿504旋转,转接块6的凸台602与支撑件5的第二卡槽502相匹配,带动转接块6一起往下运动,转接块6的第一卡槽601与动触片301的卡合直边303匹配,从而带动动触片301往下运动,动触片301在弹力作用下使动触点与常闭静触点保持接触通电。当开关处于跳变临界状态时,转接块6与壳体1接触旋转,运动转动块6的凸台602与公共端接插件2的槽口202垂直迅速往下旋转,转接块6向下旋转同时带动动触片301旋转,动触片301迅速从常闭静触点转换到常开静触点,从而避开开关跳变位置出现接触不良或断电现象,触发杆4继续往下运动,触发杆4的触发凹槽401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过渡件7的拨动端相触时推动强制分离过渡件7,使强制分离过渡件7逆时针旋转,强制分离过渡件7与强制分离拨杆8接触,促使强制分离拨杆8顺时针旋转,如果有发生动触片没有跳变现象,强制分离拨杆8会强制分离动静触点。
触发杆复位过程:触发杆4在弹性组件3弹力作用下的复位过程中,当开关处于跳变临界状态时,转接块6与公共端接插件2接触旋转,转接块6的凸台602与公共端接插件2的槽口202垂直迅速往上旋转,转接块6向上旋转同时带动动触片301旋转,动触片301迅速从常开静触点转换到常闭静触点,从而避开开关跳变位置出现动静触点之间接触不良或断电现象,开关跳变产生的向上力促使强制分离拨杆8逆时针旋转,开关继续回位直到停止。
该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采用动触片作为开关的驱动机构产生弹力实现开关切换,且在切换过程中,通过转接块与支撑件先于动触片摆动,避免动触片从常闭跳到常开或者常开跳到常闭时瞬时出现接触不良或断电现象,行业应用更加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实施例2
如图15和图16所示,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3包括动触片301和一端抵接在该动触片301上、另一端抵接在公共接插件3上的簧片303。动触片301一端可装有触点结构作为动触点,该动触片301为具有中间挖空区域的薄片结构,该薄片结构上靠近触点结构一侧的挖空区域处具有与簧片相抵接的簧片连接槽306,与该簧片连接槽306相对的挖空区域上具有与转接块6相适配的卡合直边304,靠近该卡合直边304处还具有用于防止动触片301脱落的防掉凸台305,该防掉凸台305与卡合直边304之间形成用于穿设支撑件5和转接块6的装配空间。簧片303一端抵接在簧片连接槽306,自由悬臂的另一端与防掉凸台305之间形成可用于穿设公共接插件2的装配空间;簧片303的自由悬臂端与公共接插件2上第二槽口203相抵接。在动触片301的外侧两长边沿向外折弯形成带有肩部310的立板311,该立板311可用于增强动触片的强度,防止变形。
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7~图20所示,实施例3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4和一端抵接在触发杆4下端、另一端搭接在公共接插件2上的支撑件5,以及一侧与弹性组件3抵接、另一侧与支撑件5抵接并可摆动的转接块6。弹性组件3包括动触片301和一端勾接在该动触片301上,另一端勾接在转接块6上的勾拉孔604的拉簧307。动触片301上具有与拉簧307相勾接的拉簧连接孔308以及与公共接插件2相抵接的连接边沿309。如图21所示,在支撑件5上与勾拉孔60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506。如图22所示,公共接插件上的第二槽口203与槽口202相通连成一体,支撑件的卡勾503可活动的卡合在公共接插件的槽口202的边沿;拉簧307的一端与动触片301上的拉簧连接孔308相勾接,另一端穿过公共接插件2的第二槽口203和支撑件的通孔506与转接块6上的勾拉孔604相勾接。
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如图21所示,实施例4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复位支撑件5的弹性复位件,该弹性复位件包括弹簧12,该弹簧12抵触在支撑件5的下方。
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该壳体(1)内设有公共接插件(2)、与公共接插件(2)电连接且可摆动的弹性组件(3)、以及用于驱动该弹性组件(3)运动实现通断电的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4)和一端抵接在触发杆(4)下端、另一端搭接在公共接插件(2)或壳体(1)上的支撑件(5),以及一侧与弹性组件(3)抵接、另一侧与支撑件(5)抵接并可摆动的转接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6)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弹性组件(3)相适配的第一卡槽(601),与该侧面相对面上设有与支撑件(5)相适配的凸台(6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6)的一侧面开设有与弹性组件(3)相适配的勾拉孔(604),在所述支撑件(5)上与勾拉孔(60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5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6)上部具有用于防止转接块(6)与支撑件(5)相脱落的防掉挡块(603),在支撑件(5)上与防掉挡块(60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防掉槽口(5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6)底部具有用于导向触发转动的导向部(606),在壳体(1)上与导向部(606)相对应位置具有相适配的导向接触面(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6)上具有用于导向转接块(6)复位转动的复位导向面(607),在公共接插件(2)上与复位导向面(607)相对应位置具有相适配的复位接触面(204)。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6)是由金属薄片一体成型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一端的折边(501)抵接在触发杆(4)的下端,靠近该折边(501)处的表面开设有与转接块(6)相适配连接的第二卡槽(502);所述支撑件(5)另一端的卡勾(503)可活动的抵接在公共接插件(2)上,靠近卡勾(503)处的底边沿(504)为与公共接插件(2)适配抵接的运动支撑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常开接插件(10)和/或常闭接插件(11),所述弹性组件(3)包括与该公共接插件(2)电连接、且与常开接插件(10)和/或常闭接插件(11)的静触点可连通的动触片(301),该动触片(301)上联动连接有产生弹力驱动动触片(301)运动的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301)上具有与转接块(6)相适配的卡合直边(304)以及用于防止动触片脱落的防掉凸台(305),该防掉凸台(305)与卡合直边(304)之间形成用于穿设支撑件(5)和转接块(6)的的装配空间。
CN201721666785.1U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42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6785.1U CN207542086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6785.1U CN207542086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2086U true CN207542086U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16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66785.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42086U (zh) 2017-12-04 2017-12-04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20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9357A (zh) * 2017-12-04 2018-03-02 漳州聚安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9357A (zh) * 2017-12-04 2018-03-02 漳州聚安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4384B (zh) 基于双弹性件的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CN106992086B (zh) 一种转动式微动限位开关
WO2018223956A1 (zh) 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CN207542086U (zh)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WO2023020287A1 (zh) 一种按键开关的侧向导通组件
CN107017107B (zh) 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
US20060070864A1 (en) Trip indicative rocker switch
CN107026044B (zh) 一种杠杆式微动限位开关
CN108538671B (zh) 一种电源转换开关
CN107799346B (zh)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CN201029087Y (zh) 带动作显示功能的电磁继电器
CN107026042B (zh) 双弹簧的微动单限位通用开关
CN107749357A (zh)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CN207542116U (zh)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CN107026043B (zh) 双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CN107026045B (zh) 双弹片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CN203562357U (zh) 一种簧片式四向微动开关
CN207765385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102915857B (zh) 墙壁开关
CN107017106B (zh) 一种弹簧式多通道微动限位开关
CN207542115U (zh) 一种微小开关
CN202839502U (zh) 一种断路器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双极断路器
CN216015145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开关
CN2696107Y (zh)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CN2833845Y (zh) 手感式按钮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