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8943U - 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8943U
CN207518943U CN201721708355.1U CN201721708355U CN207518943U CN 207518943 U CN207518943 U CN 207518943U CN 201721708355 U CN201721708355 U CN 201721708355U CN 207518943 U CN207518943 U CN 207518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tact
contact switch
connection structur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83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X Comput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AX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X Comput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X Comput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X Comput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083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8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8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8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触点开关,第二电路板上安装有用于电性连接第一触点开关的斑马条,第一触点开关包括用于通过敏感信号的若干第一导电触点和用于通过Tamper信号若干第二导电触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敏感信号传输的第一导电触点和Tamper信号传输的第二导电触点集成在第一触点开关中,并通过斑马条与第一触点开关接触相连,进而将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相连,实现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敏感信号通信,又可以起到保护斑马条的作用,安全性高,且只需要斑马条与第一触点开关接触相连即可,装配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板连接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金融交易终端,如POS机、柜员机、加油机等设备中往往设置有多个电路板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并且这些电路板间往往需要进行数据传输,这就需要将电路板进行连接。当前电路板间连接一般是在两个电路板上分别设置端子座,再通过连接器分别插装在两个电路板的对应端子座上,以实现电路板间连接。然而对于金融交易终端的电路板上,一般会在各电路板上设置Tamper信号线,以保护各电路板的安全,同时会使用斑马条将电路板的Tamper信号线走线相连,形成防拆结构。这种电路板间连接方式使得连接器上的敏感数据信号容易被探测,安全性低。为了提高安全性,当前一般需要增加一些PCB围墙,去保护敏感信号和敏感器件,成本高昂,装配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路板间连接成本高昂,装配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触点开关,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安装有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斑马条,所述斑马条抵持所述第一触点开关,所述第一触点开关包括用于通过敏感信号的若干第一导电触点和用于通过Tamper信号若干第二导电触点。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若干所述第二导电触点设置呈一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开关还包括用于电性连接接地端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的若干第三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三导电触点依次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导电触点成排设置,且各排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导电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开关还包括保护环,各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和各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均设于所述保护环中。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环与接地端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电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对应的第二触点开关,所述斑马条抵持所述第二触点开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斑马条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开关为至少一个,所述斑马条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敏感信号传输的第一导电触点和Tamper信号传输的第二导电触点集成在第一触点开关中,并通过斑马条与第一触点开关接触相连,进而将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相连,即可以实现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敏感信号通信,又因为斑马条同时传输第二导电触点的Tamper信号,可以起到保护斑马条的作用,安全性高,且只需要斑马条与第一触点开关接触相连即可,装配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触点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触点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触点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第一电路板;11-第一触点开关;111-第一导电触点;112-第二导电触点;113-第三导电触点;114-保护环;20-第二电路板;21-第二触点开关;31-斑马条;32-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会用到的名词及其解释如下:
安全芯片:一种具有安全机制的安全处理器(又称安全CPU),用于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当安全芯片检测到非法攻击时,会触发安全机制,擦除密钥及其他敏感信息。
信号走线(又称为:Tamper信号线,或者触发信号线,或者Tamper走线)是一种安全处理器(安全芯片或安全CPU)可检测其电平变化的信号线,当CPU检测到该信号线上的电平与设定电平值不一致时,CPU将触发安全机制,擦除密钥及其他敏感信息。另外,当Tamper信号线与接地端(GND)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VBAT)短接时,将使得安全CPU进入触发状态,擦除设备中的敏感信息。而信号走线中的电平信号称为Tamper信号或触发信号。
敏感信号:按键信号、卡片通信信号、数据交换信号等需要受保护的信号。
防拆开关(又称防拆卸开关,或者触点开关,或者防移除开关触点):一种两端接信号走线(又称为:Tamper信号线,或者触发信号线)的开关,一旦开关断开,安全芯片将检测到电平变化,并触发安全机制,擦除密钥及其他敏感信息。
Mesh绕线(又称Mesh走线):是指Tamper信号线单独绕线,或两个或以上数量的Tamper信号线相互绕线,即形成的绕线。Tamper信号线可以绕成网格状,或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条状或盘形线圈状等形状。
PCB墙:是指一种带Mesh绕线的电路板制作的墙,可以是横墙、竖墙,或其他形状,如框状或圆环状。PCB中文名称为:印刷电路板。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进行说明。所述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20,第一电路板10上设有第一触点开关11,第二电路板20上安装有斑马条31,斑马条31抵持第一触点开关11,斑马条31用于电性连接第一触点开关11,进而将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相连,并使斑马条31与第一触点开关11形成防拆开关结构;第一触点开关11包括若干第一导电触点111和若干第二导电触点112。第一导电触点111用于通过敏感信号,第二导电触点112用于通过Tamper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敏感信号传输的第一导电触点111和Tamper信号传输的第二导电触点112集成在第一触点开关11中,并通过斑马条31与第一触点开关11接触相连,进而将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相连,即可以实现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之间的敏感信号通信,又因为斑马条31同时传输第二导电触点112的Tamper信号,可以起到保护斑马条31的作用,安全性高,且只需要斑马条31与第一触点开关11接触相连即可,装配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若干第一导电触点111与若干第二导电触点112设置呈一排。该结构方便设计与布局,同时便于第一导电触点111与第二导电触点112的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电触点111与第二导电触点112交替设置,该结构在连接斑马条31时,斑马条31中传输的敏感信号与Tamper信号也是交替设置,则当外部攻击斑马条31时,极易接触到Tamper信号,而触发安全机制,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触点开关11还包括保护环114,各第一导电触点111和各第二导电触点112均设于保护环114中。