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04619U - 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4619U
CN207504619U CN201721644022.7U CN201721644022U CN207504619U CN 207504619 U CN207504619 U CN 207504619U CN 201721644022 U CN201721644022 U CN 201721644022U CN 207504619 U CN207504619 U CN 207504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fuse
cathode
anodes
pow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40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旭阳
鲍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440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4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4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4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电源模块中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三相电接头UA、UB、UC、UN通过电源模块DP1输出3路直流电压,分别是VCC_5V/1.2A、VCC_12V1/0.4A和隔离的VCC_12V2/0.3A。VCC_5V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控制三极管Q1导通,此时继电器K1上线圈有电流流过,那么继电器K1吸合,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内部与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断开。VCC_12V1电源电流经过第十七二极管D17流向第四保险丝RF4,最后流向蓄电池VBAT端。

Description

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电源模块中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背景技术
蓄电池(Storage Battery)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参考专利文献CN104300652A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DC/DC 模块、开关机、主开关控制电路。该蓄电池充放电电路主要应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电路原理设计蓄电池充放电主电路,在应用DC/DC 转换器、光电耦合开关等器件加强主电路的稳压、可逆性;另外应用继电器开关原理设计控制电路,达到不同充电电压的选择;其次为了加强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安全性能,设计出一种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进行限压、限流的保护电路。参考专利文献CN105811549A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顺序连接的隔离变压器、交流滤波单元、高频整流单元、双向斩波单元和直流滤波单元,所述的斩波单元和直流滤波单元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升压单元。
上述参考专利文献公开的蓄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比较高,且充电效率不是很高,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该充放电电路输入端接三相四线电,电源模块输出3路直流电压,其中12V电压为蓄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它包括电源模块DP1、第一电阻RX1、第二电阻RX2、第四电阻RX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一电感LX1、第二电感LX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三极管Q1、继电器K1、第十六二极管D16和第十七二极管D17;
所述第一电阻RX1一端接三相电UC接头,另一端接第一二极管D1正极,第二电阻RX1一端接三相电UB接头,另一端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第四电阻RX4一端接三相电UA接头,另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四二极管D4正极接三相电UN零线接头;
所述第一二极管D1负极、第二二极管D2负极、第三二极管D3负极、第四二极管D4负极均接第一电感LX1一端,第一电感LX1的一端接电源模块DP1第一端口,第九二极管D9正极、第十二极管D10正极、第十一二极管D11正极和第十二二极管D12正极均接第二电感LX2一端,第二电感LX2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DP1第二端口,第一二极管D1正极接第九二极管D9负极,第二二极管D2正极接第十二极管D10负极,第三二极管D3正极接第十一二极管D11负极,第四二极管D4正极接第十二二极管D12负极;
电源模块DP1的第四端口、第六端口和第八端口均接地,电源模块DP1的第三端口经第七电阻R7接三极管Q1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第八电阻R8,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电源模块DP1的第五端口接继电器K1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第十七二极管D17的正极接继电器K1的第三引脚,负极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接蓄电池电源电压VBAT端。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压敏电阻RV3,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并联在三相电UC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在三相电UB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并联在三相电UA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第一保险丝RF1、第二保险丝RF2和第三保险丝RF3,所述第一保险丝RF1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二保险丝RF2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五端口,所述第三保险丝RF3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七端口。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保险丝RF1为2A保险丝,所述第二保险丝RF2和第三保险丝RF3为1A保险丝。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第四保险丝RF4,所述第四保险丝RF串接在第十七二极管D17负极和蓄电池电源电压VBAT端之间。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四保险丝RF4为1A保险丝。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电源模块DP1的芯片型号为BPD15-KT122U-C-T。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继电器K1的型号为HFD23-012-1ZS。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充电效率高,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的一种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原理图,它包括电源模块DP1、第一电阻RX1、第二电阻RX2、第四电阻RX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一电感LX1、第二电感LX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三极管Q1、继电器K1、第十六二极管D16和第十七二极管D17。
该实施例的第一电阻RX1、第二电阻RX2、第四电阻RX4均为直插功率碳膜电阻27R/5W。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和第十二二极管D12均为直插二极管EM258。第一电感LX1、第二电感LX2均为直插工字电感2.2mH/1A。三极管Q1为贴片三极管SS8050,第十六二极管D16和第十七二极管D17均为贴片二极管SS24(1N5820)。
所述第一电阻RX1一端接三相电UC接头,另一端接第一二极管D1正极,第二电阻RX1一端接三相电UB接头,另一端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第四电阻RX4一端接三相电UA接头,另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四二极管D4正极接三相电UN零线接头。
所述第一二极管D1负极、第二二极管D2负极、第三二极管D3负极、第四二极管D4负极均接第一电感LX1一端,第一电感LX1的一端接电源模块DP1第一端口,第九二极管D9正极、第十二极管D10正极、第十一二极管D11正极和第十二二极管D12正极均接第二电感LX2一端,第二电感LX2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DP1第二端口,第一二极管D1正极接第九二极管D9负极,第二二极管D2正极接第十二极管D10负极,第三二极管D3正极接第十一二极管D11负极,第四二极管D4正极接第十二二极管D12负极。
电源模块DP1的第四端口、第六端口和第八端口均接地,电源模块DP1的第三端口经第七电阻R7接三极管Q1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第八电阻R8,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电源模块DP1的第五端口接继电器K1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第十七二极管D17的正极接继电器K1的第三引脚,负极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接蓄电池电源电压VBAT端。
