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1903U - 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1903U
CN207511903U CN201721221354.4U CN201721221354U CN207511903U CN 207511903 U CN207511903 U CN 207511903U CN 201721221354 U CN201721221354 U CN 201721221354U CN 207511903 U CN207511903 U CN 207511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nano bubble
biofilter
biological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213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煜粦
陈皓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2213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1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1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1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微纳气泡发生器和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设有至少一个生物滤料层。本实用新型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通过采用微纳气泡发生器,由于微纳气泡不会轻易从水中逃逸,可为生物滤池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而可降低生物滤池的高度,同时保留了生物滤池的截留能力和生物反应活性,满足大多数渠道、河道的治理需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维修容易,利用该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河水、沟渠等污染水体,见效快、成本低、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河水好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盐的含量高,常年出现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解决城市河流、沟渠等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治理城市河水、沟渠污水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包括人工曝气、底泥疏浚和调水;化学方法,主要包括絮凝、化学氧化和化学沉淀等;生物-生态方法,利用培育植物或培养、接种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以达到改善河流水质。
曝气生物滤池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投资少(节约30%)、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是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都是升流式或者降流式,并且需要在其内预留反冲洗管道以及曝气管的空间,在高度上需求较高,只能用在另行设计的空间内,不能用直接在渠道、河道等深度较小的空间中。若强行用在该些空间中,只能降低滤池的整体厚度从而降低气泡的上升距离(也即减少了接触时间),导致过滤效果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直接在渠道、河道等深度较小的空间中使用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该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维修容易,使用该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治理城市河水、沟渠等水体,操作方便、见效快、成本低、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微纳气泡发生器和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设有至少一个生物滤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池为平流式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料层包括两个与水流方向相交的滤板以及设在两个滤板之间的生物滤料,滤板与生物滤池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板与水流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池设有四个间隔设置的生物滤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料层水平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池的上端开设有开口,开口处罩设有盖体。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通道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有用于阻挡固体污染物的栅栏。
进一步地,所述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沉淀装置,所述沉淀装置设于所述微纳气泡发生器和所述栅栏之间,所述沉淀装置的底端设有可拆卸的容纳池。
进一步地,所述微纳气泡发生器包括电机、固定于电机输出端的转轴、包覆于转轴外侧的用于进气的导流管、以及固定于转轴末端的回流搅拌机构,转轴的外侧壁固定有若干个用于切割气泡的刀片,回流搅拌机构与导流管之间有间隙。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刀片分别设置于垂直于转轴的不同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通过采用微纳气泡发生器,由于微纳气泡不会轻易从水中逃逸,可为生物滤池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而可降低生物滤池的高度,同时保留了生物滤池的截留能力和生物反应活性,满足大多数渠道、河道的治理需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维修容易,利用该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河水、沟渠等污染水体,见效快、成本低、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纳气泡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水流通道; 2-微纳气泡发生器; 3-生物滤池;
31-生物滤料层 311-滤板; 312-生物滤料;
32-盖体; 4-进水端; 5-出水端;
6-栅栏; 7-沉淀装置; 71-容纳池;
8-电机; 9-转轴; 10-导流管;
11-回流搅拌机构; 12-间隙; 13-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2,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3,包括水流通道1,所述水流通道1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微纳气泡发生器2和生物滤池3,所述生物滤池3设有至少一个生物滤料层3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微纳气泡发生器2,可生成微纳氧气泡,由于微纳米气泡在水体中一旦形成,可以在水中稳定存在几小时至几天,不会轻易从水中逃逸,因此当气泡随水流动,可延长其与生物滤池3内的微生物接触时间,为生物滤池3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微生物生长。另外,微纳气泡在爆破时由于空穴效应,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可分解氧化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由于微纳气泡的特性,本实施例优选的将生物滤池3改造成平流式,水流水平流过生物滤池3,相对于常规的升流式和降流式生物滤池3,本实施例的生物滤池3的高度需求大大地降低了,同时保留了生物滤池3的截留能力和生物反应活性,满足大多数渠道、河道的治理需求。另外,本发明的水流通道1可以为河道、渠道等,也可以另行独立设置,但在使用便捷性已经远远高于常规的生物滤池3。所述生物滤池3设有至少一个生物滤料层31,使得更换更方便,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池3为平流式生物滤池3,所述生物滤料层31包括两个与水流方向相交的滤板311以及设在两个滤板311之间的生物滤料312,滤板311与生物滤池3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滤板311与生物滤池3可拆卸的连接,可方便的取下滤板311,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滤板311与水流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池3设有四个间隔设置的生物滤料层31。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四个间隔的生物滤料层31,在使用过程中,可分别对其进行反冲洗,操作方便且节约的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料层31水平排列。