设置保护环114,可以起到保护内部的第一导电触点111和第二导电触点112的作用,同时在斑马条31与第一触点开关11相连时,斑马条31中对应也设有与保护环114相连的导电环,以保护斑马条31中的敏感信号与Tamper信号,防止外部攻击,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保护环114与接地端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电性相连。这样,在外部攻击时,易使保护环114与内部的Tamper信号与短接,以触发安全机制。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电路板20上设有第二触点开关21,第二触点开关21与第一触点开关11相对应,斑马条31抵持第二触点开关21。在第二电路板20上设置第二触点开关21,同时使斑马条31与第二触点开关21抵接,可以使第二触点开关21与斑马条31形成防拆开关结构,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地,第二触点开关21的结构与第一触点开关11的结构相同,这样方便设计制作斑马条31,无法改变斑马条31内部在走线的结构,降低成本。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触点开关21的结构与第一触点开关11的结构也可以不同,通过斑马条31内部走线来实现第二触点开关21中的导电触点与第一触点开关11对应的导电触点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斑马条31的支撑件32,支撑件32设于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之间。设置支撑件32,可以稳定地支撑住斑马条31,以便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20之间更稳定地连接。更进一步地,支撑件32可以为塑料支撑框、金属框或PCB框等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点开关11为一个,对应的斑马条31也为一个。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点开关11也可以为两个、三个等等,相应的斑马条31与第一触点开关11一一对应。进一步地,当第一触点开关11为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斑马条31间隔设置。以方便安装与支撑斑马条31。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电路板10上设有Mesh绕线,以提高第一电路板10的安全性。同理,第二电路板20上设有Mesh绕线,以提高第二电路板2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斑马条31长度和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当然,也可以将斑马条31长度固定化,根据实际信号数目要求,增加斑马条31数目,便于产品间通用。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施例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区别为:
第一触点开关11还包括用于电性连接接地端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的若干第三导电触点113,第一导电触点111、第二导电触点112和第三导电触点113依次交替设置。该结构在斑马条31电性连接第一触点开关11时,斑马条31中的敏感信号、Tamper信号以及接地端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也是依次交替,进而在外部攻击时,可以更易使Tamper信号与接地端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短接,以触发安全机制,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的其他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区别为:
若干第一导电触点111成排设置,且各排第一导电触点1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导电触点112。该结构可以方便设计第一导电触点111和第二导电触点112的位置。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触点111的位置与第二导电触点112的位置随机分布设置。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第一触点开关11中第一导电触点111的位置被非法盗取,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的的其他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触点开关,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安装有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开关的斑马条,所述斑马条抵持所述第一触点开关,所述第一触点开关包括用于通过敏感信号的若干第一导电触点和用于通过Tamper信号若干第二导电触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若干所述第二导电触点设置呈一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交替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还包括用于电性连接接地端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的若干第三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三导电触点依次交替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导电触点成排设置,且各排所述第一导电触点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导电触点。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还包括保护环,各所述第一导电触点和各所述第二导电触点均设于所述保护环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环与接地端或纽扣电池供电的高电平端电性相连。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对应的第二触点开关,所述斑马条抵持所述第二触点开关。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斑马条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为至少一个,所述斑马条与所述第一触点开关一一对应。
CN201721708355.1U 2017-12-08 2017-12-08 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Active CN207518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8355.1U CN207518943U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8355.1U CN207518943U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8943U true CN207518943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4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8355.1U Active CN207518943U (zh) 2017-12-08 2017-12-08 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89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6134A (zh) * 2018-07-26 2018-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电路板组件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6134A (zh) * 2018-07-26 2018-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电路板组件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1116B (zh) 一种智能pos终端核心区防护结构
US9830788B1 (en) Anti-theft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 C connector
CN106056002A (zh) 触摸屏安全防护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7518943U (zh) 电路板间安全连接结构
CN207082187U (zh) 触摸屏安全保护式pos机
CN207082186U (zh) 防全贴合屏被翻开的安全结构及pos机
WO2015043130A1 (zh) Pos机、保护pos机中敏感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207149009U (zh) 屏幕安全连接结构及pos机
CN207305069U (zh) Fpc安全绕线结构及pos机
CN207149000U (zh) 防屏幕被翻开的安全结构及pos机
CN209710415U (zh) 过孔保护结构及pos机
CN207458250U (zh) 主板安全保护式pos机
CN103367003B (zh) 加密键盘及按键扫描保护装置
CN206460571U (zh) 一种智能pos终端核心区防护结构
CN209168317U (zh) 盖壳防拆结构及pos机
CN207150948U (zh) 柔性电路板安全绕线结构及pos机
CN205942704U (zh) 触摸屏安全防护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7966113U (zh) 触摸屏信号传输线安全保护结构及pos机
CN207966114U (zh) 屏幕防拆结构及pos机
CN204883931U (zh) 防止通过主板上的按键触点进行窃密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12391527U (zh) 防拆装置
CN209168326U (zh) 防拆开关连接结构及pos机
CN207601797U (zh) 防移机安全键盘
CN209168118U (zh) 读卡器及pos机
CN207517017U (zh) 读卡器及保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