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5298U - 一种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5298U
CN207515298U CN201721624846.8U CN201721624846U CN207515298U CN 207515298 U CN207515298 U CN 207515298U CN 201721624846 U CN201721624846 U CN 201721624846U CN 207515298 U CN207515298 U CN 207515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low
gaseous refrigerant
refrigerant
pressure gase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248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248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5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5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52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由蒸发器、至少一个冷凝器、温度传感器、氟泵、压缩机和控制器构成,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时,控制蒸发器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进入至少一个冷凝器,并向氟泵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向压缩机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反之,控制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压缩机,向压缩机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向氟泵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氟泵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低温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压缩机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压缩低压气态制冷剂以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至少一个冷凝器;冷凝器使得气态制冷剂形成低温制冷剂;蒸发器使得低温制冷剂吸收目标物质的热量以形成低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能消耗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制冷系统通常为压缩机制冷模式,具体可以由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构成。压缩机可吸入蒸发器输出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将其压缩成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后则可与室外的空气进行换热以降低其自身温度,从气态变为液态,液态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则可与蒸发器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并形成低压制冷器气体。相应的,与制冷系统相对应的末端空调器则可利用蒸发器形成的冷却水对相应的设备(比如,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节点)或区域进行散热。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需要持续工作,才能提供动力以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中循环流动并提供冷量,压缩机持续工作时,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电能消耗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蒸发器、至少一个冷凝器、温度传感器、氟泵、压缩机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室外环境的指定位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并向所述氟泵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向所述压缩机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不小于2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压缩机,并向所述压缩机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以及向所述氟泵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氟泵,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驱动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中形成的低温制冷剂进入所述蒸发器;在接收到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时,停止对低温制冷剂进行驱动;
所述压缩机,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时,压缩其接收的低压气态制冷剂以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停止运行;
所述冷凝器,用于传输其接收的气态制冷剂,使得传输的气态制冷剂与室外环境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
所述蒸发器,用于利用其接收的低温制冷剂吸收目标物质的热量以形成低压气态制冷剂,并输出形成的低压气态制冷剂。
优选地,
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包括:蒸发式冷凝器和翅片式冷凝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时,且不小于1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1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翅片式冷凝器。
优选地,
还包括: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管路;其中,
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翅片式冷凝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式冷凝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相连;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大于30℃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使得所述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30℃,且不小于20℃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得所述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进入所述翅片式冷凝器。
优选地,还包括:蓄冷罐;其中,所述蓄冷罐进液端分别与所述翅片式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制冷剂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蓄冷罐的出液端与所述氟泵相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风扇模组;其中,所述风扇模组设置在室外环境的指定位置,用于驱动室外环境的空气流经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的指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风扇模组,包括:离心变频EC风机。
优选地,还包括:节流装置;其中,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氟泵相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氟泵包括变频氟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由蒸发器、氟泵、压缩机、控制器以及设置在室外环境中指定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个冷凝器构成;室外环境的温度低于20℃时,低压气态制冷剂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较低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较高效率的热交换,因此,可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由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对氟泵和压缩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当且仅当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不小于20℃时,压缩机才进行工作以执行对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并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至少一个冷凝器,从而使得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中较高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此时氟泵无需工作;相反地,在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蒸发器输出的低压制冷剂则可直接进入翅片式冷凝器,从而使得低压气态制冷剂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中较低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仅需要通过氟泵驱动至少一个冷凝器中形成的低温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即可,此时压缩机无需工作。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无需持续工作,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蒸发器101、至少一个冷凝器102、温度传感器103、氟泵104、压缩机105和控制器106;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10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103均设置在室外环境的指定位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103,用于采集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
所述控制器106,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03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101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102,并向所述氟泵104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向所述压缩机105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不小于2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101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压缩机105,并向所述压缩机105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以及向所述氟泵104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氟泵104,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驱动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102中形成的低温制冷剂进入所述蒸发器101;在接收到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时,停止对低温制冷剂进行驱动;
所述压缩机105,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时,压缩其接收的低压气态制冷剂以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102;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停止运行;
所述冷凝器102,用于传输其接收的气态制冷剂,使得传输的气态制冷剂与室外环境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
