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02863U -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2863U
CN207502863U CN201720498745.4U CN201720498745U CN207502863U CN 207502863 U CN207502863 U CN 207502863U CN 201720498745 U CN201720498745 U CN 201720498745U CN 207502863 U CN207502863 U CN 207502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eral coordinates
longitudinal coordinate
coordinate
reflective
astigm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987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日旺
徐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4987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2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2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286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该反射式散光透镜包含设置于上表面的第一反射面,设置于底面的第一折射面,以及设置于侧表面的第二折射面和第三折射面,其中第二折射面设置于第三折射面上方并于第三折射面连接,第二折射面和第三折射面构成该反射式散光透镜的侧表面。上述第一反射面、第一折射面、第二折射面以及第三折射面均为曲面,通过该反射式散光透镜的上述曲面的光学作用,使得LED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进而能进一步降低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液晶显示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重量轻、机身薄、节省电能等众多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采用冷阴极射线管(CCFL),目前LED光源因其发光体分布均匀、寿命更长、环保性更好等优点,成为用于替代冷阴极射线管(CCFL)的新型背光光源。
液晶显示装置所用的LED背光源有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侧入式LED背光源具有尺寸薄的优势,但光利用率较低且均匀性相对不高。直下式LED背光源具有发光均匀、灰度高、光利用率高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液晶显示装置所普遍采用的背光源。
目前超薄化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展趋势,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目前直下式LED背光源中,为实现超薄化需要将混光距离进一步降低,其采用的方案为在每个LED背光源上设置折射式透镜,利用透镜的折射原理,降低混光距离。但是由于其原理限制,无法将混光距离进一步降低,进而不能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结构和液晶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射式透镜存在的缺陷,进一步降低背光源的混光距离,进而进一步降低背光光源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该反射式散光透镜为相对于透镜中心法线的轴对称结构,其包括:
设置于透镜上表面的第一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呈漏斗形;
设置于透镜底面的第一折射面;
设置于透镜侧表面的第二折射面和第三折射面;其中第二折射面设置于第三折射面上方并于第三折射面连接,第二折射面和第三折射面构成该反射式散光透镜的侧表面;
其中,上述第一反射面、第一折射面、第二折射面以及第三折射面均为曲面,且均沿透镜中心法线轴对称;以平行于透镜中心法线方向为纵向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为横向方向,上述曲面分别具有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曲率,以纵向剖面为基准、以纵向坐标和横向坐标可以定义出上述曲面所形成的样条曲线的曲率;
其中,第一反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优选为0;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46至0.56之间,优选为0.51;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1至1.1之间,优选为1.05;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1.58至1.68之间,优选为1.63;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2.19至2.29之间,优选为2.24;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2.86至2.96之间,优选为2.91;当纵向坐标为3时,横向坐标在3.57至3.67之间,优选为3.62;当纵向坐标为3.5时,横向坐标在4.35至4.45之间,优选为4.4;当纵向坐标为4时,横向坐标在5.21至5.31之间,优选为5.26;当纵向坐标为4.5时,横向坐标在6.16至6.26之间,优选为6.21;当纵向坐标为5时,横向坐标在7.1至7.2之间,优选为7.15。
其中,第一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优选为0;当纵向坐标为0.2时,横向坐标在-0.41至-0.31之间,优选为-0.36;当纵向坐标为0.4时,横向坐标在-1.11至-1.01之间,优选为-1.06;当纵向坐标再次为0.4时,横向坐标在-1.77至-1.67之间,优选为-1.72。
其中,第二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优选为0;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01至0.09之间,优选为0.04;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0.03至0.13之间,优选为0.08;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0.08至0.18之间,优选为0.13;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0.12至0.22之间,优选为0.17;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0.15至0.25之间,优选为0.2;当纵向坐标为3时,横向坐标在0.2至0.3之间,优选为0.25;当纵向坐标为3.5时,横向坐标在0.24至0.34之间,优选为0.29。
