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1158U -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1158U
CN207541158U CN201721586188.8U CN201721586188U CN207541158U CN 207541158 U CN207541158 U CN 207541158U CN 201721586188 U CN201721586188 U CN 201721586188U CN 207541158 U CN207541158 U CN 207541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ng device
impedor
pid
battery panel
photovoltaic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861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灶根
陈鹏
王文广
纪茂新
申智
薛丽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861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1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1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1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直流电源通过第三阻抗元件抬升虚拟中性点的电势,进而通过第一隔离装置与第一阻抗元件,和/或,第二隔离装置与第二组抗元件,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和/或负极的电势,进而实现白天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功能或者夜间光伏电池板的PID修复功能。并且,上述通过抬升虚拟中性点的电势实现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和负极的电势抬升的过程,即便在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与光伏阵列的正极或负极之间的通路出现故障时,也能通过另一条支路来保证光伏阵列的对地电势被抬升,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PID修复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PID(PotentialInduced Degradation)效应又称电势诱导衰减,是某些类型光伏电池板由于电势诱导而表现出的输出特性衰减的现象,会导致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反PID技术对其进行PID预防或者修复。
现有技术中实现PID预防的方案,主要是在逆变器工作时,通过抬升交流侧中性点的对地电势,来间接抬升电池板负极对地电势到正。而实现PID修复的方案,通常是采用离线反PID技术,其PID修复装置一般安装于光伏电池板的正极(或负极),通过在夜间利用正偏置电源(或负偏置电源)将光伏电池板对大地的电势抬升到正(或负)。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相关装置,功能单一,只能实现白天PID预防和夜间PID修复之中的一个功能,无法兼具对于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和修复两种功能。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PID修复装置,仅安装于光伏电池板的正极或负极其中之一,假如与光伏电池板的相应极之间的通路出现故障,则无法实现该PID修复功能,影响PID修复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兼具对于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和修复两种功能,同时增加了PID修复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连接于光伏阵列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所述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包括:第一隔离装置、第一阻抗元件、第二隔离装置、第二阻抗元件、第三阻抗元件及直流电源;其中:
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和所述第二隔离装置均包括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
所述第一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串联成正极支路;
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串联成负极支路;
所述正极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光伏阵列的正极相连,所述负极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光伏阵列的负极相连;
所述正极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支路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所述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的虚拟中性点;
所述第三阻抗元件连接于所述虚拟中性点和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或者,所述第三阻抗元件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地之间,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虚拟中性点相连。
优选的,逆变器绝缘阻抗大于第一预设限值时,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和/或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为导通状态;逆变器绝缘阻抗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限值时,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和所述第二隔离装置均为关断状态或者所述直流电源无输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抗元件、所述第二阻抗元件及所述第三阻抗元件的阻抗值范围均为0到无穷大。
优选的,当光伏电池板正极与负极间所连接的电容存在带极性的电容时,所述第一阻抗元件和所述第一隔离装置的总压降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和所述第二隔离装置的总压降不同,使所述带极性的电容的正极对地电势大于负极对地电势。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抗元件的阻抗值为无穷大和/或所述第一隔离装置为关断状态时,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为导通状态。
优选的,当所述光伏阵列包括N路并联组串且逆变器中包括M路MPPT电路时,所述正极支路中所述第一隔离装置的个数为M;N、M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
且M个所述第一隔离装置的一端分别与M路MPPT电路的正极一一对应相连;M个所述第一隔离装置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与所述虚拟中性点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装置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至少两种的串并联形式;
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至少两种的串并联形式。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阻抗元件并联的可控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和所述第二隔离装置均为导通状态时,所述可控开关为导通状态;所述第一隔离装置或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为导通状态时,所述可控开关为关断状态。