本实施例通过将生物滤料层31水平排列,使得水流流通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滤板311与水流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池3设有四个间隔设置的生物滤料层31。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池3的上端开设有开口,开口处罩设有盖体3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生物滤池3的上端开设开口,开口处罩设有盖体32,在使用过程中,可打开盖体32对生物滤池3进行观察,若生物滤池3已经截留过多污染物,则可以对滤板311进行反冲洗或者将其取出进行单独清洗。同时由于滤板311是间隔设置的,因此可根据实际清洗对某个滤板311进行单独清洗,而不需像常规的生物滤池3需进行整体的反冲洗,更加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通道1设有进水端4和出水端5,所述进水端4设有用于阻挡固体污染物的栅栏6。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微纳气泡发生器2的前端设有栅栏6,栅栏6可起到拦截大体积污染物的作用,使得大体积污染物被截留在栅栏6处,有利于一次性处理,节约污染水体的治理成本;另外,可有效阻挡大体积污染物进入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3,避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3的堵塞,降低生物滤池3的维修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3还包括沉淀装置7,所述沉淀装置7设于所述微纳气泡发生器2和所述栅栏6之间,所述沉淀装置7的底端设有可拆卸的容纳池7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沉淀装置7内设有可拆卸的用于容纳沉淀物的容纳池71,处理污染水体时产生的沉淀物落入所述可拆卸的容纳池71,当容纳池71满后,可方便处理沉淀物,方便、快速的更换容纳池71,增加装置的使用时间,减少人工成本,所述容纳池71的内壁涂有防腐蚀涂层锌层。
进一步地,所述微纳气泡发生器2包括电机8、固定于电机8输出端的转轴9、包覆于转轴9外侧的用于进气的导流管10、以及固定于转轴9末端的回流搅拌机构11,转轴9的外侧壁固定有若干个用于切割气泡的刀片13,回流搅拌机构11与导流管10之间有间隙12。
本实用新型的微纳气泡发生器2通过在回流搅拌机构11与导流管10之间设置间隙12,直径小于间隙12的气泡可通过间隙12流出,进入生物滤池3,直径大于间隙12的气泡被挡回,通过刀片13重新切割,当气泡直径小于间隙12时流出,可提高气体利用率,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刀片13分别设置于垂直于转轴9的不同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垂直于转轴9的不同平面上设置刀片13,有效增加切割气泡的切割效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微纳气泡发生器和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设有至少一个生物滤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为平流式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料层包括两个与水流方向相交的滤板以及设在两个滤板之间的生物滤料,滤板与生物滤池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与水流方向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设有四个间隔设置的生物滤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料层水平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的上端开设有开口,开口处罩设有盖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有用于阻挡固体污染物的栅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还包括沉淀装置,所述沉淀装置设于所述微纳气泡发生器和所述栅栏之间,所述沉淀装置的底端设有可拆卸的容纳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气泡发生器包括电机、固定于电机输出端的转轴、包覆于转轴外侧的用于进气的导流管、以及固定于转轴末端的回流搅拌机构,转轴的外侧壁固定有若干个用于切割气泡的刀片,回流搅拌机构与导流管之间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刀片分别设置于垂直于转轴的不同平面上。
CN201721221354.4U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Active CN207511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1354.4U CN207511903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1354.4U CN207511903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1903U true CN207511903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32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21354.4U Active CN207511903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1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8703A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8503136A (zh) 河道治理系统
CN110776202A (zh) 一种富营养水体原位修复设备
JP2022035973A (ja) 初期雨水および農地戻り水を処理するための農業灌漑および再利用生態システム
CN207130109U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4692597A (zh) 小型分散式河道悬空排污口生活污水生态净化集成装置
AU2021102135A4 (en) A tail water treatment system for freshwater ponds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4829057B (zh) 一种用于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立式生物滤池系统
CN109734254A (zh) 一种农村小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CN117164167B (zh) 一种渔业光伏互补的养殖尾水生态过滤坝系统
CN211339184U (zh) 基于钢渣陶粒填料生物滤池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9872675U (zh) 一种农村小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CN207511903U (zh) 一种微纳气泡曝气生物滤池
CN217437855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7127105U (zh) 一种一体化沼液无害化处理设备
CN109574248A (zh) 补水水系原位生态沟渠污染拦截净化方法
CN213865592U (zh) 一种污染河道水体微生物净化装置
CN212982578U (zh) 一种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系统
CN212770055U (zh) 一种养殖尾水生化处理系统
CN210481156U (zh) 一体化河道农村污水治理装置
CN2818472Y (zh) 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原位复合反应处理装置
CN114014492A (zh)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系统
CN209872677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7619210U (zh) 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