其中,第三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优选为0;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31至0.41之间,优选为0.36;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0.64至0.74之间,优选为0.69;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0.86至0.96之间,优选为0.91;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0.99至1.09之间,优选为1.04;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1.03至1.13之间,优选为1.08。
上述坐标的单位均为毫米(mm)。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折射面下方设置有限位空间,用来限定LED灯珠与所述反射式散光透镜的安装位置,所述LED灯珠顶面与所述反射式散光透镜有一定的距离,所述距离优选是0.10mm。
可选的,所述反射式散光透镜的材料为亚克力(PMMA)。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散光透镜,上述第一反射面、第一折射面、第二折射面以及第三折射面均为曲面,通过该反射式散光透镜的上述曲面的光学作用,使得LED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进而能进一步降低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背板,
LED光源阵列,设置于所述背板之上;
扩散片,设置于所述LED光源阵列之上;
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之上;
液晶面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之上;
其中,在所述LED光源阵列的每个LED灯珠上,设置有上述任一项的所述反射式散光透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由于其LED背光源中采用了反射式散光透镜,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背光模组的距离,有益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背光模组的LED背光源中采用了反射式散光透镜,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背光模组的距离,有益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混光距离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直入式LED光源采用的折射式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LED背光源采用的反射式散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先简要介绍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液晶模组100包含背板101,反射片102,由多个LED灯组成的LED晶片阵列103,扩散片104、光学膜片105和液晶面板106。其中光源LED晶片阵列103置于背光源底部,光线从LED射出后,通过表面的扩散片104扩散,然后再通过光学膜片105均匀地射出,反射片102用于反射LED灯发出的光线,使光线利用率最大化。其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厚度主要由背板101与扩散片104之间的腔体高度决定,理论上在符合安装要求及发光亮度的前提下,腔体高度越大,光线从扩散片射出的均匀性越好。
在图1的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使用的LED发光灯珠是一次性光学设计,灯珠表面的透镜的光线分布在±60°的立体角内,辐射角一般符合120°的朗伯体分布。现有技术中的直下式LED背光源,首先要考虑背光源的节能和消耗,不能使用大量的LED灯珠,因为LED数量过多会造成亮度过高,大量光通量被浪费,使其成本很高,为此,要尽可能减少LED灯珠的数量。但是如果减少了LED灯珠的数量又容易产生云纹现象(Mura),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为了消除云纹现象,通常采用的方案为增加混光距离,即扩大LED和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但是这必然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增厚。
然而轻薄化是液晶显示装置发展的趋势,为了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进一步降低,首先的就是要降低背光源的厚度,不可能将图1中的腔体高度设置的很大。但是降低腔体厚度,就会降低模组的混光距离,必然会影响光线的均匀性。如图2所示,其标示出了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H。为此,现有技术中采用了折射式透镜的技术方案,其利用折射透镜来折射LED光源发出的光线,来保证光线的均匀性。
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LED光源采用折射式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每个LED灯珠上方设置折射式透镜107,通过折射式透镜107对LED进行二次光学设计。采用上述透镜结构,LED发出的光从透镜底面进入时,大量的光线射入第一凹部的表面上,光线首先在通过凹部表面时发生折射,其后从透镜的上表面射出时,再度发生折射。通过两次折射,使得LED发射的光线较大幅度地扩散,因此仅需要小的距离就可以使多个LED光源装置产生良好的混光效果,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但是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采用图3的折射式透镜能够适当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但是基于其折射原理,其不能进一步减小混光距离,来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其能够进一步减小混光距离,从而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反射式散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设置在LED灯珠上方,其具有第一反射面2071,第一折射面2072,第二折射面2073和第三折射面2074。LED灯珠的位置与透镜207的透镜中心重合。LED晶片阵列采用灯条的形式,每个灯珠上方设置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其中在第一折射面2071下方设置有限位空间,用来限定LED灯珠与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的安装位置,LED灯珠顶面与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有一定的距离,优选是0.10mm。在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的底面设置有安装脚,用来将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安装在LED阵列的底板上。该透镜207的材料为本领域通用的透镜材料,优选为亚克力(PMMA)。