优选的,所述可控开关在所述光伏阵列正常并网且逆变器绝缘阻抗大于第一预设限值时为导通状态、在所述光伏阵列停止并网时为关断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直流电源通过第三阻抗元件抬升虚拟中性点的电势,进而通过第一隔离装置与第一阻抗元件,和/或,第二隔离装置与第二组抗元件,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和/或负极的电势,进而实现白天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功能或者夜间光伏电池板的PID修复功能。并且,上述通过抬升虚拟中性点的电势实现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和负极的电势抬升的过程,即便在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与光伏阵列的正极或负极之间的通路出现故障时,也能通过另一条支路来保证光伏阵列的对地电势被抬升,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PID修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内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内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兼具对于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和修复两种功能的问题,以及由于与光伏电池板的相应极之间的通路出现故障时无法实现其PID修复功能,而导致的ID修复可靠性低的问题。
参见图1,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连接于光伏阵列的正极与负极之间;具体的,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包括:第一隔离装置101、第一阻抗元件102、第二隔离装置201、第二阻抗元件202、第三阻抗元件301及直流电源401;其中:
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均包括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
第一隔离装置101与第一阻抗元件102串联成正极支路;
第二隔离装置201与第二阻抗元件202串联成负极支路;
该正极支路的一端与光伏阵列的正极相连;该负极支路的一端与光伏阵列的负极相连;
该正极支路的另一端与该负极支路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的虚拟中性点;
第一阻抗元件102与第一隔离装置101、第二阻抗元件202与第二隔离装置201的串联连接顺序并不做具体限定,图1以虚拟中心点分别与第一阻抗元件102和第二阻抗元件202相连为例进行展示,可以视其具体的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第三阻抗元件301连接于虚拟中性点和直流电源401的正极之间,直流电源401的负极接地(如图1所示);或者,第三阻抗元件301连接于直流电源401的负极与地之间,直流电源401的正极与虚拟中性点相连(未进行图示)。
第一阻抗元件102、第二阻抗元件202以及第三阻抗元件301可以为:电阻或电感,或者,电阻与电感的串并联形式;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的,第一隔离装置101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可控硅、MOSFET、IGBT、碳化硅器件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至少两种的串并联形式;
可选的,第二隔离装置201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至少两种的串并联形式。
具体的,当隔离装置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的任意一种时,可以是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任意一种的单独一个的形式,也可以是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任意一种的至少两个的串并联形式;当隔离装置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至少两种的串并联形式时,也不限定各个器件的具体数量;关于器件的选用和数量的设置,可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为可控器件,比如可控硅、MOSFET、IGBT、继电器或者接触器,其控制端将会接收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来源于光伏系统逆变器中的控制器,也可以来源于其他控制器,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视其具体由于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当需要进行PID预防或者修复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控制第一隔离装置101和/或第二隔离装置201处于导通状态,进而使得直流电源401能够输出电能至光伏阵列的正极和/或负极。
如果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由二极管构成,则当光伏阵列的直流母线电压低于预设电压值时,直流电源401的输出电压将会高于光伏阵列的直流母线电压,第一隔离装置101和/或第二隔离装置201将会导通,进而使得直流电源401能够输出电能至光伏阵列的正极和负极。
当直流电源401能够输出电能至光伏阵列的正极和/或负极时,直流电源401的输出将通过第三阻抗元件301抬升虚拟中性点的对地电势;然后在仅第一隔离装置101导通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隔离装置101来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对地电势,并间接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负极对地电势;或者在仅第二隔离装置201导通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隔离装置201来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负极对地电势,并间接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对地电势;又或者在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均导通的情况下,分别通过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来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负极对地电势;也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通过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一阻抗元件102,和/或,第二隔离装置201和第二阻抗元件202,来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和/或负极对地电势,进而实现白天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功能或者夜间光伏电池板的PID修复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仅需要相应的直流电源、阻抗元件及隔离装置,即可兼具对于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和修复两种功能,其装置实现成本低。
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上述通过抬升虚拟中性点的电势实现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和负极的电势抬升的过程,即便在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与光伏阵列的正极或负极之间的通路出现故障时,也能通过另一条支路来保证光伏阵列的对地电势被抬升,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PID修复的可靠性。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的通断,来进行绝缘阻抗检测,无需额外增加绝缘检测电路,避免了相应的实施成本。
优选的,逆变器绝缘阻抗大于第一预设限值RISO1时,第一隔离装置101和/或第二隔离装置201为导通状态;逆变器绝缘阻抗小于第一预设限值RISO1时,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均为关断状态,或者直流电源401无输出。
正常情况下,只要逆变器绝缘阻抗大于第一预设限值RISO1,即没有发生接地故障,第一隔离装置101和/或第二隔离装置201为导通状态,则直流电源401可以通过虚拟中性点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与负极对地电势,即可实现白天(正常并网)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以及夜间(停止并网)光伏电池板的PID修复功能。