该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压敏电阻RV3,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并联在三相电UC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在三相电UB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并联在三相电UA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压敏电阻RV3的型号均为14D681K。
该实施例还包括第一保险丝RF1、第二保险丝RF2和第三保险丝RF3,所述第一保险丝RF1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二保险丝RF2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五端口,所述第三保险丝RF3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七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保险丝RF1为2A保险丝,所述第二保险丝RF2和第三保险丝RF3为1A保险丝。
该实施例还包括第四保险丝RF4,所述第四保险丝RF串接在第十七二极管D17负极和蓄电池电源电压VBAT端之间。其中,所述第四保险丝RF4为1A保险丝。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源模块DP1的芯片型号为BPD15-KT122U-C-T。所述继电器K1的型号为HFD23-012-1ZS。
工作原理:
三相电接头UA、UB、UC、UN通过电源模块DP1输出3路直流电压,分别是VCC_5V/1.2A、VCC_12V1/0.4A和隔离的VCC_12V2/0.3A。
VCC_5V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控制三极管Q1导通,此时继电器K1上线圈有电流流过,那么继电器K1吸合,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内部与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断开。VCC_12V1电源电流经过第十七二极管D17流向第四保险丝RF4,最后流向蓄电池VBAT端。
如果三相电没电了,那么VCC_5V和VCC_12V1的电压值是0V,那么三极管Q1不导通,此时继电器K1线圈中没有电流,那么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内部与第十六二极管D16是相连的,蓄电池电源电压VBAT的电流就通过第十六二极管D16流向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最后流到VCC_12V1上。VBAT的电流不能通过第十七二极管D17。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源模块DP1、第一电阻RX1、第二电阻RX2、第四电阻RX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一电感LX1、第二电感LX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三极管Q1、继电器K1、第十六二极管D16和第十七二极管D17;
所述第一电阻RX1一端接三相电UC接头,另一端接第一二极管D1正极,第二电阻RX1一端接三相电UB接头,另一端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第四电阻RX4一端接三相电UA接头,另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正极,第四二极管D4正极接三相电UN零线接头;
所述第一二极管D1负极、第二二极管D2负极、第三二极管D3负极、第四二极管D4负极均接第一电感LX1一端,第一电感LX1的一端接电源模块DP1第一端口,第九二极管D9正极、第十二极管D10正极、第十一二极管D11正极和第十二二极管D12正极均接第二电感LX2一端,第二电感LX2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DP1第二端口,第一二极管D1正极接第九二极管D9负极,第二二极管D2正极接第十二极管D10负极,第三二极管D3正极接第十一二极管D11负极,第四二极管D4正极接第十二二极管D12负极;
电源模块DP1的第四端口、第六端口和第八端口均接地,电源模块DP1的第三端口经第七电阻R7接三极管Q1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第八电阻R8,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继电器K1的第二引脚,电源模块DP1的第五端口接继电器K1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继电器K1的第六引脚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第十七二极管D17的正极接继电器K1的第三引脚,负极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接蓄电池电源电压VBAT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压敏电阻RV2和第三压敏电阻RV3,所述第一压敏电阻RV1并联在三相电UC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所述第二压敏电阻RV2并联在三相电UB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所述第三压敏电阻RV3并联在三相电UA接头和UN零线接头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保险丝RF1、第二保险丝RF2和第三保险丝RF3,所述第一保险丝RF1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二保险丝RF2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五端口,所述第三保险丝RF3串接在电源模块DP1的第七端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险丝RF1为2A保险丝,所述第二保险丝RF2和第三保险丝RF3为1A保险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保险丝RF4,所述第四保险丝RF串接在第十七二极管D17负极和蓄电池电源电压VBAT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保险丝RF4为1A保险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DP1的芯片型号为BPD15-KT122U-C-T。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K1的型号为HFD23-012-1ZS。
CN201721644022.7U 2017-12-01 2017-12-01 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Active CN207504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4022.7U CN207504619U (zh) 2017-12-01 2017-12-01 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4022.7U CN207504619U (zh) 2017-12-01 2017-12-01 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4619U true CN207504619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4022.7U Active CN207504619U (zh) 2017-12-01 2017-12-01 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046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019A (zh) * 2019-12-11 2020-03-06 沈阳圣达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按摩枪终端装置及其交互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019A (zh) * 2019-12-11 2020-03-06 沈阳圣达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按摩枪终端装置及其交互方法
CN110867019B (zh) * 2019-12-11 2024-04-19 沈阳圣达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按摩枪终端装置及其交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2889A (zh) 一种具有并联电池模块的直流电源系统及方法
CN204190621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05337328B (zh) 用于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和系统
CN105576746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定时激活电路
CN207504619U (zh) 蓄电池充电放电电路
CN204858683U (zh) 一种单片机不间断电源
CN207225123U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电装置
CN205141817U (zh) 供电电路及燃气灶
CN208299523U (zh) 一种多输出口多功能自动功率分配快速充电器
CN206517138U (zh) 一种单相智能电表的电源电路
CN201797360U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铅酸电池充电电路
CN102709999A (zh) 一种节能充电机
CN201966805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208849520U (zh) 提高大功率充电器输出电容寿命的电路结构
CN206533273U (zh) 电源系统
CN207218558U (zh) 一种智能电表的电源系统
CN201113487Y (zh) 一种提高电池使用效率的电路
CN204928304U (zh) 一种新型的两节锂电池芯电池组的充电及保护系统
CN218586066U (zh) 一种锂离子电芯电池
CN204809892U (zh) Usb型移动电源
CN203674976U (zh) 电瓶车用大功率dc-dc电源转换电路
CN215452567U (zh) 一种高压智能熔断器的供电系统
CN204089313U (zh) 充放电转换电路以及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
CN206807101U (zh) 具有cs补偿电路的充电控制电路
CN103138350A (zh) 一种单相工频变压器式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