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33407U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33407U
CN207533407U CN201721745559.2U CN201721745559U CN207533407U CN 207533407 U CN207533407 U CN 207533407U CN 201721745559 U CN201721745559 U CN 201721745559U CN 207533407 U CN207533407 U CN 207533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type
type brake
pole plate
modul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455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迎建
宋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455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33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33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33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静电集尘模块以及荷电模块,其中所述荷电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静电集尘模块之间,用于对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荷电模块的空气进行电离,使所述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荷电模块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对通过所述荷电模块后进入所述静电集尘模块的带电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净化。通过设置分体的荷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使空气电离区延长,从而增加了空气的电离时间,使得电离区离子量增加,颗粒物的荷电过程更加充分,再由静电集尘模块对被荷电的颗粒物进行充分吸附,从而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除尘是气体除尘方法的一种,在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正极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负电吸附到正极被收集。在冶金、化学等工业中广泛用以净化空气或回收有用尘粒。
现有技术中,静电除尘设备主要是通过放电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产生等离子静电场,颗粒物等经过等离子静电场时带上电荷,从而被接地电极吸附。现有的静电除尘设备由于空气通过静电除尘设备后颗粒物的荷电率低,不能被充分吸附,进而导致空气净化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以使空气净化更加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静电集尘模块以及与静电集尘模块分离设置的荷电模块;
所述荷电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静电集尘模块之间,用于对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荷电模块的空气进行电离,使所述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荷电模块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对通过所述荷电模块后进入所述静电集尘模块的带电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净化。
优选地,所述荷电模块包括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电极丝以及圆筒式第一极板;
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上,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上;
所述电极丝设置在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中心轴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和所述第二绝缘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荷电模块包括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一均压环、第二均压环、多根电极丝以及圆筒式第一极板;
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一均压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上,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上;
所述多根电极丝沿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中心轴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均压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均压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的直径相同,与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同轴设置,且所述直径小于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筒径;
所述多根电极丝沿所述第一均压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内壁和所述电极丝的极性不同,使得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和所述电极丝之间存在电场。
优选地,所述电极丝为圆形或者锯齿形,材质为钨丝、合金电极丝或导电纤维。
优选地,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包括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放电电极和接地电极;
所述接地电极包括一个圆筒式第二极板,所述放电电极包括一个圆筒式第三极板;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同轴套设在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的外部;
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和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上,底端固定在所述第四绝缘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包括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放电电极和接地电极;
所述接地电极包括多个沿径向同轴设置的圆筒式第二极板;
所述放电电极包括多个与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同轴设置的圆筒式第三极板;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中间,设置有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