图4所示为该反射式透镜207的纵向剖面图,中心线为法线,其中纵向是指与中心法线平行的方向。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为相对于透镜中心法线的轴对称结构,并且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在其顶部设置漏斗形空腔208,该漏斗型空腔208的表面形成反射面构成透镜207的第一反射面2071,即该第一反射面2071为相对于法线对称形成的漏斗形反射面。该反射面的形成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所有能够形成反射面的方式,例如涂布反射材料或者粘贴反射膜等,在此处不作限制。
该反射式透镜207除了包含设置于顶部的漏斗形第一反射面2071之外,还包含设置于该反射式透镜207底部的第一折射面2072。该第一折射面2072置于LED灯珠的顶点上方的位置,并相距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优选是0.10mm。
另外,该反射式透镜207还包括除了顶部和底部的表面,在其侧表面设置的第二折射面2072和第三折射面2073。其中,第二折射面2072沿该反射式透镜207的侧表面设置于第三折射面2073上方,并于该第三折射面2073连接,该第二折射面2072和第三折射面2073构成该反射式透镜207透镜的侧表面。
在使用时,LED灯珠发出的光,先通过第一折射面2072的折射进入到透镜207内部。其中,折射向透镜207侧表面的光,直接经过第二折射面2073或者第三折射面2074直接折射到透镜外部。折射向透镜上表面的光,被第一反射面2071反射后,再经过第二折射面2073或者第三折射面2074折射到透镜外部。折射向透镜207底面的光、或者被第一反射面2071反射至底面的光,会被反射回透镜内部,然后再次经过光路的反射、折射而射向透镜外部。其中该反射可以是设置于背板101上的反射片102实现的,也可以在透镜的底面除去第二折射面2071的位置设置的反射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透镜207包括第一反射面2071、第一折射2072、第二折射面2073、以及第三折射面2074,上面光学面均为曲面,上述曲面分别具有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曲率,如之前的定义,纵向是指与透镜中心法线平行的方向,横向是与该纵向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以沿透镜中心法线的纵向剖面为基准,以纵向坐标和横向坐标可以定义出上述曲面所形成的样条曲线的曲率,本申请中所指的样条曲线定义为以上述纵向剖面为基准、以纵向坐标和横向坐标所形成的曲线。
参照表1,为第一反射面2071的样条曲线数据,为更好的保护产品,样条曲线的坐标有一个范围,此范围的产品都在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具体参见表1,单位为毫米(mm)。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优选为0;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46至0.56之间,优选为0.51;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1至1.1之间,优选为1.05;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1.58至1.68之间,优选为1.63;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2.19至2.29之间,优选为2.24;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2.86至2.96之间,优选为2.91;当纵向坐标为3时,横向坐标在3.57至3.67之间,优选为3.62;当纵向坐标为3.5时,横向坐标在4.35至4.45之间,优选为4.4;当纵向坐标为4时,横向坐标在5.21至5.31之间,优选为5.26;当纵向坐标为4.5时,横向坐标在6.16至6.26之间,优选为6.21;当纵向坐标为5时,横向坐标在7.1至7.2之间,优选为7.15。
纵向坐标 横向典型值 横向最小值 横向最大值
0 0 -0.02 0.02
0.5 0.51 0.46 0.56
1 1.05 1 1.1
1.5 1.63 1.58 1.68
2 2.24 2.19 2.29
2.5 2.91 2.86 2.96
3 3.62 3.57 3.67
3.5 4.4 4.35 4.45
4 5.26 5.21 5.31
4.5 6.21 6.16 6.26
5 7.15 7.1 7.2
表1
参照表2,为第一折射面2072的样条曲线数据,为更好的保护产品,样条曲线的坐标有一个范围,此范围的产品都在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具体参见表2,单位为毫米(mm)。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优选为0;当纵向坐标为0.2时,横向坐标在-0.41至-0.31之间,优选为-0.36;当纵向坐标为0.4时,横向坐标在-1.11至-1.01之间,优选为-1.06;当纵向坐标再次为0.4时,横向坐标在-1.77至-1.67之间,优选为-1.72。
纵向坐标 横向典型值 横向最小值 横向最大值
0 0 -0.02 0.02
0.2 -0.36 -0.41 -0.31
0.4 -1.06 -1.11 -1.01
0.4 -1.72 -1.77 -1.67
表2
参照表3,为第二折射面2073的样条曲线数据,为更好的保护产品,样条曲线的坐标有一个范围,此范围的产品都在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具体参见表3,单位为毫米(mm)。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优选为0;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01至0.09之间,优选为0.04;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0.03至0.13之间,优选为0.08;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0.08至0.18之间,优选为0.13;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0.12至0.22之间,优选为0.17;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0.15至0.25之间,优选为0.2;当纵向坐标为3时,横向坐标在0.2至0.3之间,优选为0.25;当纵向坐标为3.5时,横向坐标在0.24至0.34之间,优选为0.29。
表3
参照表4,为第三折射面2074样条曲线数据,为更好的保护产品,样条曲线的坐标有一个范围,此范围的产品都在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具体参见表4,单位为毫米(mm)。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优选为0;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31至0.41之间,优选为0.36;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0.64至0.74之间,优选为0.69;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0.86至0.96之间,优选为0.91;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0.99至1.09之间,优选为1.04;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1.03至1.13之间,优选为1.08。
纵向坐标 横向典型值 横向最小值 横向最大值
0 0 -0.02 0.02
0.5 0.36 0.31 0.41
1 0.69 0.64 0.74
1.5 0.91 0.86 0.96
2 1.04 0.99 1.09
2.5 1.08 1.03 1.13
表4