而在白天逆变器进行并网时,若逆变器绝缘阻抗小于第一预设限值RISO1,则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功能关闭,即控制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均关断或者直流电源401无电能输出,但是此时逆变器可以正常并网;进一步地,当逆变器绝缘阻抗小于第二预设限值RISO2时,逆变器将会因绝缘阻抗过低而停机,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在上述实施例及图1的基础之上,可选的,第一阻抗元件102、第二阻抗元件202及第三阻抗元件301的阻抗值范围均为0到无穷大,即0~∞。
其中,阻抗值为0时表征相应的阻抗元件可以由0欧姆电阻或者导线或者其他阻抗值为0的器件(比如处于导通状态的开关器件)等短接,而阻抗值为无穷大时表征相应的阻抗元件处为开路。第一阻抗元件102、第二阻抗元件202以及第三阻抗元件301的阻抗值由电路具体应用情况决定;且第一阻抗元件102、第二阻抗元件202以及第三阻抗元件301的阻抗值也可以不相等,视其具体由于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并且,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阻抗元件102和第二阻抗元件202的阻值不同,或者也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中所用的器件总压降不同,来实现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与负极对地电势的不同。
尤其是,当光伏电池板正极与负极间所连接的电容存在带极性的电容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阻抗元件102和第一隔离装置101的总压降与第二阻抗元件202和第二隔离装置201的总压降不同,使该带极性的电容的正极对地电势大于负极对地电势。
具体的,当第一阻抗元件102和第二阻抗元件202的阻抗值相等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隔离装置101与第二隔离装置201中的器件总压降不同,来保证该带极性的电容的正极对地电势大于负极对地电势。比如,当第一阻抗元件102与第二阻抗元件202的阻抗值均为0时,图1等效为图2,此时可以设置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中的器件总压降不同。或者,当第一隔离装置101与第二隔离装置201中的器件总压降相等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阻抗元件102和第二阻抗元件202的阻抗值不同,来保证该带极性的电容的正极对地电势大于负极对地电势。又或者,也可以设置第一阻抗元件102和第二阻抗元件202的阻抗值,以及,第一隔离装置101与第二隔离装置201中的器件总压降,均不同,只要保证该带极性的电容的正极对地电势大于负极对地电势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可选的,第一阻抗元件102的阻抗值为无穷大和/或第一隔离装置101为关断状态时,图1等效为图3,第二隔离装置201为导通状态。
此时直流电源401的输出通过第三阻抗元件301抬升虚拟中性点的对地电势,然后在第二隔离装置201导通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隔离装置201和第二阻抗元件202来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负极对地电势,并间接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对地电势,保证PID修复的可靠性。
其余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应用的光伏系统中,光伏阵列包括N路并联组串且逆变器中包括M路MPPT电路时,在上述实施例及图1的基础之上,优选的,参见图4,正极支路中第一隔离装置101的个数为M;N、M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
且M个第一隔离装置101的一端分别与M路MPPT电路的正极一一对应相连;M个第一隔离装置101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阻抗元件102与直流电源401的正极相连。
图4是一种具有多路MPPT逆变器的基于虚拟中性点电势抬升的PID修复实现方式,每路MPPT(MPPT1、MPPT2…MPPTM)电路的正极与虚拟中性点间设置有M个并联的第一隔离装置101与第一阻抗元件102串联。且每路MPPT电路的负极与虚拟中性点间可单独设置一路串联的第二隔离装置201与第二阻抗元件202,或者设置M路串联的第二隔离装置201与第二阻抗元件202等,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光伏阵列包括N路并联组串与M路MPPT电路进行连接(连接关系可以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时,与图1不同的是,图4中每路MPPT(MPPT1、MPPT2…MPPTM)电路的正极与虚拟中性点之间,分为多个支路,并分别与各路MPPT电路的正极一一对于相连;增加了直流电源401与各路组串正极之间的传输线路,提高了电能传输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在上述实施例及图1的基础之上,优选的,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还包括:与第三阻抗元件301并联的可控开关302,参见图5。
优选的,该可控开关302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可控器件(如可控硅、MOSFET、IGBT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可控器件中至少两种的串并联形式。
正常情况下,第一隔离装置101和/或第二隔离装置201为导通状态,也即直流电源401可以通过虚拟中性点抬升光伏阵列中各个光伏电池板的正极与负极对地电势,无论可控开关302处于关断还是闭合状态,均可实现白天(正常并网)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以及夜间(停止并网)光伏电池板的PID修复功能。
优选的,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均为导通状态时,可控开关302处于闭合状态,以减少损耗。当第一隔离装置101或第二隔离装置201为导通状态,或者第一隔离装置101或第二隔离装置201中的任何一个出现故障、无法导通时,通过控制可控开关302处于关断状态,能够通过第三阻抗元件301的压降来确保抬升电势不会过高。
另外,第一隔离装置101和/或第二隔离装置201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在白天(正常并网)且逆变器绝缘阻抗大于第一预设限值RISO1时,通过控制可控开关302闭合,能够实现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而当逆变器绝缘阻抗小于第一预设限值RISO1时,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功能关闭,即控制第一隔离装置101和第二隔离装置201均关断或者直流电源401无电能输出,但是此时逆变器可正常并网;进一步地,当逆变器绝缘阻抗小于第二预设限值RISO2时,逆变器将会因绝缘阻抗过低而停机。在夜间(停止并网)时,可以通过控制可控开关302关断,以第三阻抗元件301来实现限流,即:可以设置第三阻抗元件301的阻值保证接触电流小于预设值。
对于第一隔离装置101、第二隔离装置201以及可控开关302的控制,可以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并且,当光伏阵列包括N路并联组串且逆变器中包括M路MPPT电路、正极支路中第一隔离装置101的个数为M时,优选的,如图4所示,该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还包括:与第三阻抗元件301并联的可控开关302。
其余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于光伏阵列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所述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包括:第一隔离装置、第一阻抗元件、第二隔离装置、第二阻抗元件、第三阻抗元件及直流电源;其中:
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和所述第二隔离装置均包括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
所述第一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串联成正极支路;
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串联成负极支路;
所述正极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光伏阵列的正极相连,所述负极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光伏阵列的负极相连;
所述正极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支路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所述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的虚拟中性点;