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和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的顶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上,底端均固定在所述第四绝缘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与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交替等间距布设;且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设置于最外侧。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设置有甲醛催化网,所述出风口设置有臭氧还原网。
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电源、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空气净化装置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进风口处空气的质量参数,并发送所述质量参数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风机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风机的开启或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静电集尘模块以及荷电模块,其中所述荷电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静电集尘模块之间,所述静电集尘模块设置在所述荷电模块和所述出风口之间;通过设置相互分离的荷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使得空气完全流经荷电模块后再进入静电集尘模块,增加了空气被荷电的时间和面积,使空气电离区延长,从而增加了空气的电离时间,使得电离区离子量增加,颗粒物的荷电过程更加充分,再由静电集尘模块对被荷电的粒子进行充分吸附,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荷电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荷电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集尘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静电集尘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进风口;12-出风口;13-静电集尘模块;14-荷电模块;15-风机;16-电源;17-检测模块;18-控制模块;21-第一绝缘支架;22-第二绝缘支架;23-电极丝;24-圆筒式第一极板;31-第一均压环;32-第二均压环;33-圆筒式接地板;41-第三绝缘支架;42-第四绝缘支架;43-放电电极;44-接地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示出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风口11、出风口12、静电集尘模块13以及荷电模块14;荷电模块14设置在进风口11和静电集尘模块13之间,用于对由进风口11进入荷电模块14的空气进行电离,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静电集尘模块13设置在荷电模块14和出风口12之间,用于对通过所述荷电模块14后进入静电集尘模块13的带电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净化。
在实际应用中,该空气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风机15,风机15可以安装在进风口11或者出风口12的位置,图1中示出的风机15在出风口12处。
具体的,外部空气在风机15的带动下由进风口11进入荷电模块14,空气在荷电模块14中电场的作用下电离,空气中的颗粒物在通过的过程中带电,且荷电模块的壁面对带电颗粒物也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对完成荷电的颗粒物进行初级过滤。然后未被过滤的带电颗粒物进入静电集尘模块13,在静电集尘模块13中电场的作用下被吸附,经静电集尘模块13净化的空气由出风口12排出。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由于荷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为分体设置,使空气电离区延长,从而增加了空气的电离时间,使得电离区离子量增加,颗粒物的荷电过程更加充分,再由静电集尘模块对被荷电的粒子进行充分吸附,从而提高空气净化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进风口11还可以采用设置有甲醛催化网的结构,使该空气净化装置兼具除甲醛的功能。出风口12还可以设置有臭氧还原网,使该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去除在电离过程中产生的臭氧。
本实例中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的各个部件之间可以采用可单独拆卸的安装结构,进而可根据环境中颗粒物浓度的不同来增加或减少静电集尘模块13以及荷电模块14的数量,使该空气净化装置适用范围更广,模块替换和清洁维护更加方便。
本实例荷电模块14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可以包括第一绝缘支架21、第二绝缘支架22、电极丝23以及圆筒式第一极板24;圆筒式第一极板24的顶端固定在第一绝缘支架21上,底端固定在第二绝缘支架22上;电极丝23设置在圆筒式第一极板24的中心轴上,且分别与第一绝缘支架21和第二绝缘支架22连接。
荷电模块14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可以包括第一绝缘支架21、第二绝缘支架22、第一均压环31、第二均压环32、多根电极丝23以及圆筒式第一极板24;圆筒式第一极板24的顶端和第一均压环31固定在第一绝缘支架21上,圆筒式第一极板24的底端和第二均压环32固定在第二绝缘支架22上;为了保证电场均匀,第一均压环31和第二均压环32的直径相同,与圆筒式第一极板24同轴设置,且二者的直径小于圆筒式第一极板24的筒径;同时,多根电极丝23沿圆筒式第一极板24的中心轴方向,连接在第一均压环31和第二均压环32之间,且沿第一均压环31和第二均压环3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口径较小的圆筒式第一极板可以采用在中心放置单根电极丝的结构,对于大口径的圆筒式第一极板可以采用在均压环上等间距设置多根电极丝的结构,从而使荷电模块内的空间电场相对更加均匀。
其中,电极丝23可以为圆形或者锯齿形,材质可以为钨丝、合金电极丝或导电纤维等。圆筒式第一极板24可以为金属管或导电塑料管等。考虑到使用安全问题,一般需将荷电模块14的最外层接地,对应本实施例,需要使圆筒式第一极板24接地,电极丝23为高电压或者低电压,从而在电极丝23和圆筒式第一极板24之间形成电场。另外,在具有均压环和多根电极丝的方案中,为了增加空气电离通道,还可以在圆筒式第一极板中心处沿轴向套设圆筒式接地板33,从而在该圆筒式接地板33与多根电极丝23之间产生电场,又形成一空气电离通道,进一步提高颗粒物的荷电率。
以上两种荷电单元的实现方式中,均为电极丝在圆筒式第一极板内进行电晕放电的结构,使电极丝附近的空气电离,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更充分地被电离,同时由于圆筒式第一极板的内壁和电极丝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且极性不同,使第一极板和电极丝之间存在电场,对带电颗粒物也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对完成荷电的颗粒物进行初级过滤。
具体的,静电集尘模块13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参照图4,可以包括第三绝缘支架41、第四绝缘支架42、放电电极43和接地电极44;接地电极44包括一个圆筒式第二极板,放电电极43包括一个圆筒式第三极板;圆筒式第二极板套设在圆筒式第三极板的外部,且二者同轴设置;圆筒式第二极板和圆筒式第三极板的顶端固定在第三绝缘支架41上,底端固定在第四绝缘支架42上。
静电集尘模块13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参照图5,可以包括第三绝缘支架41、第四绝缘支架42、多个放电电极43和多个接地电极44;每个接地电极44包括一个沿径向同轴设置的圆筒式第二极板;在相邻的两个圆筒式第二极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放电电极43,放电电极43为与圆筒式第二极板同轴设置的圆筒式第三极板;圆筒式第二极板和圆筒式第三极板的顶端均固定在第三绝缘支架41上,底端均固定在第四绝缘支架42上。为了使电场均匀,多个圆筒式第二极板可以等间距设置,在相邻的圆筒式第二极板的间隙中间位置,设置圆筒式第三极板,即多个圆筒式第二极板及多个圆筒式第三极板同轴设置,且沿径向交替等间距排布。