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具有上述曲面的反射式散光透镜,能够将混光距离降低到15mm,而传统的折射式透镜的混光距离为25mm,降低了1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结构,该透镜包含设置于上表面的第一反射面2071,设置于底面的第一折射面2072,以及设置于侧面的第二折射面2073和第三折射面2074。具有上述光学表面的反射式散光透镜207使得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有益于液晶显示的轻薄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5所示,该背光模组包含背板01,反射片202,由多个LED灯组成的LED晶片阵列光源203,扩散片204、光学膜片205和液晶面板206,还包括设置于每个LED灯珠上的反射式散光透镜207。该反射式散光透镜207的结构同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式散光透镜207,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因其采用了反射式散光透镜207,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从而厚度进一步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板,反射片,由多个LED灯组成的LED晶片阵列,扩散片、光学膜片和液晶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每个LED灯珠上的反射式散光透镜。该反射式散光透镜的结构同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式散光透镜207,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除了包含上述结构外,还至少包含电路板和其他光学部件等,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晶模组的其他组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中液晶模组的具体结构以及变形结构。
基于以上提出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器、液晶电视等,该液晶显示装置使用包含上述反射式散光透镜的背光模组,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能够因为使用上述提出的无边框液晶模组而进一步降低,进了提升了已经显示装置整体外观效果,提高产品品质。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
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性、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式散光透镜为相对于透镜中心法线的轴对称结构,其包括:
设置于透镜上表面的第一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呈漏斗形;
设置于透镜底面的第一折射面;
设置于透镜侧表面的第二折射面和第三折射面;其中第二折射面设置于第三折射面上方并与第三折射面连接,第二折射面和第三折射面构成该反射式散光透镜的侧表面;
其中,上述第一反射面、第一折射面、第二折射面以及第三折射面均为曲面,且均沿透镜中心法线轴对称;以平行于透镜中心法线方向为纵向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为横向方向,上述曲面分别具有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曲率,以纵向剖面为基准、以纵向坐标和横向坐标可以定义出上述曲面所形成的样条曲线的曲率;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46至0.56之间;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1至1.1之间;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1.58至1.68之间;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2.19至2.29之间;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2.86至2.96之间;当纵向坐标为3时,横向坐标在3.57至3.67之间;当纵向坐标为3.5时,横向坐标在4.35至4.45之间;当纵向坐标为4时,横向坐标在5.21至5.31之间;当纵向坐标为4.5时,横向坐标在6.16至6.26之间;当纵向坐标为5时,横向坐标在7.1至7.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 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当纵向坐标为0.2时,横向坐标在-0.41至-0.31之间;当纵向坐标为0.4时,横向坐标在-1.11至-1.01之间;当纵向坐标再次为0.4时,横向坐标在-1.77至-1.67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01至0.09之间;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0.03至0.13之间;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0.08至0.18之间;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0.12至0.22之间;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0.15至0.25之间;当纵向坐标为3时,横向坐标在0.2至0.3之间;当纵向坐标为3.5时,横向坐标在0.24至0.34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在-0.02到0,02之间;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在0.31至0.41之间;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在0.64至0.74之间;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0.86至0.96之间;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在0.99至1.09之间;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在1.03至1.13之间;