所述蒸发器101,用于利用其接收的低温制冷剂吸收目标物质的热量以形成低压气态制冷剂,并输出形成的低压气态制冷剂。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该制冷系统由蒸发器、氟泵、压缩机、控制器以及设置在室外环境中指定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个冷凝器构成;室外环境的温度低于20℃时,低压气态制冷剂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较低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较高效率的热交换,因此,可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由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对氟泵和压缩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当且仅当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不小于20℃时,压缩机才进行工作以执行对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并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至少一个冷凝器,从而使得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中较高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此时氟泵无需工作;相反地,在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蒸发器输出的低压制冷剂则可直接进入翅片式冷凝器,从而使得低压气态制冷剂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中较低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仅需要通过氟泵驱动至少一个冷凝器中形成的低温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即可,此时压缩机无需工作。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无需持续工作,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较低。
基于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102,包括:蒸发式冷凝器1021和翅片式冷凝器1022;所述控制器106,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03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且不小于1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101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蒸发式冷凝器1021;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03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1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101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翅片式冷凝器1022。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具体地,蒸发式冷凝器可以通过一条设置有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管路与蒸发器相连;翅片式冷凝器可以通过一条设置有第四电磁阀的第四管路与蒸发器相连;压缩机的输入端可以通过一条设置有第五电磁阀的第一管路与蒸发器相连。如此,当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且不小于10℃时,虽然翅片冷凝器工作时比蒸发式冷凝器消耗的电能更低,但翅片式冷凝器可能无法满足氟泵运行所需的最低冷凝温度,因此,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五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第三电磁阀开启,使得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能够进入蒸发式冷凝器,由蒸发式冷凝器将低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制冷剂;当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10℃时,即室外环境的实际温度小于10℃时,翅片式冷凝器能够很好的满足氟泵运行所需的最低冷凝温度,此时,控制器则可控制蒸发式冷凝器停止工作,控制第五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第四电磁阀开启,使得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能够进入翅片式冷凝器,由翅片式冷凝器取代蒸发式冷凝器将低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制冷剂,进一步节约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管路(附图中未示出)、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管路(附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翅片式冷凝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式冷凝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相连;所述控制器,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大于30℃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使得所述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30℃,且不小于20℃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得所述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进入所述翅片式冷凝器。
上述实施例中,当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大于30℃时,虽然翅片冷凝器工作时比蒸发式冷凝器消耗的电能更低,但翅片式冷凝器可能无法满足氟泵运行所需的最低冷凝温度,此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并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使得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二管路进入蒸发式冷凝器,由蒸发式冷凝器将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制冷剂;相应的,当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不小于20℃,且小于30℃,翅片式冷凝器能够很好的满足氟泵运行所需的最低冷凝温度,可通过控制器控制蒸发式冷凝器停止工作,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并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得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翅片式冷凝器,由翅片式冷凝器取代蒸发式冷凝器将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制冷剂,进一步节约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蓄冷罐(附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蓄冷罐进液端分别与所述翅片式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制冷剂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蓄冷罐的出液端与所述氟泵相连通。通过在制冷系统中设置蓄冷罐,使得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形成并输出的一部分低温制冷剂可存储在蓄冷罐中,以便在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无法继续提供低温制冷剂时,蓄冷罐中存储的制冷剂可以被传输至蒸发器,提高制冷系统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的输出端还可以连接相应的干燥过滤器,通过干燥过滤器对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中形成并输出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干燥处理。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扇模组(附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风扇模组设置在室外环境的指定位置,用于驱动室外环境的空气流经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的指定位置。通过风扇模组驱动室外环境的空气快速流经设置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的指定位置,使得冷凝器中传输的低压气态制冷剂或高压气态制冷剂与室外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更好的热交换以快速冷凝成液态会企业混合的低温制冷剂。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离心变频EC风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氟泵包括变频氟泵。
如此,用户则可根据制冷系统的实际制冷需求合理控制风机转速和制冷剂流量,更为的合理利用电能。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节流装置;其中,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氟泵相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端相连通。由于翅片式冷凝器或蒸发式冷凝器中形成并输出的低温制冷剂可能是气液混合物,因此,可在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端设置相应的节流装置(比如,膨胀阀),通过节流装置将低温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制冷以形成极低温度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输出到蒸发器中,极低温度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能够极好的与目标物质(比如,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目标物质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由蒸发器、氟泵、压缩机、控制器以及设置在室外环境中指定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个冷凝器构成;室外环境的温度低于20℃时,低压气态制冷剂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较低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较高效率的热交换,因此,可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由控制器根据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对氟泵和压缩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当且仅当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不小于20℃时,压缩机才进行工作以执行对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并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至少一个冷凝器,从而使得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中较高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此时氟泵无需工作;相反地,在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蒸发器输出的低压制冷剂则可直接进入翅片式冷凝器,从而使得低压气态制冷剂通过至少一个冷凝器与室外环境中较低温度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仅需要通过氟泵驱动至少一个冷凝器中形成的低温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即可,此时压缩机无需工作。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无需持续工作,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较低。