其中,上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和/或圆筒式第三极板可以为金属管或导电塑料管等。同样考虑到使用安全问题,一般需要将静电集尘模块13的最外层接地,由于圆筒式第二极板套设在圆筒式第三极板的外部,所以需要将圆筒式第二极板接地,构成接地电极44,设置圆筒式第三极板为正高压或者负高压,构成放电电极43,从而在接地电极44和放电电极43之间形成电场,实现对带电颗粒物的吸附。
以上两种静电集尘模块的实现方式中,均采用由同轴圆筒式电极产生匀强电场的结构,进而电场空间和集尘面积最大化,带电的颗粒物通过匀强电场时受电场力的作用被吸附在筒壁上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
以上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支架21、第二绝缘支架22、第三绝缘支架41、第四绝缘支架42主要起到绝缘固定的作用,形状可以是图2所示的一字型,也可以是图3至图5中所示的十字型,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具体根据实际结构设定,本申请对其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参照图1,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16、检测模块17和控制模块18;其中,电源16用于给空气净化装置提供工作电压;检测模块17设置在进风口11处,与控制模块18连接,用于检测进风口11处空气的质量参数,并发送质量参数至控制模块18;控制模块18还与风机15连接,用于根据质量参数控制风机15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的,电源16可以为上述静电集尘模块13以及荷电模块14等提供工作电源,包括为静电集尘模块13中的放电电极43提供负高压或正高压,接地电极44也可以连接至电源16的地电位;电源16还可为荷电模块14中的电极丝23提供负高压或正高压,圆筒式第一极板24也可以连接至电源16的地电位。
上述质量参数可以包括PM2.5、PM10数值以及甲醛含量等。例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检测模块17可以检测进风口11处空气的PM2.5数值,并将该PM2.5数值发送至控制模块18,当该PM2.5数值超过某一预设值时,由控制模块18控制风机15开启,同理,当该PM2.5数值低于某一预设值时,即表示空气质量良好,由控制模块18控制风机15关闭,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下面结合两种具体结构的空气净化装置,分别测试了净化后空气的PM2.5和一次净化效率,具体结构和测试数据如下:
第一种结构:圆筒式第一极板的口径为4cm,高度为50cm时,荷电模块采用设置单根电极丝的结构,静电集尘模块包含2层圆筒式第二极板和设置在2层圆筒式第二极板中间的1层圆筒式第三极板,圆筒式第二极板和圆筒式第三极板彼此同轴等距间隔设置,电源16为圆筒式第三极板提供6KV的负高压,圆筒式第二极板接地,出风口风速1.3m/s,这种结构下,空气中的PM2.5由200ug/m3降至3ug/m3,一次净化效率约为98.5%。
第二种结构:圆筒式第一极板的口径为10cm,高度50cm时,荷电模块包括2个均压环和8根电极丝,静电集尘模块包含3层圆筒式第二极板和2层圆筒式第三极板,圆筒式第二极板和圆筒式第三极板沿径向等距交替设置,电源16为圆筒式第三极板提供6KV负高压,圆筒式第二极板接地,出风口风速3.5m/s,这种结构下,空气中PM2.5由200ug/m3降至18ug/m3,一次净化效率约为9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静电集尘模块以及荷电模块,其中所述荷电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静电集尘模块之间,所述静电集尘模块设置在所述荷电模块和所述出风口之间;通过设置分体的荷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使空气电离区延长,从而增加了空气的电离时间,使得电离区离子量增加,颗粒物的荷电过程更加充分,再由静电集尘模块对被荷电的粒子进行充分吸附,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当然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不同相应的增加荷电模块或静电集尘模块的个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静电集尘模块以及与静电集尘模块分离设置的荷电模块;
所述荷电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静电集尘模块之间,用于对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荷电模块的空气进行电离,使所述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荷电模块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对通过所述荷电模块后进入所述静电集尘模块的带电的颗粒物进行吸附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荷电模块包括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电极丝以及圆筒式第一极板;
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上,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上;
所述电极丝设置在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中心轴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和所述第二绝缘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荷电模块包括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一均压环、第二均压环、多根电极丝以及圆筒式第一极板;
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一均压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上,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上;
所述多根电极丝沿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中心轴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均压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压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的直径相同,与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同轴设置,且所述直径小于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筒径;
所述多根电极丝沿所述第一均压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的内壁和所述电极丝的极性不同,使得所述圆筒式第一极板和所述电极丝之间存在电场。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丝为圆形或者锯齿形,材质为钨丝、合金电极丝或导电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包括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放电电极和接地电极;
所述接地电极包括一个圆筒式第二极板,所述放电电极包括一个圆筒式第三极板;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同轴套设在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的外部;
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和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上,底端固定在所述第四绝缘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包括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放电电极和接地电极;