所述第三阻抗元件连接于所述虚拟中性点和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或者,所述第三阻抗元件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地之间,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虚拟中性点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逆变器绝缘阻抗大于第一预设限值时,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和/或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为导通状态;逆变器绝缘阻抗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限值时,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和所述第二隔离装置均为关断状态或者所述直流电源无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元件、所述第二阻抗元件及所述第三阻抗元件的阻抗值范围均为0到无穷大。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伏电池板正极与负极间所连接的电容存在带极性的电容时,所述第一阻抗元件和所述第一隔离装置的总压降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和所述第二隔离装置的总压降不同,使所述带极性的电容的正极对地电势大于负极对地电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元件的阻抗值为无穷大和/或所述第一隔离装置为关断状态时,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为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伏阵列包括N路并联组串且逆变器中包括M路MPPT电路时,所述正极支路中所述第一隔离装置的个数为M;N、M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
且M个所述第一隔离装置的一端分别与M路MPPT电路的正极一一对应相连;M个所述第一隔离装置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与所述虚拟中性点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装置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至少两种的串并联形式;
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为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继电器、接触器和半导体器件中至少两种的串并联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阻抗元件并联的可控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和所述第二隔离装置均为导通状态时,所述可控开关为导通状态;所述第一隔离装置或所述第二隔离装置为导通状态时,所述可控开关为关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在所述光伏阵列正常并网且逆变器绝缘阻抗大于第一预设限值时为导通状态、在所述光伏阵列停止并网时为关断状态。
CN201721586188.8U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Active CN207541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6188.8U CN207541158U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6188.8U CN207541158U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1158U true CN207541158U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1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86188.8U Active CN207541158U (zh) 2017-11-23 2017-11-23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115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176A (zh) * 2019-08-21 2019-12-03 上海质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多路mppt单元的逆变器及其应用
WO2020125270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势诱导衰减的补偿电路、方法、功率模块及光伏系统
CN113852130A (zh) * 2021-11-29 2021-12-28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供电和能馈电路、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5270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势诱导衰减的补偿电路、方法、功率模块及光伏系统
CN110535176A (zh) * 2019-08-21 2019-12-03 上海质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多路mppt单元的逆变器及其应用
CN110535176B (zh) * 2019-08-21 2023-06-23 上海质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多路mppt单元的逆变器及其应用
CN113852130A (zh) * 2021-11-29 2021-12-28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供电和能馈电路、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52130B (zh) * 2021-11-29 2022-03-11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供电和能馈电路、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2504B (zh) 一种光伏快速关断装置及光伏系统
CN207541158U (zh) 一种光伏电池板的pid预防修复装置
CN105356445B (zh) 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3973217B (zh) 一种抑制电池板pid效应的装置
CN104242349B (zh) 防电势诱导衰减的光伏系统和光伏逆变器
CN103825299A (zh)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86547B (zh) 一种具有自供能能力的组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及其自供能方法
CN106817075A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和光伏系统
CN204948018U (zh) 一种多机并联系统预防电池板pid效应的电路
CN103983855B (zh) 一种绝缘阻抗检测方法及电路
CN104333213A (zh) 一种pv阵列输出过压时的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6790098U (zh) 一种光伏组件快速关断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1297455B (zh) 换流站
CN102593863A (zh) 具有内部辅助电源的逆变器及其采用的供电方法
CN103944501A (zh) 太阳能电站pid恢复系统
CN109617126A (zh) 一种新型抗pid装置
CN104201983A (zh) 一种降低电势诱导衰减的装置
CN107765094B (zh) 一种光伏电池板pid修复装置
CN203734325U (zh)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CN105356585B (zh) 断路器合闸闭锁回路
CN107276203A (zh) 一种光伏电池板低电压蓄电与高电压放电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应用
CN205304243U (zh) 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pid效应抑制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07691751U (zh) 一种光伏电源及非隔离光伏逆变器
CN106786750B (zh) 光伏并网系统和光伏并网逆变器
CN207010215U (zh) 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