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包括有蒸发式冷凝器和翅片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可以通过一条设置有第三电磁阀的第三管路与蒸发器相连;翅片式冷凝器可以通过一条设置有第四电磁阀的第四管路与蒸发器相连;压缩机的输入端可以通过一条设置有第五电磁阀的第一管路与蒸发器相连。如此,当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且不小于10℃时,虽然翅片冷凝器工作时比蒸发式冷凝器消耗的电能更低,但翅片式冷凝器可能无法满足氟泵运行所需的最低冷凝温度,因此,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五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第三电磁阀开启,使得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能够进入蒸发式冷凝器,由蒸发式冷凝器将低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制冷剂;当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10℃时,即室外环境的实际温度小于10℃时,翅片式冷凝器能够很好的满足氟泵运行所需的最低冷凝温度,此时,控制器则可控制蒸发式冷凝器停止工作,控制第五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第四电磁阀开启,使得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能够进入翅片式冷凝器,由翅片式冷凝器取代蒸发式冷凝器将低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制冷剂,进一步节约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
3、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当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大于30℃时,虽然翅片冷凝器工作时比蒸发式冷凝器消耗的电能更低,但翅片式冷凝器可能无法满足氟泵运行所需的最低冷凝温度,此时,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并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使得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二管路进入蒸发式冷凝器,由蒸发式冷凝器将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制冷剂;相应的,当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不小于20℃,且小于30℃,翅片式冷凝器能够很好的满足氟泵运行所需的最低冷凝温度,可通过控制器控制蒸发式冷凝器停止工作,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并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得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翅片式冷凝器,由翅片式冷凝器取代蒸发式冷凝器将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制冷剂,进一步节约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
4、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制冷系统中设置蓄冷罐,使得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形成并输出的一部分低温制冷剂可存储在蓄冷罐中,以便在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无法继续提供低温制冷剂时,蓄冷罐中存储的制冷剂可以被传输至蒸发器,提高制冷系统的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风扇模组驱动室外环境的空气快速流经设置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的指定位置,使得冷凝器中传输的低压气态制冷剂或高压气态制冷剂与室外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更好的热交换以快速冷凝成液态会企业混合的低温制冷剂。
6、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翅片式冷凝器或蒸发式冷凝器中形成并输出的低温制冷剂可能是气液混合物,因此,可在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端设置相应的节流装置(比如,膨胀阀),通过节流装置将低温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制冷以形成极低温度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输出到蒸发器中,极低温度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能够极好的与目标物质(比如,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目标物质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至少一个冷凝器、温度传感器、氟泵、压缩机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室外环境的指定位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外环境的当前温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并向所述氟泵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向所述压缩机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不小于2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压缩机,并向所述压缩机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以及向所述氟泵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氟泵,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驱动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中形成的低温制冷剂进入所述蒸发器;在接收到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时,停止对低温制冷剂进行驱动;
所述压缩机,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时,压缩其接收的低压气态制冷剂以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至少一个所述冷凝器;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停止运行;
所述冷凝器,用于传输其接收的气态制冷剂,使得传输的气态制冷剂与室外环境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形成低温制冷剂;
所述蒸发器,用于利用其接收的低温制冷剂吸收目标物质的热量以形成低压气态制冷剂,并输出形成的低压气态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包括:蒸发式冷凝器和翅片式冷凝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20℃时,且不小于1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10℃时,控制所述蒸发器输出的低压气态制冷剂输出至所述翅片式冷凝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管路;其中,
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翅片式冷凝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式冷凝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相连;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大于30℃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使得所述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温度小于30℃,且不小于20℃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得所述压缩机驱动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进入所述翅片式冷凝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冷罐;其中,所述蓄冷罐进液端分别与所述翅片式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制冷剂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蓄冷罐的出液端与所述氟泵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模组;其中,所述风扇模组设置在室外环境的指定位置,用于驱动室外环境的空气流经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的指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离心变频EC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装置;其中,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氟泵相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泵包括变频氟泵。
CN201721624846.8U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制冷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15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24846.8U CN207515298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24846.8U CN207515298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5298U true CN207515298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42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2484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15298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52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0667A (zh) * 2017-11-29 2018-03-2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0667A (zh) * 2017-11-29 2018-03-2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9144A (zh) 一种复叠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61705B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52312C (zh) 热湿分段处理的空调机组装置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CN202254464U (zh) 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制冷系统
CN104596166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补气增焓方法
CN104776633B (zh) 混合动力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373252U (zh) 转换式co2跨临界循环制冷系统
CN113446756A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7515299U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空调系统
CN110319513A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08794775U (zh) 一种复叠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5423620A (zh) 一种高效的大温升两级节流中间冷却热泵热水机
CN111006301A (zh) 一种二氧化碳复叠式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66417A (zh) 多联机在高温环境下的制冷运行方法
CN105758045A (zh) 一种超低温复叠式三联供热泵机组
CN207515298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7830666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空调系统
CN112710041A (zh) 一种双泵混驱复合型热管节能空调系统
CN108266915A (zh) 一种使用单一工质co2作制冷剂的复叠制冷系统
CN209371555U (zh) 超低温复叠热泵机组
CN208238288U (zh) 一种补气双级压缩高温热泵机组
CN208012139U (zh) 一种使用单一工质co2作制冷剂的复叠制冷系统
CN207610287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
CN109323476A (zh) 一种跨临界co2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10849A (zh) 一种可调节制冷系统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