所述接地电极包括多个沿径向同轴设置的圆筒式第二极板;
所述放电电极包括多个与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同轴设置的圆筒式第三极板;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中间,设置有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
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和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的顶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上,底端均固定在所述第四绝缘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与所述圆筒式第三极板交替等间距布设;且所述圆筒式第二极板设置于最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4、7-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有甲醛催化网,所述出风口设置有臭氧还原网。
11.根据权利要求1-4、7-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电源、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空气净化装置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进风口处空气的质量参数,并发送所述质量参数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风机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质量参数控制所述风机的开启或关闭。
CN201721745559.2U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07533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5559.2U CN207533407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45559.2U CN207533407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33407U true CN207533407U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1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45559.2U Active CN207533407U (zh) 2017-12-14 2017-12-14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3340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1686A (zh) * 2019-01-31 2019-05-10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110124863A (zh) * 2019-05-27 2019-08-16 北京圣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净化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440358A (zh) * 2019-08-20 2019-11-12 延边科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优化系统
CN115654630A (zh) * 2022-09-28 2023-01-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尘模块及空气净化器
CN117206081A (zh) * 2023-09-28 2023-12-12 广州镜湖香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静电驱动的气味捕集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1686A (zh) * 2019-01-31 2019-05-10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110124863A (zh) * 2019-05-27 2019-08-16 北京圣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净化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440358A (zh) * 2019-08-20 2019-11-12 延边科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优化系统
CN110440358B (zh) * 2019-08-20 2023-12-26 青岛普兴正道空气消毒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优化系统
CN115654630A (zh) * 2022-09-28 2023-01-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尘模块及空气净化器
CN117206081A (zh) * 2023-09-28 2023-12-12 广州镜湖香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静电驱动的气味捕集装置
CN117206081B (zh) * 2023-09-28 2024-05-17 广州镜湖香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静电驱动的气味捕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33407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US4189308A (en) High voltage wetted parallel plate collecting electrode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KR101860489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CN102164678B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02772971B (zh) 一种超细颗粒物净化设备
US7621986B2 (en) Electrostatic ionization system
EP1740310A1 (en) Device for air cleaning
CN108480050B (zh) 驻极体材料及静电除尘装置
JP2007307550A5 (zh)
CN204911799U (zh) 旋电式除烟尘装置
Gu et al. A new pin-to-plate corona discharger with clean air protection for particulate matter removal
CN105268557B (zh) 高压静电除尘器
GB2308320A (en) Electrostatic air filtration apparatus
US2556982A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CN207521163U (zh) 集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205084884U (zh) 高压静电除尘器
CN106552469B (zh) 电袋复合除尘器
WO2016136270A1 (ja) 電気集塵装置
CN106040431A (zh) 圆管型等离子静电空气净化装置
CN208449612U (zh) 一种空气净化用的集霾箱
CN207615020U (zh) 大气悬浮颗粒物收集器
CN206366454U (zh) 一种抑制臭氧产生的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
CN113798063B (zh) 一种新型环保静电除尘器及其应用
CN206082836U (zh) 一种气体除尘装置
CN105498965B (zh) 一种电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