上述坐标的单位均为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散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为0;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为0.51;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为1.05;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在为1.63;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2.24;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为2.91;当纵向坐标为3时,横向坐标为3.62;当纵向坐 标为3.5时,横向坐标为4.4;当纵向坐标为4时,横向坐标为5.26;当纵向坐标为4.5时,横向坐标为6.21;当纵向坐标为5时,横向坐标为7.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散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0;当纵向坐标为0.2时,横向坐标为-0.36;当纵向坐标为0.4时,横向坐标为-1.06;当纵向坐标再次为0.4时,横向坐标为-1.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散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为0;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为0.04;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为0.08;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为0.13;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为0.17;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为0.2;当纵向坐标为3时,横向坐标为0.25;当纵向坐标为3.5时,横向坐标为0.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式散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射面的样条曲线,当该样条曲线的纵向坐标为0时,横向坐标为0;当纵向坐标为0.5时,横向坐标为0.36;当纵向坐标为1时,横向坐标为0.69;当纵向坐标为1.5时,横向坐标为0.91;当纵向坐标为2时,横向坐标为1.04;当纵向坐标为2.5时,横向坐标为1.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散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折射面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空间,用来限定LED灯珠与所述反射式散光透镜的安装位置,所述LED灯珠顶面与所述反射式散光透镜有一定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式散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距离是0.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散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散光透镜的材料为亚克力。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LED光源阵列,设置于所述背板之上;
扩散片,设置于所述LED光源阵列之上;
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之上;
液晶面板,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之上;
其中,在所述LED光源阵列的每个LED灯珠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散光透镜。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720498745.4U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02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8745.4U CN207502863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8745.4U CN207502863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2863U true CN207502863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49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98745.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02863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028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554A (zh) * 2017-05-08 2017-07-18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9554A (zh) * 2017-05-08 2017-07-18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59554B (zh) * 2017-05-08 2023-06-27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6020B (zh) 面光源和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22504B (zh) 用于平面液晶显示的led背光系统的二次光学透镜
CN202884796U (zh) Led背光照明系统、平面液晶显示的led背光系统及二次光学透镜
TWM445664U (zh) 發光裝置及其光束控制元件
CN103925557B (zh) 匀光透镜及包括该匀光透镜的led光源模组
CN104565885B (zh) 透镜及发光装置
CN110376791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025518A (zh) 光学片
CN103162192A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7678152B (zh) 用于光学显微镜反射式照明系统的led自由曲面透镜
CN207502863U (zh)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KR20110086632A (ko) 면 광원 장치 및 그것에 이용하는 도광체
CN103216786A (zh) 一种led透镜
CN106959554A (zh)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456301A (zh) 一种led光源模块、led灯条和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196097A (zh) 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柱面透镜
CN204313107U (zh) 一种led光源模块、led灯条和直下式背光模组
TWI235251B (en) A complex micro-structure sheet for light diffusion and concentration
CN203784829U (zh) 直下式液晶显示背光源用led透镜和液晶显示背光屏
CN206739209U (zh) 一种反射式led透镜
CN203365860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7965428U (zh) 一种小型化折射散光透镜的结构和背光模组
CN204740364U (zh) 一种光学元件及照明装置
CN203240489U (zh) 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柱面透镜
CN204227321U (zh) 二次透镜及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27